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福老北京》是金受申先生的一部飲食文集,本書以老北京的飲食為主線,而又翔實地記錄了老北京生活中日常飲食的方方面面,而以中下層普通百姓為主要對象。全書記錄了老北京四季家庭和各類飯莊飯館所常見的菜肴、冷飲、茗茶的品種及做法,還順帶談及了冬季蔬菜培植、茶葉辨偽、茶館經營、藝人說書等方面。同時,全書還敘述了筆者的實地考察和見聞感受,以及與之相關的趣聞軼事、歷史文化的變遷,文末還從主食、副食兩方面探討了我國的飲食文化,是一本地道的關于老北京飲食及其文化的書稿。
金受申(1906-1968),本名文佩,后改文霈,字澤生,滿族鑲黃旗人。曲藝史學家、民間文藝家、民俗學家。生于北京,17歲在中學就讀時即為報刊編輯,先后入華北大學、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研讀深造。自1926年起在北京從事教育教學工作,曾于十余所中學任教,還在華北大學等高等院校擔任過講師。自1938年起,在《立言畫報》上開辟專欄《北京通》。1953年經老舍先生介紹,調入北京市文聯工作,直至逝世。金受申留有不少哲學、文學、醫學著作,也是廣見博聞的"北京通",熟知北京掌故,與三教九流接觸頗多,尤喜接觸中下層人士,對清末民初的北京風俗事物、趣聞軼事、衣食住行、江湖百業、評書鼓曲等都有著精深的考察研究。其文章內容多來自實地考察,是研究北京歷史及民俗的重要史料。
北平的飯館子(代序一)
京華掌故首"金""張"(代序二)
寒雪春風美食多
春餅
燒鴨
燒豬
樹綠蔭濃巧調養
酸梅湯
西瓜汁與綠豆湯
雪花落
西瓜
甜瓜
酥瓜與菸瓜
河鮮
喝酒
荷葉粥
秋風漸勁美味香
烤肉
螃蟹
火鍋
飲茶
臘月隆冬快朵頤
甜瓜
青椒
醉棗
脆蘿卜
冬日鮮貨
最是適口家常菜
老北京的特殊風味
大蘿卜絲湯
炒胡蘿卜醬
大豆芽炒大腌白菜
熬白菜
炒王瓜丁
炒三香菜
炒雪里紅
燜雷震芥頭片
炒麻豆腐
家家可做的"年菜"
年節的"犒勞菜"
潔凈雋永清真饌
清真教館
清真家庭飲饌
食有魚兮樂有馀
四做魚
胡適之魚
潘魚
抓炒魚
清蒸鱖魚
干燒鯽魚
干燒青魚
松鼠黃魚
五柳魚
家常熬魚
銀魚、面魚
炒鱔魚絲
清蒸紅燒甲魚
秦鰉魚
太湖青魚
鯽魚
白魚
鰣魚
鲞魚
海鯽魚
黃花魚
鱖魚
刀魚
鰱魚
塘鯉魚
鱔魚
甲魚
西湖魚
帶魚
鯧魚
人有同嗜說吃雞
鹽水雞
雞絲巧凍
酒醉雞
糟雞糟肉
荷葉雞
麻油雞
泥裹灶塘雞
清燉辣子雞
油燜雞
瓤冬瓜雞
田雞
春江水暖話品鴨
加餡鴨
紅燒鴨
清蒸鴨子
干貝鴨子
淡菜鴨子
養頤難忘舊時餐
蒸羊肉
羊頭肉與醬羊頭
羊頭肉
馬氏羊頭肉
醬羊頭
燒羊肉
四義興酒店
湯羊肉
抓羊肉
銀魚、紫蟹
肉脯徐
雞鳴館
蝦米居
高"莊"小"館"各擅場
地安門外的"四大飯莊"
"冷莊子"與"熱莊子"
"北京館"——山東館
其他地方館
羊肉館與素菜館
作坊烹來樣樣奇
豬頭肉作坊
羊頭肉作坊
羊肚作坊
驢肉作坊
馬肉作坊
串街走巷聽貨郎
"碗豆來——干的香——啊"
賣豌豆童兒
賣豌豆婦人
撥鼓聲來賣檳榔
"羊肉來——雜面吶"
"羊胡子糕"與"豆黠兒糕"
細啜牛飲吃茶去
關于"茶道"
先說"品茶"
次說"飲茶"
茶店之"嘗貨樣"
老北京的喝茶
老北京的茶行
老北京的茶葉
茉莉香茶
珠蘭清茶
武彝紅茶
龍井綠茶
各種花茶
普洱茶
老北京的用水
老北京的茶具
老北京"泡茶"種種
老北京的偽茶
絮語綿綿說茶館
大茶館
四種"大茶館"
紅爐館
窩窩館
搬壺館
二葷鋪
大茶館的變遷
小茶館
書茶館
評書分類
野茶館
清茶館
茶酒館
中國飲食史話
寫在前面
主食方面
副食方面
紀念金受申
后記
寒雪春風美食多北京人的"吃盡想絕",是一點不差的。對于衣,有衣的講究。六月該穿夏布大褂,雖然穿價逾三倍的紡綢褂,也只算"將就",而不算講究;三九天如果穿灰鼠或小毛皮祆,也不能算為講究。"講究"二字真不易講啊!談到吃,更是想盡吃法,有花樣翻新的想出,就有巧手的大司務做出,豈"調和五味"四字所能包括凈盡?在冬日嚴寒的時候,誰都喜歡吃個熱和,所以羊肉火鍋便執了冬日"食"界的牛耳。口蘑川菜加爐肉丸子熬湯,涮以斷絲切的西口大羊肉,橫刀片的腰子、肝,蘸以蒜片、高白醬油,加一些腌韭菜,不止心爽神怡,足快朵頤了。不喜吃羊肉的,可以吃什錦火鍋、三鮮火鍋、白肉火鍋。董癡公子(常星階)曾發明生豬肉片涮水鍋,可以肉不老;韓畏堂用鹿肉涮火鍋,不止講究,而且別致了。講究吃火鍋的,不蘸飯館所預備的芝麻醬、醬豆腐、料酒、韭菜花等作料,只蘸白醬油、蒜片加腌韭菜,如此的才算會吃,否則只算將就怯吃而已。由此可見,北京人的講究吃,不止于在大端上講究,小節上也不許錯的。火鍋的壽命,至多只能延長到夏歷年終,過年后再吃火鍋,就算不興時了。
春餅在此初春一個月中,繼火鍋而興起的,是春餅的吃法。
普通烙餅卷大蔥,也算卷餅,春餅也算卷餅,卷與卷之間,分別就很大了。烙春餅應用熱水燙面,加香油,烙成雙合餅。吃時揭開,兩片平鋪相壓,放好餅菜,卷成極扁式的細卷,吃個有頭有尾,不會散開,不會流湯,北京人真會吃哉!筆者曾見一位先生,將餅包好了菜,捧在嘴邊大嚼,如吃"白菜包"一樣,見者無不大笑。
春餅最重要的是生熟各菜,除必需的生醬(或用甜面醬)、蔥絲(好是羊角蔥絲)以外,熟肉菜是醬肘子鋪所做各菜,醬肘子絲、醬肘花絲、小肚絲、熏雞絲、燒鴨子絲、鹵肉絲、熏肉絲、爐肉絲、叉燒肉絲,只要"熏""醬"所做熟菜,都可以算為卷餅的熟肉菜。熟肉菜講究"酥盤""什錦盒子",什錦盒子分多少方塊,以價錢多少(一元上下一個盒子)分內容裝肉多少,描金彩繪盒子擺在桌子中央,四面圍以炒菜,頗有東方重形式的意味。什錦盒子除吃春餅以外,平日有喪事之家"開煙火"也用盒子,在人死第三日由死者女兒(出嫁在家均可)以什錦盒子上祭,以后才能開始供菜。"開煙火"的來源,當然是《禮記》所說的"飯腥苴熟"了,不過用女兒上祭不知是什么緣故(飯腥就是"含殮",說白了就是死人口內的茶葉包,不過當初應用生米罷了)。
裝酥盤、什錦盒子的豬肉鋪,也有很出名的。東華門大街"金華樓",專承應前清大內吃春餅的熟肉菜,更以"八寶燒豬"出名,現已關閉多年了。東四牌樓"普云樓"、護國寺街"仁和坊",都是很有名的。關于燒豬、燒鴨下面再談。
熟肉菜以外當然是炒菜了,炒菜以"炒和菜"為主,"和"讀如"火",俗有"春餅火菜"之稱,可見其重要。炒和菜只用豆芽菜、干粉炒成,講究的要拌和菜,而不用炒。
拌和菜系將豆芽菜(掐菜太老,炒拌和菜不可圖其干凈而用掐菜,豆芽菜以桶菜第二層的"二菜"與盆泡豆芽菜的"盆菜"最嫩)用水焯熟,干粉煮好,用團粉、醋、黑白醬油勾成汁(千萬加入爛蒜,彼嫌蒜如仇的文明者流,一世也領略不了春餅和菜的真滋味),用汁拌菜粉便成,比肉絲熟炒強多了。以外炒生菜還有炒菠菜、炒韭菜、炒黃花(金針菜)木耳,更有不可忘掉的是攤黃菜(炒雞卵)。
在家庭中吃春餅,不過如此而已;在飯館中吃春餅,就沒一定規矩了,以人數多少,定菜品多少。一個人到飯館吃春餅,可以要一個"炒雜拌蓋被窩",系用雜樣菜炒成,上蓋攤黃菜,一樣菜可以代替多樣菜,外要一碟熟肉,便可吃一頓餅。如果怕雙合薄餅價貴,也可以要家常餅搟薄,反正將就而已,談不到講究了。人多到飯館吃春餅、熟肉菜,還有的要鮮王瓜絲拌熏雞絲、燒鴨絲炒掐菜,不過飯館的和菜都是素炒,而不是拌,并且大半用掐菜。在家庭中還可以醋烹豆芽菜,飯館則喜做鹽水炒掐菜,既不成又不酸,更無別味,真不知是何妙法?燒鴨前面所談的春餅、熟肉菜,連帶談起燒鴨、燒豬,北京燒鴨是全國及時,這不是胡吹胡嘮,是公認的事實。侈談的南京鴨子,也是只重桶鴨,燒鴨是比不過北京的。北京鴨子是喂養得法,用填食的方法,將鴨子填得肥美。講究自鴨子孵出后,喂養八十天,即算長成。過于日子多,則覺太老;不夠日子,也覺太嫩,燒時便顯不美。北京燒鴨近通稱"烤鴨",這不過是字面上的分別,有人以為是兩樣,那就非區區在下所知了。
北京燒鴨,舊時分"湯燒鴨子""菜燒鴨子""蔥燒鴨子"三種,燒的方法有"大爐燒鴨""燜爐燒鴨"兩種。湯燒系鴨腹內灌湯,菜燒填菜,蔥燒填蔥。近年以來,菜燒、蔥燒已然不行,只剩湯燒一種了。據老年人說:菜燒、蔥燒的鴨子味美酥嫩。
"大爐燒鴨"系將鴨子掛好,用木柴火燒;"燜爐燒鴨"系將鴨子掛于爐內,用高粱根微火燜燒,燒得較大爐透徹。近來高梁根每捆價至三角上下,所費太多,多半用大爐了。燒鴨的火候最難,有的燒成深黃色,如一塊黃玉,有的燒成紫褐色,如花梨雕成,但必須黃皮之下,肉白如脂,皮焦而不老,脆而不硬,人口酥嫩而不皮硬。善于燒鴨的要將鴨皮燒好,皮下不粘,方為上選,所以燒鴨三絕:"酥、嫩、脆",三病:"皮、硬、老",是一點不錯的。
北京以前燒鴨以"便宜坊""全聚德"最出名,近來各大飯館亦多帶爐自制燒鴨。"春花樓""豐澤園"都各有擅長,"追源館"發明零售燒鴨以后,各飯莊、飯館也多添零碟燒鴨,便宜食客,增加營業,也是一個好辦法。在冷拼熱炒以后,飯菜大海以前,小碟燒鴨端上,甜面醬、小蔥或蔥絲兩碟,糖蒜一碟,荷葉蒸餅兩碟,烙雙合小薄餅半斤,卷以大嚼,一聲"上鴨頭",食者又不禁投箸茫然了。
燒豬在前清時代,來往酬酢,多半以"八寶燒豬"相贈,燒豬以"金華樓"最有名。燒豬最難,應用奶豬,豬皮應燒成酥脆,皮下最易成粘。"金華樓"所燒奶豬,皮脆如爐肉,皮下肉嫩絲細,人口便化。近來燒豬已然因價值太貴,很少有人用來送禮,燒豬的技術也因之退化,將來恐怕"燒豬"二字只能成為寫在北京食譜上的一個名詞罷了。在北通州有一種"八寶燒豬頭",凡新年家庭供佛的豬頭,都可以代燒,較比"熏豬頭""燉豬頭"另有一番特別滋味,但燒成待售的很少,外來客人不易享受。揚州某廟方丈,善做"七香紅燒豬頭",江南江北馳名,附記于此,為作豬頭考證的一則材料。
P15-19
……
正版好書,裝幀好質量棒,內容不錯,價格實惠,發貨快,送貨服務好!
個人還是覺得京味食足更好看
不錯,好
看著還成
好
內容好評
發貨快,快遞小哥服務超贊?產品也好!會一直關注的。
非常好
北京通金受申談吃。
好
不錯
還不錯,正版也挺便宜,支持當當!
喜歡,不錯,
篇幅繁多而短小,還可以。
很不錯很不錯很不錯
老北京口味的回憶,我喜歡。
好好好好好
名家之作,當然不錯
p正版,字跡清晰,挺好的,喜歡!
包裝不錯,服務很好,時間快捷的
不錯,挺好的,很有用,錯過了會后悔。
金受申關于老北京的書 值得讀
太薄的一本書,而且中間有一頁缺了一半,希望當當改進。
金受申的書,寫的確實非常好,其實有條件,應該出金受申全集。可惜金先生沒有弟子,無人策劃此事。
金先生是研究北京的大家,吃是中國人的大事,值得一讀。
金先生世居北京,學識廣博,蜚聲史苑。北京歲時風土,美食小吃,信筆寫來,饒有興趣。
老北京的食物,層次分明,色彩亮麗,實在!帶上這本書,去北京,找找北京城的美食。
老北京金受申又一部描寫老北京食俗的作品,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