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校長是學校之靈魂,是學校發展之關鍵,"有怎樣的校長,就有怎樣的學校",正如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強調:"一個好校長也就意味著一所好學校。"
于是,我們把目光定格于中國的校長,他們的管理思想、他們的管理智慧以及他們所創造的一個個管理奇跡,深深震撼和激勵著我們的心靈。他們深厚的理論積淀,敢為人先的管理實踐,獨到的智慧閃現,又無不讓我們折服、感嘆。
用心品讀《王俊傳——個中國校長的奇跡》,走近這些校長,我們發現他們成功的方式不盡相同,但成功的根由卻都一樣。我深深地體會他們作為名校長的特質——面對教育這份事業,他們是思想者、行動者、研究者!他們追求智慧的、有效的、的管理!
他們用智慧統率師生行為,用精神引領師生行為,用毅力激勵師生行為,用細節和汗水創造著奇跡。他們是中國校長的奇跡,他們創造了并繼續創造著一所所中國學校的奇跡,創造著中國教育的奇跡。《王俊傳——個中國校長的奇跡》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本書由趙國忠主編。
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我們也始終堅信:中國的教育有著更美好的前景!
《王俊傳——個中國校長的奇跡》讓我們再一次回味中國校長的教育思想、管理智慧,研讀他們所創造的教育經典、管理奇跡,我們認為是值得的,非常有意義的,我們會不斷努力。我們希冀:伴隨一個個中國校長傳記的出版,啟迪、激發更多的中國校長創造學校的神奇,創造中國教育的奇跡。本書由趙國忠主編。
周成平:江蘇南京人,1956年生,現為江蘇教育學院、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江蘇省教師培訓中心主任,教授,文學博士,《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主編,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碩士生導師。
到目前為止,已出版、發表各類學術論著、論文110多篇(部)。主要作品有:《春天的步履——中國新時期文學研究》、《中國當代文學實用教程》、《教師隊伍建設理論研究》、《論文選評與寫作導引》、《新課程名師教學100條建議》等。
在教育科學研究方面,近些年來,主持并完成了教育部師范司課題"面向21世紀我國初中和高中師資培養規格研究"和"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評估研究",以及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規劃項目"教師自學考試與江蘇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和"現代教師教育的發展趨勢與江蘇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等課題。
有關具體情況,詳見江蘇教育學院網站:www.isie.edu.cn
序
引
及時章 主動出擊——沒有石頭也過河
課堂追夢
上下求索
蹬過課堂教學改革的河流
專家視點
第二章 決勝課堂——兩類結構教學法
探析——揭開"兩類結構教學法"的神秘面紗
一、"兩類結構教學法"的提出
二、"兩類結構教學法"的基本思想
三、"兩類結構教學法"的主要環節
四、"兩類結構教學法"的基本要求
五、"兩類結構教學法"的基本策略
六、"兩類結構教學法"的實踐效果
透視——采擷"兩類結構教學法"的豐碩果實
一、課堂——新課上成復習課
二、學生——自改作文新嘗試
三、教師——體驗職業幸福感
四、亮點——初中生也能解高考題
五、學?!焚|學校的典型課改
相關鏈接
課堂的力量是無窮的
第三章 收獲成功——靜悄悄的革命
王俊談課程改革
決勝于課堂之內
以"課堂教學"為原點創新學校管理
宜興市實驗中學教師談"兩類結構教學法"
"概括化、結構化"才能舉一反三
打開語文之門的兩把金鑰匙
談談建構數學知識的重要性
"結構——建構"教學促進生成化學學科素養
運用"兩類結構"嘗試解答初中政治漫畫題
運用"兩類結構"打造高效歷史課堂
結構化是形成能力的好辦法
外校教師眼中的"兩類結構教學法"
"無宜不成校"
課堂改革的魅力究竟在哪里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解讀宜興市實驗中學的"兩類結構"
創建有效課堂關鍵在教師
宜興市實驗中學考察學習歸來話感受
宜興市實驗中學觀摩學習體會
對課堂教學的重新思考
宜興市實驗中學所學所思
實現有效教學打造高效課堂
記者觀察
宜興經驗:教師少教,學生多學
智慧訪談
王俊:用"兩類結構"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
采訪手記
專家視點
為"宜興經驗"喝彩
城市學校原創課改的一個樣本
"整體建構教學"主要構建什么?
第四章 專注管理——以行為本,行遠升高
管理方略
力行不怠
同行共長
王俊談以行為本
理念的力量在于付諸行動
管理解讀
王俊的管理哲學
專家視點
校長要"以行為本"
第五章 王俊其人——努力做好一件事
人物檔案
媒體眼中的王俊
努力把一件大事做好
王?。簩W校變革要以"課堂"為本
幫助教師研究課堂的校長
教師眼中的王俊
他直指云端的方向,更架起了一座通向云端的梯孑
一位具有獨特教育思想的校長
專家視點
王俊:"教學領導"的初中校長樣本
附錄:
為孩子的終身學習和一生幸福奠基
經典案例
《澳大利亞》教學案例
《自然環境(第1課時)》教學案例
《鼎湖山聽泉》教學案例
《景物描寫》教學案例
《平行四邊形識別》教學案例
牛津英語9A Unitl Star Signs Reading(2)案例
《功》教學案例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學案例
附:《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學案
《禮貌顯魅力》教學案例
《兩漢經濟的發展》教學案例
《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學案例
《WORD作品評價》教學案例
《學會合作》教學案例
參考文獻
及時,課堂教學的改革應該提倡各種實驗,應該提倡各種研究。宜興市實驗中學的實驗我覺得非常好,王俊校長是課堂教學改革的領導者、先行者,做得非常好,我們要支持他,更要關心他,還要好好的來總結,盡我們自己的能力從各方面來幫助他。
第=,學習是兒童的一種天性,教學就是要呵護這種天性,發展這種天性,學習就是一種自我的建構,在原有的經驗基礎上加以變革、改造、發展。但是這種自我建構不是自我的,是需要外部幫助的,需要學校、教師來提供這種平臺,來幫助他們創設這個環境,提供很多支撐的條件。所以聯合國的教育規劃所所長說過一句話,教育教學的核心問題是學生的學習問題。課堂教學改革就是最終讓學生學會學習,這是評價課堂教學的一個標準。我建議規劃綱要里有一個工程就是學生學會學習的課堂教學變革工程。如果以這個觀點來看,宜興市實驗中學的這幾個案例,為我們改革指明了方向。課例1,新授課上成了復習課,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內容的遷移運用,課堂重知識傳授轉向重能力的培養,重視知識轉向關注方法,這就是引導學生自己學習,在遷移的過程中來學習,這個遷移的過程應該是學生自己學習的過程。課例2,學生自改作文,就是要嘗試讓學生自己評點作文,讓他有一種鑒賞的能力,有一種價值的或者文學的判斷,然后進行選擇、表達。這個過程是非常好的,就是促使學生自己學習的,他的提示當中能主動地生成對作文有序而正確的評估,盡管點評時有些語言還需要推敲,但這無妨大雅,因為內容瑕不掩瑜。案例3,初中生也能解高考題,出乎我的意料。這就說明兩個問題,哪兩個問題?學生是具有巨大潛能的,是有可能性的。我們教育教學改革,尤其課堂教學改革,要從更多地關注學生現實性轉到關注學生可能性。所以課堂教學改革,我們要堅持以學生學會學習為教學的核心。
第三,教學關鍵如何引導學生學習。學生學會學習是核心,但是他學會有一個過程的,教師不是袖手旁觀的,教師就是要引導他,組織他。宜興市實驗中學課改非常強調整體,及時個整體叫做"整體把握教學目標,建構學科基本素養",第二個叫"整體把握教學內容,建構學科基本結構",第三"整體把握教學過程,促進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的意義",第四"整體把握教學方法,建構化的學習方式"。非常重視整體,我認為很好。在一個過程當中,實驗中學有兩個概念,一個叫知識樹,一個是兩類結構,我提出第三個概念叫做學習意圖。所謂學習意圖就是學生學習的路徑,他們按什么順序有序地去學習,尋找這個路徑,路徑它有很多的路標的。知識樹和學習意圖的兩個結合形成了實驗中學課堂教學的一個基本思想、基本經驗。在整體概念的關照下,學生和老師共同去建構,形成新的知識結構。但是建這個結構不是目的。它是為了解構的,解構是為了下一步更好地去建構。所以從引導學生學習當中,我覺得宜興市實驗中學課改是做得好的,這個經驗是好的,和后六中學、東廬中學、杜郎口中學、洋思中學有共同的思想,共同的方向,但是有不同的做法。這是可以總結的。
第四,知識和智慧的問題。我們關注知識,但是不關注智慧。英國的哲學家、社會學家懷特海講得非常好,認知教學總得傳授知識,但不要忘掉有樣東西比知識更模糊,但是它比知識更偉大,在教育過程中更具主導地位的,人們把那個東西叫做智慧。也許你輕而易舉地獲得知識,但是你未必輕而易舉地獲得智慧。所以課堂教學的主導思想應該是生長學生的智慧,而不是在生長學生的知識。換一句話說,課堂教學的智慧就是把知識轉化為智慧。知識轉化為智慧最重要的是運用知識、研究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這是轉知成慧的一個重要的過程,一個重要的方式。當然這種課堂教學智慧對教師來講主要是實踐智慧,從實踐智慧和智慧載體這個角度講它是智慧技能,不同的技能表現不同的智慧,智慧總要落腳,它落腳在能力上面,技能也是智慧落腳的一個地方。所以我同意王校長提出的"智慧技能"這個概念。不然智慧它虛無縹緲,它無法落實,教師也無法把握。我覺得這四個方面,即課堂教學價值問題,課堂教學改革的核心問題、方向問題,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學習的問題和教學中的主導思想問題,宜興市實驗中學和王俊校長做得比較好。P11-13
王俊校長是豐富嘗試教學理論,使嘗試教學理論又前進了一步的人。
——全國著名教育家、嘗試教學法創始人 邱學華教授
一個好校長不僅有獨特的辦學思想,還有創新的實施辦法和驕人的教育業績。他們植根于教育教學的及時線,他們的教育思想是在實踐中產生的,他們既是思想者又是行動者。正因為如此,我特別贊賞王俊校長"以行為本"的辦學思想。
——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基教所所長 王敏勤教授
有效性是課堂教學的生命,也一直是新課改的一個重點和難點,王俊校長帶領學校教師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行了持續追問,探索出了"兩類結構"的新模式。宜興市實驗中學這一課堂變革實現了課堂教學的高效,從而把學生從作業堆里解放出來,為實施素質教育提供了必要的時空保障。
——王俊入選《中國教育報》2009年中國"年度校長"的入選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