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成功,憑借的是父母教育理念的高度。
教育是單程車票,教育不能等!
這些年來,作者一次次回歸經典,用傳統教育思想培養孩子,總有意外的收獲。“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教育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我們的杯子里有清水就會倒出清水,沒有這個前提,學再多的教育方法,對孩子還是污染。事實證明,只要家長和老師能夠學習、改變,孩子的成長是非常迅速的。這是從根上解決問題。
出版有《師德師范師道:給老師的十二堂國學課》和《教子有方:家長必讀的十六堂國學課》。力主這個世界上沒有壞孩子,沒有笨孩子,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和老師。從理念到實踐,為老師和家長總結和提煉出了許多綿密、細膩、實用的教育方法,貫穿整個教育過程,孩子們取得了真實、長遠的進步,備受老師和家長稱道。
《師德師范師道:給老師的十二堂國學課》和《教子有方:家長必讀的十六堂國學課》,一個都不能少。教育,學校跟家庭,老師跟家長,相互配合,雙管齊下,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李柏映,本名李顯峰。大連市華夏文化促進會副會長,長期致力于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的研究與實踐,推動國學經典走進校園。研發明德家庭教育師資系統,在多個城市公益推廣?,F擔任多家教育機構顧問。
目 錄
及時講 至要莫若教子
第二講 孝是家庭教育的根基
第三講 童蒙養正
第四講 利他是根本
第五講 誠敬之道
第六講 感恩的智慧
第七講 勤以修身
第八講 儉以養德
第九講 志當存高遠
第十講 修福的力量
第十一講 上所施下所效
第十二講 順其善而教
第十三講 養子使作善
第十四講 長善救失
第十五講 現實中的幾個問題
第十六講 傳承中華家道
我們古人說:“至要莫若教子。”每天我們在忙于事業的同時,各位家長,您是否關注到子女教育問題?是否想過,您在子女教育上已經做好充分準備了嗎?當代企業家李嘉誠曾經這樣說:“一個人事業上再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教育子女失敗的缺憾。”
假設有這樣兩個家庭:一個家庭,父母已經到了六十歲,個人資產已經積累了一千萬,可是這時發現:子女無所事事,一事無成;婚姻不好,夫妻不和,甚至走向了分手。還有另外一個家庭:父母到了六十歲,資產可能不多,也就不到一百萬,可是兒女很成器,很成才,工作穩定,家庭幸福。如果讓您選擇,請問您選哪個?
孩子小的時候,我們沒有這種比較,當我們年紀越長,越能夠感受到子女教育成與敗的感受。尤其是到了晚年特別明顯,很多人都是到了退休以后,才開始反思子女教育的失敗。人這一生大約算來,中年奮斗四十年,晚年退休二三十年,如果子女教育失敗,整個后半生其實都沒有快樂。子女教育,有的時候我們忽略了它的重要,等到問題出現了,才開始關注它。
各位家長,和你們討論一個問題:假如有一個人在子女教育上失敗了,請問,他的事業會如何?他的家族會如何?他的晚年又會如何?想聽聽各位家長對這個問題的思考。當我們對這個問題深思之后,會恍然大悟,子女教育可以說是“一子下錯,滿盤皆輸”。我們整個人生,無論您的事業曾經多么輝煌,無論您的家族曾經多么興旺,這一代的失敗就會造成很多年的一蹶不振。當我們老了,已經沒有力氣出來工作奮斗,正要依靠子女的時候,卻發現兒女沒有真正成才。事業失敗了,我們還有機會東山再起,可子女教育失敗了,我們這一生就全敗掉了。
很多家長可能會說,這個問題我們想過,一直在努力,我們都希望把孩子培養成才,希望孩子一生幸福。可事實上,并不是每一個家庭都能夠如愿。當您正在努力地把孩子送上幸福的軌道時,您是否關注到,這個時代,我們在子女教育上所遇到的困難幾乎是前所未有的。先給大家介紹幾個數據。
各位家長,如果您的孩子有幸考上大學,一個很好的名牌大學,相信在您看來,這個孩子的教育是成功的??墒悄澜裉斓拇髮W生實際就業率有多高嗎?他們遇到了什么樣的困難嗎?2012年的時候,我們國家大學畢業生總量將近700萬,2014年是727萬,2015年是749萬,到2016年是770萬。這么多畢業生,他們就業情況怎么樣呢?官方數據就業率大約在85%~90%之間,而民間調查發現,實際就業率沒有超過五成。這意味著什么呢?我們的很多家長和孩子辛辛苦苦經過小學六年、中學六年、大學四年,十六年的教育,所迎來的結果是,有近一半的學生不能夠如愿就業。有的學生即使獲得了短暫就業,在畢業一兩年后,又遇到了很多困難,無法適應工作、人際關系困難、變成宅男、婚姻迷茫。因為對大學和高考不再寄予希望,國內出現了高考棄考現象,去年全國高考棄考人數超過了40萬。
北大教授章啟群說,目前我們的教育遇到兩大難題:及時個,龐大的教育規模后面人才短缺;第二個,社會道德失去底線,人格教育失敗。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對于一個孩子來說,人格教育失敗意味著什么?這樣的孩子即使考上了大學,算教成功了嗎?所以,各位好朋友,您關注到今天的家庭教育危機了嗎?您是否對這件事依然掉以輕心,認為我的孩子不會有問題呢?
一般來說,多數家長會比較關注眼前的教育,走一步看一步。比如說,孩子讀小學,您會努力為孩子找一所好的小學。孩子讀高中,您會關注到高中??墒牵敽⒆幼x小學的時候,您是否到大學去看過?您是否知道今天的大學生過著什么樣的生活?如果您有機會走進大學校園,我相信您一定會非常擔憂。
我當初關注教育,就是因為在教大學生時感到困惑與擔心。在我多次為大學生做培訓時,可以說,每一次內心都充滿了憂慮。大學生的現狀并沒有像我們想象的那么樂觀。而他們現在有很多大學生的身心狀態已經給未來埋下了不良的種子,只是時間沒到,結果沒有顯現。
那么,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呢?
作為父母,陪伴孩子成長的歷程,其實就是一個又一個抉擇的過程。從孩子出生一直到大學畢業,我們家長必定會為孩子做出很多抉擇,比如說,給孩子找什么樣的學校,報什么樣的課外班,選什么樣的專業,在這個過程中,每一次抉擇都會影響到他的人生。
那么,這些抉擇受什么影響呢?家長本身所持有的教育理念。家長所持有的教育理念又來自哪里呢?常見兩個來源,一是我們過去的人生經驗,還有就是我們所接觸到的社會資源對我們的影響。
那么,首先,我們自己的人生經驗正確嗎?有沒有不足?我們當下給孩子所做出的每一個抉擇,一定都是正確的嗎?有沒有漏洞、不足?
我給你們講一個小故事。有一個家長一心想讓孩子讀研,她聽說某某專業好,就讓孩子讀這個專業。孩子不同意,孩子說媽媽我不想馬上讀,想先工作,幾年以后等我找到自己喜歡的專業了,再去讀研。因為這個事兒,母子產生了爭論,母親很生氣,給我打來電話,說:“李老師,您幫我勸勸這個孩子,他不聽我的話,我讓他讀這個專業的研究生他不讀。”我說:“好,咱們先不談這個事,先換個角度來思考。”我問她:“您經常到城市去嗎?”孩子在城市讀大學,她在縣城教書,她說很少去。我說:“您關注過這個時展的趨勢嗎?”她說沒有時間,怎么關注?我說:“那好,這位姐姐,我想問問您,那您憑什么斷定,您給孩子指的這條路就是正確的,您仔細想過嗎?”她好像有了思考。我接著說:“孩子已經大學畢業了,為什么不能聽一聽孩子的想法呢?孩子說的是有道理的。”
家庭教育成功與否,憑借的是什么?父母所持有的教育理念高度??墒且徽劦礁叨?,我們就會遇到一個令人尷尬的事實:在這個時代,各位家長,受過系統家庭教育培訓的,請舉手;對自己人生看得很清晰的,請舉手;有能力展望未來三十年的,請舉手。我們這一代家長,在子女教育上,理念的儲備是遠遠不夠的。這導致了我們的抉擇本身危險系數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