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知行合一:王陽明詳傳圖書
人氣:71

知行合一:王陽明詳傳

知行合一:王陽明詳傳》為日本天皇老師、日本陽明學代表人物高瀨武次郎寫給日本商業、軍事精英的心學大傳,也是介紹陽明先生一生*為版本。高氏王陽明傳與《傳習錄》《年譜》《名儒學案》一起并稱為研究王陽明...
  • 所屬分類:圖書 >傳記>哲學家  
  • 作者:【日】[高瀨武次郎] 著 [趙海濤]、[王玉華] 譯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807691235
  • 出版社:北京時代華文書局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01
  • 印刷時間:2014-01-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膠訂
  • 套裝:

內容簡介

知行合一:王陽明詳傳》為日本天皇老師、日本陽明學代表人物高瀨武次郎寫給日本商業、軍事精英的心學大傳,也是介紹陽明先生一生為版本。高氏王陽明傳與《傳習錄》《年譜》《名儒學案》一起并稱為研究王陽明的重要資料,對日本、韓國,乃至中國的楊明學研究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譯者歷經三年,便跑日本、韓國、美國及中國各地圖書館和私人藏家之所,偶然機遇高價獲得此1915年廣文堂再版本。

讀完此書才會真正明白高氏為什么評價王陽明說:“日本陽明學之特色,在其有活動的事業家,乃至維新諸豪杰震天動地之偉業,殆無一不由于王學所賜予。”

編輯推薦

1.日本陽明學研究的代表人物、日本天皇老師高瀨武次郎眼中的心學大師

2.國內首次引進王陽明外版傳記

3.絕版書首現,1915年廣文堂再版本

4.《非常道》作者余世存作序,著名歷史學家馬勇推薦

作者簡介

高瀨武次郎(1869-1950):東京大學博士、教授,日本近代著名哲學家,研究中國學代表學者。曾為天皇講過漢學課程,因研究陽明學廣為世所知。主要相關著作有《中國哲學史》、《日本之陽明學》、《陽明主義的修養》、《老莊哲學》等。

1910年曾將《中國哲學史》贈給胡適老師杜威,杜威回贈胡適的《中國哲學大綱》。梁啟超在《子墨子學說》中便是借鑒了高瀨武次郎《墨子哲學》的分析。

目錄

001-005 序言:陽明之于當代人的意義

001-003 原書序

001-006 及時章 王陽明家世

遠祖王羲之/ 002 此乃《忠義傳》中人/ 003 高潔超脫/

004“欲借人間種”/ 005 小 結/ 006

007-020 第二章 少年時代

逸 話/ 008 越中文化/ 009 地方生活的影響/ 009 不為

厭世家的緣由/ 011 神 童/ 012 權 謀/ 015 立志學武/

016 求學經歷/ 018 小 結/ 020

021-047 第三章 志向動搖時代

新婚夜出游忘洞房/ 022 書法精進/ 024 練習詞章/ 025

變諧謔為嚴謹/ 0 2 6 潛心學問,及時次落榜/ 0 2 8 第

二次落榜的態度/ 029 熱衷武舉/ 030 疏淡學問,從事

心學/ 031 進士及第,夢想照進現實/ 032 建言時事/ 033

得遇神仙道人/ 034 徹悟詩文之弊/ 039 陽明洞專修神仙

道/ 040 厭世之人向社會活動的轉變/ 041 曉諭禪僧,以

求孝養/ 042 始論經世思想/ 044 終以圣學為己任/ 045

小 結/ 046

048-072 第四章 精神歷練 龍場悟道

國勢日頹/ 048 憤慨時勢,言事下獄/ 050 貶謫龍場驛/ 052

險遭殺害之時,投江/ 053 果真未死/ 058 投宿虎穴/ 059

再遇仙道,接受警策/ 060 收徐愛為門人/ 062 謫居的困

苦/ 064 大悟的狀態/ 066 夷人來服/ 067 謫居中對門人倡

導知行合一/ 069 邪黨全滅正黨復興,貶謫獲免/ 070 西辭

龍場/ 070 小 結/ 071

073-082 第五章 及時次講學時期

政 績/ 073 收方叔賢為門人/ 075 徐愛大悟/ 076 講學

盛況/ 078 省察克治/ 078 惜別諸友/ 079 教導法大變/

079 辨明仙佛儒/ 080 擬作《諫迎佛疏》/ 081 小 結/ 081

083-117 第六章 及時次靖亂時期

受命平定漳南巨賊/ 084 訓誡流寇/ 085 偵識奸賊/

086 十家牌法/ 087 變更兵制/ 089 討 賊/ 090《時

雨堂記》/ 091 頒布隊伍法/ 093 賞罰分明/ 094 平定橫

水賊寇/ 096 神 機/ 097 用人訣竅/ 097 乘勝追擊/ 0 99

一心平定巨賊/ 100 平定桶岡之賊/ 101 天縱之武/ 106

設置崇義縣/ 107 征三浰池仲容,一兵未動誅滅巨賊/ 1 0 7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1 1 4 征討流寇/ 115 戰后經

營/ 116 小 結/ 116

118-126 第七章 第二次講學時期

古本大學》/ 119 《朱子晚年定論》/ 120 《傳習錄》

上卷成書/ 121 慰勞宴/ 123 三教異同論/ 124 鄉約保

甲法/ 125 小 結/ 126

127-173 第八章 第二次靖亂時期

宸濠的權勢/ 128 打探宸濠的舉動/ 129 賢妃婁氏/ 130 悼

孫燧、許逵詩二首/ 134 幸 運/ 136 踏上征途/ 137 宸

濠三策/ 139 準備征討/ 140 宸濠之軍陷南康、九江/

141 宸濠遣人招降先生/ 142 宸濠發大軍/ 143 陷入先生之

計/ 146 再打宸濠/ 148 寧王的末路/ 152 慰勞諸將/ 154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156 接觸三個奸人/ 160 欲辱人必被辱

之/ 161 遭遇讒謗/ 163 進退維谷/ 164 格物說及學者用

功法/ 165 作《啾啾吟》訓誡世人/ 166 因小人重報捷

音/ 167 批 評/ 168 門人冀元亨橫死/ 168 祭劉養正

母/ 169 戰后的經營/ 170 收王心齋為弟子/ 171 收舒芬為

弟子/ 172 聽講盛況/ 172 小 結/ 173

174-226 第九章 第三次講學時期

發表“致良知”/ 175 記錄陸象山的子孫/ 177 白鹿洞門

人聚義/ 180 隨意體認天理/ 182 諭眾說之異同/ 182 論心

之動靜/ 183 君父之情/ 184 神仙養生論/ 185 衣錦還

鄉/ 186 因武功獲官“新建伯”/ 187 龍山公的誕辰/ 187

避禍辭官/ 189 龍山公卒,行喪葬禮儀/ 190 病中謝絕探

訪/ 192 請求恩賞公平/ 193 遭到彈劾/ 194 考官排擠王門

學子/ 195 誹謗再起/ 196 教諭講友間的態度/ 198 訓誡輕

傲/ 199 論儒老佛三教/ 200 南大吉門人/ 201 聽講者三百

余人/ 202 詩人董沄/ 203 天泉橋宴請門人/ 204 敬畏與灑

脫/ 206 入山靜養說/ 207 圣學無礙舉業論/ 207 續刻《傳

習錄》/ 210《尊經閣記》/ 210 題壁勉勵諸生/ 211 致知格

物論/ 212 拔本塞源論/ 213 論良知與禮/ 215 南大吉致良

知修養的效果/ 216 講學與實務/ 217 良知與見聞/ 218 天

地萬物一體觀與良知/ 218 死后的門人/ 220 惜陰會/ 222

良 知/ 223 致良知的修養方法/ 224 著述問答/ 225 小

結/ 226

227-252 第十章 第三次靖亂時期

拜命出征/ 227《客座私祝》/ 229 論徐樾的禪定法/ 233

歡迎盛況/ 234 以氣象動人/ 234 士友三百人暢談良知/ 235

督勵同志/ 235 縱橫經略/ 236 抒懷文德大化/ 237 上疏鎮

壓思、田逆賊/ 239 建立學校/ 241 征討余賊/ 242 關心學

況與家事/ 243 罹患咳疾/ 244 隨處體認天理與致良知/ 245

增城祭祀祖先/ 246 鼓勵學友安頓后事/ 248 終焉:此心光

明復何言/ 248 歿后際遇/ 249 小 結/ 251

253-254 后 記

255-262 原書附錄

題名:朱子學與陽明學(簡要目次)/ 2 5 5 陽明簡要

年譜/ 257 原文參考書目/ 259 譯文參考書目/ 261

在線預覽

王陽明之于當代人的意義

我們普通人的人生也許是一部書、幾頁紙,就可以說盡了。但對一個主動創造人生社會并抵達其極境的人而言,他既富于人性,也富于神性、魔性,他是說不盡的。歷史已經給了我們很多示范,在這些說不盡的人物中,王陽明仍是我們當代人較為陌生的一位。盡管我們都略知他的傳奇經歷,他年輕時對著竹子格致格出病來,他后來在“龍場悟道”,平定寧王叛亂,生前即出版了與弟子問答的“語錄”,……實現了孔子們夢想而不得的“內圣外王”,成為活著的高于政統的文明道統的人格象征,是、等現代中國人敬服的歷史偉人。

但我們對王陽明的隔膜顯而易見。無論是極左時期,王陽明被當作地主階級“唯心派”的代表,具有“反革命”的兩手……還是此前此后者對他的想當然,他的知行合一說、他的良知良能說,都被簡單化理解成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如“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你心如何,世界就如何”……一句話,王陽明仍是我們評判世界、貼標簽的方便,尚未能成為我們中間的兄弟。

這當然也跟王陽明自己的追求相關。陽明先生年輕時候就對做一個普通人、做當時士人仿效的“成功人士”,如科舉狀元進士、如秀才文人,等等,不以為然,他要做一個更大的人物,希圣希賢。他也受到過種種誘惑,較大的誘惑,莫過于釋家道家,出家、做神仙、長生久視,但王陽明守住了儒家的一念之仁,并以儒家的維度看出了釋家道家的“短板”,在宋人援佛道入儒開出“理學”之后,他援佛道入儒光大了圣門的“心學”。……最終王陽明如愿以償,成為傳統中國的“圣人”,高居廟宇之中,享用人們對他的崇拜、祭奠。

因此,至今王陽明的傳記中,傳奇成份不亞于理性、經驗成份,尤其在日本人的研究中,王陽明的傳奇仍是他們不曾穿越的神秘。以我今天的理解,這一現象歸結于,包括日本人在內的東方社會至今仍未完成“現代性的祛魅”,人們容易將歷史人物神化、圣化。對日本人來說,大和民族的太陽崇拜,使之在前現代社會的暗夜中向往光明,王陽明就是東土社會五百年來黑暗時代的人心太陽,其中有人格的自我期許、成全及日常儀式,王陽明的思想和人生成就滿足了黑暗中人的追求。

這種種因素,導致王陽明是我們現代人說不盡的“思想資源”,而跟我們尚未建立起幾無捍格的親切。他的知行合一學說至今仍是東北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中國大學的校訓之一。他安身立命、僅僅50多年的人生成為我們今人的談資,是我們可望不可即的高標。我們既少有理性地、包括心理學意義地解讀其人生,也很少理性地分析其“短板”。這種親切、理性的“匱乏”,使王陽明成為可觀的而非可解的;事實上,現當代中國不僅只對王陽明欠了這樣一筆同情理解的債務,我們對一切特立獨行之士、對主流社會的邊緣之人都缺乏“同情之理解”和“理解之同情”。我們多是主流生活的示范者和仿效者,我們是成功的和準成功人士,我們都是不差錢的或只是“窘迫一時的富翁”,對那些異端之人、那些邊緣者失意者,我們既不同情他們,也不理解他們。

可以說,如非站在可觀的角度,而是站在可以同情理解的角度看王陽明和王陽明式的人物,我們對王陽明的認知不僅是對成為歷史的思想資源的認知,也將是對鮮活的生活營養的認知。只有如此,我們才算真正接納了他們。

就是說,我們要有足夠的信心和能力去平視王陽明,去跟他對話。舉例而言,如果王陽明知道革命世紀的“人民哲學”、現代社會人人可期的“公民人格”等等,即是傳統儒生夢想的圣賢之道,不知他會作何感想?再比如,他仍囿于儒門而看釋家道家之虛,他能理解釋家道家的真實不虛或不可思議嗎?再比如,他對易經的研究堪稱別致,但他能夠理解儒釋道在宋明以來的合流趨勢嗎?

在多維時空中,儒家是東方之學、釋家是南方之學、道家是北方之學,各有優長。其在宋明的上層社會和民間下層都出現合流趨勢,正是中國人功行圓滿的需要,僅僅因為我們位處地球時空的東方,我們更偏于或立足于儒家倫理。但自元、明以來,中國人開始真正援西學進來,在湯若望之前,西方人就供職于中國的欽天監,幫助中國人改進文明社會最重要的基石----天文歷法。鴉片戰爭之后,中國人更大規模地引進西方之學,甚至糊涂地喊出了全盤西化或中國特殊的主張。這都是源自理學、包括王陽明在內的心學,因其不足而導致的反動。

因此,認識王陽明需要多維角度。如果我們只是站在傳統層面,跟著作者去看熱鬧,去聽傳奇,我們就跟孩童無異。在我的研究中,王陽明先生一生與艮卦時空的偏好相關。“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幾乎是王陽明的寫照。他的一生深得艮卦之義,“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他臨終前說,“吾心光明夫復何言”,也是艮卦之理。

我們當知,艮卦是反省、修身的。王陽明一生多有佛道朋友,自己也實踐靜坐、修身,并于龍場悟道。其來有自!艮卦也是多難的。王陽明一生坎坷,“其心不快,”“列其夤,厲薰心,”他感嘆,“良知(心學的根本)之說,是我從百死千難中得來的。”其來有自!王陽明未能徹底理解佛道;同時,他本可站在活的道統高度,較后來的顧炎武、王夫之、黃宗羲們更早地審判政統,這都是因為艮卦人的特點,“君子思不出其位”。他一定要守住儒門家位,在天地君親師的序列里,他把天地丟掉,把君看得至高,而不愿越位批判。而他同時代西方的哥白尼們,卻能把地球中心丟掉,建立起太陽中心說。

我曾經注意到王陽明對人生時空之美的闡發:“人一日間,古今世界都經過一番,只是人不見耳。夜氣清明時,無視無聽,無思無作,淡然平懷,就是羲皇世界。平旦時神清氣朗,雍雍穆穆,就是堯舜世界。日中以前,禮儀交會,氣象秩然,就是三代世界。日中以后,神氣漸昏,往來雜擾,就是春秋戰國世界。漸漸昏夜,萬物寢息,景象寂寥,就是人消物盡的世界。”我們當代人以此類推,夜氣清明時,是瑞士等中歐北歐世界;平旦時,或者是歐盟世界;日中以前,大概是美國;日中以后,該是我們當代中國了。只是我們個人很少能做到此一日多省,給予自己夜氣清明、平旦氣朗等等時空的感覺。而“以春秋責備賢者”來要求王陽明,他很少去反省大明王朝是在一個什么階段。

因此,王陽明才像艮山一樣矗立在那樣,他把黑暗寒冷擋在身后,他像明燈一樣燃亮在那里,但他尚未能成為活的光明溫暖普照人心。用我們今人的話,他不及孔子朱熹們的教誨更切實,他是倫理的捍衛者,未能做天地歷史的推手。

當然,王陽明已經接近了歷史推手的邊緣,他是“五百年來及時人”,也許不僅顧王黃們,就是五四的陳胡魯蔡諸賢,與他相比也要望其項背。但五四諸賢已經為王陽明做了好的背書,即把他的良心良知之說跟個體自由打通。王陽明在宋明昏暗之際,發現了這種個體的時空之美,東方社會最寶貴的個人自由,他稱其為良知。“學者信得良知過,不為氣所亂,便常做個羲皇上人。”可惜,“好個孩兒,可惜被道破。”孩童王陽明因此被改名“守仁”,他發現了“個性的解放”而不再道破,以至于歷史演進到四五百年后的五四諸賢,才道破這一秘密。

盡管艱難,但他光明磊落地活著,比起大明王朝“自皇帝以下,皆是奴才奴隸”來,王陽明活成了心靈極度自由的真正的個人。也許他同時代的權貴、名人、才子、官商成功人士,承認他的才學和能力,未必羨慕他,甚至在他受難受嘲笑受打擊的一生中有優越感;但他是世界秩序的真正維系者,他也是他自己人生的真正推手。

我說,王陽明之路,即是自我之路,即是榮格說的“阿基米德點”,即是時空宇宙大爆炸的奇點。只有從自我這一點出發,才能生成宇宙,才能做歷史的推友。王陽明多少做到了。

迄今為止,我讀王傳已有四部。這一部日人著述,再一次喚起我對王陽明先生的“理解之同情”。我愿意佛頭著糞,把我對陽明先生的認知寫在這里,并希望讀者有所會心。

是為序。

余世存 2013年10月16日寫于北京

權 謀

鄭氏殯天后,龍山公王華又續弦新娶,是王陽明庶母。此繼母對待王陽明并不好,王陽明對此心中也有頗多腹誹與牢騷。

一日,王陽明去街上玩耍,見一人用草繩綁縛著一只貓頭鷹沿街叫賣。王陽明拿出錢將這只鳥兒買了下來,又從懷中取出銀錢五文贈送給遇到的一個老巫婆。此時,王陽明心生一計,然后跑回家準備給繼母一個教訓。

王陽明悄悄地潛入繼母的臥室,將貓頭鷹塞入繼母的被窩。繼母一掀開被子,貓頭鷹就從被子里飛了出來,在屋子里盤旋飛翔,還發出令人恐怖的啼叫聲。

繼母見狀驚恐不已,打開窗戶想把貓頭鷹驅逐出去,折騰了很長時間家里才恢復平靜。

在中國民間有一講究,十分忌諱野外的鳥兒飛入寢室,更何況是貓頭鷹這種叫聲不祥的鳥兒,但凡看見的人都以為不吉利,而藏在被窩里更是忌諱中的忌諱。曲房深戶、重帷厚衾中怎么會有貓頭鷹藏在其中?這一定有緣由。

于是繼母追問是否是王陽明搞的鬼。王陽明佯裝不知此事,說是聽到鳥兒奇怪的鳴叫,但自己不知道究竟是什么緣故。

繼母于是找來巫婆卜算究竟。巫婆一進門便說王家有一股不祥之氣環繞,見了小夫人又發現原是小夫人氣色不佳,看來家中最近有不祥的事情發生。

繼母見狀,便把自己掀開被子飛出貓頭鷹的怪事情全盤托出。

巫婆就說:“我應該將此事向家神報告一下。”她馬上吩咐人備下香燭,叫小夫人在前面跪下來,然后要來神木將香燭點燃后,巫婆就假裝鄭夫人還魂附體,厲聲念道:“你對我兒苛刻,我已向天神稟明,那只怪鳥就是我的化身,今日奉旨索你命來!”

小夫人信以為真,連忙磕頭求饒,表示懺悔,說自己以后再也不敢這樣虐待鄭氏的兒子王陽明了。

過了好長時間,巫婆蘇醒,緩過神來。她告訴小夫人,大夫人因為小夫人苛待遺子而返回陽間。此次回來幻化為怪鳥兒要啄取小夫人的魂魄。所幸的是,小夫人已經認識到自己的罪行,愿意洗心革面、改過自新。“大夫人”看到此景后才從屋檐下飛起,穿過屋脊,從半空中盤旋幾圈后飛走。

小夫人也意識到了自己的過失,發誓自此要善待大夫人的遺子。而王陽明幼時的智謀韜略從此就可知一斑了。

新婚夜出游忘洞房

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王陽明17歲。他返回故鄉余姚,然后取道前往江西,暫住在親戚家中。這一年七月,他從洪都迎娶新娘諸氏。

這位夫人是江西省布政司參議諸養和家的千金小姐。王陽明當時就暫住在這位準岳父家里。古人都講究30歲兒孫滿堂,這在如今看來的確是有點早婚的嫌疑。但是當時的風俗的確如此,更別說這位諸養和還是王陽明的表舅呢!這么說來,他們還是近親結婚,這在當今社會更是大家所忌諱、所要避免的。

大家忙忙碌碌地準備好一切,也就到了王陽明和這位諸表妹的婚禮合巹良緣的吉日。正當大家興致勃勃地等待兩位新人拜天地入洞房的時候,意想不到的一幕發生了。大家找遍了府宅里里外外所有角落,就是找不到王陽明的蹤影。

諸準岳父馬上派人到外面去找。原來大婚那日早上王陽明出門逛街,不知不覺就走到了許旌陽的鐵柱宮。這許旌陽何許人也?許旌陽就是道教著名人物許遜(239-374),是東晉時代的名道,也是江西南昌人。他因出任過旌陽縣令,后人就以旌陽稱呼他,也叫做許真君。這可是位了不得的人物,被奉為凈明道、閭山派尊奉的祖師。而鐵柱宮是道觀的說法,如同佛教的寺廟,都是房舍,只是說法不同而已。

話說王陽明到了鐵柱宮,在殿側遇到一個老道,“龐眉皓首,盤膝靜坐”。王陽明對著道士行禮后,尊敬地問道:“道士,你為什么在此處打坐呢?”

道士答道:“我原本是四川人,本是到此地訪朋問友,故而到得此處寶地!”

王陽明便問道士姓甚名誰,道士對答:“我從小離家求道,所以不知道自己的原名了。世人看見我經常靜坐念道,于是大家都將我稱作是無為道人。”

王陽明觀其精神矍鑠蒼勁,談吐聲若洪鐘,認為眼前的無為道人必是得道高人。于是他再次行禮,與他繼續探討神仙養生之術的具體內容。

無為道人回答道:“養生的秘訣獨在靜一字耳。老子好清凈,莊子崇愛逍遙,只有清凈后才能達到逍遙的狀態。”

隨后,無為道人還向王陽明傳授了成道的秘訣。所謂的仙家養生的方法,指的就是道家林林總總、各種各樣的呼吸法,如避榖咽霞呼吸法等。

聞知此后,王陽明恍然大悟。原來道家的精髓就在于閉目靜坐,如枯槁木樁一般筆挺,不避晨昏,廢寢忘食。

而與此同時,諸養和派來尋找王陽明的人正翻天覆地地尋找新郎官的下落,誰能想得到他居然跑到道觀去和道人切磋養生之術了呢?

就這樣直到第二日天明,尋找的人才找到鐵柱宮。沒有辦法,王陽明不能和無為道人繼續深入地探討下去了。王陽明再看此時的無為道人,他一如昨日初見模樣,紋絲不動地靜坐在那里,沒有絲毫的改變。

找他的人催促王陽明趕緊回去成親,王陽明依依不舍地與無為道人告別。無為道人只說了四個字:“珍重!珍重!”

王陽明性格豪邁跌宕前已所述,不受陳規舊制的鉗制到如今絲毫沒有改變。日本的尾崎愚明曾對人說起這個故事,原話大致如下:

王陽明先生17歲迎娶夫人諸氏,結婚洞房花燭夜卻不在家。新婚燕爾花燭搖曳,但是婚禮卻不能如期舉行。諸養和公派人多方尋找,搜尋其蹤跡,一直追查到深山之中,卻發現他正和一老道相談正酣。而王陽明卻對此解釋道:昨天晚上我正準備回家的時候,正好遇到了一位得道神僧。如此機緣巧合定是蒼天注定,我們便聊人生,談論人生最美好的佳境。我們將身外所有之事都拋至九霄云外了,專心致志地交流,故而忘卻返回時間。每當我想起

王陽明先生這個事情的時候,總會覺得無比地欽佩!

誠然如此,一個人專心致志地做某一件事情,而能夠超越塵俗的繁瑣羈絆,是何等愉快的事情!普通人合巹大喜的晚上,絕大多數都縱情于風流快活,其他事情都能一概忽略對待。王陽明先生卻居然忙里偷閑,丟下一切跑出家門,到道觀里與道士論仙。

不拘禮法的束縛,是王陽明先生獨特的品質。我也多次說起王陽明新婚夜訪仙問道的故事,到了后來,自己結婚的時候,也打算在新婚之夜效仿王陽明先生,但還是在走回家門,自然就不能體味到王陽明先生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時候那無上愉快的心境了。

如此看來,也只有王陽明才能做出這樣的事情,真是不走尋常路啊!

媒體評論

清初士大夫在討論明亡原因時,相當一部分人認為王陽明難以辭其咎。然而,陽明學傳到日本,引發了日本的近代變革。即便傳至中國的近代,也有無數信仰者,他們從陽明學說中汲取力量和變革的思想資源。

這本來自域外的陽明傳記,應該能為我們提供一個不一樣的觀察視角。——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 馬勇

王陽明之路,即是自我之路,即是榮格說的“阿基米德點”,即是時空宇宙大爆炸的奇點。只有從自我這一點出發,才能生成宇宙,才能做歷史的推友。王陽明多少做到了。

這一部日人著述,再一次喚起我對王陽明先生的“理解之同情”。我愿意佛頭著糞,把我對陽明先生的認知寫在這里,并希望讀者有所會心。

——《非常道》作者 余世存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松窗夢**的評論:

這本書還是很詳盡的介紹了王陽明的生平,考據嚴實,沒有夸大其詞,很好的書。

2014-09-19 14:51:50
來自志明找**的評論:

“此心光明復何言”這是王陽明的臨終所言,公明正大,寂然不動,真真正正地表現了一位得道君子的氣象,讀完此書,感觸頗深,推薦大家一讀。

2013-11-08 09:33:43
來自新浪郵**的評論:

日本學者做學問十分嚴謹,行文很有邏輯,值得一看

2015-08-18 10:04:4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不錯,雖然是日本人寫的王陽明傳,但也還不錯

2013-12-03 19:07:24
來自xiexiao**的評論:

看這本書花了很長時間,認真思考了王陽明的知行合一理論,對現實生活有一定幫助。

2014-09-17 09:52:5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讀得很艱難!大段的文言文,有些僅配剪短的文字概述,有些直接沒有解釋!不建議完全沒有陽明學了解和文言文基礎少的人讀!

2016-08-22 11:56:2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很喜歡這本書的裝幀和文字風格。這幾年王陽明大熱,各類相關書籍一出再出,質量良莠不齊,這本書質量不錯,選對了!

2015-06-01 13:23:10
來自唔系莫**的評論:

圖書紙張很舒服,讓人很有閱讀的欲望,最喜歡讀王陽明平定巨賊的篇章,很過癮,更能一覽王陽明的軍事才能。

2013-11-13 15:39:28
來自xingzhi**的評論:

王陽明是俺最佩服的人了,凡關于他的書必買,日本是個最最崇拜守仁先生的國家,看看他們的觀點還是很值得的。

2013-11-18 12:05:05
來自米淘系**的評論:

這本書將王陽明的一生經歷一覽無遺地展現在我們面前,對想了解王陽明極其思想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2013-11-08 09:53:15
來自超級007**的評論:

諸葛亮、王陽明、曾國藩被后世文人尊稱為&;ldquo;儒家三大完人&;rdquo;!三者之中更以陽明最甚!

2014-02-23 21:37:4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1、快遞速度很快。2、本書裝幀簡約有美感,紙張質量好,字體、行距都適中,閱讀起來很舒服。3、本書體現了日本人嚴謹的學術態度,是了解王陽明先生生平的趣味性和嚴肅性并重的一本較為通俗的著作。4、一般讀者,對儒學沒有多少了解,嚴肅的學術性較強的陽明先生傳記難以讀懂,而目前國內市面上關于陽明先生的一些著作又過于注重故事性和趣味性,讀起來未免有戲說之感,相對來說,這本傳記是個不錯的選擇。強烈推薦。

2015-04-17 17:31:3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從另一個側面了解了王陽明先生。書中的關于王陽明先生的詩文、信件、奏折很豐富。值得一讀!

2014-04-30 09:21:54
來自喜歡你**的評論:

一直很注意王陽明,可是不知道怎么看他的書,只有先買了他的書,等待以后看。他的觀點很適合中國人的哲學觀。

2015-05-29 15:00:16
來自聚龍湖**的評論:

明史我最欣賞王陽明,連日本人也為他立傳,當然要看看。

2014-01-23 17:09:3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劉強東和奶茶妹妹章澤天繼領證之后,10月1日婚禮現場也終于曝光。劉強東身著帥氣西裝,奶茶妹章澤天笑靨如花,純白婚紗仙氣十足,郎才女貌羨煞眾人。

2015-10-02 09:48:20
來自人天地**的評論:

讀完算是明白,為什么說日本人那么推崇王陽明了。不過知行合一,還是有點弄不明白。

2013-11-05 12:57:05
來自豆平糖**的評論:

王陽明一中國歷史上罕見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偉大人物,也是有明一代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哲學家。他的人生充滿傳奇,而由一個曰本人來寫會是什么樣呢,而且王學在曰本明治維新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為什么日本人對王陽明如此崇拜,以致寫出"一生伏首拜陽眀"這句話,我想在本書中都能找到原因。

2014-06-13 21:33:11
來自hxolivi**的評論:

翻了翻就沒有什么看的欲望,好像小學生寫的敘述文一樣。本來對王陽明的推崇出自對明朝歷史的興趣,對比這個日本作者的寫作和當年明月的文筆,真是天上地下。估計如果不是推薦里面的什么日本大師,首本外版傳記,是不會有人買的。

2014-05-09 10:20:21
來自天涯客**的評論:

王陽明,一代大家,但是國內能真正反映王陽明的不是很多,看到了就買了,非常好,很好的闡釋了王陽明。

2014-06-24 16:35:26
來自哈利v5**的評論:

還不錯,很崇拜王陽明,看看日本人眼中的陽明先生

2014-04-29 00:32:36
來自chivalr**的評論:

初知王陽明乃從日本四大經營四圣之一的稻盛和夫《活法》書中,稻盛和夫濃墨重彩講述了知行合一對自己的啟悟。觀此書,正版,內容詳實描述王陽明的一生,雖未讀,覺好書!

2014-01-15 10:08:5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先生的教導總是如在眼前,如在耳邊,先生的精神跨越世紀,給我明燈。此書中有一些在中國資料中沒有的東西,國人對先生的愛慕似乎不及日本,但文化精神歸根要屬于人類,不只是中國。

2015-11-02 14:41:0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這本書是王陽明先生的傳記,不過對王陽明嘔心瀝血提出的心學涉及不多,如果想對王陽明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可以看看這本書。但要想深入學習心學,這本書恐怕是不夠的。

2015-02-12 10:24:31
來自reselty**的評論:

雖然作者肯定是陽明先生的死忠粉,但是全書還是比較客觀的,文筆也比較流暢,書中對陽明先生人生的書寫不禁讓人感慨牛逼的人是真牛逼啊~

2016-12-06 09:40:1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日本的陽明學很興盛,想看看日本思想家對王陽明的論著,意外得感覺很深刻。

2015-12-05 23:06:4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挺好的,裝訂質量不錯的,物流也很快,給個贊!書挺好的,裝訂質量不錯的,物流也很快,給個贊!書挺好的,裝訂質量不錯的,物流也很快,給個贊!書挺好的,裝訂質量不錯的,物流也很快,給個贊!書挺好的,裝訂質量不錯的,物流也很快,給個贊!

2014-12-13 16:08:1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王陽明主張心學是被歸在唯心的哲學里一直被屏蔽被扔到歷史**堆里,現在能讀到實在是幸事,王陽明在日本被崇拜,王的思想在日本影響深遠,日本人雖然非我族類卻在我們的祖先那里繼承更多的精神血脈,或者支那之蔑稱猶當年我們祖先稱日本為倭夷類

2014-02-18 08:34:53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