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微表情心理學全集》
微表情是一種本能反應、不受思想的控制、無法掩飾也不能偽裝的表情,是了解一個人內心真實想法的的線索和證據。人無秘密可言。即使他們嘴不做聲,指頭也會喋喋不休。內心的秘密總會通過一個毛孔泄露出來。雖然微表情可以完整呈現其隱瞞秘密的情緒,但轉瞬即逝,往往為人所忽略。從浮現到消失,微表情一閃而過的時間,不到1/25秒。所以你需要學習并掌握微表情心理學的知識,并在現實生活中不斷實踐運用,這樣你才能夠把握這一瞬間的真相。
微表情心理學將幫助你識人、觀相、查心,觀人于細微,察人于無形,瞬間看穿他人的心理詭計和玄機,避開無謂的心理陷阱和陰謀,看到他人內心世界的瞬間動態,同時看清自己的機會,只有這樣,才能在復雜的社會中更好地保護自己,避免他人給你帶來的傷害,并獲得更多的人脈支持,成為自己人生的主宰者。
人生就是一場博弈,生活就是一場較量。如果你在解讀他人的微表情的前提下,又能善用自己的微表情,表達出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你就能夠在職場和商場的交際應酬里左右逢源,終實現人生的幸福與成功。
微反應心理學全集》
人與人的交往,就是心與心的較量。
在本書中,你將了解到肢體語言和心理學領域的研究成果,這些知識將有助于你撥開云霧見晴天,看懂他人內心的真實世界。同時,你還將看到聰明人是如何運用讀心術,迅速獲得他人的好感,并且不露痕跡地影響身邊的人。這些技術將有助于你獲得超級人氣,成為人生的贏家。
當你掌握了心理學與讀心術之后,你將會發現:結識人、琢磨人、了解人是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對方有再多的掩飾也只是給你提供更多的佐證,供你把他內心研究得更加透徹。
而有深度的人際交往讀心策略,“微反應”&“微表情”超強組合重磅來襲!
《微反應心理學全集》 《微表情心理學全集》,為本書給你一雙識人的慧眼,一把度人的尺度,讓你靈活運用微妙的讀心術,從談吐中推斷人的修養,從習慣中觀察人的心機,揭秘人們隱蔽的心理秘密,洞悉微妙的情緒真相!
讀懂微反應,洞悉微表情,沒有看不透的人,沒有搞不定的事。
相傳在吉普賽人中間,流傳著一種讀心術。擁有這種能力的人能夠看穿對方的心思。今天,讀心術已不再是傳說,而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中,無論是美國聯邦調查局(FBI),還是美國中情局(CIA),還是英國軍情六處,以及各個國家的犯罪調查和國家安全組織都視之為瑰寶。
本書將心理學知識應用于日常工作、生活、交際中,教你在與人交往過程中靈活運用心理學的方法,快速地學會如何讀心,如何識人,如何用眼睛洞察一切可以觀察的事物,讀懂他人內心深處的微妙心思,并對之作出精準的判斷和剖析。
言辭透露一個人的品格,表情反映一個人的內心,衣著、坐姿、手勢會在不知不覺中如賣它的主人,無意識、下意識、潛意識,無不暴露內心真意思,人的一舉一動都在 “泄漏天機”。
解讀微表情和微反應,教你一眼看穿所有秘密,知人心攻人性。
本書將心理學知識應用于日常工作、生活中,教你在人際交往中靈活運用心理學的方法,用眼睛洞察一切,察人于無形,觀人于細微,從外貌形象、衣著打扮、行為舉止、言談話語、生活習慣、興趣愛好、社交場合等多角度挖掘隱藏在人們內心深處的奧秘,讓你擁有超越常人的洞察力,使你具備了解和掌控他人的心理策略技巧,在社會交往中如魚得水。
推薦閱讀:一本十分有深度的情緒掌控術,的口才培養秘笈,《別讓情緒失控害了你》、《別讓不會說話害了你》,哈佛商學院的情緒管理、口才訓練課程,500強企業管理層重點培訓科目!
備注:以購買實物版權頁上的出版信息批次等為準。
陳璐,國內某傳媒機構CEO,公關活動策劃人,社交達人。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堅信“一切事業都是人際關系的事業”。出版暢銷書有《人脈攻心術》、《攻心說服術》等。寫作本書是為了幫助讀者解決生活中的棘手問題,因為在生活中,想看透對方的人,永遠不會只有你而已。
微表情心理學》目錄
及時章 觀人于細微,察人于無形
微表情:瞬間流露的表情才是真實可信的
真假表情:人的表情是最善于掩飾和偽裝的
安慰行為效應:當人內心不安時會自然流露出小動作
指向性的腳部:從腳部動作可以看出對方的情緒波動
保衛性的軀干:從軀干動作可以看出雙方的信任關系
象征著領地的手臂:手臂動作就是對方的權力宣告
一切盡在掌中:通過手看出對方的自信程度
從手勢看出蛛絲馬跡,看誰還對你撒謊
從說話中找出破綻,讓說謊者無所遁形
示愛肢體動作:異性間示愛時身體本能發出的信號
第二章 眉梢眼角藏心計,音容笑貌露玄機
頭部動作能夠最直觀地表達內心語
眼睛是連接心靈與外界的窗口
從眼神里能看出對方內心狀態
不同的笑容背后隱藏著不同的秘密
額頭也能反映出對方的情緒
鼻子也會泄露心機
眉毛也能向人“傳情”
嘴巴動作反映著內心的活動
牙齒透露著人的情緒狀態
第三章 觸摸人性脈搏,識破對方謊
通過面部表情識別對方的謊
撒謊者常常觸摸鼻子
頻繁眨眼睛說明他在撒謊
抓撓耳朵代表什么意思
用手遮住嘴巴傳達出什么信號
談話方式泄露了說謊的秘密
微笑是否能夠隱藏謊
目光堅定不一定代表誠懇
抓撓脖子是口是心非的暗號
撒謊者在不經意間有多余動作
第四章 透過對方的話語,探視內心需求
向你詢問第三者意見的人其實是想知道你的意見
特意強調“巧合”的事可能是有意為之的
提供“二選一”選項的人,是在下套讓你鉆
嘴上說“歡迎提意見”,心里并不想聽到你的批評意見
不斷抱怨第三者的人可能是在間接地抱怨你
以忙為借口拒絕你的人可能只是需要你再三邀請
托付你順便去辦的事可能才是他真正關心的事情
第五章 洞察處世方式,揭示交往準繩
能實時抓住對方需求的人,辦事有能力
謙遜的人周圍自然會有很多人幫忙
視為人效勞為己任的人,可以與之共存共榮
辦事條理清晰的人,具有理解力和指導力
把他人放在及時位的人,可以放心與他交
可以從吃虧中收獲的人,能與他建立長期關系
能把時間換算成金錢的人,是個計劃周詳的人
重視知識和技能的人,對自己的職業感到自豪
擁有吸引同伴的光環,在事業上一定會成功
第六章 巧妙試探,實踐出真知
讓他經手錢財,看他是否廉潔
告知機密要事,看他能否保密
美色當前,看他舉止是否輕佻
以美酒招待他,看他酒醉后的行為
匆忙之間與他約定,看他是否守約
突然查問他,看他的知識儲備
交給他一件難辦的事,看他的能力高低
以大是大非來問他,看他的判斷能力
告訴他大禍臨頭,看他有無抗爭的勇氣
給他介紹地位不同的人,看他是否勢利
第七章 用心觀察,答案不言自明
看他富裕時,結交什么樣的朋友
看他有錢時,把錢花在什么地方
看他有地位時,待人接物是否知禮
看他身居要職時,推舉什么樣的人
看他窮困時,是否接受非分之財
看他地位卑下時,是否堂堂正正
看他不得志時,做人的底線在哪里
看他遠離領導和監督時,是否忠誠
看他閑暇時,追求什么
第八章 聞其聲,辨其人,識其心
從打招呼言語中能看出人的性格
回答問題的習慣透露出性格秘密
口頭禪彰顯著一個人的個性
說話聲音變化可以反映出人的內心變化
說話聲調也能反映出一個人的個性
…………
第九章 千頭萬緒藏心間,一舉一動露真相
握手,能握出內心的秘密
行走姿勢是個性的速寫
站姿最能反映一個人秉性如何
&
第十章 透視行為心理,掌控人生全
發掘一個人行為背后所隱藏的意義
發現潛藏在內心深處的未知的自己
分析他人個性,預見其未來的行為
心理學家教你做人際關系的大贏家
由行為可以窺探出對方的心理真相
通過潛意識,幫助你了解他人心底秘密
通過周哈里窗,幫你打開心靈之窗
通過心智模式,為你辨析他人慣性思維
通過內在的小孩,帶你看透他人的過去
通過認知失調,為你揭露他人心理原動力
第十一章 辨明人格類型,摸清行為模式
雙重人格:一具軀體里的“兩個人”
自戀型人格:傲慢自大的“自私鬼”
強迫型人格:強迫傾向的“工作狂”
回避型人格:過于羞澀的“老實人”
依賴型人格:小鳥依人的“沒頭腦”
被動攻擊型人格:背后捅刀的“老油條”
表演型人格:人生就好像戲劇一樣精彩
分裂型人格:人際交往困難的“自閉者”
偏執型人格:總是猜疑的“倔脾氣”
邊緣型人格:情緒不穩的“動蕩源”
反社會人格:毫無責任心的“恐怖分子”
A型憤怒人格:總是緊張的“高壓電”
ADHD 型人格:思維跳躍的“外星人”
第十二章 透過防御機制,洞穿心理弱點
防御機制:情緒壓力的“轉換器”
攻擊機制:自我焦慮的暴力宣泄
嫉妒機制:心懷憤恨者的惡性轉移
反態機制:被理性束縛的雙面人
過失機制:當理性未能束縛你……
退行機制:歲數越大,活得越小
白日夢:欲求不滿者的心靈庇護
代償機制:遷怒之人必有一顆傷不起的心
投射機制:諷刺他人就是諷刺自己
補償機制:努力的汗水源于自卑
升華機制:成功之人的辛酸往事回憶錄
第十三章 看穿操縱模式,誰也別想操縱我
正向強化:利人利己的肯定模式
負向強化:向邪惡妥協的心理慣性
間歇強化:不可自拔的“賭局”式操縱
懲罰:規定是一座難以逾越的大山
創傷: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互惠原理:你對我好,我就對你好
喜好原理:為什么人們會愛屋及烏
從眾原理:被人孤立的滋味不好受
原理:為什么人們會盲從他人
保障原理:為什么人們會信守保障
稀缺原理:資源越是稀缺,人們爭奪得越激烈
第十四章 展開心理博弈,把握致勝關鍵
囚徒困境:進可逼人就范,退可唬人套話
臟臉效應:共同知識和潛規則的運作
智豬效應:多勞未必多得,不作為未必是偷懶
斗雞效應:綏靖與妥協——武之心,志在止戈
保障威脅效應:沒出手的刀子永遠最鋒利
獵鹿效應:打破不合作誤區,實現共同利益
協和謬誤:越陷越深,危險的陷阱往往由自己設計
分蛋糕效應:討價還價也是一門學問
效應:置身于是非之外,庶民的勝利
信息甄別效應:數億元的廣告位為何令人趨之若鶩
目錄
CONTENT
微反應心理學》目錄
CONTENT
及時章 看透意圖的讀心策
微表情心理學全集》
從手勢看出蛛絲馬跡,看誰還對你撒謊
微表情關鍵詞
生活中隨處有謊言,當然,有些善意的謊言,我們大可不必 理會,但若是謊言出于欺騙,我們又該如何知道自己是否被騙呢?其實很 簡單,就是看他人說話時的手勢。這些微妙的手勢,能告訴我們對方是不 是在說謊,成為打開別人心門的鑰匙。
很多人看過美劇《別對我撒謊》,它是一部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而成的劇 集。萊特曼博士是一位鑒別謊言的能手,他能通過一個人的面部表情、肢體 語言、語音語調來判斷一個人是否在說謊以及為什么說謊。生活中隨處都有 謊言的存在,有時候我們簡單的一個聳肩、一個搓手、一個抿嘴都可能是說 謊的標志,即使是一個說謊高手,也會在細微的肢體動作上泄露出自己的秘 密。而正是這些微妙的身體語言,決定了我們在與他人的交往中是掌控別 人,還是被別人所掌控。
所以,千萬不要忽視了那些微妙的身體語言,說不定它就會成為我們打 開別人心門的一把鑰匙。下面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六種撒謊手勢。
◎ 用手遮住嘴巴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當我們在和別人交談的時候,如果對方突然用手遮 住嘴巴,那么表示大多是因為說了謊,他正試圖通過捂住自己的嘴巴來掩飾 自己說出的那些謊話。為了自然起見,有些人甚至還會在捂住嘴巴的同時假 裝咳嗽來掩飾自己。
比如,在電影或者電視中,我們常??吹揭粋€小偷或者罪犯,想假裝正 常地從警察身邊走過時,他總會先四處看一下,然后遮住嘴巴輕咳一下,當 警察攔住他問話時,他會假裝自然地放下手去回答,于是觀眾們會覺得這些
人鬼鬼祟祟的或者在對警察撒謊。 用手遮住嘴巴就如同把食指豎立在嘴唇前說“噓”的手勢一樣,都是一種
表示不要隨意表達內心的想法。當我們在和對方聊天時,如果對方突然下意 識地遮住了嘴巴,那么我們一定要注意聽其話里的深意,我們要明白這個手 勢意味著別人對我們有所隱瞞。這時候,不妨表露出不感興趣的樣子,讓對 方有一種心安的感覺,那么接下來的交談也會順暢很多。
◎ 觸摸鼻子
在童話《木偶奇遇記》中,匹諾曹說謊時鼻子會變長,而在現實中,人們 在說話時會摸自己的鼻子。觸摸鼻子的手勢一般是用手在鼻子的下沿很快地 摩擦幾下,有時甚至只是略微輕觸,幾乎令人難以察覺。女人在做這個手勢 時比男人的動作幅度更小。
為什么會這樣呢?有研究表明,人們在撒謊的時候,會引發鼻子部位的 血液流量增大,導致鼻子膨脹而產生刺癢的感覺。于是人們只能頻繁地用手 撫摸鼻子來緩解發癢的癥狀。需要注意的是,摸鼻子是我們在生活中經常發 生的一個小動作,在鑒定一個人是否說謊時,還需要結合其他的說謊跡象來 進行解讀。
當然,真正的鼻子發癢和說謊時鼻子發癢是不一樣的。真正的鼻子發癢 時,必須比較用力地摩擦鼻子,甚至是通過挖鼻孔才能消除刺癢的感覺,而 不像觸摸鼻子的手勢只是輕輕一摸那么簡單。而且單純的鼻子發癢往往只會 引發人們反復摩擦鼻子這個單一的手勢,和人們整個對話的內容、頻率和節 奏沒有任何聯系。
◎ 摩擦眼睛
也許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當我們在不想看到某些事物或者畫面的時 候,我們總是做出摩擦眼睛的手勢。其實,這是因為我們正在企圖阻止眼睛 看見那些令人不愉快、不舒服或者遭受懷疑的事情,它代表的意思就是:“我 很不安,我不想看!”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的觀察夠仔細,那么你就會發現一個人在醞釀謊 言、說出謊言和說謊之后,都會去摩擦自己的眼睛或者不自然地笑笑。男人 在做這個手勢時往往會使勁揉搓眼睛;如果他試圖掩蓋一個彌天大謊,則很 可能把臉轉向別處。相比而言,女人更少做出摩擦眼睛的手勢,她們一般只
是在眼睛下方溫柔地輕輕一碰。 當然任何事情都不是的,我們不能看到對方摩擦眼睛就認為對方正
在撒謊,我們要先觀察、再判斷,再下定論。
◎ 抓撓耳朵
人們在不想聽別人說話的時候,就會抓撓自己的耳朵,這表示此刻他們 并不想聽。比如我們在和客戶談判的時候,你正在發表意見,客戶突然側著 頭用手指摩擦著耳朵,那么這代表的意思是客戶對你現在表達的觀點持相反 意見,他正在醞釀著自己的觀點。這時候,如果你不能給對方發表意見的機 會,那么交流很可能就會沒有效果。
◎ 抓撓脖子
當人們在抓撓脖子時,一般是用食指(通常是用來寫字的那只手的食指) 抓撓脖子側面位于耳垂下方的那塊區域,而且食指運動的次數一般為五次左 右,這個手勢是疑惑和不確定的表現,就像是在說“我不太確定是否認同你 的意見”。但往往這時候他們說出的話確實順著我們,也就是典型的“口是 心非”。
當我們遇到“口是心非”者的時候,理智的做法就是放棄這個口是心非 者,否則,你很可能會一直活在謊言當中。
◎ 拉拽衣領
英國著名動物學家和人類行為學家德斯蒙德 莫利斯觀察發現,人們在 撒謊時會在敏感的面部和頸部產生刺癢的感覺,這是因為撒謊者一旦感覺到 聽話人的懷疑,增強的血壓就會使脖子不斷冒汗。因此他們會下意識地通過 摩擦或者抓撓的動作來消除這種不適。因此,我們在和對方交談時如果看到 對方正在頻頻地拉拽自己的衣領,那么我們可以推測,對方很可能是因為撒 了謊正在擔心謊言被識破。
當然,如果一個人在感到憤怒或者遭遇挫敗的時候,同樣也會拉拽衣 領,因此我們要判斷好,對方是否在撒謊。因此,當你看到有人做這個動作 時,你不妨對他說,“麻煩你再說一遍,好嗎?”或者“請你有話就直說吧, 行嗎?”這樣,在對方反饋的時候就會顯露出他的真實意圖。
示愛肢體動作:異性間示愛時身體本能發出的信號
微表情關鍵詞 男女示愛主要靠肢體,它不但是一種本能,而且因為害羞或 者不確定,肢體語言能避免很多尷尬。所以,異性之間示愛時,會發出一 些肢體語言信號,等待對方做出心照不宣的回應。
對于很多人來說,都有過這樣的體驗:當我們走在大街上的時候,如果 迎面走來了一位美女或者帥哥,那么我們會本能地挺胸收腹、容光煥發,甚 至連那些在平時有著“啤酒肚”的人也會不由自主地收腹抬頭,使自己看起來
更加挺拔威武,而且走路的步伐也會變得輕快起來。其實這一切的目的就是 希望將自己好的一面展示在異性面前,憑借其自身魅力博取異性的青睞。
可以說,肢體語言是人們在向異性示愛的過程中最基本的交流工具,因 為幾乎所有的想法和情緒都能夠通過肢體語言表現出來。在這一點上,總是 女人在掌握決定權,在 90% 的情況下,首先示愛的總是女性。通常,在女性 發現了心儀的男性之后,她就會通過眼睛、身體或者面部表情不斷地向他發 送一些旁人不易察覺的示愛信號,直到她認為對方已經注意到了她和她發出 的示愛信號,并且做出了某種回應。
人們的示愛過程也要遵循一定步驟。比如一位女士發現了一位極富魅力 的男士,那么她首先會靜靜地注視對方,直到對方也發現了她的存在,彼此 進行眼神交流;隨后,這位女士的臉上會浮現一種稍縱即逝的微笑,這是一 種默許的信號,女性常常會借此暗示異性采取下一步行動;第三步就是整 理儀容,借此來凸顯自己的魅力,吸引異性的注意;第四步,說話并走近對 方,試圖以閑聊的方式拉近兩人之間的距離;第五步肢體接觸,有時候女性 會瞅準時機“無意間”觸碰一下男性的手臂。
盡管這五個步驟看起來顯得無關緊要,但這對一段新關系的開始具有至 關重要的影響。在這五個步驟中,肢體語言將占著決定性的作用。比如在整 理儀容中,男人和女人的基本動作都是一樣的,這其中包括了梳理頭發、平 整服裝、將一只手或者雙手置于臀部、用腳尖和身體指向自己感興趣的對象 等。在一方沒有接收到明確信號或給予明確表態的前提下,另一方都會想方 設法通過肢體語言來示愛。
基本來說,女性在示愛時最常使用的肢體動作和信號有 13 種,她們正是 借此來傳達自己的單身信息。
(1)仰面與撫弄頭發,這是女性在發現心儀對象時使用的兩種信號。
(2)溫潤的嘴唇、撅嘴以及略微張開的雙唇。
(3)自我撫摸,女性的這一行為能讓她產生一種被男人愛撫的幻覺。
(4)展示自己柔軟的手腕,借此來表示自己柔弱恭順的心意,以期得到異 性的關注。在男人眼中,擁有柔軟的手腕的女子格外嬌柔動人。
(5)對圓柱形物體的熱情撫摸,比如玩弄香煙和手指,或者耳環等任何與 男性生殖器形狀相似的物體。這一動作其實是行動者內心想法外顯的一種下 意識行為。
(6)將手腕內側那面平滑柔軟的肌膚暴露在她感興趣的男子面前,而且隨
著興趣的增加,女性閃動手腕的頻率也會逐漸增加。
(7)揚肩外帶斜視的目光,揚起的肩頭突出了女性特有的珠圓玉潤的曼妙 身姿。
(8)擺動自己的臀部,于無形中突出了男女間的性別差異。
(9)扭動自己的胯部,女性在站立時的扭胯動作往往能夠顯示出其的 生育能力。
(10)如果女性將手提包放在一個靠近異性的地方,從而讓異性注意到它 的存在,或是碰觸到它,那么,這就表示她對這位異性十分感興趣,表示愿 意接受對方。
(11)女性常常會擺出這樣一種姿勢:將一條腿彎曲后壓在另一條腿之 下。每當這時候,她們那條彎曲了的腿的膝蓋指向的往往就是那個讓她最感 興趣的人。
(12)將腳伸出鞋外,只用腳趾鉤住鞋子來回晃動的動作,也是一種暗示 行為者放松心態的動作。
(13)女人們常常會有意識地用兩腿合而為一的姿勢來讓對方注意到自己 的雙腿,這是一種最能讓男性心動的女性坐姿。除此之外,緩緩地將雙腿交 叉,然后分開,同時用手指輕輕地敲擊大腿,這同樣也是女性暗示其內心渴 望被撫摸的欲望。
女性的示愛動作是展示自己的魅力,而男性的示愛動作和姿勢從本質上 來說就是一個展示其權力、財富和身份的過程。男性在示愛時最常用到的肢 體語言動作基本上都是圍繞其襠部展開的。
比如,在面對女性時,男人能夠做出的最直接的凸顯其兩性差異的動作 就是具有侵略性的拇指勒緊皮帶的姿勢,從而讓其襠部顯得更為突出。而 且,男性還會將身體和腳尖慢慢朝向心儀的女性,然后用一種曖昧的眼神長 時間地凝視著她,將她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在坐著的時候,甚至會故意岔開 雙腿,露出襠部。
男性在一些公共場所最常做的向女性示愛的動作就是襠部調整動作。有 些女人抱怨一些男性在沒有任何原因或預兆的情況下,會將手伸向襠部。其 實,這是因為他們不了解男性這一動作的潛臺詞——他的那個部位實在太大 了,以至于會卡在褲襠里,所以才需要時刻注意它的位置。
可以說,很多時候男女最初都是在肢體語言的推動下才向異性示愛的。 因此我們每個人都有機會去修飾自己的外形,從而加強自身對異性的吸引
力,贏得更多的接觸機會。男女之間的示愛信號很多,如果發射的信號夠 強,穿透力夠大,那么一切都將水到渠成。很多人有時候礙于羞澀和勇氣而 不敢直接表白,那么通過上面的肢體信號,如果你也中意對方的話,就給對 方一個明確的回應吧。
微反應心理學全集》
逃離反應:惹不起也要躲得起
微反應關鍵詞逃離反應絕非一個人膽怯的象征,而是幾乎所有脊椎生物的自然本能之一,這種本能讓人潛意識地遠離危險,保護人的安全。當然,在很多情況下,預備逃跑可能在客觀上會令人更加接近逃離反應信息源。所以,你必須根據實際情況,盡量多地采集當事人的微反應信息。
我相信大家對成龍的電影一定不陌生,尤其是打斗部分,詼諧、幽默、機智,一改以往動作片一貫的硬漢主角形象,成功開啟了一個“用腦子打架”的新動作片時代。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效果呢?成龍自己在接受采訪時說:“因為我平時打架也這樣啊,一個人來我就打,兩個人來我就拼,三個人來我轉身就跑!”
其實,每個人在經過訓練之后,都有做“成龍”的潛質,這種潛質就是深植于人心底的逃離反應。所謂逃離反應,就是當生物規避對自己有害事物時的自然反應,人類的逃離反應同樣如此。
逃離反應幾乎是自然界最為普遍的反應,因為無論是單細胞微生物還是脊椎動物,趨利避害都是物種得以延續的最重要手段。人類是逃離反應的繼承者,通過各種各樣的手段,人類將逃離反應演繹得更為復雜、深入。
最簡單、最顯著的逃離反應,即人對疼痛的規避。
當被利器刺傷的時候,你的手會條件反射式地彈開,以避免利器對你的傷口繼續進行傷害。
如果你接觸過交流電維修,長輩或師傅一定會告訴你,直接用手接觸電器以測試電器是否有效時,一定要用手背接觸電器。因為如果電器漏電,那么電流擊中你時,你會條件反射地把手往手心方向拉扯。如果你用手心接觸電器,則有可能被“吸住”。
我甚至聽過一個笑話:老一代人在一起說怎樣傷害人最疼,有人說是打腦袋,有人說是用針扎。一個抽旱煙的老漢指了指自己手中銅質的煙斗,笑道:你們說的這些都不行,告訴你們,把燒得通紅的煙斗貼在人胳肢窩(腋下)里最疼。眾人奇怪為什么是腋下,稍一思考就茅塞頓開。因為人的腋下有疼痛感時,條件反射的命令不是張開胳膊,反而是夾緊……
你現在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不是說“遠離”危險嗎?夾緊胳膊并沒有使人遠離燒紅的煙斗,反而更緊密……這其實恰恰反映了真正的逃離反應是一種無法作偽的微反應。想知道為什么,就必須探究一下逃離反應的形成。
首先,我們回顧一下對微反應的定義:這是一種本能的、源于條件反射或下意識的表情、動作、行為、語言反應。人們無法通過調動大腦意識運動來控制微反應,而只能對微反應進行模仿。那么,逃離反應自然也是源于條件反射和下意識的。換句話說,是非理性的,先于理性的,其形成得益于人類數萬年來進化所養成的習慣本能。在遇見可能會傷害自己的事物時,人類會深深地吸一口氣,繃緊肌肉,蜷縮四肢關節,準備逃跑或自我保護,而夾緊胳膊正是這種自我保護的過程:肋骨很脆弱又很重要,所以必須保護好。
由危險信息源引發的逃離反應,有以下特征:
面部表情呈緊張、不安、恐懼趨勢;
會有吸氣儲能的反應;
由于腿部是逃離反應的制動區域,所以血液流向下半身,臉色發白;
站姿時,身體向反信息源方向傾斜;
坐姿時,腿部繃緊,以便自己隨時可以起身逃跑;
語言急促緊張,會有敷衍性回避。
上面的描繪是否讓你想到了這樣的畫面:一個信心不足的面試者,當他面對一臉嚴肅的考官時的樣子,沒有比“如坐針氈”更好的詞來形容他了。在生活中,大多數處在緊張、信心不足、焦慮等狀態下的人,都會產生逃離反應。如前文所言,這種逃離反應源于人類對于危險信息的潛意識躲避,它未必有用,有時甚至起到反作用(就像那個夾著燒紅的銅煙斗的腋窩)。但是,你越緊張就越想逃離,而越想逃離,腋窩就被破壞得越大。所以,你要想辦法克服自己的不自信和逃離反應。
其實,除非精神崩潰,否則,這種由威脅性信息源造成的逃離,并沒有出現真正的逃離,而只是逃離準備。觀察一個保持緊張坐姿的人,你會發現很多準備逃離的跡象:坐正方便站起;用手支撐腿部;雙腿向后調整重心;腳尖接觸地面,腿部緊繃準備離開。
可是,需要明確的是,并非一切撤離都是逃離反應。
抗戰初期,當時的地方軍閥被日本侵略軍打的屢戰屢敗,“國軍逃的丟盔棄甲,日軍追的丟盔棄甲”,這是逃離。
發生在抗戰前不久的兩萬五千里長征,雖然也是遠離危險區域,但卻不是逃離,為什么呢?很簡單,你能說數萬人集體有紀律、成編制地大范圍轉移,并且對老百姓秋毫無犯,還保持著旺盛士氣的遷移是逃跑嗎?
拳王阿里也有一個重要戰術,就是用靈活的腳步閃躲敵人的進攻,直到對手體能消耗過大時,再予以反擊。阿里的閃躲也不是逃離。
其實,看撤離或規避是不是逃離反應,要看當事人在進行規避時對信息源的態度。如果他仍然覺得自己可以戰勝信息源,那么就說明當事人沒有出現逃離。
當然,除了有威脅的信息源之外,還有一種信息源可以對當事人造成逃離反應,那就是令人反感的信息源。與威脅信息源產生的逃離反應不同,反感信息源并不會給人無法戰勝的恐懼感,所以,反感信息源導致的逃離,呈現的是另一種形態。
一個足夠強烈的反感信息源導致的逃離反應,與飽滿的厭惡反應如出一轍:
眉頭緊皺;
強烈的閉眼趨勢;
上唇提升導致鼻翼兩側形成極深的溝壑;
面頰緊繃牽動嘴角運動,嘴巴兩側產生“括弧”;
身體整體呈現條件反射式的一系列遠離信息源方向的動作,比如后仰;
偏頭……
語言也會產生一系列的厭惡感。
這就是我們在前面提過的飽滿厭惡反應。當然在絕大多數場合下,我們不會做出這種飽滿反應,你能想象當你的老板提出一個愚蠢的決定時,你直接表現出一副幾欲作嘔的架勢嗎?這也是當代中國社會的獨有問題,人們太喜歡壓抑自己的正常情感,以至于每個人都戴著幾層“面具”活著,這也是我們研究微反應的原因——通過不自覺的反應破解人的真實意圖。
所以,即便刻意克制,但當反感信息源存在時,人們還是會不自覺地產生有意思的、可供觀察的反應。
想象一下,當你站立時,準備聽一個人講話,如果他講的很好,很能令你產生興趣,你自然會把身體面向他,這樣,你的兩個腳尖也就自然而然地指向他。
如果演講者的話令你十分厭煩,聽都不想聽下去,可是受限于場合等客觀因素,你又無法轉身離開,甚至你必須繼續裝出一副聚精會神的樣子,此時的你會怎樣?
首先,你的表情會由于這種心理沖突而顯得僵硬:你會露出討好的笑,因為這個講話的人是你的上司;但你心里卻想讓他閉嘴——所以此時你的笑和贊賞都是僵硬的。具體就體現在:你的嘴在笑,但你的眼睛沒有任何的正面感情。
更重要的是,你的腳尖。我們剛剛提到,當你肯定講話者時,你的兩個腳尖會朝向他;但當你不耐煩時,你的一個腳尖則會朝向其他方向。這樣,你的軀干和視線仍然可以面向講話者,但你的身體其實隨時準備離去。
除了腳尖之外,視線也是一個逃離反感刺激源的信號。用最為簡單易懂的說法,我們在逃離之前會選好逃離的路,所以,在與人交流時,不妨看他是否一直把視線從你身上移開,轉移到另一個方向。
那個方向不一定是他的逃離路線,但肯定有助于緩解你的無聊話語帶來的煩悶感。
第三種可能造成逃離的信息源,是焦慮信息源。與威脅信息源和反感信息源不同,焦慮信息源的存續性很強。當逃離行為成功逃離了威脅和反感,那么這兩
微表情心理學的貢獻不是幫助多少年輕人找到職場的位置,實現人生的價值,而是毫無保留地把交際的法則公諸于世。——《西雅圖郵訊報》
微表情心理學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穎而且有效的方法,讓我們有意識地去認清自己和周圍的人。每看幾頁,我就嘗試著運用,非常有趣。——美國讀者Alice
我覺得微表情心理學是一門神奇的學問,只需這一本書,就能夠俘獲所有人,讓你比FBI更專業!——法國讀者verson
兩本書的內容有重復部分??赐陜杀疽矝]什么感覺。
這個在人際交往中,應該學習的,自認為能掌握別人的心理,應該做事也會事半功倍。
運輸的時候只用一個塑料袋裝著 ,導致表面有磨損內容不錯
書的印刷之類都沒有問題,可惜這本書沒有插圖,有些動作還要自己查或想,但總體來說還是不錯的。
物流很快,昨天買的今天就到了,但是有一些小小的折痕,不過不影響使用啦~總體來說還是很滿意的。
很喜歡這本書,看過之后覺得非常有意思,內容非常好,教會了我很多知識,太棒了!
真的讓我長了很多知識。內容很豐富。紙質也很好,絕對是正品,現在我進入了時刻觀察周圍人的狀態
很好的書,看起來很厚實,內容很豐富,價格也比較合理就是有一本書被壓的變形了,看起來很不爽,不過還是算了,能看就好~
贊~最近對心理學產生興趣,這套書很有幫助哦~
書很好呢,現在正在看,每次買書都在當當上買,值得信賴!
晚上買的第二天中午就到了 快遞不是一般的快
很好,一直對心理方面很感興趣,書籍里的知識簡單翔實,易于接受,沒有那么多生澀難懂的專業術語,是一本科學嚴謹的大眾讀物。
超愛,雖然還沒看,但是就是喜歡心理學,剛到書也很滿意
對心理學感興趣的朋友們應該要來好好讀一讀
還好吧,有一本的書頁,翻過來就開膠了,還有2本還沒看
對心理學很有興趣 所以買了這些來看 很有用處的 要自己琢磨透來
心理學小知識穿插在一個個生動形象的故事中,交你如何正確表達自己
職場人士必學心理學,在日常人際交往中,把握對方的心里,有助于自己。
心理學就是這么神奇,雖然并不希望我們會成為那種高深的心里學者,但是這個超贊,而且快遞也很給力
質量很好,是正版書,值得購買!雜志之家真的超級給力,昨天下午拍的今天上午就收到了!
人際交往所必須掌控的細節,如果能夠全面的掌握技巧,那將會對自己在交往中占據一定的優勢。
喜歡心理類的書在當當多次買這類書,在淘寶也有書不過總感覺還是在當當買比較放心,雖然比淘寶貴點但質量放心。
這本書拿回來沒怎么看,首先包裝的不怎么樣,到貨時別的書都是完好的,只有這兩本是折角的,然后內容不實際,幾乎用不上,而且很繁瑣,如果不是背的話根本記不住
首先想說的書很好,畢竟因為平常忙,忘了評論現在補上。很厚兩本,外國作者著,個人感覺于國情不是很適合,心理學愛好者或者對這方面感興趣的可考慮入手
送過來的書破損了、快遞的包裝竟然用塑料的!建議下次用小紙箱。
書還沒看,暫不評論書。對這包裝袋就非常不滿意了,又薄又透,保護不了書還被人看到里面買的是什么書。如果人家買些稍微隱私性強一點的書,被這包裝袋全曝光了。
挺喜歡的,昨天訂的單今天就到了,就是微表情那本后面被什么東西頂破啦,不過沒什么大影響,回頭讀了以后希望不再是心理學小白啦?
很久以前就想看看關于微表情的書,這次活動買來慢慢看,應該會有收獲的,老師說,什么書都要看一點,提高見識,提高水平,才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