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切爾夫人:權力與魅力》一書是關于英國前首相瑪格麗特 撒切爾一生的傳記,包括童年成長、青年初涉政壇、結婚生子、入主唐寧街、黯然下臺等各個年齡段與歷史時期的生動描寫。 作為英國位女首相,瑪格麗特 撒切爾曾在戰后的英國發起規模的社會和政治改革,而這在很大程度上與她的性格密切相關。權力是她生活的前提背景。她從政一生從不談及個人情況,將不安全感、私人情感以及一些會引發社會不良影響的真相藏匿在她精心打造的果敢自信的面具之后。高調、率直、頑強的政治風格使她成為當時世界上著名的女人。她激怒了很多政治同僚,得罪了大部分的政治對手,對她遠距離欣賞比與她近距離共事容易得多。但正是這種性格的力量促使克服前進路上的種種障礙,不斷前行;也正是這種力量促使她連續三次贏得了大選,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改變了英國,也間接地改變了世界的格局。她為人直率、直接,處事不夠圓滑,她從來就不是一個隨和的人。
作者喬納森 艾特肯是傳主家族四十多年的老朋友。作為深度知情者,很善于講述關于瑪格麗特 撒切爾的故事,并特別善于挖掘她在長達半個世 紀之久的政治戲劇生涯中所呈現出來的非常突出的、甚至是執拗的性格特征。從20世紀60年代作為影子內閣成員與撒切爾夫人初次相見,到后來在她作為反對黨領導人時期成為她的親密朋友,再到撒切爾夫人執政期間成為議會成員,艾特肯一直得以在私人和公開場合對瑪格麗特進行近距離觀察。
利用這一優勢,艾特肯對“撒切爾主義”的很多關鍵問題予以了全新的闡釋,其中包括撒切爾接替特德 希思成為保守黨領袖以及她與她的內閣之爭,馬島戰爭和礦工大罷工,撒切爾與羅納德 里根、米哈伊爾 戈爾巴喬夫和沙特阿拉伯法赫德國王等其他之間的關系,以及導致她后來下臺的保守黨內部政變等。
《撒切爾夫人:權力與魅力》一書以喬納森私人日記為基礎,同時也包含喬納森為撰寫此書對米哈伊爾 戈爾巴喬夫、亨利 基辛格和卡靈頓勛爵等國際政治家,以及撒切爾夫人私人秘書和好朋友等九十余位人士進行訪談整理而成的訪談資料。因作者的特殊地位和獨特視角,得以對撒切爾夫人一路奮斗贏得大選成為首相、又在第三屆任期被罷免(尤其當時她還身在國外)等一系列戲劇性事件進行了精彩地闡述。《撒切爾夫人:權力與魅力》對這些標志性事件背后撒切爾夫人的復雜性格進行了深入挖掘,描繪了一個立體、豐滿、真實、有血有肉的撒切爾夫人。
2013年4月8日,撒切爾夫人逝世,從那時開始,我們就想做一本這位叱咤風云的鐵娘子的傳記。在比對了各個版本之后,我們引進了Bloomsbury Publishing Plc.出版社喬納森 艾特肯(JONATHAN AITKEN)所著的這本《撒切爾夫人:權力與魅力》(MARGARET THATCHER:POWER AND PERSONALITY)。這本書講述了撒切爾夫人從生到死的整個人生,、,獨家、獨到。
作為二戰后英國影響力的政治人物,撒切爾夫人的一生是和國際政治(包括與美國的關系,與蘇聯的關系,馬島之戰,中國收回香港等)連在一起的。在這位叱咤風云、自信果敢的鐵娘子面具之后,是她不為人知的復雜性格。
作者喬納森 艾特肯曾任英國議會議員二十多年,是撒切爾夫人一家多年的老朋友,而且還曾經和撒切爾夫人的女兒談戀愛。作為一個深度知情者,他從公開和私人場合,都對撒切爾夫人進行了近距離觀察。作者根據史實以及自己與撒切爾夫人的近距離接觸,詳細地描寫了撒切爾夫人從政后的種種表現,其間不乏只有作者自己了解的內容,這一點,是很多傳記作家做不到的,可以從諸多細節看出。
作者擁有嫻熟的寫作技巧。他既是政治人物(從后座議員開始,一直到梅杰首相內閣的國防大臣),又是作家(是前美國總統尼克松傳記等書的作者),因此,對此類傳記的寫作技巧純熟,該詳則詳,當細則細,這一特點幾乎可以從每一章節看出。
以什么視角看待傳主,可以說是傳記作品重要的方面之一,本書作者采取了平視、有時甚至是俯視的視角,沒有因為傳主是曾經的英國首相而過分溢美,書中對撒切爾夫人的諸多負面評價充分體現了作者客觀、中立的講述態度。
英文版的MARGARET THATCHER:POWER AND PERSONALITY共有764頁,我們邀請了兩位畢業于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的博士進行了翻譯,譯文譯筆流暢,為后期審稿和讀者閱讀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兩位美女翻譯了一年,終于進入了三審三校的編加流程,加上目錄和注釋,后的成稿大約有900多頁。為了對得起這本900多頁的傳記,我們又請了業內著名的設計師潘振宇先生進行封面設計,潘先生還以藝術家的特有眼光對書中的28幅黑白及彩色照片插頁重新進行了裝幀排版。終,我們做出了這本精裝封面貼金卡紙、書名燙亞光黑的《撒切爾夫人》。從篩選版權、到簽訂合同付款、再到翻譯、編輯、設計、印刷出版,整個過程歷時三年,這也是小編進入出版行業以來做得時間長的一本書,其中甘苦冷暖自知。
撒切爾夫人曾引用一句名言:“一個秉持信念的人,敵得過千軍萬馬。”如今,終于要為您奉上這本精裝的《撒切爾夫人:權力與魅力》,相信您會從這本書里獲益良多。
2013年4月8日,撒切爾夫人逝世,從那時開始,我們就想做一本這位叱咤風云的鐵娘子的傳記。在比對了各個版本之后,我們引進了Bloomsbury Publishing Plc.出版社喬納森 艾特肯(JONATHAN AITKEN)所著的這本《撒切爾夫人:權力與魅力》(MARGARET THATCHER:POWER AND PERSONALITY)。這本書講述了撒切爾夫人從生到死的整個人生,、,獨家、獨到。
作為二戰后英國影響力的政治人物,撒切爾夫人的一生是和國際政治(包括與美國的關系,與蘇聯的關系,馬島之戰,中國收回香港等)連在一起的。在這位叱咤風云、自信果敢的鐵娘子面具之后,是她不為人知的復雜性格。
作者喬納森 艾特肯曾任英國議會議員二十多年,是撒切爾夫人一家多年的老朋友,而且還曾經和撒切爾夫人的女兒談戀愛。作為一個深度知情者,他從公開和私人場合,都對撒切爾夫人進行了近距離觀察。作者根據史實以及自己與撒切爾夫人的近距離接觸,詳細地描寫了撒切爾夫人從政后的種種表現,其間不乏只有作者自己了解的內容,這一點,是很多傳記作家做不到的,可以從諸多細節看出。
作者擁有嫻熟的寫作技巧。他既是政治人物(從后座議員開始,一直到梅杰首相內閣的國防大臣),又是作家(是前美國總統尼克松傳記等書的作者),因此,對此類傳記的寫作技巧純熟,該詳則詳,當細則細,這一特點幾乎可以從每一章節看出。
以什么視角看待傳主,可以說是傳記作品重要的方面之一,本書作者采取了平視、有時甚至是俯視的視角,沒有因為傳主是曾經的英國首相而過分溢美,書中對撒切爾夫人的諸多負面評價充分體現了作者客觀、中立的講述態度。
英文版的MARGARET THATCHER:POWER AND PERSONALITY共有764頁,我們邀請了兩位畢業于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的博士進行了翻譯,譯文譯筆流暢,為后期審稿和讀者閱讀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兩位美女翻譯了一年,終于進入了三審三校的編加流程,加上目錄和注釋,后的成稿大約有900多頁。為了對得起這本900多頁的傳記,我們又請了業內著名的設計師潘振宇先生進行封面設計,潘先生還以藝術家的特有眼光對書中的28幅黑白及彩色照片插頁重新進行了裝幀排版。終,我們做出了這本精裝封面貼金卡紙、書名燙亞光黑的《撒切爾夫人》。從篩選版權、到簽訂合同付款、再到翻譯、編輯、設計、印刷出版,整個過程歷時三年,這也是小編進入出版行業以來做得時間長的一本書,其中甘苦冷暖自知。
撒切爾夫人曾引用一句名言:“一個秉持信念的人,敵得過千軍萬馬。”如今,終于要為您奉上這本精裝的《撒切爾夫人:權力與魅力》,相信您會從這本書里獲益良多。
喬納森 艾特肯(Jonathan Aitken),現居倫敦,英國著名作家、政治家,曾任國會議員長達23年之久,在內閣中曾擔任過財政部總秘書和國防部長,出版過12部著作,其中《Nixon:A Life》(尼克松:一種生活)獲得過1993年度“丘吉爾政治傳記獎”。近年作品有《Pride and Perjury》(傲慢與偽證)、《Nazarbayev and the Making of Kazakhstan》(納扎爾巴耶夫和哈薩克斯坦的形成),《John Newton: From Disgrace to Amazing Grace》(約翰 牛頓傳:從恥辱到奇妙恩典)等。
致謝 1
序言 1
1 早年歲月
出生地 2
家庭矛盾 4
快樂(或許沒有快樂) 7
及時所學校 11
父親的鼓勵 14
回顧 19
2 戰爭,文法學校,與女校長的分歧
戰爭期間的格蘭瑟姆 24
凱斯蒂文和格蘭瑟姆女子文法學校 28
自己的路 32
回顧 37
3 牛津,男朋友,政治抱負
牛津最初的不快 40
浪漫情事 44
在保守黨協會從政成功 48
回顧 54
4 初涉政壇
年輕的保守黨員 58
議員阿爾弗雷德 博瑟姆的指導 59
年輕的候選人 62
三個受擺布的男人 66
1950年大選 69
沮喪,振作,奮戰 71
回顧 77
5 結婚,生子,芬奇利
結婚 80
生子 84
通往芬奇利的崎嶇道路 87
當選 95
回顧 97
6 議會的早年歲月1956—1964
幸運的立法委員 102
進入下院 110
政務次官 115
在選區 119
家庭生活 122
回顧 127
7 反對黨前座議員
入職反對黨 130
伊恩 麥克勞德的發言人 134
加入影子內閣 138
親美遠蘇 141
準備進入政府 144
回顧 147
8 教育大臣
最初的系列舉措 150
搶奶賊撒切爾 155
首相相助 160
不只是教育 163
回顧 167
9 日暮西下的希思
保守黨的曙光 170
黨內一場虛偽戰爭 176
基思 約瑟夫爵士的成與敗 180
回顧 184
10 獲選黨魁
決定參與競選 188
權貴對撒切爾的支持以及其他驚喜 190
與愛德華 杜坎的協議 194
艾瑞 尼夫的加入 201
及時輪投票結果驚人 203
11 反對黨領袖不確定的開端
贏得一輪選舉 212
不確定的開端 &nb
逐步贏得冷戰
[1] 我作為這位前總統的傳記作家,為他安排了這次會面。不過會面不是通過正常渠道實現的,而是我私下和瑪格麗特 撒切爾的日常事務秘書卡洛琳 斯蒂芬斯聯系安排的。這就是所謂的“手提包路線”。“手提包線路”很有效。盡管英國外交部建議首相不要會見尼克松,但她沒有理會,還是見了尼克松。
[2] 坎農 邁克爾 布爾多,牧師,博士,是凱斯頓學院的創始人,該學院專門研究社會主義國家的宗教。
[3] 阿奇 布朗教授(1938— ),牛津大學政治學教授,圣安東尼學院蘇聯及東歐中心主任。契克斯別墅研討會召開時,他任牛津大學蘇聯研究所的講師。
[4] 語出自英國前首相丘吉爾的演講:“一幅橫貫歐洲大陸的鐵幕已經落下。這張鐵幕后面坐落著所有中歐、東歐古老國家的首都。”——譯者注
[5] 瑪格麗特遠離其他的另一個原因是,她想避免和巴勒斯坦的領袖亞西爾 阿拉法特站在一起,因為她認為阿拉法特是個恐怖分子。
[6] 康斯坦丁 烏斯季諾維奇 契爾年科(1911—1985),1978年以來一直是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安德羅波夫逝世后,他于1984年2月出任蘇共中央總書記和蘇聯較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13個月后因患肺氣腫不幸逝世。
[7] 賴莎 馬克西莫芙娜 戈爾巴喬娃(1932—1999),畢業于莫斯科國立大學哲學系。賴莎獨特的個人風格以及活潑的個性都引起了首相的興趣,而首相一向對到訪的外國友人的妻子以及國內內閣大臣的妻子都沒什么興趣。
逐步贏得冷戰
鐵娘子為何轉變
1982年夏天,唐寧街10號接待了一位意想不到的訪問者,這個人就是美國前總統理查德 尼克松[1]。尼克松因為水門事件辭職后,風波仍未平息,美國國內依舊把他當成“奇恥大辱”。但是瑪格麗特 撒切爾本人非常欣賞尼克松的外交政策。于是在兩人長達一小時的單獨談話中,瑪格麗特專門挑選了尼克松非常擅長的一個話題向他請教——蘇聯在冷戰中對西方世界的敵意越來越強烈,英國應當如何與蘇聯相處。尼克松向她建議:
蘇聯跟我們美國對話之前一定會先聽聽你們的想法。因為他們認為你們實力雄厚,是態度強硬的右翼派,對你們心有敬畏。他們清楚,你們對白宮——實話說我們和蘇聯打冷戰沒什么經驗——有很大的影響力。就憑這一點,你們可以為現在停滯不前的東西方關系帶來些新的現實變化。1
對于討好英國首相,尼克松非常有一套。他在處理與蘇聯的外交關系方面也非常有見地,所以瑪格麗特 撒切爾仔細聆聽了他的建議。尼克松講了很多精辟的俏皮話,比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找到克里姆林宮里有前途的年輕人”,“干擾衛星”,“先包容再斗爭,接著做好準備為兩國關系和談”。2
尼克松的建議引起了瑪格麗特 撒切爾的注意。他的建議充分說明,鼎鼎大名的“鐵娘子”在外交政策方面是個善于傾聽他人意見的細心娘子。也許瑪格麗特在對待英國外交部向她提的前瞻性意見時,表面上很不在乎,但是凡有人寫信給她或當面跟她討論蘇聯問題,她都會非常重視。除尼克松外,在蘇聯問題上給瑪格麗特提過寶貴建議的人,還包括布賴恩 克羅澤、羅伯特 康奎斯特、休 托馬斯、羅伯特 莫斯,以及英聯邦國家希伯來集會聯盟的首席拉比以馬內利 雅克布維茨。他們的建議大大開拓了首相的思路。瑪格麗特 撒切爾之所以會認真傾聽別人有關蘇聯的意見是因為她的思想早已遠遠超過了同時代人。她憑直覺感覺,蘇聯即將發生劇變,所以在見到米哈伊爾 戈爾巴喬夫很久以前,她就一直在尋找可以領導蘇聯進行這次劇變的合適人選。
1983年9月,瑪格麗特在契克斯別墅組織了一場有關蘇聯的研討會,她尋找合適人選的心思更是表露無遺。對呈送給她的擬參會的候選人名單,瑪格麗特顯得鄙夷不屑,她寫道:
這不是我想要的名單。我不想把所有政務次官都叫來參會,也不想把外交部處理蘇聯問題的所有工作人員都找來。外交部應該很早以前就為此次研討會做好準備了。我想請的,是那些真正研究過蘇聯、研究過蘇聯人思想,還有曾經在蘇聯生活過的人。這份名單上超過一半的人對蘇聯的了解還不如我多。3
在首相的敦促下,契克斯別墅研討會邀請了一些蘇聯方面的杰出專家,也收到很多不錯的論文。然而,會上只有坎農 邁克爾 布爾多[2]一人敢大膽地斷言說,“總有24小時我們會目睹蘇聯從內部分崩離析”。4研討會的總結陳詞提到——瑪格麗特 撒切爾在這句話下面畫了著重線——盡管蘇聯的領導層面臨很多問題,但問題并沒有嚴重到要蘇聯進行重大變革的程度,也不會對蘇聯產生多少巨大影響。5
盡管研討會討論對蘇外交政策時非常樂觀,瑪格麗特 撒切爾還是重申了自己的觀點。她認為,蘇聯雖然外表看來氣勢強大、堅不可摧,但其內部一定有人希望做些變革。她這里所指的是蘇聯部分作家以及和政府持不同政見的人。但是蘇聯政府內部有這種類似的改革倡導者嗎?參加契克斯別墅研討會的一位英國非政府人士阿奇 布朗[3]教授在會上作報告時提道,蘇聯共產黨政治局里有一位年紀最輕、資歷最淺的人,他會是“蘇聯廣大人民以及蘇聯以外其他國家最有希望的選擇”。這個人就是米哈伊爾 戈爾巴喬夫。
外交大臣杰弗里 豪爵士說,英國如此早就能選中戈爾巴喬夫,意味著“我們9月份在契克斯別墅舉行的研討會的實際意義遠比我們知道的還要重要”。豪認為,瑪格麗特 撒切爾隨后與戈爾巴喬夫建立起來的關系是“她在外交方面最偉大的成就”。6
而在那時,相中戈爾巴喬夫只不過是瑪格麗特 撒切爾未來外交政策上一件希望渺茫的小事而已。事實上,瑪格麗特的外交政策變得越來越個人化。她一直努力讓外交政策的制定權牢牢地掌握在唐寧街10號的手中。1983年年末,瑪格麗特任命查爾斯 鮑威爾為自己的新私人秘書。鮑威爾在瑪格麗特任首相接下來的7年時間里一直都是她的親密助手和知己。
查爾斯 鮑威爾長得像個標準的外交部工作人員。不過他之所以能吸引到瑪格麗特 撒切爾,是因為他性格冷峻有獨創性思想。更為重要的是,鮑威爾的觀點總是與瑪格麗特的政見不謀而合。
兩人及時次建立友好關系是在德國波恩,那是1975年。當時瑪格麗特作為英國反對黨領袖,及時次出訪德國。而鮑威爾則是英國大使館一等秘書,負責為瑪格麗特安排行程。他倆在波恩都熬到深夜,想及時時間聽到西伍利奇遞補選舉的結果。夜里選舉結果傳來,保守黨意外獲得勝利,極大地振奮了黨領袖瑪格麗特的精神。當天夜里大家一起等待選舉結果的大部分時間里,鮑威爾性格活潑的夫人卡拉 鮑威爾一直在旁邊說話逗趣。瑪格麗特 撒切爾后來一直對她喜愛有加。瑪格麗特也非常喜歡年僅33歲的查爾斯 鮑威爾。鮑威爾外形俊朗,畢業于牛津大學,他觀點新穎,認為英國國家利益高于一切,這些都給瑪格麗特留下了深刻印象。
其實,瑪格麗特和鮑威爾是互相敬慕。“自打那次以后我就認定瑪格麗特 撒切爾非常不錯。”他回憶說,“外交部的人普遍認為她是個令人討厭、思想狹隘的中產階級家庭主婦,但我覺得英國恰恰需要她這種簡單直接的改革方式。”
鮑威爾接下來還做過羅得西亞事務特殊顧問、英國駐歐盟總部布魯塞爾代表處顧問,他這段時間的表現一直都得到首相的注意。在做英國駐歐盟總部代表時,鮑威爾終于找到機會向瑪格麗特詳細說明他所堅持的歐洲懷疑主義論。鮑威爾所持的歐洲懷疑主義論觀點也許阻礙了他在外交部的仕途,但這個觀點在他競聘唐寧街10號首相外務私人秘書一職時確實幫了很大的忙。
瑪格麗特雖然覺得鮑威爾“言論過于激烈”,7但也找不出比他更合適的人選。上任后,鮑威爾發展得越來越好。他與首相的友好關系逐漸發展成為神秘到難以解釋的密切關系。兩人交好主要是因為彼此政見相同,同時鮑威爾的夫人卡拉又能給他們帶來歡笑和生活樂趣。在唐寧街10號舉行的宴會上,首相一直向來賓這樣介紹卡拉,“你們知道的,她是意大利人。”8而在首相和鮑威爾密切關系中起最重要作用的是,查爾斯 鮑威爾擅長理解瑪格麗特 撒切爾的內心想法。一旦明白首相的想法,他就會把首相的心意迅速告知白廳和全世界。在這個過程中他總能借助自己的語言力量傳達出瑪格麗特的個人意愿。鮑威爾在這方面表現相當出色,所以外交和聯邦事務部一位中國問題的博學專家珀西 克拉多克爵士曾評價說:“想要分辨清楚鮑威爾講的話里哪些是撒切爾夫人的原話,哪些是他自己加進去的,簡直比登天還難。”9
克拉多克這話才說了不到一年,鮑威爾便升職成了唐寧街10號首相私人秘書智囊團中的一員。瑪格麗特 撒切爾擔任首相后,羽翼漸豐,而她真正的外交大臣實際就是她自己。在外交政策方面,她逐漸開始獨立行事,尤其是在經常被人忽視的東西方關系方面。
1984年2月,瑪格麗特 撒切爾及時次以首相身份出訪“鐵幕后面的國家”[4]。如果瑪格麗特出訪匈牙利是為了“干擾衛星”的話,那么她的目的確實達到了。隨后瑪格麗特還數次出訪了蘇聯控制下的其他幾個東歐國家的首都。在布達佩斯,瑪格麗特受到了在中央大市場購物的民眾的歡迎,用她的話來說是“一次熱烈甚至是熱情洋溢的歡迎”。10中央大市場的這次經歷,加上瑪格麗特和匈牙利一些市民的交談,都使她更加堅信,通過進一步深入了解“鐵幕”后面主要國家的社會狀況,必然能消融冷戰的堅冰。
瑪格麗特 撒切爾如此愿意與蘇聯建立友好關系,也是因為她得到了奧列格 戈迪夫斯基提供的有關蘇聯的頂級機密信息。奧列格 戈迪夫斯基是個雙重間諜,他既是英國秘密情報局軍情六處的情報人員,同時也是蘇聯克格勃的高級官員。幾個星期前即1983年11月,戈迪夫斯基向瑪格麗特匯報說,蘇聯的飛機已進入待戰狀態,準備好向西方國家發動核戰爭。蘇聯的夸張備戰實際是為應對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每年例行的代號為“1983射手”的軍事演習。只是蘇聯誤解了北約,才會反應過激。蘇聯較高指揮官錯誤地認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舉行這次軍事演習是為了隨后向蘇聯發動真正的戰爭。瑪格麗特 撒切爾收到這些絕密情報后總結認為,西方國家需要與蘇聯展開更為有效地交流溝通。11
匈牙利之行結束10天后,瑪格麗特 撒切爾于1984年2月14日坐飛機前往莫斯科參加蘇共中央總書記尤里 安德羅波夫的葬禮。飛機上,瑪格麗特一直在看外交部的簡報,突然她評價說:“難道蘇聯就沒有年輕點兒的領導人嗎?這些領導都是65歲以后才上任的。”12
在安德羅波夫漫長而寒冷的葬禮上,瑪格麗特 撒切爾偶遇蘇聯一位年輕的領袖,這個年輕人注定要改變他的國家和全世界。此人就是米哈伊爾 戈爾巴喬夫。戈爾巴喬夫尊敬瑪格麗特,不是因為她的英國首相身份,而是因為他注意到瑪格麗特在葬禮上恭謙有禮。
按照克里姆林宮的安排,來訪的外國政要在葬禮現場均沒有任何座位。因此送葬的隊列和護衛軍隊經過紅場時,這些人必須在紅場的貴賓專區站上一個多小時。參加葬禮的大多數外國領導人都通過不停地跺腳和閑談來取暖。瑪格麗特 撒切爾雖然也很冷,但是她特意穿了毛皮靴,沒有和其他擠在一起[5],而是獨自安靜地站在一邊。瑪格麗特的恭謙有禮以及在靈柩前深深地鞠躬,都贏得了戈爾巴喬夫的贊賞。
戈爾巴喬夫是已故蘇共中央總書記安德羅波夫的門生,他在蘇聯共產黨政治局已嶄露頭角,只是西方國家對其尚缺乏了解。葬禮結束時,戈爾巴喬夫主動找到瑪格麗特并殷勤地親自將她帶到溫暖的房間。“我記得你那時對我的關照。那天天很冷,我穿著薄薄的絲襪和套裙。”13兩人第二次見面時瑪格麗特回憶說。
及時次謀面過后幾小時,瑪格麗特 撒切爾才明白過來,這個陪她走到房間的人就是契克斯別墅研討會上所提到的那個未來極有可能成為蘇聯的人。于是瑪格麗特趁熱打鐵力邀戈爾巴喬夫訪問英國。因為外交禮節方面的一些問題,戈爾巴喬夫出訪英國必須通過一個鮮為人知的名為“英蘇議會小組”的機構才能實現。該小組的領導人是英國保守黨后座議員安東尼 克肖爵士。14安東尼爵士在接到命令,要求他向戈爾巴喬夫發出邀請時,不禁問道:“這個戈爾巴喬夫到底是誰?”邀請發出后,蘇聯外交部部長安德烈 安德烈耶維奇 葛羅米柯雖然極力阻撓,但戈爾巴喬夫很快做出了回應。“我跟葛羅米柯談得并不愉快。”戈爾巴喬夫回憶說,“他根本不愿意派人幫忙籌備我出訪英國的事,也不愿意派人陪我出行。他覺得這些事用不著外交部來做。”15
而在英國,瑪格麗特 撒切爾特意強調了戈爾巴喬夫出訪英國的意義,她的言行令外交部的顧問吃驚不已。按慣例,除國家首腦外,外國其他政界人物出訪英國只能在唐寧街10號做短暫停留訪問。但瑪格麗特居然邀請這位富有魅力的蘇聯客人去契克斯別墅參加午宴,午宴時間長達整整5個小時,參加人員包括各位內閣大臣、官員,還有蘇聯問題專家。
“她當時做的事情我都一清二楚。”戈爾巴喬夫回憶道,“我們在英國的諜報人員消息很靈通。我們知道,英國政府極力想弄明白,契爾年科[6]出任蘇共中央總書記后,蘇聯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因為瑪格麗特 撒切爾知道,契爾年科活不了多久。當年她參加安德羅波夫的葬禮時隨身帶了個醫生。這個醫生診斷認為,契爾年科呼吸急促,應該是得了慢性肺氣腫。醫生為瑪格麗特預測了契爾年科的壽命,后來證明他的預測正確。”16
雖然戈爾巴喬夫一直把他順利的英國之行歸因于英國的情報工作做得好,但不可否認這同樣也得益于瑪格麗特 撒切爾的政治遠見和直覺力。她已經感覺到,在安德羅波夫葬禮上碰到的這位恩主有可能就是蘇聯的新型領導人——思想開明、敢于革新。正因如此,瑪格麗特才會邀請戈爾巴喬夫出訪英國、到契克斯別墅參加午宴。而戈爾巴喬夫的表現也遠遠超出了瑪格麗特的預想。戈爾巴喬夫的這次英國之行幫助兩人建立了友好關系,從而在未來改變了整個世界的格局。
契克斯別墅與戈爾巴喬夫初譜友好序曲
1984年12月16日中午12點30分,米哈伊爾 戈爾巴喬夫和賴莎 戈爾巴喬娃到達契克斯別墅,跟瑪格麗特 撒切爾一起參加星期日的午宴。瑪格麗特的私人秘書查爾斯 鮑威爾回憶說:
那是個特別的時刻。大家對于接下來會發生些什么都一無所知。對我們來說戈爾巴喬夫就是蘇共中央政治局的一個新人。出訪英國之前,他訪問過的一個西方國家就是加拿大。撒切爾夫人邀請了戈爾巴喬夫的夫人一同出席宴會,這非常明智——蘇聯領導人偕夫人出席公開活動,這打開了歷史新篇章——戈爾巴喬夫才走進契克斯別墅大廳一會兒,你就能感覺出來這位蘇聯領導人和其他蘇聯領導人截然不同。他精力充沛、笑容滿面、性格活潑,對自己穿著得體的太太明顯感到自豪,同時也愿意隨時加入別人的談話討論。每一位參加午宴的嘉賓對他的印象都有了極大轉變。17
首相的轉變尤其大,她對戈爾巴喬夫的態度簡直可謂坦率,甚至是直白。把戈爾巴喬夫介紹給到場的其他英國嘉賓后(其中有6人是內閣大臣),瑪格麗特已經決定好自己在這種場合將使用的語氣了。
“戈爾巴喬夫先生,我希望我們的友好關系能有一個良好的開端。”餐前酒剛端上桌不久,瑪格麗特 撒切爾就直接開門見山了。
我希望我們彼此之間沒有誤解。所以我必須向你直言:我痛恨社會主義。我之所以痛恨社會主義是因為它無法給人們帶來自由、平等或是繁榮。如果你們蘇聯人堅持要走社會主義道路,也只能在自己的國界之內搞。18
唐寧街10號的新聞秘書伯納德 英厄姆說話一向直截了當,他親耳聽到了瑪格麗特的這番話,也目睹了這番直言對蘇聯的客人造成的影響。“我看到,戈爾巴喬夫先生是被嚇到了,”他回憶說,“首先是被撒切爾夫人直白的態度嚇到了,然后是被她所說的蘇聯只能在自己國界范圍內搞社會主義的一番話嚇到了。”19
瑪格麗特的直率的確讓米哈伊爾 戈爾巴喬夫吃驚不已,同時他也能隱約猜出這次會面的結果。戈爾巴喬夫之前想向蘇聯外交部匯報他出訪英國的事,結果遭后者反對,因為蘇聯老外交部部長安德烈 安德烈耶維奇 葛羅米柯妒忌戈爾巴喬夫出訪英國。所以戈爾巴喬夫只能和自己的妻子賴莎 馬克西莫芙娜 戈爾巴喬娃[7]一起在他們位于皮聰大海邊的家里為出行做準備。
戈爾巴喬娃夫人一邊聽著翻譯過來的首相開場白,一邊面露厭色。午宴正式開始,瑪格麗特 撒切爾繼續口無遮攔地攻訐問難,搞得戈爾巴喬娃夫人的反感情緒越來越大。米哈伊爾 戈爾巴喬夫如是描述當時的緊張氣氛:“我們在契克斯別墅并不寬敞的餐廳一起落座用午餐。我和瑪格麗特坐在桌子的一邊,丹尼斯和賴莎則坐在對面。我跟瑪格麗特的爭吵很快就變得越來越激烈起來。”20
首相把他們的爭吵形容為“一場有關兩種社會制度的激烈辯論”。21在首相眼里,這場爭吵似乎比戈爾巴喬夫夫婦感覺的還要激烈。爭吵最初源于有關蘇聯中央集權經濟體制的優勢與西方自由市場經濟模式的優勢相比較的討論。瑪格麗特 撒切爾在論述這一點時主要圍繞著蘇聯政府高額的軍備開支不斷發問,語氣也越發尖銳起來。“她一直在譴責蘇聯造成了各種不公平現象。”戈爾巴喬夫回憶說,“我并沒有對英國做任何譴責。但是她脾氣變得很差,一度不愿跟我說話。我也就不跟她說話。我們差不多算是互不搭理。”22
這件事過去30年后,米哈伊爾 戈爾巴喬夫在他的莫斯科辦公室為本書的寫作接受采訪時,披露了當時的場景,并現場示范表演了兩人彼此冒犯后,如何心懷怨氣地背朝對方互不理睬。
他接著說道:
然后我就看到賴莎在桌子對面向我使眼色,她向我打唇語暗示說“夠了!”我一度考慮過我們是不是應該起身離席。但我又立即對自己說:“我們是客人,談話還是應該繼續下去才行。”于是我態度堅決地對首相說:“撒切爾夫人,我知道你是個思維敏捷、原則性極強的人。但請你注意,我也是這樣的人。”聽到這兒,她點了點頭。然后我接著說,“我想讓你明白,我到這里來并沒有想要向你傳達蘇共中央政治局的任何指示,也沒有想要說服你加入共產黨。”
米哈伊爾 戈爾巴喬夫這位業余演員在向我透露當時的情景時,故意模仿瑪格麗特 撒切爾突然大笑起來的聲音:“喔哈哈!”瑪格麗特先笑了起來,其他人也緊接著笑起來。緊張的氣氛立刻得到緩解,雙方的討論又繼續進行下去。雖然討論到一半,兩人再度起了爭執,但這回不像上次那樣僵持不下。
這次爭執源起戈爾巴喬夫說,蘇聯人民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生活得非常幸福,瑪格麗特 撒切爾詰問道,如果真的很幸福,“為什么蘇聯當局不能像英國政府一樣允許自己的人民輕易離開祖國呢?”23
此言一出,兩人便就蘇聯禁止國內猶太人移居以色列的事展開激烈辯論。關于這個問題,瑪格麗特 撒切爾的好友首席拉比曾經向她詳細介紹過具體情況。所以瑪格麗特向蘇聯客人發起了“電吹風般”窮追猛打的進攻,一次又一次地列舉事實和數據說明蘇聯如何對待未獲準移居海外的人民。戈爾巴喬夫沒有料到瑪格麗特的言辭會如此激烈,但他很快信心滿滿地回應說:“提出移民申請的蘇聯居民里有89%都獲得了批準。”這個數據顯然是假的。但是瑪格麗特 撒切爾出于外交禮貌考慮——雖然她很少這么講究禮貌——沒有計較這個數據的真假,而且戈爾巴喬夫又補充說,“我們也正在考慮猶太人的移民問題。”24瑪格麗特則認為,戈爾巴喬夫的話說明,蘇聯將進一步放寬對猶太人移民外國的限制。
午宴結束后,首相叫來了外交大臣杰弗里 豪和她的私人秘書查爾斯 鮑威爾,她的翻譯則把米哈伊爾 戈爾巴喬夫及其隨行三人一起帶到休息室,和首相邊喝咖啡邊談話。這次私人會談原定計劃只有30分鐘,結果談了有兩個半小時多。會談剛開始,兩位元首一起坐在火爐旁邊寬大的扶手椅上。瑪格麗特 撒切爾脫了皮鞋,把腳伸進椅子下面的軟墊下,然后從手袋里拿出了一些文件。戈爾巴喬夫也伸手拿出了自己的文件夾,從里面抽出一個題為“與撒切爾交談”的備忘錄。但是他想了想,問道:“我們可以撇開這些文件自由談話嗎?”
“好啊”,首相一邊回答一邊把資料放回手袋。25
于是兩位元首開始了一場沒有經過提前設計的會談。戈爾巴喬夫強烈請求冷戰國家進行裁軍并結束冷戰,掀起了會談的及時個高潮。瑪格麗特 撒切爾向來習慣自己說話時一個人滔滔不絕,絕不容許別人插嘴,這回她卻一直沒法在戈爾巴喬夫發言的時候插話,因此有些不適應。最終,她還是插嘴提了個問題,涉及冷戰帶來的實際問題,即英國國內由亞瑟 斯卡吉爾領導的礦工大罷工活動進行到第10個月時,蘇聯居然出資支持罷工活動。
“你們的工會現在在出錢資助我們國內的礦工,”她說,“因為這個,罷工得以繼續進行。英國的經濟受到極大損傷。我目前還在冷處理此事。但是我強烈要求你們國家的工會立即停止一切資助活動,否則我們將進行國際制裁。”26
據戈爾巴喬夫的助手列昂尼德 扎米亞京[8]回憶,當時戈爾巴喬夫聽到瑪格麗特這么說,顯然嚇了一跳,并立即回答說自己“和工會沒有任何聯系”。27
瑪格麗特口口聲聲說,
“這是我讀過的可讀性強,有趣,也是有啟發性的一本關于撒切爾夫人的傳記。”
——《英國每日電訊報》評論員
這本書是“敏銳且令人信服的”。
——《星期日泰晤士報》評論員
“艾特肯是一個多才多藝的傳記作家和語言大師。這本書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和值得強烈推薦”。
——《星期日快報》評論員
“總有24小時我們會在奉承和厭惡之間給撒切爾一個中肯的評價,她在促進國內經濟發展取得的成績,在世界政治舞臺上的影響力,和在執政后幾年里的失誤。這本書的作者采用驚人的坦率描述,這將大大有助于終找到這個平衡點。”喬納森 艾特肯的敘述是“了不起的誠實”。
——英國《衛報》評論員
好厚的一本書啊!包裝的也很嚴實,紙質也好。我一直都非常敬佩撒切爾夫人,可以說她改變了一個時代。一定要好好了解她的一生。
不錯,值得購買,下次換回光顧的,
很厚的一本書,了解鐵娘子必讀。就是書送過來壓變形了,換了一次還是如此,也懶得折騰了,將就吧。
非常的棒!
撒切爾夫人真了不起,女中豪杰
挺好的,正版
英國第一位女首相的權利與魅力。
第一次網上買書,書是好書,發貨也快。但令我失望的是書的邊角都磨破了,折了。不知以后還敢在此買書嘛!
挺好的書,就是封面壞了,還有前幾頁右上角直接是缺的
被這個書的封面吸引了,好看。乍看價格挺高,拿到手一看覺得物有所值。
書的質量真的很棒,裝幀精致,讓人有很強的閱讀欲望。
真本書印刷特別精美,能看出來出版社是用了心的,內容也好,作者知道好多秘密的細節呢
昨晚下單,今天一早就到了,物流太快了,就愛當當,正好是活動日,太劃算了,性價比高,很厚的一本書
一位優秀的女政治家,注定從一開始就不同尋常,追求卓越,功過任后人評說!
快遞也太快了吧,昨天下午下的單,今天一大早就給我送過來了,正不正品就不知道了,先看看再說
到貨后發現封面有點磨損還有裂痕跟客服溝通后立馬辦理了換貨物流也是超快第二天上午就給換了。好評。書很厚一本很細致
很厚很好的一本書,紙質排版都很好,封面設計也很漂亮。物流速度也很快,而且包裝是塑封防水的。一直在當當買書,購物感覺很棒!
“如果你的出發點就是討人喜歡,你就得準備在任何時候、在任何事情上妥協,而你將一事無成。” 勝在魅力融合了權力,敗在權力壓倒了魅力!一生精彩,值得品味。
本傳記彰顯了撒切爾夫人的卓越之處,也揭示了她偶爾的脆弱;她以強硬干練的風格為人稱道,又以一位英倫淑女的優雅品味,給男性主導的政界增添了一道靚麗風景。她每天都要為整個國家謀篇布局,也要操心子女的教育問題。她的欲望,她的信仰,她的政治手腕,她對于愛情、婚姻和家庭的態度以及在政壇得以生存的策略,都在本傳記中一一呈現。由此,我們得以走進撒切爾夫人的內心世界,感受鐵娘子光芒四射的傳奇一生。
撒切爾夫人,英國近現代杰出的政治家,關于她很棒的傳記
鐵娘子撒切爾夫人的一生像傳奇一樣,幾經波折,看似柔弱,實則堅強
這本傳記的語言通俗易懂又很生動,常常會讓我身臨其境,仿佛自己就身在唐寧街10號的首相官邸看著撒切爾夫人做出政治決策的全過程,她非凡的勇氣和堅定的決心常常讓我感到敬畏。
《撒切爾夫人:權力與魅力》的一個特點是,雖然是描寫一位曾經風靡世界政壇的女首相,但這本人物傳記的語言風格卻沒有濃重的政治色彩,讀起來就像聽作者講述一個老朋友的故事。
我第一次聽說撒切爾夫人還是很多年前從新聞聯播里,知道了她是英國歷史上第一位女首相,成功贏得三次英國大選,任職首相11年,人稱“鐵娘子”。看著電視里這位金發碧眼,穿著得體的中年女人,心想:這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女性啊!書很厚,慢慢看
若是想了解英國,就不能不看撒切爾夫人的傳記,迄今為止最全面最詳實反映撒切爾夫人和英國政壇的書,從中可以管中窺豹,從英國的政治博弈看到二戰后世界的政治格局,也讓我們更了解當下世界政局的成因與演變~~
精裝大部頭,最近很喜歡啃啃大部頭,正好英國脫歐,總覺得與撒切爾夫人脫不開關系,市面上有很多撒切爾夫人的書,但比較后發現只有這個寫的最全。另外,作者也是難得的撒切爾夫人身邊一直走來40多年的人,挑剔的英國人都說這本書寫的客觀,我也就相信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