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道司·赫骨黎(Aldous Huxley)的《美麗新世界》,是二十世紀最經典的反烏托邦文學之一,與喬治·奧威爾的《1984》、扎米亞京的《我們》并稱為"反烏托邦"三書,在國內外思想界影響深遠。
書中引用了廣博的生物學、心理學知識,為我們描繪了虛構的福特紀元632年即公元2532年的社會。這是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都受著控制的社會。在這個"美麗新世界"里,由于社會與生物控制技術的發展,人類已經淪為壟斷基因公司和政治人物手中的玩偶。這種統治甚至從基因和胎兒階段就開始了。
這是一個有階級、有社會分工的社會,人類經基因控制孵化,被分為五個階級,分別從事勞心、勞力、創造、統治等不同性質的社會活動。人們習慣于自己從事的任何工作,視惡劣的生活和工作環境與極高的工作強度為幸福。因此,這是,一個快樂的社會,這種快樂還有別的措施保障,比如睡眠教學,催眠術被廣泛用來校正人的思維,國家還發放叫做索麻的精神麻醉藥物讓人忘掉不愉快的事情。
正是在這個"美麗新世界"里,人們失去了個人情感,失去了愛情——性代替了愛,失去了痛苦、激情和經歷危險的感覺。最可怕的是,人們失去了恩考的權利,失去了創造力。
Brave new world!這是對于科技文明,人類前途抱持著天真的樂觀所發出的一句贊嘆。而在赫胥黎的小說美麗新世界(Brave new world)中卻是諷刺地呈現負面的意義。美麗新世界——小說的名字就是它的主題,因為它的內容是描述一個經過基因改造所制造的一個烏托邦世界(Utopia)的故事。
本書是一部幻想小說,籍由""的未來烏托邦的種種"文明",辛辣地諷刺了科技奴役人類地結果:人類淪為機器,文化藝術趨于毀滅。作者對"烏托邦世界""科學"的悲觀預言讓人不由陷入沉沉思考。
作者:赫胥黎(Aldous Huxley)1884-1963,英國小說家、劇作家、詩人。出生名門,其兄及祖父皆為著名生物學家。早年入牛津醫科,因眼疾改學文學。1920年代在意大利開始寫小說,結識勞倫斯。在未寫出一系列成名小說以前,已有三本詩集,一本短篇小說集問世。他的小說均以雋永、辛辣的筆調,諷刺1920年代的英國社會。他認為現代社會的墮落,肇因與人類和諧的墮落。在其代表作品《美麗新世界》中,通過描述一個不顧個人尊嚴,推崇科學與機器的集權社會,影射預言了法西斯與共產政權的虛妄。
本書是二十世紀經典的反烏托邦的文學之一,與喬治·奧威爾的《1948》、扎米亞京的《我們》并稱為"反烏托邦"三書,在國內外思想界影響深遠。書中引用了廣博的生物學、心理學知識,為我們描繪了虛構的福特紀元632年即公元2532年的社會。這是一個從出生到死亡夠受到控制的社會……本書由王蒙隆重推薦,被評為BBC、紐約時報、泰晤士報受讀者歡迎的100本書之一。
阿道司·赫青黎(Aldous Huxley,1894—1962),一位多產的英國作家,共寫作了50多部小說、詩歌、哲學著作和游記,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長篇小說《美麗新世界》。作為生物學家的兒子,他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先后畢業于伊頓公學和牛津大學。他對人類生活中的矛盾具有超人的預見
非常優秀!深感震憾!!
美麗新世界,看起來真的可能實現。深思。
紙張有復古的感覺
解構和諷刺沒有用枯燥的形式。喜歡這種黑色幽默式的反抗。
如果未來真是那樣,會很可怕,幸好只是小說,提醒我們不要墮入那樣的淵藪。
本來就對人類的前景持悲觀態度,本書寫于1932年,不得不欽佩作者的思想,后來許多的科幻作品都受到它的影響。
雖然作者批判了社會分工到極致后人性的喪失,但我卻認為這種情況對于我國現在的狀況未嘗不是好事。比如,大家不管成績好壞都去上大學,成績好的讀一流大學,成績差的讀三流大學。都是本科,但三流大學畢業的就找不到工作。這樣不如讀個能夠找到工作的專業好的中?;虼髮?,何必去擠那個本科呢?應該量才適用!量才適用!量才適用!現在中專學校要辦大專,專科學校要辦本科,學院要升大學,為什么不塌塌實實的搞好自己的技術學科,非要為這虛假的名而耗費財力物力呢?國家教育部已承認前幾年擴招太快,給社會、學校、學生帶來了不良后果。學校這樣是有社會根源的。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