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旅程(珍藏版)(精)》由雷 斯潘根貝格、黛安娜 莫澤著,口語化的敘述風格,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批判性的思維方法,典雅時尚的版式插圖,引領讀者走進一片迷人的科學世界。
揭開被科學輝煌成就遮蔽了的真實歷史――科學史是一部由"正確"與"錯誤""成功"和"失敗"共同編織的歷史
1.科學的歷史是一部由"正確"與"錯誤"共同書寫的歷史
今天,科學已經滲透到了人類生活的每個角落,科學的力量無所不在。然而本書向讀者展現的科學的旅程,并不像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一路輝煌,科學的歷史也從來都不是一部永遠"正確"的歷史。科學曾經犯過許許多多的錯誤,而且今后還會繼續犯錯誤。科學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從錯誤中學習的歷史。
科學家們設計出的一系列有助于發現自己錯誤的規則,使科學有一種可以證明自身為錯的內在機制,正是科學自身的這種獨特的糾錯機制和自我批判能力,使得科學成為人類理解自然奧秘很為嚴謹也很為有效的手段,并使得科學的發展不斷突破舊思想的藩籬,超越很好不錯,永遠充滿活力。
2.科學的歷史是一部由"成功"和"失敗"共同書寫的歷史
與同類作品不同,本書以相當的篇幅介紹了科學史中的失敗者。失敗的原因不盡相同,有被名利腐蝕,也有不小心誤入歧途的――科學的殿堂中不僅有所謂的圣者,還有凡人,甚至有小人和騙子。今天,我們看到的往往是輝煌的成功者,但在科學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更多的是那些輝煌背后的失敗者。
3.科學是擁有人性化的事物
科學只是事實和統計數據乏味而又瑣碎的堆砌嗎?科學是一切與人性有關的東西的對立面嗎?
科學實際上是一種思維方法,一種生動的、不斷變化的對世界的看法。科學對人類的自我認識,更理性地加深了人類對自身的關懷。再沒有比科學更充滿生機、更充滿驚奇、或者更人性化的事物了!
4.科學家是如何思考的
科學家是如何工作的?是什么驅使他們渴望獲得知識?科學家是如何提出問題的?是如何思考問題的?是如何尋求這些問題的答案的?他們用了哪些方法來尋求這些問題的答案?從哪個環節開始,這種探究變成了科學的探究?……本書為你一一作了解答。
5.批判性思維是科學很寶貴的"精神"所在
科學的思維方法正是這樣一種方法:它倡導懷疑古訓,懷疑很好不錯,也倡導超越自我,它不讓大自然來欺騙你,也不讓他人來欺騙你,更不允許你自己欺騙自己。
縱觀全書,我們看到科學家提出的理論,有時正確,有時錯誤,也看到這些理論如何被后人反復糾正、擴展或者簡化,不斷完善。這種勇于創新的批判性思維,正是科學很寶貴的"精神"所在。6.突出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聯
科學的力量,以及它與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互動,在歷目前從未產生過如此重大的影響。從通過計算機和網絡獲取知識,到繁忙街道的交通管理;從飛越太空的壯舉,到無線電通信給人類生活帶來的變化;從向疾病進行的科學挑戰,到人類壽命延長和克隆技術;從無所不在的教育網絡,到龐大的公共衛生計劃……科學不再是少數精英在自己的書齋或者私人實驗室中的自娛自樂。
特別令人關注的是,本書對女性在科學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來自后現代主義的挑戰,也進行了專門論述。這在一般的科學史作品中是極少見的。
7."正史"與"野史"交相輝映
讀過本書才知道,原來科學的旅程中不乏旁門左道甚至歪門邪道。就在牛頓時代,與牛頓同樣著迷于自然界奧秘并且具有相當研究功力的大有人在。但他們卻不幸誤入歧途;而偽科學的猖獗,早在19世紀就泛濫成災,法拉第不僅研究電磁感應,還戳穿了當時不少以科學名義而施行的騙術;當然,真正的科學家永遠令人肅然起敬,你能想象17世紀的桑克托留斯整日坐在自己特制的椅子上,只是為了測定人體的吸收和排泄之量?本書披露了許多鮮為人知的細節,這正是本書引人入勝的地方之一。
8.口語化的敘述風格親切感人
作者口語化的講述方式,平易近人,親切易懂,就像是一位智者坐在冬夜的火爐旁與你促膝而談,娓娓道來;又像是一位講故事的高手,時而旁征博引,時而條分縷析,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充滿懸念,把一部在許多人看來枯燥乏味的科學史講得引人入勝、多姿多彩。
9.科學教育的挑選教材
當前科學教育中很缺乏的是"批判性思維"訓練,而我們這個時代比以前任何時代都需要明晰而又具批判性的思考能力,以及把科學方法和原理恰當運用到我們時代處理各種復雜問題的能力。
《科學的旅程(珍藏版)(精)》適合大眾閱讀,尤其適合廣大青少年和中小學教師閱讀,是培養"創造性思維"、"批判性思維",進行科學教育的靠前的好教材。
科學松鼠會創辦人、果殼網ceo姬十三重磅推薦!獲獎無數的科學經典讀物,好讀、有趣.
精裝版加入了許多精彩的插圖,更加好讀、更加精美、更適合收藏。
本書亮點——
口語化的敘述風格,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批判性的思維方法,典雅時尚的版式插圖,引領讀者走進一片迷人的科學世界。
雷 斯潘根貝格、黛安娜 莫澤,美國有名科普作家,紐約公共圖書館"很好青少年讀物"獲獎人。他們合作出版有五十多部科普書籍,許多作品被翻譯成多種文字,暢銷世界各地。
序
及時編 科學誕生
引言
及時部分 科學的先驅:從古代到中世紀
及時章 古代的人們
第二章 從亞里士多德到中世紀晚期
第二部分 物理科學中的科學革命
第三章 宇宙體系的顛覆
第四章 一門"廣闊而又最的科學"
第五章 波義耳、化學和波義耳定律
第六章 牛頓、運動定律和"牛頓革命"
第三部分 生命科學中的科學革命
第七章 從維薩留斯到法布里修斯
第八章 帕拉塞爾蘇斯、藥物學和醫學
第九章 哈維:心臟和血液的運動
第十章 奇妙的微觀世界
第十一章 認識生命的廣泛性
第四部分 科學、社會和科學革命
第十二章 17世紀:一個轉變時期
結論
第二編 理性興起
引言
及時部分 18世紀的物理科學
及時章 探索新的太陽系
第二章 恒星、星系和星云
第三章 新地質學的誕生
第四章 近代化學的誕生
第五章 熱和電的奧秘
第二部分 18世紀的生命科學
第六章 林奈:偉大的命名者
第七章 布豐和自然界的多樣性
第八章 動物機器:生理學、繁殖和胚胎學
第九章 近代進化論的先行者:拉馬克和居維葉
第三部分 18世紀的科學與社會
第十章 一個理性和革命的時人
第十一章 科學的斗士:普及性意識
第十二章 黑暗的逆流:騙子和庸醫
結論
第三編 綜合時代
引言
及時部分 19世紀的物理科學
及時章 原子與元素
第二章 復雜而有序的化學世界
第三章 不滅的能量
第四章 磁、電和光
第五章 天空與地球
第二部分 19世紀的生命科學
第六章 達爾文和"貝格爾號"的饋贈
第七章 從宏觀到微觀:器官、細菌和細胞
第三部分 19世紀的科學與社會
第八章 偽科學猖獗
第九章 偉大的綜合時代
結論
第四編 現代科學
引言
及時部分 物理科學,從1896年到1945年
及時章 新原子
第二章 新宇宙(一):愛因斯坦和相對論
第三章 新宇宙(二):量子奇跡
第四章 宇宙的新觀測
第五章 原子的四分五裂:科學和原子彈
第二部分 生命科學,從1896年到1945年
第六章 微生物學和化學的成長
第七章 追蹤遺傳學和遺傳現象之蹤跡
第八章 尋找古人類
第三部分 科學與社會,從1896年到1945年
第九章 醫學和機器販子
第十章 婦女在科學中
結論
第五編 科學前沿
引言
及時部分 物理科學,從1946年到現在
及時章 亞原子世界
第二章 夸克的領域
第三章 恒星、星系、宇宙及其起源
第四章 探索太陽系
第五章 地球使命
第二部分 生命科學,從1946年到現在
第六章 生命的建筑師:蛋白質、DNA和RNA
第七章 生命的起源和邊界
第八章 人類是從哪里來的?
第三部分 科學與社會,從1946年到現在
第九章 科學的熱和冷
第十章 科學、后現代主義和"新世紀
結論
米利都學派
就像大多數偉大的希臘哲學家一樣,泰勒斯對其周圍的人們影響深遠。他的兩位很有名的追隨者是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米尼,盡管毫無疑問還會有其他不怎么出名的追隨者。兩人也都來自米利都,所以和泰勒斯一樣,以米利都學派的成員聞名于世。阿那克西曼德要比阿那克西米尼更出名些,也許是因為阿那克西曼德,一位活動于公元前500多年左右的人物,居然雄心勃勃想寫一部宇宙的綜合史。他生于公元前610年左右的某個時候。正如后來的另一對師生,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之間那樣,阿那克西曼德不同意老師的主張,盡管他很好尊敬他的老師。他懷疑世界萬物由水構成的說法,建議代之以沒有形狀,也不能觀察到的物質,這種物質他稱之為無限者,他認為這才是萬物之源。
不過,阿那克西曼德很重要的貢獻是在其他領域。盡管他沒有接受水是原始要素的觀點,卻仍相信所有的生命起源于海洋,他因此成為很早持有這一重要思想的人之一。阿那克西曼德以在希臘繪制靠前張世界地圖而聞名,他還很早意識到地球表面是彎曲的。不過,他相信地球的形狀是圓柱形,而不是球形,球形被后來的希臘哲學家所推測。阿那克西曼德觀察到天空圍繞北極星的運動,他也許是靠前位把天空看成是環繞在大地周圍的一個球體的希臘哲學家,這一思想經過后人加工,在天文學中影響深遠,直到17世紀科學革命的出現才打破這一觀念。
遺憾的是,阿那克西曼德關于宇宙歷史的文字大多已經遺失,留存至今的只有少數片斷,他的其他思想更是鮮為人知。他的學生阿那克西米尼的文稿大多也不幸遺失了。根據阿那克西米尼的說法,世界既不是由水,也不是由無限者組成,空氣本身就是宇宙的基本元素。空氣受壓就成了水和土,稀釋或變薄就發熱,變成火。對于阿那克西米尼,我們知道得不多,不過,他可能是靠前位研究彩虹的人,并且對其自然原因,而不是超自然原因作過推測。他被認為是搶先發售區分不同行星的希臘人。例如,他識別了火星與金星的不同特性。
由于米利都的早期哲學家打開了大門,希臘思想家開始推測宇宙的本性。這一激動人心的智力探索活動,大部分純粹是創造性的。這些希臘人,從泰勒斯到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都是哲學家,而非現代意義上的科學家。例如,任何人都有可能創造諸如有關宇宙的天性和結構的"思想",許多次這些思想可能被如此協調和精心地組織起來,或者恰好如此"顯而易見",以至于讓許多人信服。然而,一個有關宇宙的"科學"理論,卻要求更多的東西,而不只是觀察和類比,盡管這些觀察和類比可以編織形成一套推理體系,其間還不乏嚴謹的結構,其登峰造極者就是亞里士多德的宇宙模型。但這種模型的底線就是,沒有實驗,也沒有對理論的客觀、嚴格的檢驗――一這些概念希臘人是聞所未聞的一――他們希望得到的頂多就是理論的某些內在協調、它能覆蓋所有基礎并滿足推理的要求。
畢達哥拉斯
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約公元前580―前500)曾經說道:"萬物皆數。"我們之所以能夠通過數學來理解世界,主要應歸功于他的主張,盡管他對數字持有某種神秘而奇異的信念。
畢達哥拉斯出生于薩摩斯島。他是一位才華橫溢、行為古怪的數學家、哲學家和宗教先進者,曾經移居到克勞頓,在那里他建立了一個崇尚數學的神秘主義的教派。今天已經很難分辨什么是畢達哥拉斯實際說過的,什么是他的信念,什么又是他的追隨者發明的。有名的畢達哥拉斯定理,我們在幾何學課堂上已經很熟悉了,說的是直角三角形斜邊的平方等于另外兩直角邊的平方和,這個定理可能是由他或者他的追隨者之一證明的。但是,正如這個教派的秘密性質那樣,甚至如此重大一項成就的起源也難以追溯。然而,人們通常這樣認定,正是畢達哥拉斯使得幾何學成為一個通過邏輯方式相連的命題系統。
在推測宇宙的性質時,畢達哥拉斯是這樣說的,宇宙的中心不是地球,而是一團中心火,地球繞著它運動。畢達哥拉斯還說,我們不能看見這團中心火,因為我們所在的地球總是這邊背對著它。但是,來自太陽的光就是這團中心火的反射。畢達哥拉斯學派認為,地球本身是一球體,它被球形的宇宙圍繞。畢達哥拉斯學派還指出,太陽、月亮與行星的運動是獨立于眾恒星的,而且不同于恒星,它們離地球的距離顯然有所不同。畢達哥拉斯學派相信,行星和恒星的運動是一個的圖形,是很漂亮、很的幾何圖形。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盡管他們正確地辨別了恒星和行星具有不同的特性,卻又相信,天體都在做圓周運動,包圍地球的宇宙其形狀也是圓形,這就給17世紀之前的天文學帶來了許多混亂。
善問的希臘人并不把智力博學的興趣僅指向物質的本性和天空的形式。畢達哥拉斯的一位追隨者,叫阿爾克莽(Alcmaeon,約活動于公元前530年―前450年),出生于克勞頓,他的興趣就轉到了醫學。由于希臘人對醫學以及臆想癥有濃厚的興趣,一個好醫生大有用武之地,政策對于醫學實踐又相當寬松。盡管在那些為窮人和底層人士看病的醫生中,迷信仍然扮演著主要角色,但許多希臘醫生已經轉向更為務實和實用的研究和治療措施。
盡管阿爾克莽從畢達哥拉斯學派那里繼承了某些神秘觀念,但據說,他是出于解剖學研究目的而實施人體及動物解剖的靠前人。他發現,在眼睛和連接耳與口的管道(現在叫做耳咽管)之間有視神經存在。他也許已經認識到靜脈和動脈的區別,他的醫學研究使他相信,大腦也許是智力的中心,這一看法直到很久以后才被大家認同。 P9-11
第五屆國家圖書館文津圖書獎靠前名
中國大學出版社圖書獎第九屆很好暢銷書獎一等獎
2009年度全行業很好暢銷品種
2009年影響教師的100本圖書
2009年度很值得一讀的30本好書
2009年度引進版科技類很好圖書獎
第二屆(2010年)百種很好青春讀物
第六屆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佳作獎(中國臺灣)
第二屆"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很好科普作品獎"很好獎
2012年全國很好科普作品
2013年度教師喜愛的100本書
美國紐約公共圖書館"很好青少年讀物"獲獎作家代表作
可以的,價格便宜,速度也快
開學初一的小朋友看了很喜歡
非常棒的書。
非常好的科學書籍,信息量很大
感覺不錯,送人的,外觀看比較滿意
很好,就是現在618價格下來了
比較好,實用性很強.滿意。
書包裝的很好,沒有一點瑕疵
從外國人的視角看看科學是怎么一回事
科學,需要我們找到適合自己的路徑
孩子很喜歡,值得看
很好的,不錯
小孩子不喜歡
孩子喜歡,書本很好,值得購買
非常好的一本書!值得收藏!
系統梳理了可以的發展歷程以及存在的問題。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