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里乾坤大、點畫歲月長。中國漢字源遠流長,融含了中華幾千年的文化,它充滿了靈性,是很優美很有意味的一種文字。該書稿從天人合一、厚德載物、農耕法則、家和萬事興、認識自己、大道直行、找回這顆心七大方面入手,通過文字的起源、字體變化、字義及有關民俗等來探尋深藏在漢字里的哲學思想、人生道理。
漢字是握在中華民族掌心里的紋路,循著它的指事象形,可以觸摸到所有觀念由來的秘密;漢字也是筆尖下流淌的鄉土,橫平豎直皆風骨,撇捺飛揚即血脈。
寫中國字,懂中國心。
漢字,一筆一畫,都流淌著我們的血脈,蘊藏著我們的鄉土情懷。于丹教授通過對漢字的解讀,帶領我們感受漢字的典雅,喚醒心中的詩意,并領悟其中深厚的哲學思想和人生道理。
于丹,著名文化學者,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文化創新與文化傳播工程研究院院長,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她是古典文化的普及傳播者。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文化視點》等欄目,通過《論語心得》《莊子心得》《論語感悟》等系列講座普及、傳播傳統文化,以生命感悟激活了經典中的屬于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在海內外文化界、教育界產生廣泛影響。先后在我國內地、港臺地區,及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巴西、新西蘭、澳大利亞等國家地區進行千余場傳統文化講座,得到廣泛的好評,并掀起了海內外民眾學習經典的熱潮。
著有《于丹心得》《于丹心得》《于丹游園驚夢——昆曲藝術審美之旅》《于丹感悟》《于丹趣品人生》及《于丹重溫最美古詩詞》,其中《于丹〈論語〉心得》一書獲得了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版權金獎,國內累計銷量已達600余萬冊,多次再版,已被譯為30余種文字在各國發行,國外銷量達40萬冊。
一 天人合
二 厚德載物
三 農耕法則
四 家和萬事興
五 認識自己
六 大道直行
七 找回這顆心
人在天地間,什么是我們的生命坐標?
中國人愛講陰陽,如何才是陰陽平衡?
周易》①有言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怎么樣去學天的自強不息?怎么樣去學地包容的這點品德?
其實秘密就在漢字里,在漢字所表達的中國哲學里。當我們在漢字里找到一組一組的辯證法,找到了那些貌似對立其實平衡的關系,把它融匯到我們的生活里,也許我們就找到了生命的坐標。
周易》上說,一個真正的圣人君子,他跟社會的關系不是處處都有沖突、糾結、摩擦,而是盡可能地讓自己與社會有更多的相合。合什么呢?
"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
我在此重點講講"與日月合其明"這句。這個"明"字,由"日"和"月"字組成,《說文解字》上說:"明,照也。"月光透過窗戶照進來的光線,這是"明"字的本義。其實今天我們看到的"明"字字形,連小孩也知道"日月為明",可是在古文字中,左半邊原來還真不是這個日頭的"日"字,而是有點像我們現在網絡用語中的"囧"字。這個"囧"字是一種象形用法,象的是雕花的窗戶,月光從窗子照進來,是謂"明"。
曹丕在《燕歌行》里寫道:"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表達一個妻子對遠方夫君的思念之情。宋代詞人晏殊在《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中寫道:"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月光透過雕花窗照到床上,獨守空房的人,在這月色中難以安眠,離愁別緒涌上心頭,覺得這明月惱人,不添歡喜,徒增憂煩。月色下,所有的情緒都被加倍放大。這個時候,人才格外地感到月光跟人心之間的關聯。
唐代詩人張若虛在千古名篇《春江花月夜》中,寫離愁別緒中的女子想起遠方的良人: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月光照著女子的梳妝臺,她望著鏡中的自己,這容貌沒人欣賞,她也無心梳妝,只覺得明月惱人。她惱恨地把窗簾放下,可月光還是從窗縫里照進來,她去洗衣服,但用手拂掉月光的影子,它立刻又回來了。
稍微對古典詩詞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中國有很多很多的明月詩。這些以月寫心的詩詞,其實講的都是"明"的本義明月千古,流照人心。人在天地間,什么是我們的生命坐標?
中國人愛講陰陽,如何才是陰陽平衡?
周易》①有言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怎么樣去學天的自強不息?怎么樣去學地包容的這點品德?
其實秘密就在漢字里,在漢字所表達的中國哲學里。當我們在漢字里找到一組一組的辯證法,找到了那些貌似對立其實平衡的關系,把它融匯到我們的生活里,也許我們就找到了生命的坐標。
周易》上說,一個真正的圣人君子,他跟社會的關系不是處處都有沖突、糾結、摩擦,而是盡可能地讓自己與社會有更多的相合。合什么呢?
"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
我在此重點講講"與日月合其明"這句。這個"明"字,由"日"和"月"字組成,《說文解字》上說:"明,照也。"月光透過窗戶照進來的光線,這是"明"字的本義。其實今天我們看到的"明"字字形,連小孩也知道"日月為明",可是在古文字中,左半邊原來還真不是這個日頭的"日"字,而是有點像我們現在網絡用語中的"囧"字。這個"囧"字是一種象形用法,象的是雕花的窗戶,月光從窗子照進來,是謂"明"。
曹丕在《燕歌行》里寫道:"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表達一個妻子對遠方夫君的思念之情。宋代詞人晏殊在《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中寫道:"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月光透過雕花窗照到床上,獨守空房的人,在這月色中難以安眠,離愁別緒涌上心頭,覺得這明月惱人,不添歡喜,徒增憂煩。月色下,所有的情緒都被加倍放大。這個時候,人才格外地感到月光跟人心之間的關聯。
唐代詩人張若虛在千古名篇《春江花月夜》中,寫離愁別緒中的女子想起遠方的良人: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月光照著女子的梳妝臺,她望著鏡中的自己,這容貌沒人欣賞,她也無心梳妝,只覺得明月惱人。她惱恨地把窗簾放下,可月光還是從窗縫里照進來,她去洗衣服,但用手拂掉月光的影子,它立刻又回來了。
稍微對古典詩詞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中國有很多很多的明月詩。這些以月寫心的詩詞,其實講的都是"明"的本義明月千古,流照人心。
看到這里,也許你心中會有一個疑問:光明的"明",為什么是月光穿過窗戶照進來,而不是日光呢?太陽難道不比月亮更明亮、更有光芒嗎?我想,這跟中國人的詩意情懷有關。白天時,人們會在太陽下辛勤地忙碌著,到了晚上吃過晚飯,在月色下歇息,悠閑的心緒會升騰起來。而且,月亮的大背景是濃濃的黑夜,月光自然顯得特別明亮皎潔。
當我們在太陽下忙碌勞作時,昨夜月色下的離恨別愁,恐怕也只能暫時擱下了。月亮落下了,太陽升起了,早起的人們開始忙碌起來,耕地施肥,織布洗衣。古代人沒有時鐘、手表,他們的作息時間都是根據太陽的東升西落而來,叫"日出而作,日暮而息"。"日"字在古文字中的寫法,就是一個圓圈的中間有個點,其實這講的也就是太陽的本義。
我們來看兩個有意思的字,一個是杲杲出日的"杲",還有一個是杳杳的"杳"。你看,這兩個字多形象啊!"其雨其雨,杲杲出日",這是《詩經衛風》①里的話,林木的頂上是明晃晃的大太陽,這個狀態就叫"杲杲"。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人們說要下雨了,要下雨了,但抬頭看看天,卻還是艷陽高照。遠方傳來消息,說丈夫要回來了,盼呀盼呀,可總是以失望告終。
而"杳杳"是什么概念呢?從字形來看,太陽已經落到樹木底下了,也就是黃昏薄暮、夕陽西下,那是一個"且向花間留晚照"(宋宋祁《玉樓春春景》②)的時分,那是一個"不管相思人老盡,朝朝容易下西墻"(唐韓偓《夕陽》③)的時分。在這樣的時刻,太陽在林木里的光線就變得杳杳的。
我們只要靜下心來,看一看這些漢字的本義,就知道日頭對中國人的生活有多重要!曾經有南方的朋友跟我說,人吃中午飯,在他們當地的方言里叫"吃日頭"。也就是說,太陽到了中天,就是吃晌飯的時候。人這24小時的作息安排,都是跟著日影推移的。太陽起床了,人叫"日出而作";太陽下山了,人叫"日暮而息"。懂得這個道理,其實特別利于人的養生。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夏天時,晚上會睡得比較晚,早晨起得比較早,不容易賴床睡懶覺。這是因為夏天是生發之際,日照時間長,而人的生物鐘也會自覺地跟著調整。冬天剛好相反,晚上就要早睡,早晨適當地晚起,因為這就是太陽的節奏。
什么是月亮呢?《說文解字》上說:"月,闕也,大陰之精,象形。"也就是說,月亮的本義就是有陰晴圓缺的,"太陽"的對立面就是"太陰",所以它是大陰之精。我們看一看這個"月"字,就像是一個畫出來的月牙兒。大家期待中秋賞月,就是因為天空一輪皎皎如銀盤的滿月,可為什么不把"月"字畫成是圓滿的呢?"以半圓為之",這就是月亮之形,因為一個月里,月亮只有24小時是圓滿的,盈極而虧,虧極而盈,望朔之間,盈虧不定,月亮是以盈虧變化為常的。
人在太陽下要有飽滿熱烈的進取心,在月亮下要有陰晴圓缺、悲歡離合的平常心。有太陽那樣的熱情,才能在事業上鍥而不舍,但也要有接受月亮變化那樣的平常心態,才能看淡生活中一切的如常與不如常。太陽和月亮,是天地之間較大的平衡。
人在明月下感受到的不僅僅是詩意,還有深刻的人生哲學。船子德誠禪師有"滿船空載月明歸"之句,這七個字里,你能夠看到一組矛盾:一方面它是滿的,一方面它又是空的。這滿滿的一船,載著空空的月光,它到底是有還是無呢?其實有的時候,擁有空空的月光,給自己留出空間來,反而是一種透徹的了悟。
月亮跟太陽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它們都有光。"光"是什么?我們看《說文解字》里面這個字形,火在人上為光。那么,"與日月合其明",用今天的話來講,要做一個生命有光的人,這種生命之光,即使外在的世界不能給你,失去了光明,失去了公平,我們生命的內在也要有讓自己發光的能力。《莊子齊物論》①里講過,我們生命中有一個內在叫作"天府",天府是什么呢?"孰知不言之辯,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謂天府。"人生命內部有這樣一處地方,這個地方里面儲藏的光明,是什么樣的呢?"注焉而不滿,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來,此之謂葆光。"往里面再注入多少光明,它都不會滿了裝不進去,但你無論取走多少光明,它也不會空空如也,這樣一種不知道何處所來,但常在生命之中的光明,就叫作"用天府來葆光"。
齊物論》里的這一段,聽起來好像很玄妙,但其實想一想卻很有道理。它對每個人都很重要,因為我們不能指望這個世界永遠給我們不竭的光明,只有讓自己的生命發光,像宋朝詞人張孝祥說的那樣,這個境界叫作"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宋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①)。寫這首詞的時候,張孝祥其實也遇到了一個"酌事",因受讒毀被貶官。他在中秋夜過洞庭湖、青草湖,"短發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溟空闊",即使頭發已稀疏,衣衫單薄,但我還是安穩地泛舟于浩渺的湖上,從容不迫。為什么呢?因為即使世界不再給我光明,我也能做到"孤光自照",一個人內心的光芒照耀著自我的生命人格,即使天空沒有了太陽,它還有皎皎明月,"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這就是張孝祥的明月情懷,雖然被貶官,但內心含有光芒的人,是不懼黑暗的。頭上有火,生命有光,自己就能夠產生光明,謂之"葆光"。
"面對博大精深的中國漢字,當我們靜穆下來,向她致敬時,,就仿佛看見了中華民族是怎樣循著字跡完成了她的成長。"(于丹語)
漢語,是我們的母語,她"藏著母親一樣的情懷,藏者我們這個民族最原始的秘密。愛漢字、用漢字、讓漢字成全我們的心,這也許是我們面對古老漢字時真正能夠得到的啟發"。(于丹語)
于丹名氣很大,但是這本書隨便翻翻還好,不如《圖說漢字》更有趣,更適合小朋友閱讀。
書很好,我的孩子正處在小學識字的階段,書里講的都是我們最常見常用的漢字,正好與小朋友一起學習,每天將一個字,小朋友覺得很有趣,有時受到啟發,發揮想象力,偶有驚人之語。
挺好的一本書,里面內容很詳細地介紹了一些漢字的由來,發展,可以收藏。
一直覺得 于丹老師的書是值得買回家的 很不錯的一本書 。可惜當當缺貨很久。內容還沒看完 不過前幾章在閱讀的過程種時常會默念噢原來是這樣的人。
看了這本書 真真覺得文字很有意思 現在方正的漢字原來是這樣一步步演變而來 最遲就是象形字 用實物的圖案來表達 從而形成了文字
很有趣的一本書,透過漢字的一般意義來看人生不一般的道理。值得讀一讀。
早就想找一本關于漢字演變的書來讀,別的書好多都看起來太累了,于丹這本正合適。里面配了不少圖,很形象地解釋了一些常見字的變化。推薦想要了解漢字的人來看~~~~~~
很喜歡的一本書,在書店看到了就立刻在網上搜,幾乎便宜了一半多,太劃算了,內容也很有意思,讓人感嘆中華文化真的需要靜下心來慢慢體會
喜出望外,于丹老師的書可以通過換購來買,真的是超級劃算!這本書很有意思,對漢字與傳統文化感興趣的親值得一讀!
于丹教授通過對漢字的解讀,帶領我們感受漢字的典雅,喚醒心中的詩意,可以讀一讀。
我自己是小學老師,覺得于丹講漢字的方法和思路,小學教學很可以借鑒,不是先讓孩子死記字形字義,老師引導下,把一個字的來龍去脈的故事講好了,小朋友自然就記得了。推薦。
太棒了!真的,這書真好看。既有漢字的發展變化的內容,也寫出了漢字所蘊含的傳統文化的意義。我很喜歡。說愛不釋手也許過分了,但從拿到手開始看,就沒有停過。好書啊!
喜歡于丹的文風,深入淺出,溫暖流暢,善于發現細節中的動人之處。這本書的風格,跟她偶爾在央視講的傳統文化、家風等的風格很像,只不過是專門對漢字為載體,提煉出來傳統的觀念。喜歡。
更加深入了解了漢字,對漢字越來越愛,喜歡于丹的筆觸,很舒服
確實不錯,印刷清晰,字跡清楚,物美價廉!值得購買,強烈推薦!很好啊確實不錯,印刷清晰,字跡清楚,物!值得購買,強烈推薦!很好啊確實不錯,印刷清晰,字跡清楚,物美價廉!值得購買,強烈推薦!很好啊,下次還買!
于丹老師的文字一貫的好讀,這本《字解人生》從漢字出發,闡釋的是傳統中國文化里的精髓,德行、仁愛,從這本書中不僅增長知識,還能學到很多為人做事的準則。真的是很好的一本書!
跟另一本關于漢字的書一起買的,里面有很多的鮮為人知的漢字的故事,長知識。
漢字曾經記錄了我們民族向外探索認知世界的軌跡,現在我們回過頭來,從傳統文化的角度去理解它,理解先人、前人,則又能成全我們向內探索我們民族文化之根的心,這是一個有意思的旅程。這本書開啟的就是這樣一個旅程,但它并不艱深晦澀,反而平易近人,起的是領路的作用。
中國漢字一筆一畫凝聚的都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和智慧中國漢字的演變蘊藏的是五千年的歷史與輝煌是人生意義的寫照值得我們銘記在心
漢字,一筆一畫,都流淌著我們的血脈,蘊藏著我們的鄉土情懷。于丹教授通過對漢字的解讀,帶領我們感受漢字的典雅,喚醒心中的詩意,并領悟其中深厚的哲學思想和人生道理。
于丹老師這本《字解人生》很好的闡釋了漢字所蘊含的深意,讀完之后讓我感覺對漢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原來每一個漢字都可以引申出這么多的含義和道理,不得不感慨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很不錯哦!!
作為一個孩子剛上小學的媽媽,我平常事喜歡跟孩子討論他新學習的漢字的。我覺得這本書就可以作為我跟孩子的親子課外讀物,按圖索驥,培養他自己探索的能力,這樣漢字就不再是枯燥的工具,而是活生生的故事,以這種方式學習,孩子也能體味到思索的樂趣。
可以說是于丹的書里面品質最好的一本,裝幀不錯,文稿的排版也很花心思。內容翻了一翻,還沒有細讀,文中對于所講漢字字形字體的演變,做了書法圖解,很直觀,也很質樸,有助于追本溯源地認識漢字,了解先人的觀念,不錯。
挺好的,以前不知道積分可以抵現,現在知道積分有多重要了,來寫一些長評。這本書自己覺得很不錯,書的質量很好。圖文很精彩,可以豐富知識,解釋字的來源很有趣,觀點新穎,了解許多有趣有又精彩的故事,值得購買,推薦。
孩子學漢字,總覺得很枯燥,每天都在重復寫,死記硬背。慢慢地,也沒了興趣,看到作業也是愁苦不堪。這個問題,總讓我頭疼,不知該怎么改變。看了這本書,講解漢字很是有意思,趣味十足。于丹老師在書中講了怎么教孩子寫字認字,辦法真的很好,很值得學習。
是一本闡釋傳統文化的小書,排版制作上花了心思。書中于丹所講的文字,都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然而中國傳統文化正是蘊藏在這樣平常的方塊字中傳承下來,這樣的方法和思路,對于書以外的漢字,我們也可以按圖索驥地去體會。
書的設計還不錯,里面配有許多書法文字,展示漢字字形演變的軌跡,但這本書并不是嚴肅的文字學研究作品,而是由漢字的演變來講傳統文化觀念的變遷,對于了解很多傳統觀念的由來很有幫助,讀起來輕松也很受啟發……
昨天晚上下的單,今天一早就收到啦。書的設計還不錯,里面配有許多書法文字,展示漢字字形演變的軌跡,但這本書并不是嚴肅的文字學研究作品,而是由漢字的演變來講傳統文化觀念的變遷,對于了解很多傳統觀念的由來很有幫助,讀起來輕松也很受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