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針對攝影人學習中對拍攝題材、拍攝技術、審美等方面的迷惑,在攝影的學習和感知、生活中的體察等方面都道出了自己的想法,是一部極富誠意的作品,也是一部暖心之作。《讓攝影多一點兒溫度》還包括約150幅雋永的攝影小品,這些都是作者從平凡生活中提煉出的佳作,給沉迷其中的攝影人以另辟蹊徑的創作指南。用作者陳仲元的話說,“我希望照片能夠與自己的心思相連,用心去拍攝照片,拍攝出‘走心’的照片,讓照片表述自己的情感,這不一定需要走出多遠,只要自己拍攝出的都是‘有溫度’的照片。”
本書是與《至少還有攝影》《徘徊在攝影之中》《手機攝影筆記》同系列的攝影隨筆,凝結了博學攝影人陳仲元半生攝影實踐的深切體悟。沒有故作驚人之語,只有娓娓道來的真知灼見。無論您是初學攝影,對技術技法如饑似渴,抑或您已沉迷其中,不時因創作瓶頸感到困惑,都能在作者生動妙趣的文字中尋得答案。隨性卻不失精心,我們深信,這樣的作品才耐人尋味,才直抵人心,值得反復咀嚼,陪伴您的攝影之路。
陳仲元1955年生于北京1988年開始在《中國攝影》雜志做編輯工作1991年在中國攝影家協會展覽部做展覽編輯1993年進入《大眾攝影》雜志工作,任編輯2002-2004 年曾應邀出任CCTV-3《瞬間世界》節目特邀嘉賓,主持“器材導航”欄目2003年任《大眾攝影》雜志社副社長2008年任《大眾攝影》雜志主編2012-2015 年任《中國攝影》雜志主編
攝影著作包括攝影畫冊《色影非凡》,圖書《中國攝影素材大系》《中國國家地理攝影手冊》《實用照相機指南》《實用攝影鏡頭指南》《攝影問答》《百年135 相機》《至少還有攝影》《徘徊在攝影之中》《手機攝影筆記》等。
目錄CONTENTS
冬至
立春
驚蟄
春分
清明
谷雨
芒種
夏至
拍攝黑白照片,我還是有一點點的“功底”。記得在1983年的時候我才拍攝了及時個彩色膠卷,這時我已經拍攝了將近十年的照片。那時候拍彩色的照片實在是太貴了,19塊錢一個的135彩色膠卷是我三分之一的月工資,加上沖洗擴印呢?拍不起。所以多數還是在拍黑白照片,自己沖卷,自己放大照片。等過后的十幾年里拍攝了上萬幅的彩色照片之后,又覺得還是黑白的攝影最能夠表述自己的心情。把彩色的大千世界“濃縮”成黑白灰的影像,多少會出現一些“神秘”的感受。聯想到攝影術從誕生起就是黑白的影像,我拍攝黑白照片又有了一種“原生態”的感覺,所以就這么一路拍攝下來,都是黑白,是從這“冬至”開始回歸的黑白……
--[業余的攝影]--
一位朋友舉辦自己的攝影展,來人不少。開幕式上總得說上幾句,他說這是他幾年來業余攝影的成果,展在這里與大家交流,從今以后將進入專業的攝影……
我回到家里微信給他,說您的攝影在水準上應該專業,但是狀態上還是業余為好。回身看到一個雜志采訪解海龍的文章,標題就是“我是一個攝影愛好者”。這當然是海龍老師自己說的話,其實他真做過職業的攝影記者,但是現在的狀態還真是業余的拍攝。
按照以往的說法,專業等同于職業,是一個“以此為生”的意思。又有朋友跟我“矯情”:那人家要是只研究一個領域的攝影且卓有成就呢?我說那叫“專門家”,還是業余的專家。前幾天買了一本日本攝影名家植田正治的書,開篇就是“輕聲訴說:我的業余之路”,說“我是業余攝影愛好者”。但是看了他數十年拍攝的攝影作品,那叫一個專業!
以攝影為生的是職業攝影,這個群體并不太大,但是做這個專業卻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我的幾位職業攝影的朋友都這么說。設備精良,技術精湛,這是最起碼的基礎,拍攝出來的照片當然也要符合客戶的要求,容不得你想的太多。而業余的攝影就大不一樣了,您盡可以去“想入非非”,拍什么,怎么拍,都是自己說了算,但凡拍攝出自己滿意的攝影作品,就如同在河邊坐了一整天,到傍黑兒才釣上來一條大魚一樣高興,和專業的打漁是不一樣的心情。
由于沒有了一定要以攝影為生的壓力,業余的攝影在許多時候都能夠創作出具有新意的作品,少數的業余攝影愛好者藉此升入到影像藝術的高端殿堂,成為影像藝術方面的專家,但可能依然還是“業余”的狀態,很多人只有在如此的狀態下方可能使得自己的“藝術”前行。
我也是一個業余的攝影愛好者,拍攝照片并不是我的本職,但我在攝影雜志做編輯的這幾十年,卻給我了一個“偷藝”的大機會,輪到我自己要拍照片的時候,又可以繞過一些尷尬的窘境。
攝影需要有一個專業的態度,盡可能向職業攝影家學習一些對自己有用的專業攝影知識、技法,拍出來的照片怎么也得讓人家看著像模像樣才行,但我還是希望自己的攝影狀態更加“業余”。
為什么呢?是因為專業的攝影我干不了,業余攝影呢……我還能學著干。
--[向前走,向后看]--
在24小時的時間里看十幾個攝影展覽,我去了一個攝影藝術節。
一同參觀的朋友問我:看過當下的這些影展,你覺得攝影會有哪樣的方向?攝影又怎樣分類?
我沒有立即回答他的提問,這個問題似乎是太大了一些。但是攝影進入到了這樣的一個年代里,它能夠做什么?抑或轉移到我自己這里應該用攝影來做怎樣的事情?這倒是我一直在思索著的事情。看過展覽,我驗證了自己這樣的想法:攝影對于我來說,至少可以有這么兩個稍許明確的方向:1.拍幻想、拍理想,拍意念;2.拍回憶。取景器放在眼前,我們總是看著現實又想著“理想”,看著現實又總是想著過去那些值得回憶的時光。可不是嗎,人這一輩子不都是活在當下又天天想著未來,但又不斷地回憶著過去嗎?
攝影能夠做到這兩件事情。
--[熟能生巧的事情]--
小時候學騎自行車,頭兩天我可摔了不少跟頭,那時候沒有創可貼,自己抹點紅藥水就過去了。逐漸地就找到了平衡,在沒人的地方可以騎車了,那真是高興!但是光會騎著車子往前走還不行,得學會控制,上坡使勁,下坡用閘,見人拐彎,路口按鈴,逐漸地把“控制”轉化為“反應”,騎車上馬路父母就放心了。
學騎車是這樣,學攝影也是同樣的道理,甚至是同樣的過程。照相機就像自行車,也是一個機械的玩意兒,當然現在的相機已經是光機電一體的物件了。咱們得先從持握相機、設定模式開始吧?拍虛了是咱們沒拿穩相機,曝光不足是咱們沒找到曝光補償,拍歪了可能是還沒有掌握構圖的要則……
沒關系,熟能生巧,多看看說明書,估摸著練習一陣子就明白了,絕不至于抹紅藥水貼創可貼吧?弄明白照相機的操作這點事情就相當于您騎上自行車了,但是離上馬路還有一段子距離,這時候就要學習“控制”了。攝影的控制可以分為拍攝時的控制和影像后期的控制,拍攝時的控制包括相機穩定的控制、取景構圖的控制、影像景深的控制、拍攝瞬間的控制,當然還有曝光的控制,照相機里面所有的功能都需要控制,控制得當才能夠拍攝出自己預想中的照片。
學習攝影要從學習技術開始,要從控制的技巧學起,等到了控制的技術技巧爛熟于心,騎車上路就沒問題了,就不用看見紅燈再去找車閘了……
--[不能太著急]--
這件事情過去有二十年了,那時候我已經在攝影雜志做了編輯,常見一位四十上下的女同志來雜志社找編輯李大姐,東北口音,特客氣,每次臨走還都跟我們這些年輕的編輯打個招呼,那時候我三十出頭。
有一次我問李大姐:那是誰呀?大姐告訴我說她是一位特別執著的攝影愛好者,姓盧,是在東北出差的時候認識的,為了攝影給工作辭了,家里不多的積蓄都買了照相的器材。
“為什么呀?”我問。
“為了藝術。”李大姐說。
“盧女士也算是藝術世家。她的父親是位書法家;他的哥哥是子承父業學了書法,現在已經是不小的名氣,大筆一揮,一幅書法作品價值不菲;姐姐是一位演員,也是劇團里的臺柱子;輪到了排行老三的盧女士,從小嬌生慣養的沒學過什么手藝,在工廠里面是一位普通的工人,到了這把年紀回過頭來一想,怎么錯過了做藝術家的機會呀!學書法沒功底,學戲曲沒……來個容易的吧,攝影。”
那年月攝影的書刊教材特別少,打從認識了李大姐,盧女士就像是拜了老師,拍了照片就來雜志社找李大姐求教,那時候不像現在,發個微信就能作品點評了,非得洗成照片拿過來看。盧女士的急切心情與學習攝影的執著感動著李大姐,每次來都是熱情接待再加上悉心點評,看似容易的攝影藝術讓盧女士花費了兩年的工夫,后來再也見不到她了,聽李大姐說這位急于與哥哥姐姐比肩的攝影者已經改去練書法了。
真是太著急了!
--[不會重樣]--
攝影能夠吸引我的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我拍攝出來的照片永遠不會重樣。不對呀,假如……假如把照相機放在三腳架上連續多拍幾張呢?人家告訴我:即便被攝的景物一動不動,但是比起前面拍攝的那一張,時間已經變了!
我們的這種業余的攝影也算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雖然在重復著近乎相同的拍攝程序,但是每拍攝一幅照片都可能是一個嶄新的篇章。而創造性的勞動就要比重復性的勞動多費出一些腦筋,假若新拍攝的照片沒有長進,或者不如之前的作品,那是一件多么沮喪的事情呀!
如果我們真的把攝影歸結到“不重樣”的概念上來,也許就能夠與傳統的“定義藝術”或多或少地對上號了。藝術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是一種一次一個樣的“產品”,是一種近似于手工勞動的活計。藝術的作用在于激發人們的創造力,發揮出人們無限的想象。
我是看著書上都這么說的……
--[讓攝影多一點兒溫度]--
幾個同事都喜歡拍照片,各有各的拍攝方向,梁老師總喜歡去內蒙古拍攝極壯觀的開闊景象,其實他更多的是要去放松一下子心情。梁老師建議我抽空也去走一走,可我又總是抽不出這個“空”,偶爾出差去一趟,總后悔沒有帶望遠鏡而不是照相機,開闊的蒙古高原我竟不知道如何去拍攝出能夠“描述”自己心思的照片,但是回到北京城里就不一樣了,出門買菜打醬油也都希望能夠拍下點兒“可心”的照片。
我是一個攝影愛好者,這在前面就說過,同時又是在攝影的雜志做編輯,早年間參加過攝影比賽,還有過“名次”的成績,過完了影賽的癮才進入到“就著工作學攝影”的過程里面,但是拍攝照片的“癮”卻絲毫沒有減低的意思。
到處走,四處拍,終于大概知道了自己適合拍攝怎樣的照片,又似乎明白了如我這樣的攝影愛好者拍攝照片的些許目的……
都說攝影是“時間的藝術”,按過快門,記下的影像已經成為了過去,您看這是多么浪漫的說法呀!其實所有的事情都是這個樣子,人們的生活不也是進入今天就沒了昨天嗎?但是照片卻能夠讓您追述逝去的時間,不僅是用照相機記錄下來的昨天,我手里拿著照相機拍攝的興許是“昨天以前”。
每個人有著不同的心思,北京城是能夠讓我“心重”的地方,照相機拍攝出來的照片,都是我“昨天以前”的記憶,哪怕是一道神秘的光束,或者是大槐樹下的一片光斑……
假若不是為了訂單而拍攝照片的職業攝影,我希望照片能夠與自己的心思相連,用心去拍攝照片,拍攝出“走心”的照片,讓照片表述自己的情感,這不一定需要走出多遠,只要自己拍攝出的都是“有溫度”的照片。
美贊
還沒來得及看,里面是黑白的
我老公酷愛攝影很不錯的書就是有點貴。
一如既往的好
很喜歡這本書
一直信賴當當,有質量保證,老顧客了,支持當當
包裝完好,物流很快!
書不錯、五星!
這是我看到吧啦推薦的,我買來送給男朋友,因為他喜歡攝影,希望對他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