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該說什么關于死亡還是愛情》為斯維拉娜 阿列塞維奇代表作。斯維拉娜 阿列塞維奇是世界作家,本書也是諾貝爾文學獎級別的作品。
1986年4月26日,目前慘烈的反應爐事故發生在車諾比。這是目前浩大的悲劇之一。作者訪問了上百位受到切爾諾貝利核災影響的人民,有無辜的居民、消防員、以及那些被征招去清理災難現場的人員。他們的故事透露出他們至今仍生活在恐懼、憤怒和不安當中。
本書將這些訪談以獨白的方式呈現,巨細靡遺的寫實描繪,使這場悲劇讀起來像世界末日的童話。人們坦白地述說著痛苦,細膩的獨白讓人身歷其境卻又難以承受。
當今世界文壇不可忽視的作家,入圍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終決選名單。曾獲瑞典筆會獎(1996)、德國萊比錫圖書獎(1998)、法國“世界見證人”獎(1999)、美國國家書評人獎(2005)、德國書業和平獎(2013)。當代罕見的紀實文學經典,人類恐怖的科技悲劇,每一頁,都是奇異而殘忍的故事——經歷過這種事,我們如何相愛?
斯韋特蘭娜 亞歷山德羅夫娜 阿列克謝耶維奇(Svetlana Alexandravna Alexievich
白俄羅斯作家,1948年生于烏克蘭,畢業于明斯克大學新聞學系,曾做過記者。她的作品以獨特的風格,記錄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阿富汗戰爭、蘇聯解體、切爾諾貝利事故等人類歷目前重大的事件。她曾多次獲獎,包括瑞典筆會獎(1996)、德國萊比錫圖書獎(1998)、法國“世界見證人”獎(1999)、美國國家書評人獎(2005)、德國書業和平獎(2013)等。2013年,她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入圍終決選名單。目前她的作品已在19國出版,并創作有21部紀錄片腳本和3部戲劇(曾在法國、德國、保加利亞演出)。
歷史背景
序幕
孤單的人聲
及時部/死亡之地
我們為什么記得
和活人、死人聊些什么
一生寫在門上的人
回來的人
輻射長什么樣
沒有歌詞的歌
三段關于家園的獨白
祈禱時才真切展現自己的靈魂
士兵合唱曲
第二部/活人的土地
古老的預
月光下的風景
耶穌死亡時牙痛的人
關于一顆子彈的三段獨白
生活中為何不能沒有契訶夫和托爾斯泰
戰爭電影
大叫
新國度
書寫切爾諾貝利
謊言和真相
人民的聲音
第三部/出人意料的哀傷
我們不知道的事:死亡能有多美
鏟子和原子
測量
可怕的事總是悄悄發生
答案
回憶
對物理學的熱愛
昂貴的薩拉米香腸
自由與夢想平凡地死去
死亡的陰影
畸形的嬰兒
政策
蘇聯政府護衛者的獨白
指示
人竟然可以擁有無盡的權力來支配他人
我們為什么愛切爾諾貝利
兒童的聲音
孤寂的聲音
后記
"我不知道該說什么,關于死亡還是愛情?也許兩者是一樣的,我該講哪一種?
我們才剛結婚,連到商店買東西都還會牽手。我告訴他:“我愛你。”但當時我不知道自己有多愛他,我不知道……我們住在消防局的二樓宿舍,和三對年輕夫婦共享一間廚房,紅色的消防車就停在一樓。那是他的工作,我向來知道他發生了什么事─他人在哪里,他好不好。
那天晚上我聽到聲響,探頭望向窗外。他看到我就說:“把窗戶關上,回去睡覺。反應爐失火了,我馬上回來。”
我沒有親眼看到爆炸,只看到火焰。所有東西都在發亮。火光沖天,煙霧彌漫,熱氣逼人。他一直沒回來。
屋頂的瀝青燃燒,產生煙霧。他后來說,感覺很像走在焦油上。他們奮力滅火,用腳踢燃燒的石墨……他們沒有穿帆布制服,只穿著襯衫出勤,沒人告訴他們,他們只知道要去滅火。
四點鐘了。五點。六點。我們本來六點要去他爸媽家種馬鈴薯,普利彼特離他爸媽住的史畢懷塞大約四十公里。他很喜歡播種、犁地。他媽媽常說,他們多不希望他搬到城里。他們甚至幫他蓋了一棟房子。他入伍時被編入莫斯科消防隊,退伍后就一心想當消防員!(沉默)
有時我仿佛聽到他的聲音在我耳邊回響,即使相片對我的影響力都比不上那個聲音。但他從來沒有呼喚我……連在夢里都沒有,都是我呼喚他。
到了七點,有人告訴我他被送到醫院了。我連忙趕去,但警察已經包圍了醫院,除了救護車,任何人都進不去。
警察喊:“救護車有輻射,離遠一點!”
不只我在那里,所有當晚丈夫去過反應爐的女人都來了。
我四處尋找在那所醫院當醫生的朋友,一看到她走下救護車,我就抓住她的白袍說:“把我弄進去!”
“我不能。他的狀況很不好,他們都是。”
我抓著她不放:“我只想見他一面!”
“好吧,”她說,“跟我來,只能待十五到二十分鐘。”
我看到了他,全身腫脹,幾乎看不到眼睛。
“他需要喝牛奶,很多牛奶,”我的朋友說,“每個人至少要喝三升……”
“可是他不喜歡牛奶……”
“他現在會喝的。”
那所醫院的很多醫生和護士,特別是勤務工,后來都生病死了,但是當時我們不知道危險。
上午十點,攝影師許謝諾克過世了。他是個。我們聽說還有一個人被留在碎片里─瓦列里 格旦霍克,他們一直無法接近他,只好把他埋在混凝土里。我們不知道他們只是批死去的人。
我問他:“瓦西里,我該怎么辦?”
“出去!快走!你懷了我們的孩子。”
可是我怎么能離開他?他說:“快走!離開這里!你要保護寶寶。”
“我先幫你買牛奶,再決定怎么做。”
這時我的朋友唐雅 克比諾克和她爸爸跑了進來,她的丈夫也在同一間病房。我們跳上她爸爸的車,開到大約三公里外的鎮上,買了六瓶三升的牛奶給大家喝。但是他們喝了之后就開始嘔吐,頻頻失去知覺。醫生只好幫他們打點滴。醫生說他們是瓦斯中毒,沒人提到和輻射有關的事。
沒多久,整座城市就被軍車淹沒,所有道路封閉,電車火車停駛,軍人用白色粉末清洗街道。我很擔心第二天怎么出城買新鮮牛奶。沒人提到輻射的事,只有軍人戴著口罩。城里人依舊到店里買面包,提著袋口敞開的面包在街上走,還有人吃放在盤子上的紙杯蛋糕。
那天晚上我進不了醫院,到處都是人。我站在他的窗下,他走到窗前高聲對我說話。我們不知道怎么辦才好!人群中,有人聽說他們馬上會被帶到莫斯科。所有妻子都聚集起來,決定跟他們一起去:“我們要和丈夫一起行動!你們沒有權力阻止我們!”
我們拳打腳踢,士兵─士兵已經出現了─把我們推開。后來一個醫生出來宣布:“沒錯,他們要搭機去莫斯科,所以你們得幫他們拿衣服,他們穿去救火的衣服都燒壞了。”公交車停駛,我們只好跑著去。我們跑過大半個城市,但是等我們拿著他們的行李回來,飛機已經起飛了。他們只想把我們騙走,不讓我們在那里哭鬧。
街道的一邊停滿了幾百輛準備疏散居民的巴士,另一邊是從各地開來的好幾百輛消防車。整條街都覆蓋著白色的泡沫。我們踏著泡沫走,邊哭邊罵。收音機里說,整座城市可能在三到五天內進行疏散,要大家攜帶保暖衣物,因為我們會在森林里搭帳篷。大家都好開心─露營!我們要用與眾不同的方式慶祝五一勞動節!很多人準備了烤肉器材,帶著吉他和收音機。只有那些丈夫去過反應爐的女人在哭。
我不記得我是怎么到我爸媽家的,只知道自己一醒來就看到了媽媽。我說:“媽媽,瓦西里在莫斯科,搭專機去的。”
我們整理菜園(一星期后,那座村子也疏散了)。誰知道?當時有誰知道?那天晚上我開始嘔吐,我懷了六個月身孕,很不舒服。那晚我夢見他在夢里叫我:“露德米拉!小露!”但是他去世后就沒有到我夢中呼喚我了,一次也沒有(開始哭)。
我早上起床后決定,我得一個人去莫斯科。媽媽哭著問:“你這個樣子要去哪里?”我只好帶父親一起去,他去銀行里提出所有存款。
我不記得到莫斯科的過程。抵達莫斯科后,我們問看到的個警察:“切爾諾貝利消防員被安置在哪里?”
他馬上就說:“休金斯格站的六號醫院。”
我們有點驚訝,之前大家都嚇唬我們,說那是高機密。
那是專門治療輻射的醫院,要有通行證才進得去。我給門口的女人一些錢,她說:“進去吧。”接著又求了另一個人,后才坐在放射科主任安格林娜 瓦西里耶芙娜 古斯科瓦的辦公室。不過當時我不知道她的名字,我只知道我必須見她。她劈頭蓋臉就問:“你有沒有小孩?”
我該怎么回答?我知道我絕不能說出我懷孕了,否則他們不會讓我見他!還好我很瘦,看不出有身孕。
“有。”我說。
“幾個?”
我心想,我要告訴她兩個,如果只說一個,她不會讓我進去。
“一男一女。”
“所以你不必再生了。好吧,他的中樞神經系統受損,頭骨也受損。”
我心想,喔,所以他可能有點煩躁。
“還有,如果你哭,我就馬上把你趕出去。不能抱他或親他,甚至不能靠近他,你有半個小時。”
但我知道我不會走,除非我和他一起離開,我對自己發誓!我走進去,看到他們坐在床上玩牌、嬉笑。
“瓦西里!”他們叫。
他轉過身看了我一眼,說:“好啦,沒戲唱了!連在這里她都找得到我!”
他穿四十八號的睡衣,看起來很滑稽,他應該穿五十二號。袖子太短,褲子太短,不過他的臉不腫了。他們都在打點滴。
我問:“你想跑去哪里?”
他要抱我。
醫生阻止他。“坐下,坐下,”她說,“這里不能擁抱。”
我們后來把這些當成笑話來說。其他房間的人也來了,所有從普利彼特搭專機到莫斯科的二十八個人都聚集過來。“現在怎么樣了?”“城里情況如何?”我說他們開始疏散所有居民,整座城市會在三到五天內清空。大家都沒說話,這些人里有兩個女的,其中一個哭了起來,發生意外時她在電廠值班。
“天啊!我的孩子在那里,他們不知道怎么樣了?”
我想和他獨處,哪怕只有一分鐘。其他人察覺出來了,于是陸續找借口離開。我擁抱、親吻他,但是他移開。
“不要離我太近,去拿張椅子。”
“別傻了。”我不理他。
我問:“你有沒有看到爆炸?發生了什么事?你們是早到現場的人。”
“可能是蓄意破壞,有人引爆,大家都這么認為。”
當時大家都那樣說,以為有人蓄意引爆。
第二天他們躺在自己的病房里,不能去走廊,也不能交談。他們用指節敲墻壁,叩叩,叩叩。醫生解釋說,每個人的身體對輻射的反應都不一樣,一個人能忍受的,另一個也許不行。他們還測量病房墻壁的輻射量,包括右邊、左邊和樓下的病房,甚至撤離所有住在樓上和樓下的病人,一個也不剩。
我在莫斯科的朋友家住了三天,他們一直說:“你拿鍋子,拿盤子去啊,需要什么就拿。”我煮了六人份的火雞肉湯,因為當晚執勤的消防員有六個:巴舒克,克比諾克,堤特諾克,帕維克,堤斯古拉。我幫他們買牙膏、牙刷和肥皂,醫院都沒有提供,還幫他們買了小毛巾。
現在回想起來,朋友的反應讓我很詫異。他們當然擔心,怎么可能不擔心?但即使傳言都出現了,他們還是說:“需要什么盡管拿!他情況怎么樣?他們還好吧?能不能活下去?”活下去……(沉默)
我當時遇到很多好人,有些我都忘了,不過我記得一位看門的老太太教我:“有些病是治不好的,你只能坐在旁邊照顧他們。”
我一大早去市場買菜,然后就到朋友家熬湯,所有食材都得磨碎。有人說:“幫我買蘋果汁。”我就帶六罐半升的果汁過去,都是六人份!我趕到醫院,在那里待到晚上,然后又回城市的另一端。我還能撐多久?三天后,他們說我可以住進醫院的員工宿舍。真是太棒了!
“但是那里沒有廚房,我怎么煮飯?”
“你不用煮了,他們沒辦法消化。”
"每一頁都是奇異而殘忍的故事,就像那些殘留在幸存者身上的輻射。
——《紐約時報》
如同古希臘悲劇表演的合唱團,本書收錄了眾人的心聲。短期之內,我們恐怕不會再有機會讀到這般真實記錄憤怒、愚昧、英勇和傷亡的文字。
──《倫敦時報》
從受訪者的獨白中,阿列克謝耶維奇創造了這樣一種歷史:無論離這些事件有多遠,讀者都能感同身受,如有切膚之痛。讀完這本書,我才知道切爾諾貝利是歐洲的一場海嘯,這場海嘯不僅是由我們人類所造成的,而且永無止境。如果你對未來抱有好奇心,我強烈推薦這本書。書中的切爾諾貝利是個充滿端與未知的地方,一個現代科技發展造就的戲劇世界。
——《每日電訊報》
口語敘述的歷史在腦海中揮之不去,充斥著面對命運時的無奈、艱苦卓絕的勇氣,以及濃厚的黑色幽默……如同不可磨滅的X 光透視著俄國人的靈魂。
──《出版人周刊》
阿列克謝耶維奇的這本杰出著作,忠實地記錄著她那些白俄羅斯同胞的生命與死亡。本書終于將在美國上架……這是無與倫比的見證。
──《國家》雜志
書中記錄著受污染的世界里駭人的生活。這些典型的故事分別傳達出不同的聲音:憤怒、恐懼、無知、艱苦、英勇、同情和愛。阿列克謝耶維奇冒著損害健康的風險,深入前線收集這些見證,把故事轉化成令人難忘的精辟著作,我們只能期盼書中的災難不會重現。
──《書目雜志》"
挺好
可以
還不錯,包裝挺好
不錯。
很不錯,推薦!
不錯
書保存的很好,也很新,不錯
挺不錯的.還沒有拆封.書籍沒有異味1包裝也不錯
想哭…
內容真是讓人難過。人為的滅頂之災
一直在當當買書,值得信賴,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