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Google班車的玻璃會被當地的抗議者砸碎?
為什么像Facebook和Uber這樣的公司的爆炸性增長并沒有給社會群體帶來大規模的富裕?
是什么樣的系統性問題造成了富人和窮人,技術專家和其他人的對立?
科技迅猛發展的確為社會帶來了高效率,但也帶來了收益分配的不均。被媒體稱為“清醒思考者”的道格拉斯 洛西科夫對增長提出了質疑。他認為,我們所處時代的沖突不是雇工和數字精英之間的沖突,或者99%的普通人和1%的富有的人之間的沖突,而是技術進步的龍卷風吹得我們的經濟體系失去了控制。全體人類都受困于失控引發的后果之中:無就業增長的經濟復蘇、低薪臨時工作經濟、冷血科技公司等的發展……而大多數人對此視而不見。
每個公司的領導迫于壓力不得不將企業可持續性置于股東利益之后。然而讓增長成為數字經濟單一的、毫無爭議的核心目標會帶來的后果是可怕的。經濟應當為人類服務而不是為了增長服務,優化經濟體系迫在眉睫。
在這部具有開創性的著作中,洛西科夫開出了良方,他告訴我們應該如何結合人性中的部分與現代技術中的部分來創造良性的發展。洛西科夫為我們解讀了評價當前經濟形式的一系列關鍵性詞匯,諸如大數據、機器人、人工智能、算法參與股市交易、共享經濟、歐元區崩潰……幫助我們理解增長的內涵,為處在關鍵的十字路口的人類和商業指明方向。
是繼續以增長為目的不斷追求利益,還是抓住機會由內而外地改變企業發展和經濟發展的方式?這本書將幫助你做出抉擇。
1、道格拉斯 洛西科夫被媒體譽是這個時代少有的“清醒者”,他在這本書中對現代經濟中深層次的假設提出了質疑,在這本書中他討論了真正的對社會有益的良心增長、拷問企業增長是否真正為社會帶來了福祉。
2.作者曾出版過暢銷書《當下的沖擊》,他習慣與大眾站在不同角度分析和思考當下的社會發展,其作品被國外媒體關注,并屢次獲獎。在這本書中,對個人、企業、政府都關心的增長問題,提出了獨到的見解。這本書將幫助企業和政府更好地理解在數字化時代,各自的角色。
3.本書獲伊藤穰一、沃爾特 艾薩克森、賽斯 高汀等重量級人物推薦,《福布斯》《金融時報》《科克斯書評》推薦閱讀。
道格拉斯•洛西科夫(Douglas Rushkoff)
現任紐約市立大學皇后學院媒體理論與數字經濟教授。暢銷書《當下的沖擊》(中文版由中信出版社于2013年出版)作者,此外還創作過包括《程序或被編程》(Program or Be Programmed),《公司化的生活》(Life Inc.)等十余部關于媒體、技術和文化書籍的作品。作為麻省理工學院評出的“世界十大有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他參與制作拍攝了美國公共廣播公司“前線”系列的紀錄片《“贊”時代》和《波普文化的創造者》。
他生活在紐約并且在全世界范圍進行關于媒體、社會和經濟學的講座。
前言:對增長的反思
及時章 從方程式中剔除人類
數字產業主義
大量,大量,還是大量
數字市場:贏者通吃
點贊經濟
大數據應用
分享經濟學:讓人類回歸到“賬簿”上
失業問題解決方案
第二章 增長陷阱
把企業看成程序
平臺壟斷
為企業重新編碼
處于穩定狀態的企業
第三章 貨幣的速度
王國貨幣
為貨幣重新編程——從銀行金庫到區塊鏈
貨幣是個動詞
第四章 不會退出的投資
金融并非私事
算法渴望數字衍生工具嗎?
游戲化的投資:創業公司
無風險資本:大眾的耐心
投資——資本之外的因素
第五章 分布式
數字分產主義
現在開始復興?
致謝
附錄
注釋
2013年12月的24小時早上,十幾位舊金山教會區的居民躺在一輛車前,用身體阻擋其前進。雖然在加州公眾抗議行動屢見不鮮,但這次的目標很不尋常:這是一輛將谷歌員工從舊金山市的家中運送到
50千米外山景城的公司班車。
當我的社交媒體信息里充斥著關于這一幕的照片和現場報道時,我不知該做何反應。從很多方面來說,作為互聯網成功故事的終極代表——一個在大學宿舍中醞釀的實驗發展為全球最強大的科技企業之一,創造了數以千計的就業崗位的谷歌一直致力于不作惡。谷歌公司的迅猛發展使若干經濟部門及公司所在的一些地區得以復蘇。在一個時期,人們對發生的一切感到滿意。我們都可以享受免費的搜索和郵件服務,博主在他們的網頁中廣告可以獲得收入,兒童能分得來自視頻網站YouTube的收益。隨著時髦人士和技術職業者的到來,新的咖啡店和書店陸續開業,LOFT(高大而寬敞的空間)公寓拔地而起,房地產價值得以攀升,使教會區變得更加時尚、安全。增長是件好事,至少對那些創造增長的人來說是件好事。
但是,谷歌員工的大量涌入也使得舊金山歷史最悠久的居民區房租大漲,沒有參與谷歌迅猛發展的老居民和小公司被迫搬離了這些地區。配備空調的谷歌班車仿佛象征著侵略——就像太空船在地球和母船之間運送外星人往返。除了傷害之外,還令人感到受辱的是,谷歌公司把用公共資金建設的公交站作為其私有交通系統的停靠站點。毗鄰這些公交站的地區的房租比其他地區的類似房屋高出20%,1 除了谷歌員工,房客還來自Facebook(臉譜網)、Twitter(推特網)以及其他硅谷寵兒,所以房租正以每幾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長。
于是,恰好于谷歌股價在華爾街攀上歷史新高的同24小時,十幾位好戰的抗議者,身穿黃馬甲攔住了一輛谷歌班車(這位科技巨頭的班車現在已是臭名昭著),他們在車身一側貼了一面旗子,上面用漂亮且多彩的谷歌字體寫著“使城市貴族化,讓平民遭驅逐的科技”, 將這種設計拍成照片后通過Instagram(一款能便捷地分享照片和圖片的手機應用軟件)傳播。科技迅猛發展,但其帶來的收益分配不均,人們對此的質疑日漸強烈,由于利用了這一點,這張照片如野火般傳播開來。我多少有一點支持他們的觀點,于是對這張照片報以一笑。
幾個星期后的事讓人笑不出來了。奧克蘭的抗議者向谷歌班車投擲石塊,打碎了一塊玻璃,車上的員工受到驚嚇。誠然,我和大家一樣關注谷歌公司的行為,并且硅谷的快速發展似乎沒有使舊金山及更遠地區的人們變得富足,反而使其背井離鄉,這件事令我沮喪,但是, 谷歌班車上有我的朋友,他們利用自己辛苦習得的編程技能謀生。他們也許年薪可達10 萬美元,但面臨巨大的壓力,有多少人盯著這個職位,知道自己隨時可能被淘汰使他們非常痛苦。由于公司用更宏大的增長目標取代了原有目標,“沖刺”便更加頻繁地發生,他們一次次為了趕上期限夜以繼日地編程。
其實在這一點上我們大家同屬一個陣營。與其說谷歌員工是公司不斷擴張的受益者,不如說他們是被公司快速消耗的資源。谷歌員工平均在參加工作后一年內離職,2 有些是在其他公司獲得了更好的職位, 但大多數只是為了擺脫持續不斷的工作壓力。不開車而坐班車上下班使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工作或是放松。他們也是人。
就谷歌公司而言,它的班車既減輕了高速公路的壓力,又減少了數以千計的員工開車上下班給環境造成的污染。舊金山灣區的許多公司只是口頭上說要環保,至多組織員工拼車。和它們不同,谷歌提供的班車服務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9 000 噸以上。可是從何時開始好事變成壞事了呢?
問題出在谷歌公司影響世界的方式上,班車和乘車者皆非核心問題,只是容易被注意的目標。乘班車上下班途中,谷歌員工并非沒有注意到窗外的世界貧困日益加劇。如果他們有所感觸,這些情景只會使他們更加努力地保住自己的工作,而不是去質疑造成這些現象的深層次原因。他們的確想成為百萬富翁,但不是為了享受奢侈的生活, 在一個沒有強大社會保障體系的國家,工人被告知他們必須成為百萬富翁,否則一旦退休或者生病立刻就會陷入貧困。一個有代表性的在線退休金計算器指出,某人年收入50 000 美元,到67歲退休時至少需要150 萬美元養老。美國每年有170 萬人因為健康問題而破產,一張意料之外的醫療賬單就可以使我們任何人成為其中一員。
甚至連谷歌的投資者、高層和飽受詬病的全社會收入較高的1% 的人群也不應該為數字經濟的日趨不公而遭受譴責。硅谷的執行官和風險投資家只是按照其在商學院所學進行資本操作(踐行資本主義), 另外在很大程度上,他們是在履行公司對股東應盡的法律義務。當然, 在我們苦苦掙扎的時候,他們越發富有,而且他們的公司和股票的瘋狂增長給我們帶來了附加損害也是事實。然而,和大家一樣,他們也身陷窘境。很多CEO(首席執行官)明白迎合短期增長目標并不符合公司和消費者的長遠利益,可是他們無法擺脫這種與其他數字巨鱷爭奪統治權的“ 贏家通吃”的競爭。要么增長,要么滅亡。所以,各科技公司必須和其他公司一樣有侵犯性、善于獲取利益、能引起分歧, 而且運營發展耗時巨大、揮霍資源、成本高昂、扼殺就業機會、剝削成性、操控市場。那些毫無耐心的股東與我們別無二致:在我們的401(k) 退休儲蓄計劃a和子女大學學費儲蓄計劃中,也有這些公司的股票,我們希望這些股票升值,如果不升值就把它們拋掉。所有這些都未能達到我們的期待,結果令人沮喪。
可是要劃清戰線、確定誰是該被投石攻擊的敵人并非易事。因為這并非舊金山居民和谷歌員工之間的沖突,也不是99% 的普通收入人群和1% 的較高收入人群之間的沖突,這甚至不是不堪重負的雇員和他們供職的公司之間,抑或是失業者和華爾街之間的沖突,而是每個人(人類本身)與把促進增長作為及時要務的方式之間的沖突。
我們被困在增長的陷阱里。就是這個問題,沒有名稱,沒有表象,讓很多人深感失望。就是這種邏輯,推動了無就業增長經濟復蘇、低薪臨時工作經濟、冷酷的Uber(優步)以及侵犯隱私的Facebook 的發展。就是這種機制,迫使公司和投資人與持有因數字化而膨脹的籌碼的對手進行競爭,令他們深受其害。就是這種壓力,導致CEO 們無奈地將企業的可持續性置于不耐煩的股東們的利益之后。就是這個不為人知的罪魁,隱藏在從希臘違約到飆升的學生債務等有關經濟危機的新聞報道背后。就是這種加劇貧富分化的力量,拉大了雇員和執行官之間收入的差距,催生了區分勝利者和失敗者的冪律動態分布。它是一個黑匣子,在交易者弄清真相前就已經從股市獲取了利益,這種毫無顧忌的力量使科技泡沫已經脹大到不允許破碎的危險程度。用當今時代的隱喻來說,我們正在執行一種善于提取利益的、由增長驅動的經濟運行方式。對于各方面來說,不論窮人還是富人,個人還是企業,它的能力已經達到極限。而且,我們使用超級電腦和數字網絡運行這種機制提高了其效果。增長成為數字經濟單一的、毫無爭議的核心要求。
道格拉斯•洛西科夫是當今非常敏銳的媒體理論家,一位鼓舞人心的數字經濟評論家。他的作品讀起來也充滿趣味。—— 沃爾特 艾薩克森(Walter Issacson),美國阿斯彭研究所主席兼CEO
如果你不認識洛西科夫,你就沒有在認真考慮未來將要發生什么。——塞思•高汀(Seth Godin),企業家,市場營銷專家
我們為了增長而進行了優化。但是我們是不是已經迷路了呢?我們迷失在哪一層面呢?作為一種經濟,作為一個社區,還是作為一個價值觀點在人類或者經濟層面沒有任何意義的社會呢?洛西科夫問的問題切中要害。這是一次富于挑戰而又十分必要的閱讀經歷——雪莉•特克爾(Sherry Turkle),麻省理工學院社會學教授
每一次偉大的進步總是始于有人看到其他所有人都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其實并不正確。道格拉斯•洛西科夫對現代經濟中深層次的假設提出了質疑,并且開辟了一條通向更加注重以人為核心的世界的道路。——蒂姆• 奧萊利,(Tim O’Reilly),奧萊利傳媒創始人
格拉斯•洛西科夫是在數字方面擁有真正遠見卓識的人。在為時未晚之際,你應該讀一讀這本激動人心的、呼吁自下而上重啟我們的社會的作品。—— 阿斯特拉•泰勒(Astra Taylor),電影制作人
在可以被看作一次危機的時刻,洛西科夫和我們分享了他睿智、樂觀而且實用的視角,告訴我們企業和消費者在數字時代如何能夠重新設想當今通用的經濟操作系統,并且實現繁榮。—— 博寧•博夫(Bonin Bough),億滋國際首席媒體和電子商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