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醫療損害賠償糾紛裁判規則與適用標準圖書
人氣:49

醫療損害賠償糾紛裁判規則與適用標準

系統梳理醫療損害賠償領域重點疑難問題,提煉法官裁判規則,引領辦案思路,獨創二維碼快速檢索系統
  • 所屬分類:圖書 >法律>法律普及讀物>醫療  
  • 作者:[胡鳳濱] 主編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中國司法裁判規則與適用標準叢書
  • 國際刊號:9787511873965
  •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04
  • 印刷時間:2015-04-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本書對醫療損害賠償領域的法律糾紛進行有針對性的細分,從中歸納、提煉各類糾紛的裁判規則與適用標準,并對裁判規則進行深入闡釋,裁判規則之后則是與之相關的指導案例,且與同類書不同的是,本書的案例部分將只提供案例標題,具體內容通過掃描二維碼閱讀,使得本書可以將更多的內容和空間放在裁判規則的提煉與闡釋上,大大增強了本書的價值。

編輯推薦

精心總結、系統梳理200多個醫療損害賠償領域的重點疑難問題

對海量裁判文書進行總結歸納、濃縮提煉,形成裁判規則,便于直接引用、參考

啟發、引導辦案思路,幫助掌握同類案件法官的裁判標準和尺度

加深對法律的理解和運用,拓寬解決法律問題的思維方法

獨創的檢索碼系統,幫助讀者快速查找使用

作者簡介

胡鳳濱,法學博士,博學律師,碩士研究生導師,仲裁員。主要研究領域為法律方法技術和法律信息技術。主要著作:《資本結構及治理優化》(主編),中國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中國指導案例、參考案例判旨總提煉叢書》(主編),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人民法院指導案例裁判要旨匯覽叢書》(主編),中國法制出版社2015年版。

目錄

檢索碼

及時章審判程序

一、立案受理

1.因交通事故和醫療事故同時請求損害賠償的,是否可以合并審理?

2.能否將應承擔管理責任與藥品質量責任的不同醫療機構列為共同被告?

3.有關醫療糾紛的民事調解協議生效后,患者能否就預期損失另行起訴?

4.為同一疾病診療的多家醫療機構能否被列為醫療糾紛的共同被告?

5.多家醫療機構共同導致患者人身損害的,如何確定案件的管轄法院?

6.因醫院同一過失致產婦及嬰兒人身損害的,案件可否合并審理?

7.不當出生的新生兒能否作為醫療糾紛訴訟主體?

8.因醫療機構接種疫苗致未成年人殘疾,是否屬于行政糾紛?

二、訴訟時效

1.醫療損害責任糾紛的訴訟時效自何時起算?

2.患者接受藥物治療造成人身損害的,訴訟時效自何時起算?

3.患者接受治療多年后才知其權利被侵害的,是否喪失勝訴權?

4.父母在殘疾嬰兒出生后一年內訴請醫院賠償又撤訴的,訴訟時效是否中斷?

5.患者自知道醫療過錯致其損害后一年內未起訴,是否喪失勝訴權?

6.醫療機構過錯致患者權利受損的,訴訟時效自何時起算?

7.因醫療事故導致潛伏性病癥的,訴訟時效自何時起算?

8.患者多年后發現其損害是過錯醫療行為所致的,是否有權訴求賠償?

9.患者因手術中輸血患有丙肝的,訴訟時效自何時起算?

三、舉證責任

1.患者認為醫療機構存在醫療過錯的,是否應由其承擔舉證責任?

2.家屬未請求做尸檢致使不能進行醫療事故鑒定的,是否會導致醫院機構舉證不能?

3.患者家屬未申請尸檢致無法進行醫療過錯鑒定的,應否承擔舉證不能的后果?

4.鑒定人未出庭質證的,鑒定結論能否作為認定事實的依據?

5.患者食用藥房出售的中藥導致人身損害的,舉證責任如何分配?

6.患者未證明醫療行為與損害后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的,能否主張賠償?

7.患者拒絕以醫療機構提供的病歷作為鑒定依據且未提供反證的,應否承擔舉證不能的后果?

8.因病歷被篡改致使無法進行醫療鑒定的,醫療機構應否承擔舉證不能的責任?

9.患者輸血后患丙型肝炎的,是否有權請求醫療機構和血液機構承擔責任?

10.鑒定結論已證明醫療機構無過錯而患方仍主張醫療機構存在過錯的,舉證責任如何分配?

11.對于醫療損害造成的損失范圍,舉證責任如何分配?

四、證據證明

1.無法醫參加的涉及死因的醫療事故鑒定結論,能否作為證據使用?

2.經醫患雙方同意由法院委托進行的醫療過錯鑒定,是否可以作為證據使用?

3.鑒定機構對委托以外事項作出的鑒定結論,可否作為證據使用?

4.患方拒絕做醫學鑒定時,醫方所提供的專家證言能否作為定案依據?

5.專家咨詢會認為客觀真實的病例,能否作為鑒定材料?

6.尸檢報告與醫療機構的臨床診斷不一致時,應如何認定案件事實?

7.鑒定人員未出庭接受質詢,是否會導致鑒定結論喪失證明力?

8.醫療事故鑒定機構作出的鑒定結論,是否應當作為定案依據?

9.醫務人員出具證言證明不存在錯抱新生兒可能的,是否應予采信?

10.患者先后在醫療機構復印的排版不同的電子病歷,是否可以作為鑒定依據?

11.依據存在瑕疵的材料所作出的醫療事故鑒定結論,是否能作為定案依據?

第二章醫療機構診療過失

一、診斷過失

(一)誤診

1.醫院未盡檢查義務致殘疾嬰兒出生的,應否承擔責任?

2.對腦出血患者按照腦梗死治療致患者死亡,是否應當賠償?

3.患先天遺傳病的嬰兒是否有權訴請產檢機構承擔賠償責任?

4.醫療機構誤診致患者前往他處檢查,應否就此承擔賠償責任?

5.醫療機構未能診斷致缺陷胎兒出生,應否承擔賠償責任?

6.醫療機構存在漏診行為對患者造成損害后果,是否應承擔賠償責任?

7.產檢時判斷錯誤導致殘疾兒出生,醫療機構應否賠償?

8.醫療機構診斷錯誤致治療時機延誤的,應否承擔賠償責任?

9.醫療機構已將病情如實告知患者并反復要求前往部門確診,是否應對誤診負責?

10.醫療機構誤診但已盡到合理注意義務,是否應承擔賠償責任?

11.交接班醫生均未仔細檢查并詢問病情致患者死亡,醫療機構應否賠償?

12.當地較高醫療水準的醫療機構發生誤診,是否應承擔賠償責任?

13.殘障嬰兒錯誤出生,應否由產檢醫院承擔民事責任?

(二)漏診

1.醫療機構漏診且延誤患者治療的,應否對患者死亡承擔賠償責任?

2.醫療機構存在漏診、延誤手術等醫療過失行為的,是否應承擔賠償責任?

3.各醫院對漏診及怠于手術造成患者的損失如何承擔責任?

4.患者死于難以診斷的疾病而非用藥不當,醫療機構是否賠償?

5.不構成醫療事故的漏診行為致患者損害加重,是否應予賠償?

二、治療過失

(一)用藥不當

1.產婦難產致新生兒殘疾的,醫療機構應否承擔責任?

2.孕婦得知醫院對其使用孕婦禁用藥后決定引產的,醫院應否對后果承擔責任?

3.患者藥物過敏后拒絕治療的,醫療機構應否對其死亡承擔責任?

4.司法鑒定結論與尸檢結論不一致時,案件事實如何認定?

5.醫療機構為緩解患者疼痛使用禁忌性藥物加速患者死亡的,應否承擔責任?

6.醫療機構用藥錯誤但未構成醫療事故的,是否應承擔賠償責任?

7.醫療機構根據患者口述身體狀況選用藥物致患者損害的,應否承擔賠償責任?

(二)手術措施不當

1.診療行為造成患者損害雖不構成醫療事故但存在過錯的,應否承擔責任?

2.醫療機構術前檢測不充分致患者術后出現并發癥,應否承擔責任?

3.患者術后出現并發癥的,醫療機構應否承擔責任?

4.醫療機構手術措施不當但不構成醫療事故的,應否對患者損害承擔責任?

5.患者骨灰中發現手術刀而鑒定結論證實醫療機構無過錯的,醫療機構應否賠償?

6.醫療機構術中使用麻醉不當的,應否承擔責任?

7.患者知道其親屬與醫療機構達成的補償協議顯失公平的,可否行使撤銷權?

8.醫療機構實習醫生的診療行為致患者傷殘,責任主體如何認定?

9.醫療機構因對手術方法存在重大誤解而未對癥治療的,應否承擔賠償責任?

三、護理過失

1.醫療機構術后隨訪及復查不到位致患者壽命縮短的,應否承擔責任?

2.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治療期間自傷致殘的,醫療機構應否承擔責任?

3.護理人員在患者術后未清醒的情況下拔除吸氧管的,醫療機構應否承擔責任?

4.治療方案得當但術前準備不足的,醫療機構應否對患者損害承擔責任?

5.精神病患者在治療期間致人損害的,醫療機構應否承擔責任?

6.因看護不符合常規致患者死亡的,醫療機構應否承擔責任?

第三章醫療機構處置、管理過失

一、處置過失

(一)轉診

1.急救中心在急救轉送患者過程中對患者病情處置不當,是否應予賠償?

2.轉診時違背家屬意愿將患者轉至水平較低醫療機構救治,對患者死亡后果是否應予賠償?

3.未告知病情及風險時將患者轉入無治療條件的醫療機構,應否承擔責任?

(二)延誤治療

1.醫療機構在術后忽視患者病情導致延誤搶救的,應承擔何種責任?

2.醫療機構未告知醫療風險的,應否對患者損害承擔責任?

3.醫療行為延誤治療時機但不構成醫療事故的,應否承擔責任?

4.患者拒絕住院檢查致使延誤治療時機的,醫療機構應否承擔責任?

5.接受會診邀請的醫療機構遲延會診的,應否對患者死亡承擔責任?

6.醫療機構僅對患者進行一般補液治療,應否對患者遭受的人身損害承擔責任?

7.醫療機構因未及時送檢延誤后續診療的,應否承擔責任?

8.醫療機構的急救中心因急救車輛受阻未能及時救治,應否承擔賠償責任?

9.醫療機構未及時作出正確診斷,應否對患者的死亡后果承擔責任?

10.醫療機構未及時確診的,應否對患者損害承擔責任?

11.因電梯被占用致使危重病人手術推遲的,醫療機構應否承擔責任?

(三)轉院

1.傷情尚未痊愈時患者自愿轉院的,對轉院后支付的醫療費是否賠償?

2.對患者死亡后果未構成共同侵權的,轉入醫療機構是否承擔責任?

3.病情危重患者轉院時未派醫務人員護送致患者傷殘,是否應予賠償?

4.醫療行為與患者死亡無因果關系但未滿足轉院需求,是否應承擔賠償責任?

二、管理過失

1.醫療機構應否對病理標本丟失承擔賠償責任?

2.患者在就診期間被宣告死亡的,醫療機構應否承擔責任?

3.醫務人員未及時到場參加搶救的,醫療機構應否就此承擔責任?

4.醫務人員在家中接生致產婦損害的,醫療機構應否承擔責任?

5.患者死亡后醫院未及時報告上級衛生行政部門的,應否承擔責任?

6.抑郁癥患者在住院期間自殺死亡的,醫療機構應否承擔責任?

7.病理標本在運送途中丟失的,醫療機構應否承擔責任?

8.孕方在醫療機構分娩后錯抱新生兒的,醫療機構應否承擔責任?

9.醫療機構管理疏忽致新生兒丟失,是否承擔相應責任?

第四章知情權與同意權

一、知情權

1.醫療機構擅自變更診療措施實施者,是否侵犯患者知情權?

2.未告知注射風險即注射藥品致患者死亡,醫療機構應否賠償?

3.醫療機構未將手術信息告知患者的,應否承擔責任?

4.醫療機構未告知手術風險及術后癥狀的,是否應對患者損害承擔責任?

5.醫療機構在術中改變醫療方案的,應否對由此給患者造成的損害承擔責任?

6.醫生未履行醫療風險告知義務致損,醫療機構是否應承擔賠償責任?

7.醫院已盡孕情告知及診療搶救義務時,對嬰兒死亡是否承擔責任?

8.醫療機構術前與患者就醫療風險溝通不足,對損害結果是否承擔責任?

9.患者出院時醫生未告知術后注意事項致患者損害,醫療機構是否承擔責任?

10.患者未按照醫務人員告知進行康復鍛煉致手術并發癥,醫療機構是否應賠償?

11.產前檢查報告單雖存在缺陷但醫療機構無過錯的,應否對新生兒畸形承擔責任?

12.醫療機構在手術過程中變更手術方案的,應否對患者遭受的人身損害承擔責任?

13.醫療機構未告知患者手術并發癥發生率,是否承擔賠償責任?

14.診療行為不構成醫療事故但病例書寫不規范的,醫療機構應否承擔責任?

15.醫院在可選擇藥物治療或手術治療時直接實施手術的,應否對患者傷殘后果承擔責任?

16.雖未履行告知義務但患者損害后果與醫療行為無因果關系的,醫療機構應否承擔責任?

17.醫療機構未告知不宜出院患者注意事項的,應否承擔責任?

18.醫療機構術前未告知患者經濟風險的,是否侵害患者知情權?

19.醫療機構實施處于臨床試驗階段的治療措施未告知的,應否對患者損害承擔責任?

二、同意權

1.醫療機構擅自變更手術方案雖有利患者健康但違背患者意愿的,是否具有過錯?

2.醫療機構經患者同意后進行多項檢查的,是否構成過度檢查?

3.醫療機構已履行告知義務但履行存在瑕疵的,應否承擔責任?

4.醫療機構未交代手術風險的,患者可否就整形所遭受的損害主張賠償?

5.醫療機構對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的家屬身份是否負有核實義務?

6.醫療機構未取得患者及其家屬同意即實手術的,應否對術后并發癥承擔責任?

7.醫療機構為挽救患者生命在未告知患者的情況下切除器官,是否侵犯知情同意權?

8.醫療機構擅自處理死胎的,是否應承擔精神損害賠償責任?

9.醫療機構未向患者解釋說明醫學術語的,應否承擔賠償責任?

10.手術實際切除的器官與診斷患病部位不同的,醫療機構應否承擔責任?

三、病歷資料

1.不構成醫療事故但病歷有瑕疵的,醫療機構是否承擔民事責任?

2.醫院涂改病歷致使不能作出確定的鑒定結論的,應否承擔舉證不能后果?

3.書寫病歷不規范給患者家屬造成的精神損害,醫療機構是否應賠償?

4.患者申請查閱病歷資料,醫療機構是否應當提供?

5.醫療機構私自涂改病歷致無法進行醫療事故鑒定,是否應賠償患者遭受的損害?

6.醫療機構無法提供完整的病歷資料時,是否賠償患者遭受的人身損害?

7.醫療機構丟失患者病歷材料的,應否承擔賠償責任?

8.患者病歷資料瑕疵致無法進行醫療事故鑒定,醫療機構是否應承擔責任?

9.醫療機構不能提供符合規格的患者病歷時,是否對患者的損害承擔賠償責任?

10.醫療機構修改及偽造病歷致醫療事故鑒定不真實的,應承擔何種責任?

11.醫療機構未提供患者診療記錄致無法鑒定,是否屬于舉證不能?

12.醫療機構擅自修改病歷,應否承擔責任?

13.醫療機構在訴訟中拒絕提供病歷資料的,應承擔何種責任?

第五章歸責原則

一、過錯責任

1.醫療過錯導致患者發病可能性極高時,醫療機構應否承擔賠償責任?

2.多家醫療機構對患者損害均存在過錯的,應如何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3.患者術后出現并發癥,醫療機構應否賠償?

4.未要求患者留院觀察且未采取合理治療措施致患者死亡,醫療機構是否應賠償?

5.未盡注意義務的醫療機構應否就患者因第三人侵權所遭受的損害承擔責任?

6.對于不構成醫療事故的醫療行為,醫療機構應否承擔過錯責任?

7.患者未按首次醫囑用藥,是否影響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

8.診療行為不構成醫療事故但處理存在缺陷的,醫療機構應否承擔責任?

9.醫療機構未告知放射治療的副作用,是否存在過錯?

10.醫療機構未盡注意義務致患者病情惡化的,其承擔責任的范圍如何確定?

11.患者拒絕檢查致使醫療機構未查清病情即進行治療的,責任應如何分擔?

二、過錯推定

1.對中期懷孕的孕婦使用抗早孕藥物的醫療機構,應否對孕婦損害承擔責任?

2.醫療機構不能證明其無過錯的,可否直接推定其存在過錯?

3.能夠證明醫療機構存在過錯時,可否不經醫療事故鑒定即認定醫療機構責任?

4.鑒定結論認定不構成醫療事故的,醫療機構能否免責?

5.醫療機構行為雖不構成醫療事故但其未證明自身無過錯的,應否承擔責任?

6.醫療機構未證明其對不構成醫療事故的手術無過錯的,應否承擔責任?

三、因果關系

1.醫院未實際控制患者感染風險即同意其出院,是否應對患者損害承擔責任?

2.醫療過錯與患者新患疾病之間存在間接因果關系時,醫療機構是否承擔賠償責任?

3.醫療行為與損害后果無因果關系但存在診療瑕疵時,醫療機構是否承擔責任?

4.醫療機構未盡術后復查告知義務致患者殘疾,是否承擔賠償責任?

5.醫療行為與死亡結果間無直接因果關系,醫療機構是否承擔賠償責任?

6.醫療機構是否應承擔其誤診后患者繼續治療的費用?

7.醫療機構未盡注意及告知義務致胎死腹中,是否應承擔賠償責任?

8.醫療機構無法證明治療行為與患者疤痕之間無因果關系,是否應承擔賠償責任?

第六章免責事項與意外事件

一、免責事項

1.患者近親屬拒絕手術致患者死亡的,醫療機構應否承擔責任?

2.新生兒因父母放棄治療而死亡的,能否減輕存在過錯的醫療機構的責任?

3.患者不同意醫療機構的手術方案最終死亡,醫療機構是否承擔賠償責任?

4.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間死亡的,醫療機構能否依據免責條款免除責任?

5.患者表示接受手術風險時,能否免除醫療機構的賠償責任?

6.醫療機構的診斷錯誤存在合理性時,可否免除責任?

二、意外事件

1.患者因醫療意外

在線預覽

現代法治的核心就在于構筑法律至上的理念,它的形成離不開民眾對于法律的尊重與信仰。因此,司法裁判活動直接影響了民眾對于現行法治的態度,正當的司法裁判是民眾認同司法行為并形成法律信仰的直接推動力。

中共中央十八屆四中全會《關于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要嚴格司法。要保障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健全事實認定符合客觀真相、辦案結果符合實體公正、辦案過程符合程序公正的法律制度。加強和規范司法解釋和案例指導,統一法律適用規則。要實現中共中央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嚴格司法,統一法律適用規則的目標,就要解決現實中民眾反映較大的司法審判中"同案不同判"的問題。只有做到"同案同判",才能實現"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目標。而要實現這一目標,歸納、提煉或者制定統一的司法裁判規則是必要的措施和方法。

較高人民法院和較高人民檢察院分別的《關于案例指導工作的規定》規定:較高人民法院和較高人民檢察院統一編纂并對全國審判、執行工作和檢察工作具有指導作用的指導性案例。案例后,各級法院和檢察院在辦理同類案件、處理同類問題時參照執行。到目前為止,較高人民法院和較高人民檢察院已經分別數批指導性案例。這些指導性案例涉及刑事、民事、行政和國家賠償、民事執行等工作領域,對于統一裁判規則,實現同案同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與我國每年審理1000萬余各類案件的司法實踐的需求相比,目前指導性案例的節奏和數量還遠遠不夠。

解決以上問題的一個有效途徑,就是制定出相關法律領域的司法裁判規則。世界上許多法律制度完善的國家,都非常重視司法方法與技術,制定了完備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實體規則和程序規范供司法人員具體適用法律時使用。但是,司法實踐中各種案件紛繁復雜,人為事先列出各類案件的裁判規則只能是掛一漏萬,很難覆蓋所有法律領域。在現有司法方法與技術還存在缺陷與不足的情況下,對裁判規則的尋求,就不得不把目光又落在了案例身上。

較高人民法院及各審判庭、地方各級人民法院,較高人民檢察院及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多年來相繼和編輯出版了相當數量的具有指導作用及示范作用的案例。這些案例均為精心挑選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基本涵蓋了我國現階段民事、商事、刑事、行政等各個法律領域,匯聚了司法工作者的大量勞動和法律知識成果,蘊含了大量的具體法律適用規則。這無異于一座法律適用規則的富礦,從中歸納、提煉對類似法律事實的案例具有示范指導作用的裁判規則,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同時,這些司法裁判規則具有窺一斑而知全豹的作用,能夠有效克服司法審判中法律運行的不確定性,實現同案同判,對廣大法律專業人士、涉及糾紛的相關讀者具有很強的參考借鑒價值。

本叢書對人身損害、交通事故、醫療糾紛、婚姻家庭、民間借貸、股權轉讓等領域的法律糾紛進行有針對性的細分,挑選相關領域的法律專家歸納、提煉各類糾紛的裁判規則與適用標準,并對裁判規則進行深入闡釋,裁判規則之后則是與之相關的指導案例,且與同類書不同的是,本叢書的案例部分將只提供案例標題,具體內容通過掃描二維碼閱讀,使得本叢書可以將更多的內容和空間放在裁判規則的提煉與闡釋上,大大增強了本叢書的實用價值。同時,為節省篇幅,在對法律依據的陳列上,僅于及時次出現時列明法律名稱及具體條款的內容,之后如再次涉及上述條款內容時,僅列明具體法律名稱及條款序號,具體內容省略。如該法律此后出現修正、修訂情況,將修正、修訂后的內容以腳注的方式對具體修改內容進行說明。

本叢書對裁判規則的提煉,實現了在"抽象到具體"的法律適用中,增加一個"具體到具體"的參照,有助于縮短辦案時間,提高司法效率,也有助于減輕涉訴群眾訴累。

,希望本叢書的出版對廣大法律專業人士、涉及糾紛的相關讀者有所幫助。本叢書內容如有疏漏和錯誤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isupery**的評論:

不錯

2015-08-14 09:56:4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很好!!!!!!

2015-11-07 12:19:41
來自當當網**的評論:

收到還不錯

2015-11-30 13:15:3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還行

2016-01-04 15:30:5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也是一本很好的工具書

2016-01-14 22:54:40
來自hnkfhy**的評論:

好,不錯

2016-04-05 15:26:58
來自冰凌云**的評論:

包裝不錯,送貨也快,一直是當當上買書的。

2016-05-12 11:15:3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很快

2016-05-29 17:43:3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2016-10-29 17:38:24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包裝不錯,整體感覺不錯,性價比很高,印刷很正,紙質好,排版不錯,正版,服務好。

2016-12-27 15:50:2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一直在當當買書,這次對送貨師傅很不滿,明明選擇貨到刷卡,送貨師傅未事先通知,卻以pos機壞了為由,讓支付現金,態度很不好。這次送的書也不好,已經被壓褶。

2017-01-09 13:59:30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感覺還不錯

2017-02-10 15:54:47
來自**(匿名**的評論:

工具書身上攜帶

2017-02-18 08:43:39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案例就是有點早

2017-02-24 09:23:16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不錯不錯不錯

2017-03-16 17:12:31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很好,值得品鑒

2017-04-26 16:42:27
來自琪***物**的評論:

很不錯的一本書

2017-05-20 10:51:02
來自a***y(**的評論:

內容涵蓋面很廣,可讀性很強,既有理論的高度,又有現實的意義!我很喜歡這本書!

2017-06-04 13:04:01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非常好的一本書,作者寫得深入人心。當當正版書

2017-06-12 21:35:23
來自曾經是**的評論:

很好的書籍,值得推薦一下吧。

2017-09-26 19:09:3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非常好!一定好好學習~

2017-11-16 19:21:1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紙質非常好,內容也非常好,非常好的一本書,值得學習。

2016-12-20 13:59:24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