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內容分為拳源、拳譜、拳理、拳技四大部分。拳源部分介紹了戴家拳起源;拳譜部分收集整理了原汁原味的古傳拳譜;拳理部分整理、解讀了老拳師對此拳的闡釋;拳技部分對戴家拳原傳拳法做了系統的整理,對戴氏心意拳徒手拳的基本功、三拳、四把、五行、五種手法、十大形、七小形、七炮、五膀、閘勢、聯珠把、連環手、六合拳、咬扣等核心功法的修煉及其實戰技法做了較為詳細的闡述,特別是和啟蒙師戴寶書、師兄陳振家、郭瑾通把諸多原傳單式手法結合現今中國武術的競賽規則進行組編,形成了由易漸難的競賽套路。同時,為了使讀者能更好地目睹戴氏心意拳的真實風貌,本書匹配了老拳師的視頻及照片以供參照。在內容講解上,力求通俗易懂,圖文并茂,使讀者讀文明法,觀圖有形,能達到自學自練的目的。
諸般秘訣合一本,但求此藝廣流芳。 本書為戴氏心意拳力作,整理了戴氏心意拳的拳源、拳論、拳理以及拳技,言前人之所不言,發前人之所未發,深刻揭示了戴氏心意拳技擊理論的實質及功法、打法核心。
,1968年生,山西祁縣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戴氏心意拳代表性傳承人、中國武術協會會員、中國武術段位指導員、山西省形意拳協會會員、晉中市心(形)意六合拳協會副秘書長、祁縣武術協會副秘書長、祁縣戴氏心意拳協會副會長。其自幼喜愛武術,先后師從戴寶書、梁鋒耀學習戴氏心意拳,2000年叩拜在戴氏心意拳第五代大師王映海門下,成為戴氏心意拳第六代傳人。研習戴家拳近三十余載,深悟其妙。2002年,與師兄陳振家、郭瑾通、陳晉福一起被晉商文化博物館聘為“晉商鏢局戴氏心意拳教練”,被同仁奉為晉商鏢局“四大拳師”。曾在國內外多項武術賽事中榮獲金獎,在《搏擊》等雜志上發表介紹心意拳的文章數十篇,并著有《戴氏心意原傳拳械功法》一書。
及時章 戴氏心意拳拳源
及時節 戴氏心意拳簡史
第二節 戴氏心意拳之發展
第二章 戴氏心意拳拳譜
及時節 六合拳序
第二節 岳武穆九要論
第三節 鄭氏拳法訓譜
第四節 曹繼武先生《十法摘要》
第五節 拳術學
第六節 六合拳論
第七節 心意拳之自重不可濫傳論
第八節 宗旨
第九節 八字、九歌、十六注
第十節 踐躦法
第十一節 五行合一處
第十二節 能見一心,莫不見一身
第十三節 手腳法
第十四節 力與勁之別
第十五節 要語匯錄
第十六節 技擊篇
第十七節 心意氣論篇
第十八節 形形論
第三章 戴氏心意拳拳理
及時節 戴氏心意拳的特征
第二節 第五代大師王映海論拳
第三節 第五代大師任大華論拳
第四節 第五代大師高陞禎論拳
第五節 第五代大師段錫福論拳
第六節 第五代大師趙萬躍論拳
第七節 第六代傳人王仲廉論拳
第八節 第六代傳人王全福論拳
第九節 第六代傳人高錫全論拳
第十節 第六代傳人郭瑾通論拳
第十一節 拳理匯錄
第十二節 再論戴氏心意拳的束展身法
第十三節 再論戴氏心意拳三動
第十四節 戴氏心意拳闡要
第四章 戴氏心意拳拳技
及時節 基本功——丹田功
第二節 三拳
第三節 五行拳
第四節 五種手法
第五節 十大形
第六節 七小形
第七節 七炮
第八節 五膀
第九節 四把
第十節 十法摘要
第十一節 連環手
第十二節 聯珠把
第十三節 五趟閘勢錘及續五趟勢錘
第十四節 六合拳
第十五節 咬扣
附錄 戴氏心意拳傳承
編后
第五代大師王映海論拳
練戴家拳,不能用浮躁心來練,要實實在在地弄清功夫的大概及細致處,內外結合點,練出整體勁,再練出靈勁,再練出一動變神色,練出殺氣才行。蹲(樁功)得全身內外通透后放出內勁才行,雷聲有助勁之功用。如七字訣:釘、頂、繃、橫(渾)、弓、摧、翻。一束一展七字都在其身中體現才行,一下全讓你做到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慢慢來,聽話才能進步。
戴家心意拳就是打的六合整體勁與整體飛縱進鉆裹炸的忽顫勁。樹的根在下,人的根在上,所以練得要將上面重的勁放到腳下,即不頭重腳輕,扎根也。身形做到像弓一樣有靈勁,繃橫是飽滿開展勁意在,釘頂是上下束展意境(內中有口訣)即十字勁,都要渾身勁意圓滿了才行。身弓為外形之要求,催是疾意,內意,處處每個關節都存催勁意;翻即每處關節一翻都在內外扭動,有陰陽變化都在其中體現。戴家傳下的話,三拳三棍是戴家的經典拳械,三拳是修煉六合分掙勁好的功法,也是最簡捷有效的用法;三棍既有單式的練法,也可連環演示。
練戴家拳的七字訣:釘、頂、毒、橫、疾、狠、真,一束一展都得套在身上,都得做到身上,確實感覺真實不虛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