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曾穎:陪女兒看花開花落圖書
人氣:46

曾穎:陪女兒看花開花落

我為什么要寫這本小書 寫下這些文字,就像我成為一個父親一樣,純屬偶然。作為一個把流浪作為夢想的人,我曾經視孩子為飛翔的障礙物,在我30歲以前的詞典里,小孩子是個可怕的詞語,他背后連接的是諸如"嘈雜""吵鬧...

內容簡介

全書由七個部分組成:分別以"愛""責任""親情""""寬容""能力"等為主題,以故事的形式,講育兒的體會和感悟。其中穿插有由國內著名漫畫家孫邦彥創作的54幅與文章內容相配合的彩色鉛筆卡通畫,令讀者在輕松有趣的閱讀中感受一位善于思考與聯想的父親文筆和情感的魅力。

編輯推薦

國內知名專欄作家和傳媒人、冰心兒童圖書獎獲獎者曾穎寫給女兒的書。這美好的父女感情,這些如此細膩瑣屑的生活痕跡,是每個人記憶中或者想象中曾經有過的。

作者簡介

曾穎,1969年10月生于四川。國內知名專欄作家和傳媒人。近年來在《南方周末》《新京報》《華商報》《讀者?原創》《南方人物周刊》等數十家報刊開過專欄,已出版《別不相信微笑可以救你命》《小人物的幸福生活》《足球鬧天宮》《借臉》《爛尾樓的名字叫春天》等多部作品集。《別不相信微笑可以救你命》獲得冰心兒童圖書獎并入選文化部鄉村書屋名錄。有作品入選《中華百年雜文精華》等各類教材和選本,曾受聘擔任教育部十一五課題組寫作專家。近年來活躍于網絡,其博客和微博在新浪、網易、搜狐等門戶網站上有較高人氣和知名度。現居成都。

目錄

及時篇 愛,要用心去珍惜

愛孩子是天性使然。有了女兒,我漸漸學會應該如何理性地去愛孩子,怎樣讓孩子懂得愛,珍惜愛。

1 愛就是在乎

2 并不是錢買的禮物才寶貴

3 愛不是蘋果,可以比大小

4 父親節寫給女兒的信

5 不要把好的全給孩子

6 強給的愛只能帶來傷害

7 小心呵護那份童心與天真

8 沒什么比愛更榮

9 和娃娃一起變小

10 用筆給媽媽說晚安

11 告訴媽媽菜太咸

12 晚飯與電視不共戴天

13 沒有外力能讓你"不是爸爸的女兒"

第二篇 呵護夢想與童真

為了讓孩子不做噩夢,我們從不給她施加任何"必須"的壓力,不讓她產生干不成什么事就有負罪感和恐懼感。不讓她恐懼有什么可能為她招來懲罰的天條;不在她面前念叨我們對她有什么期待,或對她施以不干成什么事別回來的恐嚇。

1 給你一個沒有噩夢的童年

2 方便面怎么成了夢想

3 別怕想和媽媽結婚的孩子

4 孩子們并不喜歡被作為成果展示

5 別當個夢想破壞者

6 好想把她們變小

7 童真讓廁所可以變成天堂

第三篇 生命與成長

幾乎每個人都曾經有過如此的經歷,曾經瘋狂迷戀不能自拔的東西,隨著時過境遷,當年癡迷的東西逐漸淡出我們的生活,并成為"幼稚"的記憶,有人甚至據此推論出:"成長本身就是一種自然而然的進化過程,有時,它甚至是生理性的。"

1 民主,從不打娃娃開始

2 至少可以不摘這一朵

3 一株小苗的生命課

4 寶寶,你應該開始學習"責任"

5 讓孩子當家庭執法者

6 成長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7 當玩具們失去生命的時候

8 讓寶寶明白離別是人生的常態

9 天天都可以過節

10 孩子,別急!

1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2 一場病就是一所學校

13 用圓的邏輯去要求方

14 不合心意的就是"不公平"嗎

15 別拿"價值觀"不當一回事

16 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17 好東西不一定非要搬回家

18 就這樣看你獨自出行

19 娃娃的"本能"并不傻

第四篇 能力和習慣,在實踐中獲得并養成

一個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他盡力做本分的事情,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好人,并對社會有所擔當,就理應受到尊重,獲得尊嚴。

1 感知善意是一種能力

2 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

3 玩著玩著,活就干完了

4 能幫助別人,說明你是強者

5 要勇敢地為自己喝彩

6 臉皮厚的孩子經摔打

7 爸爸是故意的

8 先陪她把蠢事干了再說

9 我正在受罰呢

10 女兒考了及時個零分

11 選擇一個符合孩子心意的旅程

第五篇 那些高貴的品質,善良、快樂、寬容與感恩

高貴的品質一定是建立在豁達的胸懷和氣度的基礎上的。無論遇到什么問題,當你做一下換位思考后,隨著角度的改變,人的心態也會做相應的調整。

1 美好不是的

2 好東西過量就成了壞東西

3 你能找個沒缺點的小朋友嗎

4 學會理解別人的不得已

5 如何讓孩子不遷怒

6 人人都愛圣誕老公公

7 心情不好洗個熱水澡

8 你不會為一個雞蛋傷心吧

9 缺點沒什么了不起

10 說出你的不開心來

11 做一個心態積極的人

第六篇 安靜從容地陪伴孩子長大

有人說,父親是榜樣,母親是影響。我感覺,這話只說出事物的一個方面,事實是,在與女兒相伴同行的日子里,我們互為鏡子,同時收獲。

1 你的笑對孩子很重要

2 明日收獲的都是今日種下的

3 孩子是上天派來校正我們的鏡子

4 你知道自己的孩子最想要什么

5 一個悲劇和一串悲劇

6 鼻涕事件

7 你會懷念墻上那些涂鴉的

8 不要低估謊言對孩子的傷害

9 別把孩子教育成馬戲團的猴

10 是誰將"平凡"變成一宗罪

11 爸爸不要求你聽話

12 表揚孩子一定要具體

13 別為孩子制造一個橡皮城堡

14 給她一點炫耀的時間

15 家里來了小客人

16 另一個女兒

17 人生及時本雜志

18 為啥大人都覺得別人的娃娃好

在線預覽

及時篇

愛,要用心去珍惜

愛孩子是天性使然。有了女兒,我漸漸學會應該如何理性地去愛孩子,怎樣讓孩子懂得愛,珍惜愛。

1?愛就是在乎

從女兒很小開始,我和她每天都有兩個小小的儀式,早晨出門,晚上回家,都會抱抱,我喜歡小家伙蝴蝶般飛撲到我懷中那一瞬的感覺,那一刻的幸福與溫暖是有質感的。早晨離家時的一抱,猶如放飛一只鳥兒,而晚上回家時的一抱,則是鳥兒歸巢的安詳。經這個小小的儀式,所有風吹雨打和艱難波折,都成了身外之物,被擋在了家門外。

這個綿延不絕的儀式,從女兒出生就雷打不動,從沒有中斷過,這已成為我和女兒生活的一種習慣,就像進門換鞋、便后洗手一樣,成為一種自然而然的習慣。

但就在今天早晨,因為起床太晚,女兒吃完早餐一邊系著紅領巾一面換鞋,外婆拎著書包的同時還不忘給她涂寶寶霜,妻急著給她書包里的水壺灌水,大家手忙腳亂一通忙活,才將小家伙忙天慌地地送入電梯,大家都忽略了那一個抱抱。等電梯走了很久,才想起來。

這時,我清晰地感覺到自己當時的表情,猶如吃下了一個沒有餡的餃子,嘴中有股木然而失落的感覺。雖然我知道,這只是一次匆忙之中的小小遺忘,但心中忍不住仍有一股酸酸的味道。

這種酸,就來自一種叫"在乎"的感覺。因為"在乎",所以才失落,而失落,與愛意有關。如果沒有這種愛意,我縱是再愛心泛濫,也不會為鄰家小孩沒有給我說拜拜而悵然若失,也肯定不可能會為任意一家的小家伙的喜怒哀樂,動那么細膩的心思。其實,都因為"在乎",我們會關心小家伙的任意一個喜好,并總能在他們許愿之前,達成他們的心愿;因為"在乎",我們能想到任何一個對他們有威脅的危險細節,有時甚至瑣碎到杯弓蛇影;因為"在乎",我們才總在他們小小的心田里,將自己像一顆種子深深種下……

西方有句古老的諺語說:愛你的人,就是那個容易被你傷害到的人,因為只有愛,才讓他在乎你。

這句話,不僅僅適用于戀人,也適用于所有親人和朋友,不信,你可以在心中暗暗地測試一下,看看你愛的,是不是你所最在乎的?

2并不是錢買的禮物才寶貴

在一個朋友家玩兒,朋友的女兒跑來找他要錢,說是表弟過生日,想給他準備一份禮物。朋友從錢包里摸出一張50元的鈔票,小女孩癟著嘴,很不高興地說:"這怎么拿得出手啊?"

又添了50元,女兒才悻悻地走了。朋友無奈地說:"現在的孩子怎么得了?50元錢拿不出手,那可是24小時的伙食錢。"

其實,大人的世界何嘗不是這樣的呢?婚喪嫁娶、人來客往,禮物輕重與否的判別標準便是價格了。似乎錢越花得多越顯得重情義,這種做法,不僅使人情褪化成了物質關系,而且使得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成了不斷加碼的禮品交易,這樣既加大了人與人之間交往的成本,又使人情成為一種負擔,反而妨礙了人與人之間的正常交際,倒是給禮品商人提供了無限的賺錢機會。

基于這種原因,在女兒很小的時候,我就對她灌輸這樣一種觀念——對一個人的尊敬和喜愛,不一定需要用錢才能表達出來,你可以親手為爸爸媽媽做一個小禮物,以表達心意,也可以為外公捶捶背或幫外婆洗洗碗,以表達對他們的愛。你可以滿含心意地種一盆花,在教師節那天送給老師;你也可以為遠方的爺爺奶奶畫一個蛋糕,祝他們生日快樂!只要你真心實意地付出,真心地去為你所愛著的人做一件事情,親戚和朋友們定會從中體會到你的心意,并發自內心地感到高興。

美兒接受了我的觀念,每年在我生日的時候,都會送上一幅她悄悄準備了許久的畫兒,并鄭重地寫上"祝爸爸生日快樂!"幾個字,她還會在父親節送上一顆價值5毛錢的塑料藍寶石,而這成為我愿意珍藏一生的寶貝。

任何東西,一旦注入愛的元素,便會變得無價起來。我希望在接受完這一課之后,美兒能懂得,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需要培養,而培養的方式,不僅僅是花錢買禮物。這樣,也許她今后處世會更簡潔,也會減少許多不必要的負擔和麻煩。

當然,這事也有負面影響,不久前美兒的一個小朋友過生日,她就用泡泡糖吹了兩個泡泡用紙包了送去。拿著這個奇怪的禮物,兩個小家伙笑得氣都喘不過來,而大人在一旁卻看得一愣一愣的,怎么都不懂不得其中的奧秘。

3愛不是蘋果,可以比大小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小美突然對在墻上涂鴉感起興趣來。地說,是她對在墻上寫表達心情的文字感起興趣來,那些出自一個6歲小朋友筆下的夾雜著拼音字母、錯別字以及簡單圖形構成的小小標語,表達著的,卻是她的小小心情,這是她的小小微博,雖然讀者只有兩三個人,但她卻樂此不疲,更新頻率很快。

這些小標語,表達的是一些小小的喜怒哀樂。早在她還不會寫字時,家里墻上便時不時會竄出一串飛翔的掌印,笑著或哭著的太陽以及開心或不開心的小貓,這些都是記錄她心情的小小符號。從很小很小的時候開始,她就喜歡以這樣的方式訴說,而我們也從來沒有試圖打斷她,哪怕是最初剛搬進新家時,面對新刷的白墻慘遭小黑手,我們雖然有些小小的心疼,但想著教訓她也許會扼殺一個畫家或詩人,于是就放棄了。直到不久前的24小時,她在墻上涂下幾段不同的文字時,我終于忍不住,在她涂鴉了多年之后,及時次有針對性地同她談了一次話。

她究竟寫了什么?讓我一副如臨大敵的樣子?

她寫的是:我及時愛爸爸,第二愛媽媽,第三愛外公,第四愛外婆……

照說,上了女兒愛的排行榜及時名,我應該高興才是。但在家里的不同角落,小家伙還寫了其余幾條,只不過名次排序各有不同,有時是外公及時,有時是媽媽及時,大致以當天她與誰玩兒得開心或誰給她買了東西而定。這本身也無可厚非,但麻煩的是,小家伙自己意識到,這樣排來排去,有可能會得罪人,于是東躲西藏或故意拉窗簾將標語掩飾,隨時都陷在一種顧此失彼的忙亂中,自己反而失了平靜。

有天晚上,我和她扮游戲,讓她把爸爸媽媽外公外婆爺爺奶奶對她的愛和她對大家的愛拿出來比一比,哪個大,哪個小?小家伙折騰了大半天,傻傻地冒出一句:"愛又不是蘋果呢,可以拿來比大小。"

我輕輕地拍拍她的小腦袋:"可你卻拿出來比了,而且最終也沒有拿定主意!"說這話時,她不好意思地笑了,覺得自己的做法,確實有點兒傻……

4父親節寫給女兒的信

親愛的美美:

在你即將滿6歲之前的這個父親節里,爸爸該給你說點什么呢?

6年前,你靜悄悄地來到人間,生怕打攪別人一般,小心翼翼,不夜哭,不莫名其妙地發燒,不無休止地吃奶或拉大小便。我甚至很偏執地認為,你從嬰兒時代開始,就是一個會體諒別人感受的小家伙,是一個善解人意的乖女兒。我因此給你起名叫曾善美,我期待你能像你的名字一樣,真實、善良、美麗,并一生樂享由這些品格所帶來的安詳、平靜和美麗。

時間過得很快很快,6年的時間恍若做了一場小夢。這其間,你隨爸爸從家鄉小城遷居成都,爸爸則從一個憤世嫉俗的青年,到了試圖與世界和解的中年。朋友們都感覺出了爸爸的這一變化,并將這個原因歸結到你的身上,說是你改變了爸爸,這一點,爸爸不持任何疑義。

因為你,爸爸開始明白,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是愛,是人與人之間最真摯的關心與呵護,是看到所愛的人因自己的付出而獲得發自內心的幸福。家人晚飯桌上的笑語,比任何應酬場上的佳肴珍饈更寶貴;一家人平靜安詳的相守,比任何功名利祿更令人愉快;為女兒遮風擋雨,為家庭送上每一塊幸福的磚瓦,比任何攻城略地的勝利更有成就感。

因為有你,爸爸重新審視并協調與世界站立的位置。爸爸從你對一朵小花或一顆彩色石頭上得到的歡愉中明白,只要放下心中的過度欲念,幸福其實可以很簡單。爸爸從你對小動物的呵護和關愛中體會到,對待別人,哪怕對象是只小動物,和風細雨的力量絕不亞于雷霆萬鈞。爸爸從你身上,感受到了自己身上原本應該有,卻因為成長與教化而丟失的天性。因為這個原因,爸爸決心要盡可能不干涉你,不拔苗助長,不急于求成,不因大人的虛榮,而刻意催促你成長,讓你擁有與你年紀并不相符的技能。

6年里,爸爸和媽媽從沒打過你,沒有試圖用自己的標準來框定你,沒有逼你學任何你沒有興趣的技能。爸爸做過的,就是把爸爸希望小美懂得的道理,以故事和游戲的方式告訴你。比如,巧克力和世界上所有好東西一樣,過量就會有害;比如,面臨任何事情都不要急躁焦慮,而是想辦法應對;比如,世界上沒有哪件事比吃飯更重要;比如,無論你面對一杯牛奶,小美豬屏神靜氣,對自己說:"好好喝牛奶,很快長成大姑娘了,長大后,就可以生個女兒,這樣,我就可以當外婆了!"

將來是工程師還是乞丐,都是爸爸媽媽的女兒,這個事實不因外部因素而改變……

我感覺得出,你接受了這些道理,而且有意無意貫入到你的生活中。你變得性情平和,寬容厚道,不貪心不自私;你變得遇事不急不躁,甚至沒心沒肺萬事不放在心上;你變得越來越不像一個孩子那樣拼命要得及時名……

我不知道這樣的教育是不是有問題。在這個集體向往超常、人人祟拜成功、社會情緒總體上是歧視甚至不寬容平凡與平庸的時代,人們都像被獵狗追攆著的兔子,瞪著血紅的眼睛奔向由別人規定好的成功境地(上名校、找好工作、買豪車、住大房子、嫁大款或大官兒),女孩子們已"寧愿在寶馬后座上哭,不愿在自行車上笑"了,爸爸給你灌輸的這些東西,會不會太不合時宜?會不會讓你腳下處處是坑?

但爸爸一如6年前你剛剛降生時所想的一樣,希望你健康、平安,就像你平時最愛畫的畫兒那樣,生活在有太陽、花朵和小鳥的世界里,沒有傾軋,沒有爭斗,沒有你追我趕,不疾不徐,心平氣和,氣定神閑,干著自己喜歡的事情。

我不知道,這樣的要求,屬于希望還是奢望?

5不要把好的全給孩子

每個星期天,外婆都會買一條江團魚,烹調時,加上酸姜酸辣椒,煮得滿屋生香。小美豬聞到這香味就高興。她從小就最喜歡吃這種肉多刺少的魚,特別是魚皮,柔軟而細滑,吃在嘴里,美在心里。因為喜歡吃魚,每個有魚的星期天,她都會多吃一碗飯。

最初,我們都像別的父母那樣,唯恐她少吃,把好吃的都放到她面前,并且輪班地把自己夾到的魚皮,放到她碗里。看著她吃得高興,自己也高興。

但這種場面沒維持多久,小美豬漸漸把魚皮視為自己的專利,所有的魚皮,一塊不落,全夾到自己碗里,吃著嘴里的,盯著碗里的,還要看爸爸媽媽筷子上是否夾了魚皮,如果夾了,而又沒放到她碗里,她就會不高興。原本令她高興的魚皮,因為她的貪念和占有欲,而讓她不高興了。

通常情況下,父母和爺爺奶奶都會為了孩子高興,而不再碰魚皮,大家都認為,只要孩子高興就好,沒有哪個大人想背上和娃娃"爭食"的名聲。

但問題是,這樣做是有后果的,即孩子們會因為大人的忍讓,而漠視他們的感受,只在乎自己的喜好,而不在乎大人的感受,長大之后必定目中無人,唯我獨尊。

有一則流傳甚廣的故事:一個女兒,從小母親就把魚中段給她吃,而自己只吃魚頭和魚尾。這讓她以為母親只愛吃魚頭和魚尾,而不愛吃肉多的中段。這個故事,向人們詮釋了傳統意義上的母愛,就是克制自己的欲望,成就孩子的快樂。

但這種生成于物質匱乏時期的母愛模式,在現實條件下是否還有價值?父母和孩子,究竟應該平等分享還是成全他的獨享?現實物質供應條件下,我們有條件與孩子一道,分享大人也同樣喜歡的東西。因此,在飯桌上,我和小美的媽媽很正式地對她說:爸爸媽媽也喜歡吃魚皮,我們希望你能和我們一起,高高興興地各吃一份。

女兒最初面帶不悅,后來漸漸正常,到,還把發現的魚皮,往爸爸媽媽碗中夾。她知

6強給的愛只能帶來傷害

小美豬有一個小伙伴,經常在爸爸媽媽喊她回家吃飯時悄悄躲起來,那驚恐不安的樣子,不像是在躲爸爸媽媽親切呼喚的晚餐,倒像是在躲巫婆設下的娃娃筵。與小家伙混熟了才知道,小家伙不喜歡回家吃飯的原因,是不喜歡媽媽每頓飯都往她碗里夾肉,那舉動讓她很無奈。

這個聽起來有些滑稽的理由,卻是實實在在讓一個6歲小孩子不喜歡回家吃飯的原因。我敢打賭,幾乎所有父母都不會覺得這樣的理由成立,只會把小孩子此舉當成一種幼稚與不識好歹。沒有任何一個家長會將此當成一回事。

但事實上,這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背后,卻潛藏著一個巨大而可怕的邏輯——父母出于愛心所做的事情,不管孩子喜不喜歡,孩子都應該樂意并必須接受。這是典型的以愛對孩子天性的謀殺。許多未成年人最恨的一件事莫過于——父母在做任何一件讓他們不愿接受的事時,都要說:這是為了你好!據不久前公布的一項對青春期少年男女的問卷調查中,在孩子們最討厭父母的舉動一項中,得票率較高的,就是父母憑自己的喜好,并以愛的名義強加于自己頭上的事情。

應該說從父母的角度來說,這并沒有什么錯,沒有哪個思維正常的父母會以整自己的小孩子為出發點去做事,而且,多數時候,父母對小孩子因認知局限而產生的擔憂和妄圖為其包辦代替的沖動也沒什么大錯。但關鍵是,父母與兒女,是不同的生命個體,存在著巨大差異。沒有一種人生是可以被包辦代替的,孩子們的人生,既包括他們的順利與成功,也包括他們的挫折與失敗。只有成功與喜悅的人生是不存在的,而保佑他們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神明更不存在。

正是基于這種原因,我們不要試圖以"愛"去強扭孩子的人生軌跡,這既讓他失了天性與本能,又讓他產生不自由的怨懟感。不問感受強給的愛,只會帶來傷害,這樣的例子,不需要太費力就能找出許多。

7小心呵護那份童心與天真

從小,女兒小美就覺得她不是爸爸媽媽的寶貝,她還有很多弟弟妹妹,分別是玩具熊、絨布豬和各種布偶,她給它們起了名字,并以姐姐的身份自居。在她眼中,這些小寶寶都是有生命的,也像她一樣,吃了臟東西肚子會不舒服,傷風著涼會生病咳嗽,還會調皮搗蛋不乖乖吃飯飯……

自打會走路開始,小美就會把她的小朋友們抱來抱去,每到一處,都會以她為圓心,圍上一個小圈子。特別是讀幼兒園以后,更是把幼兒園里學到的東西,拿回家里來,以小老師的身份,指揮小朋友們或識字或扮游戲或擺家家酒吃飯,有時甚至會拉著爸爸媽媽和他們一起搞聯歡會唱歌跳舞。這讓一直渴望能看到她在幼兒園表現的我們,從中得到一些小小的滿足。

這是彌足珍貴的童心。記得幾年前,有一部名叫《極地快車》的兒童電影,講述一個相信有圣誕老人存在的孩子,在平安夜里被一列極地快車拉著,到圣誕老人的家鄉去觀賞圣誕老人為全世界小孩子分發禮物的故事。最讓人記憶深刻的是結尾,那小孩握著從圣誕老人馴鹿脖子上取下的銅鈴,一直聽見它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直至他長成大人,才發現那聲音只屬于那些相信童話和夢想的孩子。

對于某些成年人來說,包括相信圣誕老人的存在和布娃娃有生命的行為,都是幼稚而荒唐的。我最不能容忍的,就是成年的人們在自己不相信童話時,拔苗助長地去打破孩子們的夢想。在我看來,沒有比對正在看童話影片并為其情節感動的孩子說"這些都是假的"之類的語言更惡劣的了,那是粗暴地用成人世界近乎于簡單的實用價值觀,去搗碎了一個斑斕如肥皂泡般的夢——誰童年時候沒玩兒過那沒有什么實際用途、卻開心快樂的吹泡泡游戲呢?

正因為如此,我對那些小心呵護著童心與天真的成年人,都抱有一種敬意和好感。記得女兒3歲多時,一次我們逛商場,來到玩具展臺前,女兒用異樣的眼光盯著柜臺上掛著的布熊,爛著臉半晌,才小聲對我說:"那兩只小熊倒掛著,會頭暈的。"我小聲對她說:"你去告訴阿姨讓她把它們救下來吧!"她想了片刻,鼓足勇氣跑到阿姨身邊,把她的想法告訴了阿姨。

謝天謝地,那天她遇到一個知道怎么樣呵護童心的阿姨,后者蹲下聽完她的想法,點頭同意說:"是啊,小朋友倒著是會頭暈的!"然后跑過去,嘴里說著對不起,把小熊翻了過來。她的這個舉動,讓女兒高興了整整一下午。

這件事讓我感慨良久。我知道,終有24小時,我下班回家時,再也看不見女兒將玩具們整齊地放在沙發上,每一個小肚皮上都蓋著小毛巾,更想象不出她小老太婆樣叮囑小朋友別蹬被子的小可愛樣子。那意味著她長大了,但我相信,她也許會將對小布娃娃們的愛和關懷,放大到對整個世界。一顆對小布娃娃都不忍傷害的心靈,即使再不濟,也不會壞到哪兒去,至少我是這么認為的。

守護童心,也許就是守護每顆心靈中那份善良的根子……

8沒什么比愛更榮

星星是我的一個網友,總是在凌晨時分上線,每次都能帶來點令人揪心的消息。比如昨晚,她就宣布自己要去當小姐。雖然我知道這和她當初宣稱要去搶銀行或賣血一樣,只是一種言辭過激的宣泄,其作用無非是想引起聽者的重視。但拋開這層原因,進入其深層的心理狀態,你能感受到她難以言表的絕望與焦灼。

她3年前畢業于一所名校的商務英語專業,從實習期開始,斷斷續續求了幾十次職,也短期地打了幾次工,但工作之于她,猶如不合腳的鞋子一樣,除了讓她難受、尷尬與不安之外,便再無別的用處。因為單位所開出的薪酬,永遠達不到她的心理需求,最讓她憋氣的,還是她不斷地一降再降的心理需求。

她所說的這些,都是我眼光所及的現實,我都能抱以理解和同情的心態去傾聽,甚至冒充陽光地給她說幾句"明天會更好"之類的免費安慰。最讓我覺得不可思議的是,她告訴我,從大三開始,她就沒再回過家了,她實在不愿意讓一事無成的自己與父母望子成龍的眼神相遇。她說自己實在沒有勇氣回家,對父母說自己窘迫的近況和潦倒的生計,她不想讓父母為自己失望、難過。父母對她的期待,是從她進幼兒園那24小時就開始的。父母的理想,是要培養一個強勢的女兒,他們的育兒經,都是按照世界著名女強人的故事編排的,其中,包括撒切爾夫人在外打架哭著回家被父親懲罰,并要她重新去打勝再回來的故事,她甚至身體力行地去重演過。爸爸模仿著撒切爾夫人父親的腔調對她吼道:"我絕不允許一個失敗者哭著走進我的家門!"她為此同比自己力氣大許多的男生PK過。

我想象不出在很遠的某個網吧里,一個4年沒體會過家庭溫暖的女孩子內心的沮喪與無助。我只感覺出,每一次在網上見面,她的激憤如見了火的玉米一樣急速膨脹著,言語也一次比一次激烈。她現在急需的,也許不是一個好工作,而是一扇有著溫暖燈火的窗子和一鍋有著家的氣息的熱湯,還有一雙理解寬容的手和眼睛,輕撫她,告訴她,成功與榮耀固然重要,而愛與溫暖更重要。也許通過這樣一次調節之后,她認識世界的心態和處世方式會發生一些轉變,也就不再那樣如坐針氈地面對每一個"成功太慢"的職位,心中少了焦灼的戾氣,而讓成功小天使,悄然降臨于面前。

那天晚上,我和她聊了很多,主題詞是勸她回家看看。我想,她那熟讀世界知名人士童年傳記的父母,除了讀過撒切爾夫人童年打架的故事之外,也應該讀過丘吉爾母親的故事——當老太太被人問及"你的兒子當選首相,你一定以他為榮"的問題時,老太太樂呵呵地說:"我的另一個兒子,他在種地,我照樣以他為榮!"

父母的愛,其實就應是這樣非功利的,它不加綴任何前置條件,直指愛的本身。沒有比這種純粹的愛更值得榮耀的。只可惜我們的社會空氣中,太多的功利元素,已讓人們只看得到物,抑或許多人,已將自己變成了物。

9和娃娃一起變小

有24小時到幼兒園接女兒,回來的路上碰到女兒同班一個小朋友的媽媽,于是,小孩手牽手在前面跳著跑著,大人看著她們的背影,聊著與她們有關的話題。說了許多趣聞和育兒心得之后,那位媽媽無限感慨地說:"有時,帶娃娃就是和她們一起變小。"

她這句無心之語在我腦袋里"當"的一聲,激起巨大的回響。在此后幾天里,我一直琢磨這句話,結合自己育兒的經歷,越琢磨越覺出其中的妙處和深意來。

不止一次聽人說,老天爺安排我們生小孩并養育他們,就是要讓我們重溫早已忘卻的嬰幼兒成長經歷,使我們的人生記憶變得圓滿。在我們對他們的養育過程中,體會呱呱墜地,體會牙牙學語,體會顫巍巍地學步,體會丟開扶持自由行走的喜悅……

在這一系列過程中,我們對小寶寶的一切進步,一切喜怒哀樂,都是感同身受的。這時,我們對世界的感受和認知,會不由自主地變得"小"起來,我們會不由自主地從孩子的視角中,重新去感知我們熟視無睹到產生審美疲勞的世界。我們會不由自主地低下身子,去看那一朵朵平時因奔忙而無暇顧及的鮮花,去感受久違的一叢小草帶來的小小欣喜,去為一個小肥皂泡中的斑斕色彩拍手叫好,去為一只被雨水打落的小蜻蜓難過……

我們會感受到那些無須用錢買來的快樂,我們會發現一些隱藏在繽紛世象背后的潛在危險,甚至很神經質地推己及人,將安全感放大到整個世界。

我們會因小寶寶沖我們笑而高興,我們會因為他們對我們的冷淡而失落。我們會用寶寶語,在他們面前天真地說"吃飯飯""喝咪咪"四川話,義同"吃奶"。之類的溫軟語言。只有在這個時候,我們才不為自己的"裝嫩"而感覺肉麻,因為一切,皆出自發乎于心的愛。我們因這份愛,而將自己變小。這種愛,不是一種刻意為之的矯情,而是我們在世事人情中鈣化僵硬的心,面對那毫不矯飾和遮攔的嬌小生命的一種真實反映,是被童真感染的自然而然。

我們在這種溫暖甜蜜如一杯糖開水的感覺中,找回丟失了很久的童真。我們在那一刻恍然明白,我們的"大",原本并不是那么大,而是他們的"小",其實也并不是真正地那么"小"。

10用筆給媽媽說晚安

小美的媽媽上晚班,每晚兩三點鐘才能回家。小美每晚8點半就要上床睡覺,基本沒法向媽媽說晚安。這種狀況一直維持到小美讀小學,能用筆寫字的時候,她終于可以用筆實現這個愿望了。

通常,每晚洗漱完畢之后,小家伙就會跑到書桌前,用彩色筆寫上想給媽媽說的話。這些話,有的是向媽媽匯報今晚準時上床睡覺;有的是請媽媽吃她留給媽媽的東西;有的是希望媽媽親她一下;有的干脆就是一幅畫兒——一個漂亮的媽媽睡著了,頭上冒出泡泡一樣的美夢。

這些留言,有的是用筆寫,有的用油畫棒,有的是拼音字母,有的是圖片,有的甚至是糖或薯片。看著這些復雜的晚安祝福,有哪個媽媽不會幸福得如同吃了蜜?

我曾無數次想過這樣的場景——美媽在寒冷的冬夜,經過幾個小時艱辛勞動,頂著寒風拖著疲憊的雙腿回家,在寂寥冷落的空氣中輕輕打開家門,迎面看到的,是一幅由水果或薯片組成的美好圖景,想到女兒認真地趴在桌上寫著畫著憨憨的文字和圖案,那場景,會讓人感覺到溫暖的。這種感覺,小美知道。

平心而論,我從來沒有刻意要求小美做這樣的事情。因為在我看來,寫留言條組詞造句之類,對小美還是有些難度的。我不想讓她把對母親的愛當成像完成作業一樣的負擔。

但與寫作業時的磕絆與干澀不一樣,小美給媽媽的留言總是熱情順暢的,一點沒有寫作業時的焦灼與負擔感,這讓我感到很欣慰。這種發乎于心的表達愛意的方式,讓小美的文字能力得到很強的提升——給媽媽的留言,她總是能找到比她懂得的文字更多的表達方式。

我很欣慰,這個剛7歲的小孩能懂得關愛與感恩,并通過一定的方式表達出來。這也許與我們家人平時的相處方式有關系,雖然從沒有人教過她,但爸爸媽媽經常相互留言的方式,她是看在眼里,并且記在心中了。

11告訴媽媽菜太咸

小美很喜歡吃番茄炒雞蛋,愛她的人于是就都會做各自版本的:外婆喜歡把番茄切成大片;爸爸喜歡把番茄切成小方塊;媽媽喜歡在雞蛋起鍋時加點生抽提色提味。小美每次吃之前,只需要瞟一眼,便知菜是出自誰的手筆。不管是哪個版本,她都會高高興興地吃得個滿臉幸福,而看著她吃得歡快的樣子,大家都會很高興,尤其是做菜的人,在大家高興的基礎上,還會有幾分暗暗的得意。在我們家,大家都喜歡炒這份菜。

這天晚餐,媽媽心情很好,特意去炒了一份番茄炒蛋,小美照例聞聞,又嘗了嘗,面有難色地舔舔筷子,通常,這是菜不合口味的表情。

我嘗了嘗,可能是起鍋前放生抽時手重了一點,味道有點兒咸。

小美想說菜太咸了,但又覺得媽媽下午拖完地干完家務還給自己炒蛋,臉上的汗水都沒擦,這樣說會讓媽媽感到失望。但如果不告訴媽媽,今后難保媽媽就以為這樣的味道正合適,下一次就會吃咸菜。在說與不說之間,她是頗為糾結的。

這時,我有意啟發她,說:"快吃快吃,味大好下飯!"

小美聽了,一下就笑了,等媽媽坐下時,她很認真地說:"媽媽今天炒的菜真下飯,吃一小塊雞蛋就可以扒三口飯!"

包括媽媽在內,大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還沒看,正版,包裝不錯

2013-09-10 10:00:06
來自靖兒美**的評論:

很有用的一本書,推薦看一下

2013-10-15 09:15:4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這個商品不錯~

2013-11-09 15:36:17
來自kathy84**的評論:

不錯的書,喜歡

2013-11-12 09:36:44
來自蟲蟲的**的評論:

父愛也能柔情似水啊

2013-11-28 09:09:22
來自myhihi**的評論:

這個商品不錯~

2013-11-29 23:02:5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這個商品不錯~

2014-01-16 16:54:4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這個商品不錯~

2014-03-31 15:46:02
來自panapn1**的評論:

這個商品不錯~

2014-05-22 16:41:4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這個商品不錯~

2014-09-15 20:49:20
來自酸辣吧**的評論:

當作一本散文書看。

2015-01-25 13:57:3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紙質一般。

2015-05-23 22:35:0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2015-11-17 20:31:18
來自lqmxy**的評論:

湊單書,看起來還挺不錯的。

2015-12-10 18:20:1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不錯,好評!

2016-01-28 13:29:3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皮有磨損,好像舊書。。。有瑕疵。。。

2016-03-22 08:11:5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教育專家推薦的一本很不錯的書,為人父母,也要不斷提升自我

2016-05-24 22:34:2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不錯

2016-07-03 21:17:2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感情細膩的父親,有這樣的爸爸該是多么富有的一生

2013-10-12 11:01:50
來自郭小妹**的評論:

真是好書!為人父母,都該好好讀讀,會有很大啟發。

2014-01-13 14:24:14
來自蘇落昕**的評論:

我花了一個中午的時間把這本書讀完的,中間被小美豬的稚言嫩語逗得笑不停,孩子果然是世界上最透徹可愛的人兒,我已經很久很久沒有想起小時候那個相信童話天真爛漫的自己了,這本書讓我在時間的洪流里又一次感受到了內心深處潛藏已久的那個自我,用奇思妙想感受世界的自己。 我覺得一本好書是應該讓讀者感受到自我的,這本書做到了。O(∩_∩)O 另外,這本書里面涉及到的一些道理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這本書我買了兩本,一本自己讀,一本送給男朋友了,嘿嘿O(∩_∩)O

2013-08-16 19:07:1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買給自己的,很溫馨,沒有說教,只是和你一起感受對女兒的愛

2013-09-16 15:23:45
來自akalame**的評論:

自己先慢慢看,然后孩子講,能聽進去多少算多少,讓自己在處理問題上也會多想想。不要太固執。

2014-07-18 09:59:2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你的不開心來 做一個心態積極的人第六篇安靜從容地陪伴孩子長大有人說,父親是榜樣,J母親是影響。我感覺,曾穎:陪女兒看花開花落——一位父親的情商教育手記力有10大小,但只X要他盡力做本分的事情,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好人,并對社會有所擔當,就

2015-07-15 16:55:21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