本書是反思國文化劣根性的經典之作。孫隆基先生把國上下三千年當做一個"長時段",用結構觀念——針對特定范圍的一種共時性設定——來研究國歷史和這種歷史延續所生成的文化特征。其匠心獨運之處在于,不是泛泛地羅列出這個民族的國民的劣根性,然后提出老生常談的補救之道,而是用近乎千刀萬剮的切割,給人以深處其間而欲全力掙脫的濃烈感覺,從而達到文化批判的深遠訴求。
孫隆基,祖籍浙江,1945年生于重慶,在香港長大,在臺灣受大學教育,獲臺灣大學歷史學碩士學位。后赴美國深造,于明尼蘇達大學專攻俄國史,獲碩士學位,轉赴斯坦福大學專攻東亞史(期間并在上海復旦大學進修一年),獲博士學位。曾在美國、加拿大等多所大學任教。重要作有《國文化的深層結構》《歷史學家的經線:歷史心理文集》《未斷奶的民族》《美國的弒母文化:20世紀美國大眾心態史》《新世界史》和The Chinese National Character:from Nationhood to Individuality等。
新千年版序
修訂版序
及時版序
及時章導論
(一)試從一個新的角度看中國文化
(二)"良知系統"與"深層結構"
(三)中國歷史形態的超穩定性
第二章中國人的"良知系統"
(一)中國文化對"人"的設計
(二)"身體化"的傾向
(三)中國人的"人心"邏輯
(四)"心"對"身"的照顧
(五)"心"對"身"的組織
第三章"二人"關系
(一)中國人的"和合性"
(二)他制他律的人格
(三)中國人的代際關系
第四章中國人的"個體"
(一)"社會"對"個人"的極權主義籠罩
(二)自我壓縮的人格
(三)"個人"的不發展
(四)不發展的"個人"對別人的傷害
第五章國家與社會
(一)中國式的專制主義
(二)"大一統"的傾向
(三)"小國寡民"的傾向
(四)平均主義的傾向
(五)特殊化的傾向
第六章對待世界的態度
(一)鎖國心態
(二)中國人的現實感
第七章"現代"中國人政治行為的"文法"規則
(一)代際的政治關系
(二)"外抗強權"與"內除國賊"的關系
(三)"團結"與"斗爭"的關系
(四)"天下大治"與"天下大亂"的關系
(五)"廣開言路"與"壅塞防川"的關系
(六)"土"與"洋"的關系
(七)"鎖國"與"開國"的關系
內容深刻,易讀,全面了系統的闡釋了相關知識,是不可多得的好書。
好書 , 很 經典 , 值得收藏
但沒見的是一
這本書從內容深刻,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