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大道至易:實踐者的思想圖書
人氣:25

大道至易:實踐者的思想

大道至易——實踐者的思想》可以看成是《大道至簡》的姊妹篇,是以軟件工程為體系、以組織結構為視角,融合系統架構師、項目管理者和軟件開發人員三種角色實踐的思想總成。本書討論這些思想,并陳述它們所基于的原...
  • 所屬分類:圖書 >計算機/網絡>項目管理 IT人文  
  • 作者:[周愛民] 著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圖靈原創
  • 國際刊號:9787115282170
  •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06
  • 印刷時間:2012-06-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大道至易——實踐者的思想》可以看成是《大道至簡》的姊妹篇,是以軟件工程為體系、以組織結構為視角,融合系統架構師、項目管理者和軟件開發人員三種角色實踐的思想總成。本書討論這些思想,并陳述它們所基于的原則、背景與獲得過程。 《大道至易——實踐者的思想》適合各類工程管理人員、軟件開發人員和架構師閱讀。

編輯推薦

作者暢銷著作《大道至簡》姊妹篇

以軟件工程為體系、以組織結構為視角

內容視角獨特、語言輕松易懂

面向多類讀者、探討實踐者的思想

作者簡介

周愛民(Aimingoo),國內軟件開發界博學軟件工程師,架構師。有十余年的軟件開發、項目管理、團隊建設的經驗,曾任盛大網絡平臺架構師、支付寶業務架構師等職。著有《Delphi源代碼分析》、《大道至簡》和《JavaScript語言精髓與編程實踐》等專著。

目錄

目 錄

總論 領域角色的關注 1

及時節 什么是領域角色的關注 2

第二節 基于組織視角的觀察 11

第三節 工程的本質問題是組織 25

及時篇 具體工程下的組織與行為

引言 管理中的邏輯 33

及時章 任人治事:組織行為的基本認知 35

及時節 刺秦與滅秦 36

第二節 看到別人能做什么 43

第三節 要做事,不要管理 51

第四節 伯夷與叔齊是怎么死的 59

第二章 謀定后動:項目的存在權 67

及時節 試錯通常是無能的托辭 68

第二節 合法的山大王為什么沒能成功 78

第三節 自己想辦法 86

第三章 具體而微:工程是系統而不是事 93

及時節 做事的選擇 94

第二節 你要什么 102

附錄一 行在道上,從局部到全局 109

附錄二 本來面目——大教堂、集市,與作坊 111

附錄三 殺不死的人狼——我讀《人月神話》 113

第二篇 程序源流:從計算到系統(上

引言 簡單的本源 117

第四章 計算系統 119

及時節 數,以及對數據的性質的思考 120

第二節 邏輯 126

第三節 抽象 129

第五章 語言及其面臨的系統 133

及時節 語言 134

第二節 從功能到系統 141

第六章 程序設計的核心思想 151

及時節 數據結構:順序存儲 153

第二節 數據結構:散列存儲 160

第三節 執行體及其執行過程中的環境 167

第四節 語法樹及其執行過程 174

第五節 對象系統:表達、使用與模式 181

第三篇 程序源流:從計算到系統(下

第七章 應用開發基礎 199

及時節 應用開發的背景與成因 200

第二節 應用開發技術 207

第三節 開發視角下的工程問題 216

第四節 應用程序設計語言的復雜性 223

第八章 系統的基礎部件 231

及時節 分布 232

第二節 依賴 241

第三節 消息 245

第四節 系統 250

第九章 系統的基本組織方法與原理 253

及時節 行為的組織及其抽象 254

第二節 領域間的組織 257

附錄一 "主要編程范式"及其語言特性關系 273

附錄二 繼承與混合,略談系統的構建方式 275

附錄三 像大師們一樣思考——從"UML何時死掉"談起 277

附錄四 VCL已死,RAD已死 279

第四篇 架構的思想與指導原則

引言 架構師的思維 285

第十章 你所關注的系統 287

及時節 了解系統的過程 288

第二節 知識的構建 295

第三節 最初的事實 307

第十一章 架構是過程,而非結果 315

及時節 架構師的能力結構 316

第二節 系統架構與決策 324

第三節 架構的表達與邏輯 338

第十二章 架構原則,技藝、藝術與美 355

及時節 架構原則 356

第二節 技藝、藝術與美 368

附錄一 做人、做事,做架構師——架構師能力模型解析 373

附錄二 專訪:談企業軟件架構設計(節選) 375

參考資料 377

圖表索引 382

在線預覽

與架構師同行(序)

我認識周愛民多年,本書是他的第五部作品,也是"周愛民風格"最濃烈的一部。作者把"冥想"式的寫作發揮到了新的高度,任何一個小小的、普通人熟視無睹的問題、現象、矛盾,都能引起作者滔滔江水連綿不絕的思考,追根溯源的論辯和富有禪機的跳躍的聯想。這是周愛民思維的特點所在,他能夠長時間連續不斷地思考一個問題,越挖越深,既不知疲倦,也不向現實妥協。這是一種獨特的思維品質,是如我一樣普通人所難以企及的,也是這個時代所稀缺的。這種獨特的思維品質,既是這本書價值的源泉,也成為對讀者,以及我這個受托作序的非技術人來說較大的挑戰。所以在這篇序言里,我不敢說能把握這本書的思想實質,但會坦率地談談我對書中所涉及的一些問題的個人看法。

首先是關于這本書的主題和內容。這本書當然是在談軟件開發的問題,但涉及的方面又不僅僅是開發,甚至可以說,作者主要不是在談開發,而是在談組織。而且他不是在談某一種具體的組織,不是代碼的組織、構件的組織、架構的組織,甚至也不是工程的組織和人的組織,他是在整體上來思考"組織"這件事情的一般原則,然后用其所思所得來"格"代碼、"格"架構、"格"工程、"格"人的組織。從書中,讀者可以跟著他的思路去體會他是如何"格物致知",然后又反過來"致知格物"。

為什么要把組織問題放在中心位置去探討?因為良好的組織是解決軟件規模問題的希望。而隨著軟件行業的逐漸成熟,組織和架構已經取代編碼而成為軟件開發的核心問題。

十幾年來軟件開發行業發生了一個重大的變化,那就是軟件開發已經漸漸演變成了一個以配置為主、編程為輔的過程。這個觀點最早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由著名的C++網絡編程框架ACE的創造者Doug Schmidt教授提出來的。當時一系列重要的基礎性的標準,如C語言、TCP/IP協議、POSIX標準已經奠定,Schmidt教授意識到,一旦一小部分人開發出足夠多的、高質量的、可配置的核心軟件,其他人就沒有必要重復發明輪子,而是可以站在他們的肩膀上,通過配置和擴展來完成任務。盡管配置的過程本身還是通過編碼的方式來完成的,但本質上這些代碼只是在定制核心軟件的運作方式,它們的技術難度比編寫高質量核心軟件至少要低一個數量級。

這個觀點被歷史證明是非常具有遠見的,特別是隨著Java等跨平臺語言的風行、開源運動的興起和Web的成功,絕大多數不同種類的應用都在共享相同的基本特征,這樣也就出現了一大批門類齊全、質量過硬的核心知識資產,它們以基礎軟件、中間件、框架、程序庫和開源代碼的方式存在,可以被以各種方式復用。在這些資產之上,程序員社群形成了有效的、開放的知識分享機制,從而使得一般性的軟件開發變得相對容易,而將軟件開發這件事情的挑戰上移到架構層面,或者更具體地說,如何有效地分配職責、組織資源、建立資源節點之間的關系和契約,已經成為大規模軟件開發的根本問題。

這就是本書的發力點。作者正是站在架構師的高度上來看待軟件開發,甚至更大的意義上,看待以軟件開發能力為核心的企業在產品戰略、人力配置和文化方面的組織問題。作者在過去幾年里,先后在兩家超大規模互聯網企業中做架構師,他在其中的矛盾、迷惘、掙扎和成就是這本書的思想源泉,而他對于架構師角色的實踐和領悟,也是這本書的價值所在。作者認為,軟件開發發展到今天這個階段,架構問題是真正的方向性問題,架構之爭是真正的路線斗爭,架構錯誤是致命的、不可挽回的錯誤。只要架構適用,其他的錯誤都是局部性的、可以控制的。一旦架構發生方向性錯誤,無論是人的架構,還是軟件的架構,其代價可能就是一個項目甚至一個企業組織的生命。因此,這本書通篇都在講架構問題,講組織問題,講規模問題。讀這本書的時候,如果能夠始終記住這一點,那么理解起來會容易一些。

看上去這本書的四個篇章,彼此相對獨立,誰也不挨著誰。但實際上,貫穿全書的主軸,就是從宏觀的組織關系上和微觀的角色職責上,在不同的領域里反復談組織架構問題。在這個過程中,作者也提出了一些鮮明而有趣的想法,比如讓架構師成為開發團隊中的核心角色,甚至把人員和項目管理這樣傳統強勢的角色也僅僅視為架構師的支撐角色。作者的核心觀點,說到底很樸素,無論是在人員組織還是技術架構上,作者提倡各就各位、各司其責、不增不減、不垢不凈的風格,盡量簡化由于異動而導致的非本質復雜度。這些觀點,至少成一家之言,值得思考。

當然,用這種"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式的語文課方式來歸納這本書,是非常不合適的,因為這本書的寫作風格確實是非常獨特。以周愛民的水平和資歷,他大可以像很多流行書作者一樣,居高臨下,弄出幾條十幾條原則,以一種非常具有"架構感"的組織方式來組織這本書的內容本身。但是如果架構問題能夠以這種方式講清楚的話,那它早就不是問題了。如作者所說,架構本身是"以序容易",是為了約束系統自由度,從而使架構之外的決策空間更小、更容易,那么架構本身的設計,則成為重點和難點。如何成為好的架構師,如何教授和交流架構設計的經驗和思想,迄今仍然不能說找到了辦法。作者采取的方式,就是老老實實把自己的思維過程和喃喃自語都很原生態地記錄下來,從而形成一本"心語"之作。因此,如果讀者也能夠"心心相印",潛下心來仔細品讀這本書,那么就相當于跟作者一起進行了一段旅行對話,或者,一起在思維的教武場里殺個幾進幾出。或許這種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復捶打、反復鍛造的風格,倒確實能夠幫助有心的讀者獲得一些架構設計的經驗。

因此,無論從內容上,還是從行文風格上,這本書都是非常獨特的,也有其獨特的價值。作者的作品,一向是長銷之作,其價值也往往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被真正認識,我不敢說自己能夠在短暫的閱讀當中充分理解這本書,但是我相信其中所蘊藏的價值和誠意。

當然,無論對于書的觀點、內容還是展現形式,我也有自己的看法,其中也有不同意見。

比如在行文上,我認為作者對于讀者設置了比較高的理解門檻,要求讀者必須跟著他的文字和思緒流動。如果讀者以當下流行的速讀式閱讀、跳躍式閱讀甚至微博式閱讀的方式來讀這本書,我敢說不但不可能把握其中的精華,甚至連一些基本概念可能都會搞錯。

再比如在內容的鋪述方面,上至人員組織架構,下至程序設計語言中一些架構性的設計,在一本300多頁的書里跨越如此巨大的領域,我相信是前無古人。盡管作者確實始終以一主線貫穿,但是能夠洞解其中滋味的讀者,恐怕也是少之又少。好在讀一本書,也并不是要求全部理解,懂一點,學一點,常讀常新,也是一種不錯的體驗。

至于作者的思想,我能夠置喙之處不多。勉強要說一點,可能就是一個搭配問題。從組織、人員、文化到技術、編碼,既然每個層面上都有自己的架構問題,都有若干不同的架構選擇,那么可能不同層次之間架構選擇的搭配問題,或許也應該是這本書應該觸及的。一個團隊的人員組織架構,必須與其行業領域和產品項目類型彼此搭配,也必須與其選擇的技術框架和架構彼此搭配,也必須與其軟件過程的管理方法彼此搭配。抽象地在每一個層面上去談什么是好、什么是壞,是沒有意義的。CMMI的模型是個好的過程架構,但是谷歌和Facebook決不會采納,因為這個架構與其他領域的既定架構不兼容。什么樣的組織架構與什么樣的技術架構搭配是合適的,這本身是一個非常有趣和有意義的問題,可惜這本書落墨不多,不得不說是一個可以改進的地方。

總的來說,這是一本需要認真讀的書,也是一本值得認真讀的書。它的價值需要讀者與作者在思維互動中逐漸體現。如果你是這樣的讀者,我會愿意向你推薦這本書。而如果你并不喜歡深徹的冥想式的閱讀和思考,那么你很難從這本書中獲得太多。

孟巖

……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fengshu**的評論:

頂,周老師

2012-07-05 13:32:10
來自張佗**的評論:

全而不精

2012-07-31 09:35:06
來自yixihtt**的評論:

還沒看,不過周大俠的書肯定錯不了

2012-08-25 12:18:38
來自比較三3**的評論:

挺好。

2012-11-01 09:50:29
來自cityyan**的評論:

書很棒很好,紙的質量也很好。印刷也不錯。值得收藏

2013-05-18 14:59:46
來自listens**的評論:

周老師的書好好看一下

2013-07-01 14:56:0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感覺像舊書,書的封面臟臟的

2013-08-13 13:55:56
來自hhnick**的評論:

這個商品不錯~

2013-11-09 13:22:0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這個商品不錯~

2013-11-21 12:28:04
來自小水車**的評論:

這個商品不錯~

2013-11-26 14:03:16
來自煨斯鯉**的評論:

這個商品還可以

2014-10-15 11:48:3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這個商品不錯~

2014-10-25 15:56:13
來自alannaj**的評論:

很好

2014-11-14 11:32:3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正在看,感覺還不錯,正準備買大道系列的另一本書

2013-08-19 10:46:48
來自狂妄無**的評論:

這本書由周愛民老師所寫,把握住了實踐者最想知道以及最應該注意的一些方面。非常具有啟發!

2012-11-11 13:34:18
來自yanfeli**的評論:

整本書雖然頁碼不是很多,但內容的廣度卻極大,每個部分的深入程度也讓人感嘆。當然完全或更多的領會作者的思想是需要多次閱讀、并深入思考的,總之這本書讓人贊嘆!

2012-07-10 05:37:25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