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數學與統計學在歷史分析中的廣泛應用,美國的學者在定量分析的基礎上徹底改寫了整個美國經濟發展的歷史。這部作品就是一個代表性作品。作者本著探索歷史真相的目的,重新考察美國奴隸制,他們進入浩如煙海的全國檔案與各式各樣的州一級的檔案資料之中,搜尋這些原始的、甚至手寫的檔案,獲得了完整的關于奴隸制經濟運行的數據與信息,這些數據為他們的新發現提供了堅實的證據,它顛覆了很多人對奴隸制經濟的慣有看法。這是一部令人不安的著作,反映了許多學者誠實的努力,幫助讀者以一個新視角審視當今眾多緊急的問題。
叢書名:諾貝爾經濟學獎經典文庫
《聰明激進派的經濟政策:混合經濟》(英)詹姆斯 E.米德
《經濟增長黃金律》(美)埃德蒙德•菲爾普斯
《生活水平》(印度)阿馬蒂亞•森等
《為什么我也不是保守派》(美)詹姆斯 M. 布坎南
《政治算術:西蒙•庫茲涅茨與經濟學的實證傳統》(美)羅伯特•威廉•福格爾等
《效率、平等和財產所有權》(英)詹姆斯 E.米德
《預見相關性:風險管理新范例》(美)羅伯特•恩格爾
《宏觀經濟思想七學派》(美)埃德蒙•菲爾普斯
《經濟增長理論》(英)阿瑟.劉易斯
《計量經濟學的問題與方法》(挪)拉格納•弗里希等
《兩個幸運的人:弗里德曼回憶錄》(美)米爾頓•弗里德曼等
《價值理論:對經濟均衡的公理分析》(美)吉拉德•德布魯
《充分就業與價格穩定》(美)威廉 S. 維克里等
《苦難的時代:美國奴隸制經濟學》(美)羅伯特•威廉•福格爾等
《選擇與后果》(美)托馬斯 C.謝林
《治理機制》(美)奧利弗 E. 威廉姆森
《人力資本(原書第3版)》(美) 加里•貝克爾
《施蒂格勒自傳:一個自由主義經濟學家的自白》[美] 喬治 J. 施蒂格勒
《策略理性模型》[德]萊茵哈德•澤爾騰
《資產組合選擇和資本市場的均值-方差分析》[美]哈里 M. 馬科維茨、[美] G. 彼得•托德
羅伯特 威廉 福格爾
(Robert William Fogel,1926 2013)
199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他用經濟史的新理論及數理工具重新詮釋了經濟的發展過程,因在計量經濟史方面的突出貢獻而獲得諾貝爾獎。
福格爾1926年出生于紐約,1944年進入康奈爾大學,40年代后半期人們對經濟前途普遍悲觀的情況,促使福格爾的興趣從物理和化學轉向經濟學和歷史。1948年獲得學士學位。在哥倫比亞大學繼續深造并于1960年在那里得到碩士學位。1963年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從1981年至2013年6月逝世,福格爾一直任教于美國芝加哥大學。
福格爾教授是新經濟史(計量歷史學)領域的先驅,在新古典經濟學理論的基礎上,福格爾通過歷史檔案收集大量數據并使用數量方法詮釋經濟發展和制度變遷,從而刷新了經濟史的研究。
叢書序一(厲以寧)
叢書序二(何帆)
前言
1第1章
美國奴隸制的國際背景
1大西洋奴隸貿易的起源
6美國奴隸制的演化
13解放的過程
21第2章
職業的結構
25跨地域的奴隸再分配
32奴隸市場
37第3章
利潤和預期
37問題的提出
43奴隸制的利潤水平和資本主義特征
51奴隸繁育之謎
57獨立戰爭后和南北戰爭前:奴隸制的經濟可行性
63城市奴隸與“自然限制
69奴隸主階級對于經濟前景的樂觀性
73第4章
解析剝削
75食物、住所和衣著
81醫療保健
88家庭
100懲罰、獎勵和征稅
111第5章
經濟上對奴隸制控訴的起源
111從死亡率到經濟學
113欣頓 羅恩 赫爾潑:宏觀的證據
120弗雷德里克 勞 奧姆斯特德:微觀的證據
126克萊、赫爾潑以及奧姆斯特德的基本假設
129約翰 埃利奧特 凱恩斯:一個經濟學家的重構
137第6章
強迫勞工的悖論
137奴隸農業的相對效率
151奴隸勞動力的質量和種族歧視
162對黑人生產力低下之迷思長期存在的一種解釋
171人身所有權的經濟學意義
1821840~1860年,南方經濟增長的原因
191結語
對我們時代的啟示
197后記 1989年
206參考文獻
211出版說明
怎樣才能在經濟學這樣莫測高深的海洋中擺對自己的位置,了解自己應當從何處入門,以便跟上時代的步伐。機械工業出版社推出的這套"諾貝爾經濟學獎經典文庫"等于提供了一個臺階。
厲以寧
北京大學教授
這將是國內最為齊全的一套諾貝爾獎得主系列叢書,有助于我們對20世紀的經濟學做出、深入的了解,也有助于我們站在巨人的肩頭,眺望21世紀經濟學的雄偉殿堂。
何 帆
中國社會科學院
挺好的
太經典了,深受啟發!超贊。
很喜歡!也喜歡店家,很熱情~!
很棒
不錯
當當的書非常不錯,很優惠,不像某些電商花花腸子太多,真優惠才是硬道理,而且當當每次活動都搞在前面,先下手為強,給人感覺就是不一樣!
第XIV頁有劃痕
很好很好很好
非常滿意,很喜歡
非常不錯的
老師的經典著作,值得一讀。
都是經典好書
經濟史方面的經典著作
好評 滿意 非常好 棒
計量經濟史領域的絕對經典,從此改變了經濟史研究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