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義音樂余暉籠罩之下的薩蒂理所當然地成為了時代交替中的叛逆者,他既是新古典主義的先導,又是印象主義的萌芽,他的音樂以簡單的旋律、神秘的風格、怪異的曲名、千姿百態的意象敘說著其內心的孤獨與迷惘,在那個光怪陸離的時代顯示出了不平凡的冷峻。本書力圖展現的便是這位曾被時代忽略終終與時代再度相逢的只為音樂而存在的音樂家苦苦追尋自己理想的特立獨行的人生與藝術創作歷程。
孤獨是他珍藏一生的秘密,憑借這種在音樂史上的“孤獨”,人們可以立即辨認出他的作品。
雖然他一舉一動都隨心所欲,無所忌憚,人們對此毀譽不一,但這并不妨礙他的作品被錄入時代的文獻之中——那是一個連接浪漫與現代、充滿激情而又動蕩不安的時代。
人群中的孤獨者
一個“裸體歌舞舞蹈家”的磨難(1866—1890)
神秘兮兮的傻瓜埃里克 薩蒂(1891—1898)
碧目少女(1898—1908)
因錯得福的“小過失”(1908—1915)
轟動巴黎:《游行》(1915—1917)
兩種審美觀之間:《公雞與小丑》
“起死回生”:《蘇格拉底》
舵在“左”方(1920—1924)
放開一切(1924)
德彪西與薩蒂:友誼傳奇
證據與資料
埃里克 薩蒂大事記
浪漫主義音樂余暉籠罩之下的薩蒂理所當然地成為了時代交替中的叛逆者,他既是新古典主義的先導,又是印象主義的萌芽,他的音樂以簡單的旋律、神秘的風格、怪異的曲名、千姿百態的意象敘說著其內心的孤獨與迷惘,在那個光怪陸離的時代顯示出了不平凡的冷峻。本書力圖展現的便是這位曾被時代忽略最終終與時代再度相逢的只為音樂而存在的音樂家苦苦追尋自己理想的特立獨行的人生與藝術創作歷程。
值得閱讀
德彪西同時代的法國作曲巨匠,專注宗教、心無旁騖的薩蒂,卻被時代忽略,特立獨行的人生與藝術創作歷程。
書的質量很不錯,只是想了解一下薩蒂的生平,這種翻譯過來的圖文版經常會有些意外之喜,就像之前看過的企鵝出的一套西方哲學家的小冊子,很有意思。
關于音樂名家的一本小書,為了湊單買的,紙張和印刷還都不錯,可以了解了解有個性的人物
研究薩蒂的書不多,現在網絡這么發達,這本書的資料還不如一個薩蒂樂迷網站的多,不過作為實體書,可以收藏一下
薩蒂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法國音樂家,開創了所謂新古典主義音樂,在當時遭到忽視,死后才受到重視,宛若音樂界中的梵高。薩蒂對音樂界之外的人來說是不大知名的。這本傳記不錯,圖文并茂。
薩蒂在整個西方音樂歷史上并不是一位非常主流的作曲家,其作品至今經常上演的數量也非常有限。因此,在國內得到一本比較全面的、可靠的對薩第的介紹專著就顯得更加難能可貴。但是,這位作曲家并非不重要,他曾與德彪西、畢加索甚至與“玫瑰十字神秘主義”和“達達主義”都有著密切的聯系。他的一影響不單純局限在他自身,也反映在這些放在不同領域的歷史一線的大師們的創作當中。有興趣的讀者不妨拜讀一下,里面有很多十九世紀晚期的社會專有名詞,查一查長長見識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