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評傳從董仲舒所處的時代入手,以當時社會矛盾和任務、自然科學狀況,秦漢學術思想沿革為依托,簡述了董仲舒治經著述、出仕踐儒、建構封建理論大廈的一生,重點評述了其改鑄的新儒學體系:自然神論的宇宙觀,"天人感應"的目的論;"變而有常"的天道觀,辨物理、真天意的認識論,"待教而善"的人性論,以"三綱"、"五常"為核心的封建倫理思想,應天改制和應人制禮的進化歷史觀,取決于天的王道論,獨尊儒學的大一統論,繼亂世必須"更化"的改革思想,從而明確了董仲舒在中國歷史和學術思想史上的地位。本書突破了以往把董仲舒看作一個反動思想家的框框,重新樹立了一個封建社會上升時期勇于改革、治國的進步思想家的形象。
王永祥,1937年生于河北束鹿。現任河北省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所長,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理事,河北省董仲舒研究會副會長,河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技人才稱號,1992年被國務院評為對社會科學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專家。著有《中國古代同一思想史》、《毛
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序
及時章 董仲舒生活的時代
一、西漢前期的社會矛盾
(一)農民階級與地主階段的矛盾
(二)殘余的奴隸與奴隸主的矛盾
(三)封建剝削階級的內部矛盾
二、西漢前期的自然科學
(一)宇宙發生論
(二)陰陽、五行說
(三)天文學
(四)中醫學
三、西漢前期的儒法道之爭與歷史的選擇
(一)從秦朝的一尊法術到漢初的崇尚黃老
(二)"獨尊儒術"是歷史選擇的結果
第二章 建構封建理論大廈的一生
一、生卒與故里
(一)生卒年問題
(二)故里諸說
二、生平事業
(一)治經講學達王事
(二)出仕踐儒相驕王
(三)致仕家居著文章
三、著作簡況
第三章 自然神論的宇宙觀
一、"天"為元本的宇宙論
二、"天"的構成和宇宙圖式
三、封建倫常化的"天"
四、自然神論之"天"
第四章 神秘的"天人感應"目的論
一、自然神論的目的論
二、神秘的"天人感應"論
(一)"天人感應"論的由來
(二)"天人感應"論的實質
三 "天人感應"目的率的社會意義
第五章 "萬世亡弊"和"變而有常"的天道論
一 "萬世亡弊"的一般之道與可變的具體之道
二 "變而有常"的天道思想
三 "合""偶"形態的樹立面統一思想
第六章 辨物理、真天意的認識論
一 辨物理、發天意的名論
二 審得失、著是非的辭指論
三 "無類類比"和"循名得理"的認識方法
第七章 待教而善的人性論
第八章 "三綱"、"五常"的封建倫理觀
第九章 應天改制和應人制禮的進化歷史觀
第十章 取法于天的王道論
第十一章 繼亂世必須"更化"的治國思想
第十二章 董仲舒的歷史地位和評價
附錄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