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商品名稱: 溫暖的事物 出版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10-01 作者:胡浩 譯者: 開本: 32開 定價: 48.00 頁數: 印次: 1 ISBN號:9787020129928 商品類型:圖書 版次: 1 內容提要 該書稿是詩人胡浩的詩集。收錄了詩人自近些年來創作和發表的詩歌百余首。其詩歌語言簡潔、凝練,富有個性。文字呈現出唯美、深情、清澈和浪漫的風格,還帶有新古典主義的嚴整和莊重。邱華棟、李少君、王剛、張者等作家、評論家都對其創作有較高評價。
編輯推薦 這本詩集,是胡浩寫作詩歌數十年里的精品的結集,是他風格形成的呈現,是他作為當代詩人的正果,也是他帶給我們的饋贈。 ——邱華棟 胡浩的詩,有著山水水墨的美感,講究意象的鋪張衍生,像水墨暈染在宣紙上,重神似而非形似。他有時會由一個意念開始,再不斷推廣渲染開去,形成一幅畫面。 ——李少君我與胡浩一起從西長安街前走過。我留下了記憶,胡浩留下了詩歌。盡管,我最希望《冬夜漫步在長安街》這首詩是我寫的,可是它只能屬于胡浩。他體會了,構思了,用心了,就擁有了。 ——王剛我不敢說胡浩的詩是世界上好的詩,但肯定是最有意思的詩。貼近生活,接地氣,信手拈來,把生活的水分用手一擠,液汁流淌,化為筆墨,結晶成詩行。 ——張者心中有境界,筆下有詩情李少君境界是中國古典詩歌藝術中的一個關鍵詞,王國維以境界評定詩人之高下與詩歌之高低,說:"有境界則自成高格"。那么,什么是境界? 境,最初指音樂停止之處,延伸擴指空間的界域,比如邊境,不帶感情色彩。后轉而兼指人的心理狀況,涵義大為豐富。這一轉變一般認為來自佛教影響。唐僧園暉所撰《俱舍論頌稀疏》稱:"心之所游履攀援者,故稱為境。"六朝及唐宋后,境不再是純粹客觀的展現,而帶有主觀感受性在內。《世說新語》記載:"顧長康(顧愷之)啖甘蔗,先食尾,問所以,云:`漸至佳境`"。這里的"境",指的是主體感受的合意度。唐時,境的內涵意思基本穩定,既指外,又指內,既指客觀景象,又指滲透于客觀景象中的精神,涵有人的心理投射觀照因素。 我們現在使用"境界"這個詞,主要指人之修為水平,形容一個人的心靈品位。境界的差等,反映人的精神層次。有兩句詩可以用來理解"境界"的概念:一是王之渙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只有不斷提升境界,才可能達到更高的認識水平;還有一句是杜甫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只有達到相當的境界,才可能看清楚世界真實的情況。顯然,境界就是一個人的認識層次和精神水平。 在一個全球化時代,一個詩人要達到高境界,就不僅要有深厚的修養,社會實踐的深入,還要有開放乃至開闊的視野。胡浩是一個在中國經濟金融前沿摸排滾打多年的行家,身居一家大銀行的管理層高位,但仍潛于內心的感悟和精神的超越,對詩歌情有獨鐘。而他的詩歌創作,有著全局視角和觀念,又有細膩微妙的情思,在工作忙碌之余,詩情一直涌現。也許,一個忙于事務的人,有時需要通過詩歌來呈現出一種相對抽象的對世界的理解和思考,這一點與古代的士大夫何其相似。他們一方面從事具體瑣碎的社會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卻寫著山水詩,畫著水墨畫,在虛與實,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尋找著某種平衡,這里面其實有著微妙的關聯,又有著疏離,這是人生的平衡術,是心靈的巧妙化解與融合。 胡浩的詩,有著山水水墨的美感,講究意象的鋪張衍生,像水墨暈染在宣紙上,重神似而非形似,他有時會有一個意念開始,再不斷推廣渲染開去,形成一幅畫面,他的《觀云》一詩最典型:"一片云,一片潑墨/只是淡了些/像江南的寫意……風吹來/將云片移走/就像是從天空/移走了/一幅中國畫",本身就是一幅淡墨寫意畫;還比如他寫《濕地》:"星光微茫/晨曦如膏/一只葦鶯/唱著靜美的小晨曲/恰恰發育/而又未成熟的少女/霧一樣地打開",一只葦鶯打開了濕地之美,似幻似夢,迷離恍惚,把一種朦朧的美感傳達得細膩微妙;還有《太平村印象》,開始很寫實,白描的手法:"燕山腳下/潮白河邊/太平村,一枚鈕扣/綴在華北平原的衣襟/晚風吹來/鈕扣松了/胸膛打開了/炊煙開始升起來",但結尾處,突然又虛幻唯美起來:"只有星空是處子/安然/寧靜/寧靜得只要村莊微微的一動/她美麗的長睫毛/便會輕輕地一閃",充滿奇異的想象力,也一下子把整首詩提升到一種高妙深遠的境地。 胡浩有著內心深處的一些傷感,但也對人生充滿溫情,我最欣賞的他的兩首詩,恰恰代表這兩個,一首是《雨季》,將一種傷感宣泄得淋漓盡致,詩中寫道:"雨,回不了頭/杜鵑的鳴叫/急迫/而淵深/在杜鵑的鳴叫里/雨回不了頭/清愁回不了頭//淚,回不了頭/詩的哀嚎/凄迷/而蒼茫/一首詩在白紙上掙扎/淚回不了頭/那個人回不了頭//雨是愛人的淚水/淚是天空的雨/雨在淚中/淚在雨中/它們是孿生/在這個季節/雨淚是一把鎖/鎖住天地/也將雨和淚/牢牢地拷緊",杜鵑啼淚是一個古老的哀傷的意象,自古以來就與深沉的情感有關,而胡浩這首詩,又很有創造感,他將雨和淚作為大背景,將一個無法回頭的人的內心傷楚寫得如泣如訴,尤其是寫雨淚鎖住天地,而雨淚又被神秘的命運拷緊,而杜鵑在其中哀鳴,現代感非常強,讓人印象深刻。 但我注意到,胡浩很多詩歌充滿溫情,有不少詩歌寫到溫暖,最有代表性的是《靠近一棵柿子樹》,他寫的是秋天衰敗的景象中,"庭院已被一棵柿子樹照亮/一些零落的物什/一個老舊茶幾/以及一卷殘箋/被簡單地照明/風依舊不停地從庭院吹過/柿樹搖曳/庭院婆娑/此刻,溫暖是可看見的事物",語言簡潔洗練,寥寥數筆,但內里充滿溫馨。此外,如《水泵房》:"夜舉著一盞燈/在村莊最深最靜處/明滅//河流痙攣/而田地、莊稼/以及鄉親們的夢鏡/被溫暖著",還有《在沙河交通橋工地遇老鄉》:"你回頭的一笑/寬厚像張羊襖/在華北平原凜冽的風中/溫暖地裹住了我的目光",詩人對于這種人世的溫暖非常敏感,也很在意,由衷地予以歌詠。 詩是心境的象征,也是人格的隱射,詩歌里呈現的境界其實就是人本身的境界。但人其實是矛盾體,在超越與世俗之間,在入世與出世之間,在兼濟天下與獨善其身之間,難免有游移。胡浩有好幾首寫與他工作有關的詩歌,比如《虛擬銀行》、《黃金》、《典當行》、《》、《掛失》等等,看得出他有一種看透事物本質的能力,所以能夠超脫豁達。還有一些寫國外游歷的詩歌,也可以看出他視野之開闊和志趣之所在。 詩歌之奇妙,就在于這種貌似矛盾卻又和諧的結合,一種人生與世界達成的神秘和解盟約。人生總是有各種坎坷與困境,但最終,我們還是要克服種種內心疑慮,努力行走在人世的路途中,與親友相濡以沫,相攜相行。而能夠堅持下去的人,需要境界,也需要不斷地自我修煉,自我超越,以平復浮躁,治愈焦慮癥,追求更高遠的目標和世界。詩歌,總是能夠提供這樣的支持和源源不斷的力量。
作者簡介 胡浩,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先后在《詩刊》《人民文學》《詩歌月刊》及《青年文學》等刊物發表詩歌作品,曾出版詩集《十二橡樹》。
目錄 及時輯:星空微瀾 星空微瀾 水泵房 被說出的鵝卵石 一些暗下去,一些亮起來 雪山 家鄉的湖 觀云 汗水 乳名 未接電話 車站 觀磨刀人磨刀 太平村印象 時令 窗外 塵世 烏鴉 等荷花開了 空瓶子 蠟燭 麻鴨與翠鳥 一雙舊鞋 與一只鵟的邂逅 美好的云彩 苦楝樹 廢棄的船 旅途 等待 時間是一服中草藥 我想成為一只蝙蝠 城市危情 在拐彎處拐彎 一座山的疼痛 小白兔 在夜里寫一首小詩 遲開的水仙花 陽光走進一只蘋果 雨季 黃昏 濕地 紫薇 無題 夜雨 河邊 落葉 火焰 靠近一棵柿子樹 聽蟬 風吹過水面 與一朵小野花邂逅 垂釣人 望湖 一輛馬車拐上長安街 寒鴉 拾桂 試水 三味 鷹 樹影 第二輯:不說話的河流 不說話的河流 兄弟 歌謠 手表 老樹 水車 拾穗 挖藕人 船家 荊江大堤 守庫人 在沙河交通橋工地遇老鄉 聽黃河 幺妹 車過司馬臺長城 京郊遇大霧 揪住風的耳朵 蚯蚓的渺小與廣大 流水 好望角 冬夜漫步在長安街 郊區生活 等待冬天的及時場雪 奧卡萬戈 維多尼亞湖 伊豆 馬丘比丘 泰姬陵 香榭里大街 達沃斯 迪拜 新加坡 金融街加班之貴族 典當行 掛失 三分之二 信用卡 虛擬銀行 一份借貸合同 黃金 名片與明信片 錢之書 從低處往高處流 城市地下通道 硨磲 陌生 南方書 白洋淀之秋 深夜聞犬吠 蝴蝶蘭 龜,一種緩慢的美 月亮的指痕 堅果 跋 跋一:錘煉詞語的鉆石之光——胡浩新詩集讀后 / 邱華棟 跋二:心中有境界,筆下有詩情 / 李少君 跋三:詩歌里的胡浩 / 王剛 跋四:金融與詩歌 / 張者 后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