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梳理了2012~2014年粵港澳臺四地文化創意產業的現狀、文化產業相關政策以及發展動向,并聚焦在智能手機的廣泛普及和移動互聯網的浪潮推動下,四地在數字文化產業方面的動態。書中選取了廣州漫友文化、銀漢科技、滾石移動,深圳華強動漫、騰訊游戲、A8新媒體集團、中國時刻網等典型個案進行深入分析,分享了集體智能的網絡新時代下用戶生產新新聞的臺灣經驗,探析了高登討論區中的香港特色文化,呈現出數字化和市場化影響下文化創意產業新格局。
邱琪瑄,女,臺灣銘傳大學廣告學系助理教授,國際廣告協會臺北分會青年協會理事、資訊社會研究學會理事、臺灣傳播管理研究協會理事、中華數位媒體發展學會理事、國際中華傳播學會(Chinese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CCA)行銷專員、 銘傳大學傳播學院校友會理事。2005~2009年在澳大利亞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創意產業學院就讀博士學位,臺灣最早研讀創意產業專業的學者之一。
丁未,女,現任深圳大學傳播學院教授、文化產業研究院區域研究中心主任。2006年香港城市大學訪問學者;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傳播藝術系訪問學者。
李鳳亮,1971年11月生,江蘇阜寧人。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深圳大學副校長、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文化部國家文化創新研究中心主任。美國南加州大學訪問學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教育部高等學校藝術學理論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教育部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高校青年教師基金"和"高校青年教師獎"獲得者,深圳市高層次專業領軍人才。兼任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秘書長、海峽兩岸文化創意產業高校研究聯盟理事、文化產業(中國)協作體專家委員會委員等。
蘇宏元,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國際交流中心主任。
譚天,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高級記者,暨南大學新媒體研究所所長,廣播影視研究中心主任。
何故,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客座講師,香港跨媒體創作人,北京交通大學客座講師。
區域篇
廣東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報告[丁 未 靖 楊]
香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報告[伍翎瑄 丁 未]
澳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報告[丁 未 邱 婕]
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報告[邱琪瑄 陳韋利]
游戲動漫篇
2013年廣州動漫行業發展報告[蘇宏元 袁凌軒]
2013年廣州游戲行業發展報告[蘇宏元 張 臻]
香港游戲產業與大陸合作機遇探討[馮應謙 何 故]
臺灣地區動漫產業概況分析[陳韋利 邱琪瑄]
臺灣數字游戲產業發展現況分析[陳韋利 邱琪瑄]
漫友:數字化助推原創力[李 玲 譚 天]
騰訊游戲的運營模式與發展戰略[史旻昱 姚園園]
文化加科技:華強動漫成功因素分析[李 楊]
銀漢科技以并購實現產業升級[楊旦修 李 玲 趙 琦]
數字影視篇
數字化推動的新影院市場——以深圳為例[劉 輝 董婭楠]
廣州新影院市場分析[劉 輝 盧夢晉]
臺灣數字影院發展概況[黃羽麒]
深圳IPTV的市場發展及其思考[潘曉慧]
臺灣數字電視結構轉變與未來趨勢[陳韋利 邱琪瑄]
動新聞的第二世界[張 曉]
數字音樂與出版篇
數字出版行業的困局與破局分析
——以廣東省出版集團數字出版有限公司為例[王 穎 林 冉]
臺灣數字出版產業現況分析[張宗洲 楊美玲]
"滾石移動"領跑中國數字音樂[李 玲 譚 天]
A8音樂的數字化商業模式[周志民 姚園園]
功夫在詩外——從雅昌商業模式看文化與科技融合創新[王 琛 莫書誠]
網站篇
廣電網絡電視業務發展路徑與策略研究——以中國時刻網為例[王建磊]
集體智能的網絡新時代:網絡用戶生產新新聞的臺灣經驗[李明穎]
高登討論區中的香港特色文化[伍翎瑄 丁 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