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蒙學重視誦讀,是在恰當的年紀,用有效的方法,教青少年學文化。對于今天的國學及語文教育,頗有借鑒意義。有鑒于此,我們有必要重拾國粹,向廣大青少年推廣普及國學系列課程。
n《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時期的散騎侍郎周興嗣所作的一篇韻文,全文由一千個不重復的字連綴成篇,音韻和諧、前后連貫、條理清晰,涵蓋自然、歷史、政治、軍事、教育、倫理等多方面的內容,歷來被視為兒童識字的范本,是兒童啟蒙教育的必修課。本書是作者以其"雒誦堂"為教學實踐基地,以親身教學經歷編輯而成的經典國學教材。
n
中國傳統文化,以傳承為首要。傳統蒙書的預設讀者雖然是少年兒童,且多以淺近文言寫成,但例皆引經據典、傳承有自。是以本套叢書的注釋,尤其重視語典語源的考察。傳統蒙書如《三字經》《千字文》,前人(多為清人)已有注本,多有可采之處。但這些注本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注釋亦為文言,今人閱讀有難度;二是古人注語典和典故出處,多憑記憶,難免有疏漏。是以本套叢書的注譯工作,不得不在參考前賢成果的同時另起爐灶,凡有經史子集語源者,尤其是出自先秦兩漢典籍的,皆在注釋中注明出處并征引原文,以明與前賢同于所不得不同,異于所不得不異。
n
檀作文,北京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博士,首都師范大學教師,得著名文史專家吳小如教授親炙,致力于儒學、詩學、蒙學三方面研究,并創辦雒誦堂國學館,教授青少年傳統文化知識,堪稱新生代國學教育代表人物。CCTV首屆中國詩詞大會明星擂主李子琳便是雒頌堂的首席弟子。
天地玄黃 宇宙洪荒……………………………………… /
n日月盈昃 辰宿列張……………………………………… /
n寒來暑往 秋收冬藏……………………………………… /二
n閏余成歲 律呂調陽……………………………………… /二
n云騰致雨 露結為霜……………………………………… /四
n金生麗水 玉出昆岡……………………………………… /五
n劍號巨闕 珠稱夜光……………………………………… /五
n果珍李柰 菜重芥姜……………………………………… /七
n海咸河淡 鱗潛羽翔……………………………………… /八
n龍師火帝 鳥官人皇……………………………………… /九
n始制文字 乃服衣裳……………………………………… /九
n推位讓國 有虞陶唐…………………………………… /一二
n吊民伐罪 周發殷湯…………………………………… /一二
n坐朝問道 垂拱平章…………………………………… /一五
n愛育黎首 臣伏戎羌…………………………………… /一五
n遐邇一體 率賓歸王…………………………………… /一五
n鳴鳳在樹 白駒食場…………………………………… /一六
n化被草木 賴及萬方…………………………………… /一六
n蓋此身發 四大五常…………………………………… /一八
n恭惟鞠養 豈敢毀傷…………………………………… /一八
n女慕貞潔 男效才良…………………………………… /二〇
n知過必改 得能莫忘…………………………………… /二〇
n罔談彼短 靡恃己長…………………………………… /二〇
n信使可覆 器欲難量…………………………………… /二〇
n墨悲絲染 詩贊羔羊…………………………………… /二二
n景行維賢 克念作圣…………………………………… /二四
n德建名立 形端表正…………………………………… /二四
n空谷傳聲 虛堂習聽…………………………………… /二五
n禍因惡積 福緣善慶…………………………………… /二五
n尺璧非寶 寸陰是競…………………………………… /二六
n資父事君 曰嚴與敬…………………………………… /二七
n孝當竭力 忠則盡命…………………………………… /二七
n臨深履薄 夙興溫凊…………………………………… /二八
n似蘭斯馨 如松之盛…………………………………… /二九
n川流不息 淵澄取映…………………………………… /二九
n容止若思 言辭安定…………………………………… /三〇
n篤初誠美 慎終宜令…………………………………… /三
n榮業所基 籍甚無竟…………………………………… /三
n學優登仕 攝職從政…………………………………… /三二
n存以甘棠 去而益詠…………………………………… /三二
n樂殊貴賤 禮別尊卑…………………………………… /三四
n上和下睦 夫唱婦隨…………………………………… /三四
n外受傅訓 入奉母儀…………………………………… /三五
n諸姑伯叔 猶子比兒…………………………………… /三五
n孔懷兄弟 同氣連枝…………………………………… /三六
n交友投分 切磨箴規…………………………………… /三六
n仁慈隱惻 造次弗離…………………………………… /三七
n節義廉退 顛沛匪虧……………………………………… /三七
n性靜情逸 心動神疲…………………………………… /三八
n守真志滿 逐物意移…………………………………… /三八
n堅持雅操 好爵自縻…………………………………… /三八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