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若木,1936年加入共產黨,1938年與陳云結為革命伴侶,曾在國家科學規劃委員會資料室、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局、中共中央書記處研究室科技組等工作。80年代初涉足營養學領域并進行探索研究,被聘為中國營養學會榮譽理事。
陳云紀念館編著的《于若木畫傳(精)》以圖文形式記錄了于若木同志革命的一生。
教育世家
投身革命
奔赴延安
認真學習
三見陳云
喜結良緣
兩封書信
四層關系
前往東北
建國之初
特殊秘書
營養起步
營養宣傳
嬰幼兒營養
學生營養(
學生營養(二
學生營養(三
關注食品加工
重視微量元素
重視食堂
關心老區
青浦情結
情誼風范
關心陳云
晚年生活
與世長辭
回憶母親
參考文獻
后記
由于父親是學者,于若木自小就在寬松、開明的環境中長大,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父親每天教書回來,都教于若木識字、習字,要求她背誦一些古文,如《蘭亭序》等。1927年,于若木進入濟南市立莪雅坊小學讀書,由于已經有了文化基礎,她能很快掌握老師教授的內容,上了一年即轉入濟南市教學質量好的一所學校——山東省立女師附小。恰巧二蛆于式金在這所學校教書,于若木便住在二姐那里。后因二姐另換工作,于苦木沒有了住處,從家里到學校路途較遠,她僅僅在這所學校上了一年,便轉學到一所教會學校正德小學讀書,直至小學畢業。
1931年,于若木小學畢業后,直接報考在濟南的山東省立及時女子中學,但未被錄取。董錫蕙(1919~2003)于1932年至1938年在女中讀書,是于若木的同學,她曾回憶說:山東省立及時女子中學當時是山東省的女子中學,實際上并沒有第二和第三女子中學。當時學校面向全省招生,凡報考女中的必須來濟南參加考試。如果落榜,還可以報考私立中學,當時濟南有私立翰美女子中學、懿范女子中學和淑德女子中學。于若木落榜后,想報考私立中學,但費用太高,父親不準。這時,二姐于式金正在益都四師附小教書,知道妹妹的情況后,隨即寫了一封信給她,叫妹妹去她那里再讀一年小學。因此,于若木又前往益都重讀一年六年級,讀完后再回濟南報考省立及時女子中學。1932年,于若木被錄取。
在省立女一中時,一年級暑假,二哥于道源從北平回家,建議妹妹到北平去讀書,理由是北平學校的教學水平高。于道源立即寫了一封信給大哥于道泉征求他的意見,并詢問可否由他供妹妹上學。于道泉立即回信表示同意。就這樣,1933年9月,于若木來到了北平。到北平后,她先入私立北平兩吉女子中學讀初中二年級和三年級。兩年之后,也就是1935年,于若木初中畢業,考入北平市立及時女子中學。
在北平市立及時女子中學,于若木認識了共產黨員郭明秋。郭明秋,1935年進入北平市立及時女子中學讀書,"一二·九"運動學生領袖之一。郭明秋介紹她看華崗寫的《1925~1927年的大革命》《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兩本書。于苦木后來回憶說:"前者看完了知道了1925~1927年間大革命的情況及失敗的原因是陳獨秀犯了右傾機會主義的錯誤。后者看一部分,看不大懂又枯燥就沒有看下去。"從《1925一1927年的大革命》一書中,于若木知道了及時次大革命的情況,對黨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此后,郭明秋又給于若木一些"華北武裝自衛會"的宣傳單,讓她轉送給別的學校。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日本侵略中國的步伐加快,國土不斷淪陷,民族危機目益嚴重。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全國備階層人民不斷掀起抗日救亡運動。但是,實行不抵抗政策,到1935年,華北已是岌岌可危。
在北平,成千上萬的青年學生,滿懷愛國熱情,以自己對祖國、對人民、對民族的赤誠,為挽救垂危的租國而斗爭。他們的熱情和意志凝聚成強大的力量,掀起了一場偉大的運動,這場運動就是反對華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一二·九"運動。
12月9日,北國寒冬,寒風凜冽。北平市立及時女子中學在教員孫蓀荃的動員下,在郭明秋的發動下,幾乎全校出動,參與"一二·九"學生運動。于若木也活躍在斗爭及時線。"一二·九"運動之后,孫蓀荃的宿舍也被搜查,搜查之后即被逮捕。通過這次運動,于若木對革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事實上,"一二·九"學生運動到寒假期間,學校已經停課,多數人都不到校,只有部分人還積極地到學校去活動。于若木曾回憶:記得我們當中有人到別的學校了解一些學運動態回來,介紹一些情況,散發一些宣傳單,向別的學校轉送宣傳單等。此時,于若木受到進步思想的影響,經過革命運動的錘煉,于1936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P1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