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7世紀著名的荷蘭郁金香泡沫,到18世紀的金融家約翰•勞創(chuàng)造了人類歷史上首次股市泡沫,再到1907年的金融恐慌誕生了美國中央銀行,以及1929年美國經(jīng)濟大蕭條中,羅斯福總統(tǒng)怎樣運用智慧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規(guī)以保障了美國以后幾十年的經(jīng)濟穩(wěn)定。本書以時間為軸,地向讀者描繪了歷次金融危機的概況以及對后世的影響和啟示。經(jīng)濟動蕩,何去何從?讓歷史告訴我們方向!
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分析了世界金融體系發(fā)展史,再現(xiàn)了金融世界的跌宕起伏。深入解讀金融危機的來龍去脈以及對策,為讀者撥開金融迷霧,幫助大眾更好地面對新挑戰(zhàn)和新風險。
1.17世紀,郁金香泡沫;18世紀,人類歷史上首次股市泡沫;19世紀,自行車與鐵路泡沫;20世紀,經(jīng)濟大蕭條、次貸危機……每一次金融危機,都像大地震一樣給人類帶來深重災難。循環(huán)往復,難以預測,破壞力巨大!它源于何處?為何屢次發(fā)生?如何應對?《金融危機簡史》告訴你!
2.法國著名經(jīng)濟學家克里斯蒂安•肖瓦尼奧重磅新作,一本書講透金融危機的來龍去脈及應對策略。
3.《金融危機簡史》透析層層表象,揭秘驚人本質(zhì)!四個世紀的金融狂瀾,一朝驚醒世人迷夢。
4.歷史不能改寫,經(jīng)驗價值連城。認清危機真相,避免重蹈覆轍!世界是部金融史,危機給人類更好的未來。閱讀《金融危機簡史》,把握金融危機本質(zhì),掌控自己的經(jīng)濟命運。
推薦閱讀:《創(chuàng)業(yè)大咖:創(chuàng)新改變世界》《財富:來自福布斯富豪榜的叮嚀》《30歲后我靠投資生活》《世界是部金融史》
克里斯蒂安•肖瓦尼奧,法國經(jīng)濟學家,法國《經(jīng)濟選擇》雜志副主編、《政治經(jīng)濟學》雜志主編,曾任法國興業(yè)銀行經(jīng)濟師并任教于巴黎高等政治學院和巴黎第四大學,出版過多部經(jīng)濟類圖書,包括《國際政治經(jīng)濟學》《避稅天堂》《全球化挑戰(zhàn)》等。
及時章郁金香投機狂熱的傳奇與真相
阿爾克馬爾的拍賣會 / 006
富人的投機活動 / 008
“風中的交易” / 011
泡沫破滅并沒有引起當局恐慌 / 016
一次社會危機 / 019
第二章 金融冒險家約翰•勞
決斗,賭桌和其他冒險 / 025
國家外債問題 / 028
拉斯的好主意 / 030
通用銀行(Banque générale)的建立 / 034
金融體系的起步和運行 / 038
投機的利弊 / 043
股票崩盤 / 047
約翰•勞的歲月 / 051
第三章 1907年大恐慌
金融強盜海因茲兄弟 / 062
多米諾效應 / 066
不利的環(huán)境 / 068
監(jiān)管不力的創(chuàng)新:信托公司 / 070
恐慌蔓延 / 073
摩根救市 / 075
創(chuàng)立一家中央銀行的四支金筆 / 078
第四章 1929年:改變金融界的經(jīng)濟危機
投機心態(tài)作祟 / 086
法庭上的詐騙犯,及時幕:龐齊登場 / 091
法庭上的詐騙犯,第二幕:火柴大王克魯格 / 094
金融創(chuàng)新的代價 / 097
負債激增 / 100
世界性的金融危機 / 102
佩科拉委員會的作用 / 106
調(diào)控的需求 / 111
四年政治斗爭 / 114
并不存在的《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 / 116
羅斯福操控卡特•格拉斯 / 120
羅斯福的三條教訓 / 123
第五章 什么是金融危機
起初,簡單的失衡 / 130
不受控制的創(chuàng)新 / 133
一次被動的或是主動的放松管制 / 138
追逐利益的副作用,及時幕:信用泡沫 / 140
追逐利益的副作用,第二幕:風險管理不善 / 143
不保險的保險機制 / 152
公共管理不善 / 156
追逐利益的副作用,第三幕:欺詐是如何控制金融業(yè)的 / 158
麥道夫事件 / 159
系統(tǒng)性欺詐 / 162
避稅港的角色 / 167
不平等,危機的催化劑 / 169
經(jīng)濟學家們的角色 / 177
災難的不可識別 / 181
政府是如何挽救金融業(yè)的 / 184
第六章 時間管理
如何規(guī)范衍生產(chǎn)品 / 202
那么,銀行債權(quán)證券化呢? / 207
金融行業(yè)全球新型治理 / 208
阻止信貸泡沫:提高投機行為代價 / 211
更密切關(guān)注信貸泡沫 / 217
關(guān)于對沖基金 / 221
避免停滯:管控流動資產(chǎn) / 223
讓銀行買單,及時個途徑:稅收 / 226
讓銀行買單,第二個途徑:使用CoCos債券 / 228
讓銀行買單,第三個途徑:遺囑 / 230
對銀行的管理:監(jiān)管的黑洞 / 234
欺詐,鴕鳥政治 / 237
不受控制的額外報酬 / 239
經(jīng)濟學家們能夠做些改變嗎 / 242
結(jié)語
從史上較大的經(jīng)濟危機中吸取教訓
調(diào)控者的主要作用 / 250
從米爾斯到左拉再到明斯基 / 252
“風中的交易”
直到1634年,郁金香市場都還是穩(wěn)定的。園丁們直接將培育出的球莖賣給客戶。這是一個接近于藝術(shù)品市場的奢侈品市場。購買者選擇藝術(shù)家,也就是一位熟練掌握嫁接技術(shù)的園丁,讓他們培育出具有新奇色彩(有無限種可能)的郁金香,花的價值主要由其顏色而不是其形態(tài)決定。人們從秋天開始下訂單訂購,此時郁金香球莖剛剛被種下,到了夏天花開時節(jié),買家確認開出的花與預期一致便可以付款。1635年和1636年這兩年間,郁金香市場出現(xiàn)了數(shù)次變革,邁克 達什在書中對其做了簡要概括,市場上的變革激起了接下來的幾個月中投機活動的發(fā)展,致使郁金香球莖價格瘋狂暴漲。
人們對郁金香有增無減的迷戀促成了像溫克爾這樣的新型中介人花商的出現(xiàn),他們在園丁和客戶間建立聯(lián)系。花商和園丁熟絡起來,他們就可以提供品種更豐富的郁金香:那些富有的賞玩行家追求的是品質(zhì),而對于那些不那么富有卻又想通過郁金香顯示自己富裕的職業(yè)中間商,他們追求的則是數(shù)量。然而,人們只能在郁金香花開時節(jié)完成買賣,這就決定了郁金香市場只能是在夏天的幾個月真正開張,也就是6月到9月間。在被種下到開花的這段時間里,大自然發(fā)揮了作用,郁金香球莖得以生長并長出根蘗。園丁和花商就這樣售賣著一種未來長期內(nèi)不斷升值的商品,而在此期間他們并不能獲利。
1635年市場上出現(xiàn)了兩次革新,園丁和花商們的處境得以改善。及時次革新是為了保障“價格的真實性”:球莖不是按個賣,而是按重量計
價。第二次革新旨在擴大市場,在球莖還在土里生長的時候人們就可以進行買賣。一種類似于證券的票據(jù)應運而生了。買賣雙方根據(jù)未來花朵生長情況提前商議好球莖的價格,到第二年的夏天再進行交割。預先確定價格買入產(chǎn)品,再于未來的交貨期交付產(chǎn)品,經(jīng)濟學家將這種交易稱作“期貨市場”,交易中所用票據(jù)如今被稱作選擇權(quán),是一種著名的金融“衍生產(chǎn)品”,而那個時期的金融業(yè)還沒有發(fā)明出這種金融衍生品。
郁金香交易市場很快就變了樣:從一個以前只開放幾個月的實物市場轉(zhuǎn)變?yōu)橐粋€全年無休的金融市場,在這個市場人們交易的是票據(jù)。郁金香交易的狂熱一直有增無減,其價格也隨之不斷攀升。一開始只是懂行的園丁和花商在交易中訂立票據(jù)。隨即出現(xiàn)了一個次級市場,花商和客戶間訂立票據(jù),每一次轉(zhuǎn)手,價格都會上漲,球莖價格也隨之上漲。很快,人們連他們到底買的是什么樣的花、花種在哪兒、種植人是誰這些問題都不在乎了,一心撲在票據(jù)市場上,票據(jù)的每一次轉(zhuǎn)手,價格都成10倍地增長。荷蘭人將這種交易稱作“風中的交易”(wind handle)。
買空和賣空在荷蘭是一種常見的做法,人們并不占有實物產(chǎn)品的合約。在小麥、香料或鯡魚市場上也存在買空賣空。根據(jù)約翰尼斯 杰拉爾德 凡 迪倫(Johannes G. van Dillen)的追述,17世紀初,著名的東印度公司的股東之一艾薩克 勒梅爾(Isaac Le Maire)通過市場操作、散布謠言,賣空其公司股票,此舉遭到起訴,轟動一時。東印度公司的其他股東利用其政治影響力,游說荷蘭政府促使其在1610年2月出臺了一項禁止賣空交易的法律。邁克 達什指出,這項法律在幾年內(nèi)不斷被提出,包括1636年。顯然,這項法律對于規(guī)范人們的投機行為起不到任何作用,政權(quán)又與投機者有著密切聯(lián)系,所以也并沒有敦促人們?nèi)プ袷剡@項法律。
事實上,這些法律條款的約束就是規(guī)定了賣空合同若出現(xiàn)問題可以由法庭處理,當訂立合同的雙方在遇到問題時可以通過這一途徑解決。這就催生了非規(guī)范市場的票據(jù)交易,只要買賣雙方協(xié)商一致你情我愿便可以進行交易。郁金香買賣市場主要由產(chǎn)業(yè)行會(college)組織,他們通常在小酒館中進行正式或非正式的拍賣,奧利維耶 布雷(Olivier Bleys)在他的小說《永遠的奧古斯都》(Semper Augustus)中對這些交易做了介紹。
我們無法確切了解這樣一個票據(jù)交易市場究竟是怎樣運作的。而購買票據(jù)又要預付多少定金呢?我們也不得而知。然而我們可以知道的是交易中需要有存款,而有人用實物(工具、家具、畫作等等)來做抵押。那么信貸對于這個市場發(fā)展發(fā)揮了怎樣的作用呢?當然,一部分流動資金推動了這一市場的發(fā)展壯大,但起初市場的這一巨變還不至于使金融中介人置身于風險之中。
不管怎樣,在過去兩個月的瘋狂交易中,郁金香的價格上漲到了駭人聽聞的水平,個別品種的價格上漲到原價格的10倍甚至12倍。在溫克爾的郁金香拍賣中,單個球莖以5200荷蘭盾成交,這個價格令人瞠目結(jié)舌。在當時,沒有任何畫作可以達到這個價格水平。而一株名為“永遠的奧古斯都”的郁金香的交易標志著投機活動到達頂峰。“永遠的奧古斯都”是郁金香屬的一種,花瓣紅白相間。邁克 達什指出,根據(jù)歷史記載,這一品種只有不到12株,下面我們援引達什對這種花的一段
描述:
“任何一個見到它的人都會為它異乎尋常的美所折服。它的花枝修長,花朵高高地被葉片托起,這樣人們更容易欣賞到它豐富的色彩。花朵與花枝接連的部分是藍色,花朵上部是純白色,在六片花瓣之間的血紅色彩如細細的火焰般迸發(fā),掠過花瓣邊緣,留下零亂的鮮紅。”
1636年單株“永遠的奧古斯都”的價格是5200荷蘭盾,到1637年1月投機最盛之時,其價格已瘋長到10 000荷蘭盾,相當于今天的102 000歐元!
在市場前景良好的情況下,這株郁金香的稀有程度決定了它的價格比其他郁金香都要高。但我們不得不懷疑這是否合理正常,價格僅僅與花的稀有度成正相關(guān)。美國經(jīng)濟學家彼得 加伯在他對危機的研究中也表示了他的擔憂:人們認為市場一切正常,并不存在投機泡沫。以如此高的價格買一株郁金香球莖并沒有實際的社會和經(jīng)濟意義。邁克 達什指出,在那時3000荷蘭盾可以同時買到8頭肥豬、4頭肥牛、12只肥羊、80噸小麥、48噸大麥、兩桶葡萄酒、4桶啤酒、兩噸黃油、1000斤奶酪、一個銀制杯子、一包衣服、一張帶床墊和床上用品的床,外加一條船!人們標新立異,想要創(chuàng)造出顏色罕見的郁金香,有人保障凡是培育出黑色郁金香的都能獲得一筆獎賞,黑色郁金香一旦培育出來,價格肯定高過“永遠的奧古斯都”。大仲馬(Alexandre Dumas)基于這段歷史創(chuàng)作了小說《黑色郁金香》。
就在投機活動的幾個星期,又一種新的投機工具誕生了,而此時人們已經(jīng)開始對價格的瘋長產(chǎn)生懷疑。邁克 達什在書中介紹了這一工具:直到1636年12月末,園丁在向買家提供一份保險合同后才得以以7000荷蘭盾的價格成交,這種保險合同的目的是應對價格下跌的風險:價格如果在1637年的夏天之前下跌,合同便可以取消,買家只須支付給賣家票據(jù)金額10%的補償金,這就是保險合同的價格。根據(jù)安娜 戈登加所述,1637年2月1日,就在郁金香行情暴跌的幾天前,哈勒姆的一位富商彼得 韋南茨(Pieter Wynants)邀請他的朋友們到家里聚餐。他的一個堂兄試圖說服一位富有的遺孀Geertruyt Schoudt買下他的一些郁金香,無奈沒有成功。,當參加宴請的另一位客人,洗染商雅各布 德 布洛克(Jacob de Block)保障一個星期內(nèi)價格不會下跌,交易才得以達成。這種保險產(chǎn)品的存在使得郁金香的購買者在市場發(fā)生變化時不會有所損失,同時也助長了泡沫破滅前幾周的瘋狂交易。
比較薄,還沒讀。
可讀性很強
還算可以吧
居安思危,危機給人更好的未來,只有把握金融危機的本質(zhì),了解其背后的真相。才能保住自己的財富不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反之,則是一場災難,清貧如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