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美圖解。本書采用現代圖解手法,穿插200幅精美手繪插圖、100多個表格,讓你在閱讀中擁有清晰的思路和輕松的心情。
二、通俗解讀?!兑捉洝返脑暮芑逎緯谌g其原文的基礎上,在每一卦每一爻后面都加入“啟示”小節,用通俗的語言和生動的故事為你掃清所有閱讀障礙,理解原著的精妙。
三、趣味古圖。本書給每一卦都配以古籍《斷易天機》中繪制的古圖,并對圖中謎語般的寓意進行破解。同時,本書將《推背圖》中的六十象插入相對應的卦中,作為卦意在歷史故事上的延伸。
四、運勢預測。本書在每一卦的后面都加入“運勢預測”速查表,工作、感情、財運、疾病等八個方面的運勢都可以速查答案。
讀《易經》之前,我們要知道兩個問題:一、《易經》思想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二、高深的道理都在生活中的小事小物上有“映像”,所以沒有講不通的理,只有不知道如何講通理的人。
學習的“性價比”很重要
多數人并不想在易學領域達到一定高度,只希望通過學《易經》獲得一個認識事物的獨特視角,并能用于占筮預測。所以,學習的“性價比”很重要。這正是本書力求做到的。
把“天書”拉回到民間
本書上篇用圖解手法總結前人對《易經》的研究成果,讓每個人都能迅速了解其脈絡。下篇逐卦逐爻解釋原文,并提供速查運勢的圖表。另外,本書配有500多幅插圖,為閱讀增加趣味,為查找提供便利。
諸葛八卦村:依據《易經》建造的古村
易學人物傳承圖
編者序:《易經》也有“傻瓜學法”
易經》六十四卦卦序
本書閱讀導航
六十四卦中的處世之道
上篇 群經之首:玄妙的中國式智慧
及時章 中國最古老深邃的經典
1.《易經》的地位:世界上最智慧的書
2.《易經》的由來:人更三圣,世歷三古
3.《易經》的觀念:天人合
4.《易經》的內核:矛盾的對立統
5.《易經》的唯物性:排斥神創論
6.《易經》的四大法門:象數義理
7.《易經》的遺韻: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8.《易經》的演繹:山醫命相卜
9.《易經》的后代:術數的演變
10.《易經》的兩條腿:《經》與《傳》
第二章 《易經》的骨架:簡單的哲理
1.河圖洛書:難解的“宇宙魔方”
2.太極:萬物的本源
3.陰陽:古老的辯證法
4.四象:陰陽的消長變化
5.八卦:世界的八種元素
6.重卦:六十四卦的多種排序
7.五行:原始的系統循環論
第三章 《易經》的血肉:系統的結構
1.六爻:六十四卦的基本單位
2.爻位:將事物劃分為六個層級
3.爻位的屬性:難知、譽、兇、懼、功、易知
4.當位:判斷吉兇的基本前提
5.承:陰爻對陽爻的支撐
6.乘:陰爻對陽爻的壓制
7.據:陽爻對陰爻的壓制
8.比:相鄰卦爻的關系
9.應:相隔兩位之爻的呼應
10.中:內外卦的兩個吉位
11.象形:根據卦形尋找可類比的事物
12.吉兇斷語:對爻象的綜合推斷
下篇 《易經》正文詳解
及時章 起卦預測很簡單
1.最古老的起卦法:揲蓍布卦
2.最簡單的起卦法:金錢卦
3.起卦之后:查表斷吉兇
第二章 六十四卦詳解
1. 乾:乾為天卦
2. 坤:坤為地卦
3. 屯:水雷屯卦
4. 蒙:山水蒙卦
5. 需:水天需卦
6. 訟:天水訟卦
7. 師:地水師卦
8. 比:水地比卦
9. 小畜:風天小畜卦
10. 履:天澤履卦
11. 泰:地天泰卦
12. 否:天地否卦
13. 同人:天火同人卦
14. 大有:火天大有卦
15. 謙:地山謙卦
16. 豫:雷地豫卦
17. 隨:澤雷隨卦
18. 蠱:山風蠱卦
19. 臨:地澤臨卦
20. 觀:風地觀卦
21. 噬嗑:火雷噬嗑卦
22. 賁:山火賁卦
23. 剝:山地剝卦
24. 復:地雷復卦
25. 無妄:天雷無妄卦
26. 大畜:山天大畜卦
27. 頤:山雷頤卦
28. 大過:澤風大過卦
29. 坎:坎為水卦
30. 離:離為火卦
31. 咸:澤山咸卦
32. 恒:雷風恒卦
33. 遁:天山遁卦
34. 大壯:雷天大壯卦
35. 晉:火地晉卦
36. 明夷:地火明夷卦
37. 家人:風火家人卦
38. 睽:火澤睽卦
39. 蹇:水山蹇卦
40. 解:雷水解卦
41. 損:山澤損卦
42. 益:風雷益卦
43. :澤天卦
44. 蝜:天風蝜卦
45. 萃:澤地萃卦
46. 升:地風升卦
47. 困:澤水困卦
48. 井:水風井卦
49. 革:澤火革卦
50. 鼎:火風鼎卦
51. 震:震為雷卦
52. 艮:艮為山卦
53. 漸:風山漸卦
54. 歸妹:雷澤歸妹卦
55. 豐:雷火豐卦
56. 旅:火山旅卦
57. 巽:巽為風卦
58. 兌:兌為澤卦
59. 渙:風水渙卦
60. 節:水澤節卦
61. 中孚:風澤中孚卦
62. 小過:雷山小過卦
63. 既濟:水火既濟卦
64. 未濟:火水未濟卦
附錄
1.《系辭傳》原文
2.易經名詞釋義
3.易學古籍概覽
4.六十四卦圓圖的來歷
該怎么說好呢,包裝太簡單了,直接把新書弄成二手書了,敢不敢包裝精致點,其余的我都不多說了,反正我是沖著中國第一網絡書店來的,失望之計啊,這個書買了,第二天就降價,這是要整那樣啊,不順心。
易經是很難懂的,圖解的一套都是讓新手好讀懂的
本書上篇用圖解手法全面總結前人對《易經》的研究成果,讓每個人都能迅速了解其脈絡。下篇逐卦逐爻解釋原文,并提供速查運勢的圖表。
非常喜歡的一本書,好好品讀古代文學精華,通俗易懂,非常值得收藏的一本書
易經是萬事萬物客觀規律的總結,都來拜讀一下
有塑料薄膜包裝,趕上活動買的,挺劃算的。就是當當上價格總變,著急買書的時候,感覺不劃算。書的內容還沒看,如果可以追加評價,后續會補上書評。
起卦法:揲蓍布卦 最簡單的起卦法S:金錢卦 起卦之K后:查表斷吉兇 第
讀完了以后有種中國古人真的很牛的趕腳。我買這本書的目的不是算卦,也不是成為什么易學大師,就是作為中國人想了解下華夏自己人的文化精髓。寫的淺顯易懂,條理清楚。入門的話很不錯。
因為原先買的《易經》太過晦澀難懂,沒基礎的人看著有點累,所以買的這本,暫時還沒看。
圖解易6E經(白話圖解速斷版)澤火革卦 鼎:火風鼎卦 震:震為雷卦
書的內容很好,已經開始看了,簡單易懂,非常適合只是想學習易經的人,畢竟除了鉆研易經的人,一般的只需要了解就可以,而且速度非???,周日下單,周一就到了
花了將近兩個月時間看完,作為易經愛好者這本書我建議作為一本工具書來讀,配合南懷瑾先生的易經雜談一起來看的,
我以為里面會講解相由心生之類的,看來我是真的不懂這個,感覺被自己欺騙了,不過,圖文解釋很詳細,如果我事先知道這書里講的都是甚的話,也還是不錯的一本書
圖文并茂,內容翔實,可讀性強。這本是雜志之家上評論最好的易經方面的書了!推薦閱讀!
圖解易經(白話圖解速斷版)認為易經非常深奧,也曾嘗試讀過(不是這個版本)有關的書,雖然感興趣,但是太艱澀難理解,最后以退卻告終。這部易經的書為圖解,有了圖畫就有了形象,好理解多了,內容很豐富,解釋很詳細,沒什么易經基礎的人也能略知一二了。當然,要能熟練運用到日常生活工作中去,那就得潛心研究大大地下功夫了。用圖解手法全面總結前人對《易經》的研究成果,讓每個人都能迅速了解其脈絡。下篇逐卦逐爻解釋原文,并提供速查運勢的圖表。另外,本書配有500多幅插圖,為閱讀增加趣味,為查找提供便利。
買了好幾本易學書,都很不錯,這本圖文并茂的,估計有些小孩也能看進去,很通俗,有原文,譯文,啟示,和斷語,對于知識的普及很有好處。
著迷于易經之中。前面部分講解易經的發展史,以及易經包含的內容。后面就是解釋卦象卦辭爻辭等,相當于占卜字典。看了前面部分就會占卜的方法了,然后后面就是對卦的解釋。
一起買來好幾套!包裝完整。而且張紙非常不錯。今天拆開了這本圖解易經。正是我喜歡的內容。而且搭配彩圖,通俗易懂。期待著讀完。有一定的精彩結果。十分的不錯。
用圖解手法全面總結前人對《易經》的研究成果,讓每個人都能迅速了解其脈絡。下篇逐卦逐爻解釋原文,并提供速查運勢的圖表。另外,本書配有500多幅插圖,為閱讀增加趣味,為查找提供便利。
還不錯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哈哈哈”紅紅火火恍恍惚惚哈哈哈哈紅紅火火恍恍惚惚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英語語音猶猶豫豫咿呀咿呀呀呀呀好幾家啊回到家鄉卡好的哈vus家啊還發,多喝水韭菜雞蛋計算機,但還是覺得狙擊鏡,待機時間額呵呵謝娜基礎上客服活動結束卡卡超級手機真的
讀《易經》之前,我們要知道兩個問題:一、《易經》思想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二、高深的道理都在生活中的小事小物上有“映像”,所以沒有講不通的理,只有不知道如何講通理的人。
本書上篇用圖解手法全面總結前人對《易經》的研究成果,讓每個人都能迅速了解其脈絡。下篇逐卦逐爻解釋原文,并提供速查運勢的圖表。另外,本書配有500多幅插圖,為閱讀增加趣味,為查找提供便利。
裝幀精美,快遞給力。在當今浮躁浮華的社會氛圍下,這是一本值得靜下心來慢慢閱讀的好書。開卷有益,無用之用,不為功利,不趨媚俗,只為閱讀的快感,只為抵御塵世的孤獨,化解人間的寂寞。我來過,我閱讀,我快樂。
本書上篇用圖解手法全面總結前人對《易經》的研究成果,讓每個人都能迅速了解其脈絡。下篇逐卦逐爻解釋原文,并提供速查運勢的圖表。另外,本書配有500多幅插圖,為閱讀增加趣味,為查找提供便利。
靈魂,我們不知道他從哪里來,但是我們可以決定它到哪里去
不懂易經,以前小學的時候,沒什么書看,看到大表哥有這類的書,什么《易經》、《燒餅歌》、算卦、風水等等之類的,內容大都古文的,注解也很簡單,看的暈頭轉向,云山霧繞的,一直想找個通俗一點的看看,然后在看看古本,體會體會老祖宗的世界觀!
偶然在新華書店看了一回關于易經的書,就是太貴了沒有買,后來在當當上搜這個和我看的差不多,就買了一本,這是太深奧了,一直沒有看,在網上搜的視頻結合著看,應該好一些。
這書買不得,亂無章法,東拼西湊的易經知識點而已。想研究易經的話要讀它會事倍功半棄之遠之,還是別讀為好。想系統的初學易經還是推薦南懷瑾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