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古開天地 / 1
女媧造人補天 / 2
神農勇嘗百草 / 3
黃帝戰蚩尤 / 4
共工怒觸不周山 / 6
堯舜禪讓 / 7
大禹治水 / 8
父死子繼家天下 /10
少康中興 /12
夏桀亡國 /13
右相伊尹 /16
盤庚遷殷 /17
姜太公釣魚 /19
武王伐紂 /21
周公輔成王 /23
國人暴動 /24
千金一笑 /26
箭射周王 /28
管仲拜相 /30
齊桓公稱霸 /33
老馬識途 /34
管鮑之交 /35
唇亡齒寒 /37
五張羊皮 /39
愚蠢的宋襄公 /41
流亡公子重耳 /42
晉文公退避三舍 /44
秦晉崤之戰 /46
一鳴驚人楚莊王 /48
費無忌亂楚 /50
伍子胥鞭尸雪恥 /52
吳越爭霸 /55
孫子用兵 /57
二桃殺三士 /60
晏子使楚 /61
孔子周游列國 /63
古代文學的典范《詩經》 /64
三家分晉 /65
魏文侯選用賢能 /68
鄒忌諷齊王納諫 /70
商鞅變法 /71
孫臏智斗龐涓 /73
張儀拆散聯盟 /75
馮諼客孟嘗君 /76
屈原沉江 /78
完璧歸趙 /80
毛遂自薦 /82
荊軻刺秦王 /83
"開山祖師"扁鵲 /86
百家爭鳴 /87
秦始皇統一中國 /89
焚書坑儒 /91
指鹿為馬 /93
大澤鄉起義 /95
破釜沉舟 /96
鴻門宴 /99
蕭何月下追韓信 /102
楚漢之爭 /103
布衣將相 /104
叔孫通制訂朝儀 /107
殺馬立誓 /109
呂后執政 /110
平定七國之亂 /111
張騫通西域 /113
蘇武牧羊 /115
司馬遷寫《史記》 /118
昭君出塞 /119
王莽篡漢 /121
光武中興 /123
張衡發明地動儀 /125
黃巾起義 /126
董卓專權 /127
曹操起兵 /130
桃園結義 /132
官渡之戰 /134
孫策占據江東 /137
三顧茅廬 /139
赤壁之戰 /141
神醫華佗 /144
●亭之戰 /145
七擒孟獲 /146
揮淚斬馬謖 /148
司馬氏奪政 /149
滅蜀建晉 /152
羊祜滅吳 /154
晉惠帝和賈南風 /156
八王之亂 /157
石崇王愷比富 /159
清談誤國的王衍 /160
永嘉之亂中的晉懷帝 /161
江左王導 /163
王敦之亂 /164
司馬紹平叛 /165
聞雞起舞 /166
大書法家王羲之 /168
淝水之戰 /170
元嘉治世 /172
乘長風破萬里浪 /174
大發明家祖沖之 /176
馮太后臨朝稱制 /177
孝文帝遷都 /179
賈思勰與《齊民要術》 /180
梁武帝舍身佛寺 /181
反復無常的侯景 /182
陳后主亡國 /183
隋文帝治國 /186
楊廣弒父奪皇位 /187
隋煬帝游江都 /188
瓦崗起義 /189
李淵太原起兵 /191
玄武門之變 /192
魏徵直言進諫 /195
文成公主入藏 /197
玄奘取經 /198
女皇武則天 /200
請君入甕 /202
韋后亂政 /204
開元盛世 /206
詩仙李白 /208
詩圣杜甫 /209
貴妃楊玉環 /211
安史之亂 /213
馬嵬驛兵變 /214
武將楷模郭子儀 /215
"二王八司馬"事件 /217
沖天將軍黃巢 /218
朱全忠滅唐稱帝 /220
后唐李存勖 /222
"兒皇帝"石敬瑭 /223
陳橋兵變 /225
宋太祖統一南方 /226
阿保機建國 /228
澶淵之盟 /229
元昊建立西夏 /231
范仲淹實行新政 /232
王安石變法 /234
司馬光寫《資治通鑒》 /236
大文豪蘇東坡 /237
北宋聯金收燕云 /239
李綱守東京 /241
徽欽被虜 /243
趙構稱帝 /244
黃天蕩大捷 /246
岳家軍大破兀術 /247
"莫須有"冤獄 /249
襄樊保衛戰 /251
文天祥起兵抗元 /252
張世杰死守●山 /253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 /255
忽必烈建元 /257
南坡之變爭皇權 /258
朱元璋崛起江淮 /260
鄱陽湖大戰 /261
元朝滅亡 /262
靖難之役 /264
成祖勵精圖治 /265
鄭和下西洋 /267
土木堡的慘敗 /269
于謙保衛北京 /270
威震敵膽的戚家軍 /272
張居正變法 /273
明末后宮三疑案 /274
薩爾滸大戰 /276
皇太極巧施反間計 /278
闖王李自成 /280
清軍入關 /281
史可法死守揚州 /283
夏完淳怒斥洪承疇 /284
鄭成功收復臺灣 /285
康熙捉鰲拜 /287
康熙平定三藩 /288
雅克薩之戰 /290
康熙帝三征噶爾丹 /291
乾隆皇帝下江南 /292
貪官和● /294
林則徐虎門銷煙 /295
陳化成血戰吳淞 /297
太平天國 /298
慈禧垂簾聽政 /300
左宗棠收復新疆 /301
鎮南關大捷 /303
中日甲午海戰 /304
/306
義和團運動 /308
孫中山建立同盟會 /309
武昌起義 /310
袁世凱稱帝 /312
新文化革命曙光 /314
《中華上下五千年》一書,作為引導讀者關注歷史、以古鑒今的大眾文化普及讀物,全書選取了一些精彩的歷史片段,用文字簡短卻內容豐富的小故事來展現歷史人物及其事跡,并在行文表意的關鍵之處,配以精美的插圖,力求圖文并茂地再現歷史原貌,使讀者更清晰直觀地了解歷史。
《中華上下五千年》作為中國歷史的通俗性普及讀本,以歷史故事為敘述單位,采用編年體例,力圖通過簡明的體例、精練的文字,新穎的版式、精美的插圖等多種要素的結合,完整再現中華五千年歷史文化的精髓,讓讀者直觀清晰地感受到歷史的演進過程,掌握中華文明的發展脈絡。使讀者在輕松獲取知識的同時,獲得更為廣泛的文化視野、審美感受、想象空間和愉快體驗。
讀史使人明智。中華歷史,綿延五千年,其中蘊含著豐富的華夏文化精髓。無論是硝煙彌漫的戰爭風云,還是變幻莫測的政治權變,抑或是溫文爾雅的詩酒文章和大師軼聞,無不體現著精湛的中國智慧。而中國人的智慧,作為珍貴的東方智慧,正在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廣泛關注。當代中國人,肩負著振興中華、傳播中國文化的歷史重任,更應該認真研讀歷代史書,借鑒祖先的歷史經驗,再創華夏輝煌。
《中華上下五千年》是以純白話的通俗語言,從現代人的角度撰寫的一部通史性的著作,對廣大青少年了解中國歷史、深刻地認識中國歷史會起到應有的作用。它具有深厚的文化沉淀,不僅可作歷史著作來讀,亦可作為文學名篇或政治著作來讀。為進一步方便讀者朋友的閱讀與欣賞,我們根據其中的歷史人物和故事情節插入了數百幅精美圖片,圖文并茂,具有閱讀與欣賞價值。
盤古開天地
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中,流傳得久、廣泛的神話就是盤古開天地。相傳在天地開辟之前,宇宙是混沌一片,既沒有光,也沒有聲音,更沒有上下左右和東西南北,就像一個渾圓的雞蛋。但是這個渾圓的東西也有一個中心,這個中心就是人類的始祖——盤古氏。盤古氏在這個渾圓的東西中孕育了一萬八千年。終于有24小時,盤古氏用巨斧把這個渾圓的東西劈了開來,于是這個東西就分成了兩個部分,輕的那部分往上浮,就成了天;重的那部分往下沉,就成了地。
以后,天每天高出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盤古氏本人也每天長高一丈,就這樣又過了一萬八千年,天變得很高很高,地也變得很厚很厚,盤古氏也成了頂天立地的巨人??墒翘斓亻g只有他一個人,盤古氏孤獨得有時生氣,有時傷心,于是天氣也隨著盤古氏的喜怒哀樂而發生種種的變化。他高興時,天空就十分晴朗,萬里無云;他生氣時,天空就陰沉著,烏云翻滾;他傷心哭泣時,淅淅瀝瀝的小雨便灑向大地;他憂郁嘆息時,陣陣狂風吹得地上飛沙走石。
盤古開天辟地太累了,當天地開辟好后,盤古死去了,他死后,身體開始化生萬物。他的左眼,就成了光輝奪目的太陽;他的右眼,變成了皎潔美麗的月亮,這樣盤古氏就可以一直注視著他開辟的廣闊的天地。而他的頭發和胡須,變成了天空密密麻麻的星辰,他的肌肉變成了肥沃的土地,牙齒、骨骼和骨髓,變成了潔白的玉石和地下無窮的寶藏,他皮膚上的汗毛,變成了茂密的森林和美麗的花草。
于是,一個豐富多彩、美麗燦爛的世界誕生了。從此,天地不再混沌,而是有了山川、河流、花草、樹木……
神話畢竟是神話,現在的人們誰也不會相信真有這樣的事。但是人們喜歡這個神話,一談起歷史,人們就從"盤古開天地"談起,盤古的神話傳說,同許多創世神話一樣都是化生萬物。在許多其他族的創世傳說中有伢誤、盤生等創世之神,但有的創世之神是女子,有的創世之神是男子,這表明創世神話誕生在不同的系族社會。
創世神話畢竟是神話,我們從神話中雖也可以看到一些古人類的影子,如已經滅絕的盤古族就是巨人族,但其創世的傳說終是不可信的。茫茫四十六億年的地球是如何產生的? 人類又是如何產生的?按照目前天文學的觀點,地球是由星云凝結而成,按照進化論的觀點,人類是由類人猿進化而來的。
女媧造人補天
據說盤古氏去世以后,天地間一直是空蕩蕩的,一個人也沒有。后來不知道經過了多少年,才出現了一個人類的始祖,名叫女媧氏。這個女媧氏是個女的,她一個人孤獨地生活在天地之間,感到太寂寞了,就想造出一批人來,跟她一塊兒生活。
有24小時,女媧氏用水和好了一大堆黃泥,用黃泥捏起泥人來。她一會兒捏個男的,一會兒捏個女的。說也奇怪,女媧氏捏好一個,向泥人吹一口氣,往地上一放,這泥人就變成了一個會跑會跳、會說會笑的活人。
女媧氏捏呀捏呀,連續不斷地捏了半天,她感到實在太疲倦了,想歇一歇??墒牵秃玫狞S泥還剩下很多。女媧氏有點不高興了,她隨手從地上撿起一根粗繩子,對準和好的黃泥掄了起來。哪里知道她一掄繩子,像用手去捏一樣,那些濺起來的大團小粒的黃泥,也都變成了一個一個的大大小小的活人。這些被女媧氏造出來的人,大人們在一塊兒勞動,一塊兒生活,繁衍著子孫后代。
可是事情非常不妙,正在人類不斷繁衍生息的時候,天地卻損壞了。古時候,人們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天所以能覆蓋在地的上面,是因為地的四角有四根柱子支撐著它。由于日久天長,風吹日曬雨淋,這四根天柱都糟朽了,天
很好
非常滿意,哈哈哈。
速度很快,服務很好
質量好!發貨快!
很好
非常喜歡 滿意
兒子迷上中華文學了,這個版這不錯,紙張好,有譯文,好看易懂
這套書值得擁有
贊爆!
一如既往的好 包裝精美 簡單實惠
挺好的
每天讀一讀很好
好
紙質一般,內容還行,湊單買的,長長見識
挺好的
祝你生意興隆^_^
一次買了許多,到貨很快,書質量很棒。
書不錯,內容挺好的,挺不錯的,值得購買
剛收到寶貝就開始閱讀
特好!這本書圖文并茂,物流還快,昨天晚上訂的,今天下午就到了!
整體感覺還不錯,還沒閱讀,剛剛收到,就是買錯了是教科書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