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的耍猴人圖書
人氣:90

的耍猴人

柴靜、楊錦麟作序推薦,CCTV 鳳凰衛視專題報道,《中國國家地理》攝影師12年跟拍記錄一個消失中的民間中國 ,長篇人文紀實攝影力作!
  • 所屬分類:圖書 >藝術>攝影>分類攝影  
  • 作者:[馬宏杰]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213064951
  •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03
  • 印刷時間:2015-02-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純質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本書是知名人文紀實攝影師馬宏杰繼《西部招妻》后的圖書作品,全新的視角,更為廣域的跟拍,記錄了“耍猴”這一民間藝術在當下中國的發展情況,以及以“耍猴”這門才藝為生的一群民間藝人真實的生存處境,圖文并茂,真實、深切、生動地記錄了一個正在消失的民間中國。

編輯推薦

柴靜 楊錦麟 作序推薦,CCTV 鳳凰衛視專題報道

中國國家地理》攝影師12年跟拍記錄,一部長篇人文紀實攝影力作

在你看不見的地方 記錄一個消失中的民間中國

作者簡介

馬宏杰

《中國國家地理》圖片編輯、攝影師,1963年生于河南省洛陽市,1983年開始攝影,做過工人、記者,2004年至今任職于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

近30年來,作品持續記錄社會底層人物的真實生存狀況,展現扎根于中國鄉土的人物故事、風景民俗。拍有《西部招妻》《江湖耍猴人》《唐三彩的故鄉》《割漆人》《朱仙鎮木板年畫》《采石場》《家當》等二十多組專題圖片。曾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比賽獎”。《家當》參加意大利國際攝影節,并在英國SESAME畫廊、瑞士Oriental Vis Art畫廊及丹麥、挪威等地展出。

本書部分圖文曾刊于《讀庫》,鳳凰衛視曾跟隨作者鏡頭制作專題片。

目錄

目錄

002真實/柴靜

005接地氣的馬宏杰/楊錦麟

008我關心那些生活在底層的人/馬宏杰

尋找耍猴工人

002四川的猴子被河南人耍了

005走近耍猴人

012及時個耍猴人

015耍猴人楊林貴

018耍猴人張志忠

023扒火車的血與淚

耍猴人江湖行

028楊林貴的家

031準備扒火車

040扒上火車去成都

051終于到了成都

061成都街頭耍猴

072耍猴人的心事

078回家

085痛失猴伴

090耍猴人張首先

093廣東耍猴過年

100意外來客

104大年初一敬財神

110會唱戲的猴子

124滿洲里再見

137佛山訪親

141耍猴人娶妻

147楊錦麟和鳳凰衛視的關注

154再見戈洪興

的耍猴人

158養猴人黃愛青

166從耍猴人到猴老板

178捕獲野生猴子

180消失的猴子交易市場

182神秘的耍猴人

185女耍猴人

187猴戲手工藝人

194一次耍猴

198被騙了18萬的耍猴人

212耍猴人之“罪”

在線預覽

四川的猴子被河南人耍了

在中國民間江湖,那些牽著猴子、四海為家的耍猴人多半來自新野。

中國有兩個地方以耍猴為生,一個是河南南陽市新野縣,一個是安徽阜陽市利辛縣。利辛縣已經沒多少耍猴人了,而據新野縣的不統計,僅2002年一年中,至少還有2000人外出耍猴賣藝。

新野縣就是《三國演義》第四十回里“諸葛亮火燒新野”的所在地。這里位于南陽盆地中心,屬漢水流域,古為黃河故道,南鄰湖北襄陽,土地貧瘠,即使在風調雨順的年頭也產不了多少糧食。在四川跟拍耍猴人時,我常聽圍觀猴戲的人說:“四川的猴子被河南人耍了。”在人們的印象里,峨眉山才是出猴子的地方,新野根本沒有猴子生活所需的高山和森林。但這里的不少鄉鎮有著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耍猴歷史,很多人終日與猴相伴,把猴子視為家庭中的特殊成員,而且這種生活狀態一直持續至今。

新野耍猴人每年都像候鳥一樣南北遷徙。每到6月麥收后和10月秋收后,大批耍猴人忙完了地里的農活,就開始外出耍猴,賣藝賺錢。冬天,他們牽著猴子去溫暖的南方;夏天,他們帶著猴子趕往涼爽的北方。這些農村里出來的耍猴藝人在中國各省云游,一些年紀大的耍猴人不僅去過香港,還出國去過越南、緬甸、新加坡等地。

有意思的是,在新野縣檔案館保存的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和乾隆十九年(1754年)的《新野縣志》中,均有關于吳承恩的記載:

吳承恩,明嘉二十三年(1544年)貢生,明嘉(嘉靖年間)三十五至三十六年(1556至1557年)任新野縣知縣。

1991年,縣文化館的張成立老師在當時的開封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找到了康乾時期的《新野縣志》,后來蘇州圖書館也發現了相同的版本。張老師發現《西游記》的文本中使用了大量新野方言,如“弼馬溫”“愛小”“不打緊”“叉耙掃帚”“刺鬧”“狼牙虎豹”“臟埋人”等,有近百處。有些俚語只有在新野的某些村莊里才能聽到,如“亂爬碴(亂蹬亂爬)”“風發(重感冒)”“骨魯(摔跤)”“肉頭老兒(戴了綠帽的人)”“爛板凳(游手好閑者坐在凳上拉閑話)”等。《西游記》第二十八回“花果山群妖聚義,黑松林三藏逢魔”中還有關于耍猴人的描寫:“或有那遭網的、遇扣的,夾活兒拿去了,教他跳圈做戲、翻筋斗、豎蜻蜓,當街上篩鑼擂鼓,無所不為地玩耍。”

在新野縣做過知縣的這個吳承恩,和《西游記》的作者吳承恩生活在同一年代。前者是安徽桐城人,后者是江蘇淮安人,而其祖籍正是桐城。兩個吳承恩是否為同一人,《西游記》的寫作是否受到過新野耍猴人歷史文化的影響,還有待考證。

走近耍猴人

我生于1963年,在當時那個文化娛樂都很貧乏的年代,我和小伙伴們常常跟著出現在街頭的耍猴人,看他們和猴子的表演。到了20世紀80年代,我還經常在城市里看到這些走街串巷的耍猴人。1998年之后,我就很少看到他們的身影了,感覺這些耍猴人正在逐漸退出城市生活圈,轉向邊緣地帶討生活。

2001年6月的24小時,我在洛陽東站街頭拍攝時,意外地看到幾個身背猴子的耍猴人在趕路。我騎摩托車追上前一問,他們果然是新野縣的。這個班子一共三人,掌班的戈洪興告訴我,他們剛在家收完麥子,準備扒火車去東北耍猴。河南的6月已經很炎熱了,氣溫有38攝氏度左右,這樣的天氣猴子是不愿意表演的。每年這個時候,要想耍猴賺錢,他們就只能到涼爽的東北去。

我和戈洪興約定,等他秋天回新野收莊稼時去找他。戈洪興說只要到新野縣樊集鄉冀灣村一問,就可以找到他,村里耍猴的人都知道他。

2002年10月3日,我和洛陽的影友張牛兒一起坐火車到新野,而后輾轉坐車到了樊集鄉。晚上在一家小店住下,我向店主打聽樊集鄉是不是有很多耍猴人。店主回答說“是”,反問道:“你們倆是干嗎的?”我們說:“是照相的。”我們再問店主其他問題,他就開始閃爍其詞,不正面回答了。

第二天,我們找了輛三輪車,一路開到冀灣村。當時正是秋收玉米、種植小麥的時候,用拖拉機耕過的黃土地上彌漫著潮濕的氣息。田間地頭在焚燒秸稈,煙氣混雜著新鮮泥土的味道撲面而來,讓人感覺既新鮮又壓抑。

在通往沿途村莊的路上,我看到一些房子的外墻上寫著很多標語:“嚴厲打擊拐賣人口的犯罪行為”“遠離,遠離艾滋病”“堅決貫徹計劃生育條例”“打擊違法上訪行為”“打110不收費”等。我走過中國的很多村莊,知道只要有什么新的政策、口號,以及當地經常發生、值得引起重視的事,就會有與之相關的標語出現在墻上。這種標語大多能起到警示和預防的作用,也能從某些側面反映出該地區的政策、民生、經濟等情況,是一種中國特色。

尋找耍猴人的過程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簡單。我們倆像往常一樣,背著相機進了村,逢人就打聽耍猴人戈洪興的家在哪兒。村里人先把我們倆上上下下打量一番,然后問我們找戈洪興干嗎,我說找他拍猴子,人家順手一指,有板有眼地說:“前面就是。”

我們倆在村里轉了一陣,沒有找到。村民們都是打量我們一番,然后很客氣地說:“前面就是。”住在村東的人告訴我們戈洪興家在村西,住在村西的人卻說戈洪興家在村東。有些人看到我們倆拿著相機,干脆就說不認識戈洪興。

,我們倆跟一位老人說,我們在洛陽見過戈洪興,是戈洪興告訴我們他是這個村里的耍猴人,我們是約好來找他的,要拍攝關于耍猴人生活的照片,我們倆既不是公安局的便衣也不是政府工作人員。在這位老人的指引下,我們終于找到了戈洪興的家。

我們已經站到戈洪興家門口了,鄰居們還是說不認識戈洪興這個人。在我們向鄰居解釋的時候,戈洪興家出來了一個婦女,看到我們就馬上把大門鎖上。我上前問:“這是不是戈洪興的家?”她很不高興地說:“這里不是戈洪興的家。”鎖上門就走了。

我后來才知道,其實鎖門的正是戈洪興的老婆。

以前我們這些攝影師到村里拍攝時,純樸的村民都很愿意接待我們,這次搞得我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雖然我反復跟他們解釋我們此行的目的,但這些鄰居還是用戒備的眼神打量著我們。

后來,一個年輕人告訴我們:“戈洪興是不會見你們的,因為他不知道你們是干什么的,剛才已經被你們嚇跑了,也不知道什么時候回來,你們還是走吧。”這時候我才明白戈洪興確實是躲起來了。在戈洪興家門口圍著我們問這問那的這群人里,有不少婦女操著外地口音。我由此聯想起那些墻上寫的“嚴厲打擊拐賣人口的犯罪行為”的標語,才有些明白村里人為什么如此警覺。

我的感覺后來得到了證實。在20世紀80年代初,新野一帶的村莊因為貧窮,很多年輕小伙子娶不起媳婦,于是人販子把一些四川、安徽等地的女子騙到這里販賣。村里一些窮人便買了這些女子來做媳婦,他們是怕有關部門來暗查非法買賣人口的事。此外,村里的養猴人因為在家里養猴子,也經常被有關部門以“保護動物”的名義進行查處和罰款。因此,他們對來這里的陌生人一直有很強的警惕性。

看來不可能見到戈洪興了,無奈之中,我們倆打算離開冀灣村。不過我還是有些不死心,張牛兒說:“要不咱倆去找村支書,他是領導,不可能不接待我們。”于是我們倆前往村支書家,邊走邊問,村里人遠遠地指著一道圍墻,說:“那就是支書的養豬場。”

他家養了好多豬,聞著臭味就找到了。在養豬場門口,一個正在收拾飼料的婦女打量了我們好一陣,一臉不信任地說:“支書不在家,你們要賣什么東西還是去別的村看看吧,我們村里沒有錢。”她這么一說,把我們倆弄糊涂了。我說:“我們什么也不賣呀!”她一臉疑惑地問:“不賣東西,找村支書干嗎?”我們倆費了好大的勁給她解釋:“我們是來拍攝照片的,是拍村里耍猴人生活的題材,就像中央電視臺那個《百姓故事》一樣。”她又問:“那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好處?能不能讓我們富起來?”我真不知道該怎么回答,一下子被她給噎住了。她接著說:“前幾天有個女的拿了很多筆記本、鋼筆和圓珠筆,還拿著縣里領導的條子來找村支書,非讓買她的東西,還有一些人拿著衣服、帽子來找村支書賣。你們倆肯定也是來賣什么東西的,是不是賣照相機的?就直說了吧。”我說:“我們真不是來賣東西的,你把支書找來一說就明白了。”

她說她要喂豬,等她把豬喂完再給村支書打電話。后來我們才知道她原來是村支書的老婆。

我們倆等了近一個小時,村支書鮑白祥才騎著摩托車回來。他身高差不多有一米八,身板很壯實,有村干部的范兒。冀灣村和鮑灣村相鄰,鮑白祥是鮑灣村的老支書,年輕時是一名空降兵。跟他講明我們的拍攝意圖后,我又拿出我當時的河南省攝影家協會的會員證給他看。我留了個心眼,沒有給村支書看記者證,那樣會讓他心存疑慮—作為村干部,他是最怕記者來曝光什么事的。

在我們和鮑支書交談的過程中,鮑支書的老婆在旁邊不時地問:“他們是來賣啥東西的?”邊說邊使眼色,怕他上當受騙。鮑支書對她一揮手,說:“去去去,瞎說啥。人家是攝影家協會的,來拍耍猴的,不是記者,也不是賣東西的。”鮑支書這么一說,他老婆這才對我們施以笑臉。

談完之后,鮑支書騎著摩托車又出去了,一會兒,他帶來了鮑灣村猴場的一位老板張云堯,說:“這就是村里養猴子的,有什么事情找他就行。”

于是,我們跟著張云堯去了他家。張云堯30多歲,身材比鮑支書還魁梧。他不像村里其他的耍猴人那么怕事,但也很謹慎,跟我們說話時謹慎有禮,還有些江湖氣,感覺得出是見過世面的人,有其他人缺少的膽量和氣度。

認識張云堯以后,在他的幫助下,我才得以進入江湖耍猴人的群體中,開始拍攝他們的真實生活,并在此后的十多年里,和這些牽著猴子走江湖的人結下了非同一般的感情。

新野耍猴人主要聚集在施庵鄉、樊集鄉。鮑灣村、冀灣村同屬樊集鄉沙堰鎮,這里是耍猴人最主要的聚集地。沙堰鎮位于城南13公里,總面積80平方公里,有21個行政村、69個自然村。據村里老人講,20世紀50年代以前,這里都是很高的沙丘,一個挨著一個,有些比房子還高,能種的地很少。這里雖說是平原地帶,但歷史上也是白河流域泛濫區,土地多為沙化土壤,沙壤地貧瘠,不適耕種,土地的畝產不過100多斤糧食。也許正是因為如此,這里的人們開始通過耍猴來尋找另一種養家糊口的方法。鮑灣村和冀灣村的耍猴人除了收麥、收秋時回家忙農活外,其余時間幾乎都在牽著猴子游走江湖。

我最關心村里及時個耍猴人是誰。當我問起村里什么時候開始有猴子時,這些耍猴人沒有一個能說清楚,只是記得他們高祖父時就有了。2003年,我到新野縣文化館找張成立老師,他送給我一本《新野文史資料》,上面有這樣一段記載:

與鮑灣村相鄰的沙堰鎮李營村,有一個叫李程懷的耍猴人,一家世代以耍猴為生,一家人從其曾祖父開始算起,耍猴的歷史可以推算到明代。

張云堯告訴我,在附近村里發現的漢墓中出土了很多漢磚,上面就刻有人和猴子一起嬉戲的場景。

新野縣和南陽市各有一個漢畫像石博物館,館里收藏的幾塊漢磚上,能在一些雜技場景里看到猴子的身影。據說“百戲源于漢”,新野縣出土的漢畫磚上,就有人牽狗耍猴的畫面。新野博物館里的三塊漢磚上都有雜技表演的畫像。平索戲車、斜索戲車中,在磚上倒掛的猴子影像很小,似人似猿,超長的手臂、細長的下肢、靈活的動作、輕飄的身體,多方位詮釋著猴的信息。據新野博物館館長田平信和文化館的張成立老師說,那樣的動作和難度,人是無法達到的,只有猴子才能完成。這些漢磚上的猴子戲車等雜技畫面應該是新野的猴藝表演最早的記載。

中國最早有猴戲記載的文獻是《莊子 齊物論》:“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鈞,是之謂兩行。”這里的“狙”指的是猴子,“狙公”為耍猴的人。

據清人富察敦崇的《燕京歲時記 耍猴兒》里記載:“耍猴兒者,木箱之內藏有羽帽烏紗,猴手自啟箱,戴而坐之,儼如官之排衙。猴人口唱俚歌,抑揚可聽。古稱沐猴而冠,殆指此也。”

張華的《博物志》記載:蜀山“有物如獼猴,長七尺”,能像人一樣行走。見到路上的婦女,貌美的便“盜”之離去,人不得知,甚至與被盜婦女生子在張華的筆下,猴子成了盜賊、好色之徒。《博物志》里記載猴子好色的行為倒是有真實的部分,這些都是我親眼所見的:在跟著楊林貴他們在街頭耍猴時,我不止一次見到猴子有“色情行為”,有些年紀大的公猴見到身著漂亮裙子的女孩,會去掀人家的裙子,還會對女性翹起紅屁股。這時猴子的主人會打罵猴子,制止它這種猥褻行為。

歷史上的詩畫有的也與猴有關。宋代有《聚猿圖卷》《猿鷺圖》等。前者刻畫群猴形象,惟妙惟肖;后者畫一只長臂猴正在抓一只白鷺,而旁邊另一只白鷺神情緊張,繪形傳神,姿態生動。

近年來,古代書畫名家創作的與猴子有關的繪畫作品在藝術市場上不斷亮相,其藝術價格在拍賣市場上創造了一個個的新紀錄。在2011年6月9日舉槌的“九歌春季凝翠軒書畫拍賣專場”中,一幅北宋曠世佳作《子母猴圖》甚為引人注目,估價1.2億1.6億元,最終以3.15億元高價落槌,加上傭金,總價高達3.6225億元,掀起本次拍賣會的高潮。

北宋畫家易元吉的傳世之作《猴貓圖》(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也是與猴子有關的一幅價值不菲的畫卷。《猴貓圖》卷中描繪一只拴在木樁上的猴子同兩只小貓嬉鬧的情景。猴子看似剛被主人捕捉而來,面對兩只欲與其玩耍的小貓,禁不住好奇心抑或野性大起,伸手抓起一只小貓揣在懷中,驚得小貓咪咪直叫。畫面中的另一只小貓則趕緊跳開,但又難舍同伴,遂禁不住回頭望之,顯現驚惶徘徊狀,欲逃不忍,欲救不敢,只能呼喚其伴,陷于兩難之境地。猴子的野性未泯、調皮靈性,小貓的天真可愛、驚懼之態,被畫家精準地捕獲,一一呈現。畫法純用細筆輕色勾勒、梳渲,精細入微,一絲不茍。毛色的鮮潤、形象的、神態的生動,顯示出畫家精湛的功力,特別對于猴子善意的惡作劇心理的刻畫,更是淋漓盡致。

及時個耍猴人

當問到究竟誰是村里及時個耍猴人時,鮑灣村和冀灣村村民的回答幾乎是一樣的:只知道從高祖父開始,這里的人就以耍猴為生,沒有文字記載這里的耍猴歷史。

村里及時個有名有姓的耍猴人,就是張云堯的爺爺、傳奇的耍猴人張西懷。曾經和張西懷老人一起搭班子外出耍猴的張書伸告訴我:“那時候村里的年輕人,都是跟張西懷老人學的耍猴。”

張西懷生于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也許是猴年出生的緣故,他十幾歲就開始耍猴了。猴子是從哪里來的,已無人知曉。在當時的新野縣,男人們一般都游走江湖,賣藝謀生,一來是為了逃避“抓壯丁”,二來是為了賺錢回家娶媳婦、蓋房子、養家糊口。

民國時,張西懷曾到過香港和臺灣,也到過越南、緬甸、新加坡等國家耍猴,把賺到的外幣在香港兌換成中央票子,再帶回家使用。1945年日本投降后,張西懷從香港回來,入境時被以“漢奸”的罪名逮捕。在廣東即將被槍斃時,張西懷在牢房里用豫劇唱腔唱猴戲里的一段唱詞,被一位河南籍上校軍官聽到,他把張西懷從槍口救下,安排他回到新野老家。從那時起,直到1953年,張西懷都沒有再外出耍猴。

1953年開始,因為吃不飽肚子,村里人開始跟著張西懷學猴戲,并利用農閑時外出耍猴。張西懷70歲時還會外出耍猴,并且能給家里帶來不錯的收入,老人在村里已經成為一個傳奇人物。

張西懷老人于1986年去世。張云堯還記得,小時候家里的墻上糊滿了國民黨的“中央鈔票”。國民黨政府垮臺前,兵荒馬亂,耍猴人把賺的錢都埋在地下。那時候信息閉塞,等村里的人知道全國解放時,那些鈔票都已成了廢紙。張云堯的奶奶把這些錢從地里翻出來,糊到墻上作裝飾,還用這些鈔票做了個紙盆。直到現在,村里許多耍猴人家里還有國民黨時期的“中央鈔票”。

1988年,張云堯也開始和村里的耍猴人一起外出謀生,后來也成了一個老江湖。張云堯告訴我:

按照江湖規矩,三六九往外走,耍猴人出門前要在家里上香、拜財神,出門后是不能再回來的,即使走不了也要露宿在外面。以前,由于耍猴是一個“下等行業”,藝人都是天不亮就出門,出門時不能說不吉利的話,而且出門時不能碰見女人—如果碰見女人,那今天就不能走了,改天再走。如今有些規矩還保留著,有些已經變了。

2002年10月,我及時次進村時,張云堯已經不出去耍猴了,他辦了一個獼猴養殖場。他對猴子的習性很熟,馴化猴子很有一套。養殖場里飼養的猴子供給動物園,也供科學實驗,收入比走江湖賣藝高得多。

耍猴人多年行走江湖,是一個戒備心很強的群體。我們在張云堯家住了一個星期,便于溝通,也能加深感情,更深入他們的生活。在家里,張云堯的老婆笑著跟我說:

1991年,有人給我介紹張云堯。一看,是個耍猴的,家里又很窮,一開始是看不上眼的。后來我到廣東打工,沒想到他在廣東耍猴,他找到我打工的地方,天天在我們工廠門口耍猴。我的好多老鄉都說:“你看你對象又在咱廠門口耍猴呢。”我讓他走,他就是不走。沒辦法,我只好回來跟他成親了。

耍猴人楊林貴

張云堯把楊林貴帶到我們面前。他管楊林貴叫二哥。楊林貴瘦小精干,聽說我要跟他去扒火車,拍他耍猴,他根本不信,頭搖得像撥浪鼓,說:“不行,不行,這個罪你可受不了,這個苦不是人受的。你穿得這么體面,怎么可能去跟我們干這個?”那時我也沒想到,我不僅會跟拍這個耍猴人,而且一拍就是10年。

當時46歲的楊林貴已有17年走江湖耍猴的經歷。17年前,100元可以買只猴;2003年,一只會表演的猴子要賣2000多元。楊林貴清楚地記得,及時次跟著別人外出耍猴時,他不小心讓一只猴子掙脫韁繩跑了。這只猴子就是他的飯碗。追猴子的時候,他又不小心把靴子跑掉了,他一個人在雪地里,光著腳上樹去抓猴子,在樹上、地上窮追猛趕,才終于把猴子給抓回來。這些年他先后去過黑龍江、西藏、內蒙古、海南,還到過越南、緬甸、俄羅斯等國家,也是個老江湖了。

楊林貴說,10年前他們一行三人扒火車去安徽,半路上被一個鐵路警察發現了,那個警察問:“你們是想繼續走,還是想被趕下車?”楊林貴一聽就明白了,三人在身上找了半天,拿出僅有的10元錢遞給那個警察。警察看他們實在是拿不出更多的錢了,就說:“算了吧,罰你們10元錢實在不值,你們還是自己留著吧。”

在鄭州北站,有一個保安盯上了這些耍猴人,每次他們從這里扒車都會被抓住,每次身上的錢都會被搜刮干凈,保安還調侃地說:“歡迎再來!”所以,每次在鄭州北站扒火車前,他們身上都只留一些買饅頭的錢,買好饅頭再去扒火車。保安抓到他們,搜不出一分錢,就罰他們干活—打掃辦公室,除院子里的雜草。干上24小時的活,等天黑才會放他們走。

1996年,楊林貴的哥哥想去當兵,村里有人舉報,說他父親去香港耍過猴。結果政審沒有通過,哥哥沒當成兵。

耍猴人張志忠

在張云堯家的第三天下午,我們正在院子里聊天,50多歲的耍猴人張志忠來了。坐下后,他的上衣口袋里露出一只小猴崽。看到我們這些生人的面孔,小猴崽有

媒體評論

普通人就是普通人,馬宏杰沒有把這個詞詩化,照片里的生活就像它本身一樣,笨重粗糲,人的心里都磨著沙石,吃著勁,但活著。 ——柴靜

我知道他的每一次跟拍、記錄,幾乎都是在燃燒生命的一部分去完成,他的記錄對象,幾乎都是社會最底層、最貧困、最無助的個體和人群。他可以有更多選擇,但他選擇了最難的。也因為最難,才會有如此的燦爛和精彩。

——楊錦麟

不給自己拍攝的選題預設判斷,不甘于被拍者在事件進行中的言行舉止,力求真實講述一個又一個中國底層百姓的故事,這是馬宏杰一直努力在做的事情。在多年的跟蹤拍攝中,他和拍攝對象同吃同住、彼此信任,于是有了一個又一個好看的故事、一組又一組真實的圖片。 ——《新京報》

馬宏杰鏡頭前的這些人,是“無法用正常的道德標準去評判的”。他一張張照片呈現出的是超乎想象的自然表情。馬宏杰講求慢工出細活,他的每一組照片都至少跟拍了六年,他更下決心將這些作品“做到他們死,或我死”。

——《新世紀周刊》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鳳息梧**的評論:

很不錯的書,就像一部靜靜的無聲紀錄片,展現耍猴人的生活。剛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就被封面吸引了,很難說出來的感覺,但是當下就決定一定要買回來看看

2015-03-15 11:10:48
來自taikae**的評論:

等地R展出。本書部分圖文曾刊于《讀庫》,鳳凰衛視曾跟隨作者鏡頭制作專題片。【內容】本書是知名H人文紀實攝最后的耍猴人影

2016-01-07 23:36:3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正如柴靜所 說普通人就是普通人 馬宏杰沒有把這個詞詩化 照片及的生活就像它本身一樣 笨重粗糲 人的心里都磨著沙石 吃著勁 但活著 耍猴人的生活是我們不能想像的

2016-06-13 16:35:29
來自曉曉很**的評論:

東西剛收到 就打開查看了。正品。字跡圖片都非常清晰。耍猴人 小時候經常能看到。長大后就沒有見到過了。希望閱讀后。重新回味一下童年。并且想要重新認識一下這個職業。極力推薦。

2015-05-02 22:50:28
來自瓶中沙**的評論:

耍猴人很不容易,從書里看出了他們的艱辛,很讓人尊敬,加油,耍猴人們,希望你們生活過得好一些

2015-05-08 12:57:42
來自關于福**的評論:

真實,可以一天認真專注,但是對一件在平凡的事情而且是在苦難中專注十幾年,只有擁有馬宏杰這樣高度責任心和職業精神的人才可以做到,還原真實

2016-11-29 18:07:0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推薦大家看的一本書,在圖書尾品匯能買到,和作者另一部類似的書《最后的耍猴人》都很不錯,值得一看,也不是很費力

2016-11-11 18:53:56
來自tiny__b**的評論:

很佩服作者的執著和勇氣,真實再現了江湖耍猴人的生活。有人為這種群體記錄,很感動

2016-04-22 15:57:1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紀實文學。很真實。以耍猴人的角度真實地描寫了這一團體在謀生過程中的酸甜苦辣,看得很心酸,很值得閱讀。強烈推薦!!!

2016-04-23 12:31:24
來自yunduo1**的評論:

通過圖片記錄可以了解耍猴這種經歷,覺得可以拓展我們視野吧。

2016-07-19 16:46:51
來自好名給**的評論:

精美的紙張加上精美的插圖,樸實無華的文字,把一幅耍猴人的點滴生活展現的淋漓盡致!

2017-08-18 18:29:0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街頭耍猴人的歷史留影,耍猴走到了最后就走到了盡頭,可是人走到最后不會是盡頭,應該還有遠方......至最后的耍猴人,至馬宏杰。

2015-04-16 13:17:25
來自scly01**的評論:

這本書里面的圖片非常真實,作為一名攝影記者,馬宏杰用質樸真實的文字對耍猴人這一特殊群體進行深度報道,文字的背后是底層人所面對的真實的中國。

2015-05-16 16:44:3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買這書完全因為被封面打動,卻也因為看到這本書,憶起童年時期偶爾見過的耍猴人。那時候,耍猴人出現在封閉的小縣城,實在是件很新鮮的事。不過,我卻不記得有見他們耍猴的場景。誰家都沒有多余的錢再請耍猴人耍猴,長輩人長年累月地為生活奔波,小孩不懂事,每次看到耍猴人和他們的猴子就圍著轉,興奮得嘰哩哇啦叫,看著猴子,我們總是一副想靠近又害怕的心情。每一次,耍猴人都是匆匆出現匆匆消失,因為沒有人會掏錢給他們。

2015-05-16 14:38:3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給五分不是因為作者文筆多么多么好 只是他用一種平常的講述事情的口吻告訴我們耍猴人這種特殊的職業的人群 真實 感動 看到了另一種我們接觸不到的社會 另外物流很快 很滿意 贊\\(≧▽≦)/

2015-04-24 15:44:17
來自心靈圖**的評論:

很好的一本書,年幼時曾經看過耍猴,小小年紀的我,看到的不只是有趣,心底還有一絲絲對小猴子們的憐憫,覺得它們應該是*林中自由的精靈才對。好看的書,看過,有些心酸。

2016-02-21 09:29:3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中國國家地理》攝影師馬宏杰用12年時間,跟拍了最后一代民間耍猴藝人在全國及邊境地區行走江湖的故事。

2016-06-05 12:20:49
來自moliyi**的評論:

這本書很喜歡 很實在 很佩服作者堅持這么多年 就為了拍社會最底層的百姓為了討生活的真實寫照 不過這是這次買的這么多書里面 唯一下本有瑕疵的書 有點心疼 強迫癥啊 下次能別發有瑕疵的書給我

2015-10-17 13:22:18
來自茶***y(**的評論:

我一直對這種中國精神很感興趣,《最后的耍猴人》應該算是其中一類。最后嘛,總是珍貴的。現代與過去人類行為的碰撞,總要有一種處于劣勢,甚至被拋棄。

2017-04-24 21:40:0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這本書真的很好,看到了耍猴人的爽甜苦辣,也了解到了耍猴的一些江湖規矩。而且書中的人物還來到過我的家鄉,也許我當時也看到過他們。

2016-04-23 23:02:3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我想拍些輕松的時尚的風景大片對作者不是難事,但能選擇這樣的課題并走下來,不論作者文筆如何,這份數十年歷經種種困難的堅持也值得讀者的認同和致敬。對于社會底層的耍猴人,除了同情,也有敬意!

2015-04-27 12:57:31
來自小糖球8**的評論:

的耍猴人 書的質量很好,講述了社會變遷下基層耍猴人謀生的艱辛,以觀察者的角度寫的比較客觀。作者能扒火車,露宿郊外持續跟拍十年確實不容易,這種精神值得學習!一句我只是想拍我自己想拍的東西,看起來簡單,實踐起來確很難,而作者做到了!照片比我想像中的少一點,但每一張都很好的反應了拍攝的對象。

2017-10-23 19:28:52
來自夢女孩**的評論:

這本書我認認真真的把它看完了,耍猴人的故事很讓我感動。猴子在耍猴人的眼中不只是一只動物或是掙錢的工具,更多的是他們的親人,他們的朋友。耍猴人的生活不容易,但他們很有原則,很善良。現在耍猴已經不常見了,如果有誰在街上看到有人耍猴,請給他們捧捧場,看完這本書,你就知道為什么了。這本書的印刷紙紙都超好,對得起它的價格。

2015-07-10 10:55:11
來自xieran6**的評論:

耍猴這個題材涉及到民間藝術傳承和貧困這兩個主題。很佩服作者可以持之以恒跟拍十幾年,讓這一從漢代便存在的瀕臨滅絕的藝術形式獲得關注,新野猴戲目前已屬非物質文化遺產。電影《江湖耍猴人》本來是想拍出《百鳥朝鳳》那種文藝范,楞是給導演拍成了山寨喜劇片。北宋曠世佳作《子母猴圖》市值超3億人民幣。

2016-12-12 09:08:22
來自揉揉我**的評論:

非常值得一看!作者嘔心瀝血之作,一個將工作當成一生的事業而為之付出一切的好攝影師!內容生動豐富紀實,客觀的反映了耍猴人辛苦的人生,也讓我覺得他們是值得尊重的!

2016-07-06 11:50:03
來自舉步凌**的評論:

的耍猴人 之前買過《西部招妻》,被震撼到啦!!!!知道作者還有一本《最后的耍猴人》,非常非常想買!!!!紙質非常好,不透!圖片清晰!耍猴人是普通人,照片都沒有經過美化,真實。真實是最吸引我。一次跟拍就是很多年,用鏡頭記錄最真實的人生。如果文字不足以描繪的話,照片絕對可以給你會心一擊。期待馬宏杰老師的其他作品

2017-09-11 21:13:58
來自***(匿**的評論:

作者是洛陽人,很任何一個普通人一樣。但正因此讓我們覺得生活的寬容與神奇,愛我所愛,得我所得。最喜歡的是那張小孩子跟猴子在一起睡覺的照片,對那些耍猴人不用多加評論和道德法律上的指責。真實自有千鈞之力,有觸動人心的力量。

2017-03-17 10:54:0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作者跟著耍猴人一起在全國四處游走,一起扒火車,一起賣藝,和猴子一起在外面打地鋪睡覺,記錄耍猴人結婚生子的過程,還記錄了耍猴人云游海外,從一個特殊的群體反應了當代中國的現狀與變化,是一部史詩級別的人文攝影紀實作品。

2016-03-15 17:50:42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