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倬云看歷史”系列包括《從歷史看管理》《從歷史看人物》《從歷史看領導》《從歷史看時代轉移》,這套書寫作時間先后持續二十多年,將中國的歷史經驗與現代經營管理學進行對照研究,深入提煉總結了“中國人自己的經營之道”,自2005年在大陸陸續出版以來暢銷至今。
從歷史看管理》是“許倬云看歷史”系列的第三本,此為全新修訂增補版。在本書中,許倬云先生以其深厚的學養,深入挖掘、提煉兩千年來中國傳統的經營管理智慧,推陳出新地揭示了有關制度、系統的演變原理,為中國現代企業管理提供了歷久彌新的可貴參照。
本書以歷史學、人類學、社會學的視角和路徑來闡釋現代管理學,揭示了有關制度、系統之所以有用、有利的不變之道。許先生認為,從商末到清末,中國歷朝歷代都在不斷努力完善政府的企業化管理,其中的經驗教訓、管理理念和手段對如今的企業、公司管理者來講,仍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從公司制度,管理結構,計劃、決策、執行、監督,人才選擇、培訓、使用,功能調節,凡此種種,皆能在本書中,在歷史中找到答案。
這本書比艱深史學研究更淺顯,比管理理論更生動,史學與管理學互動,將一些專業研究的成果,融入企業管理者關心的課題,俾企業家們在本書中汲取不一樣的管理智慧。
從歷史看管理》點擊進入
從歷史看領導》點擊進入
從歷史看人物》點擊進入
許倬云,1930年生,江蘇無錫人。著名歷史學家,美國匹茲堡大學歷史系榮譽退休教授,臺北中央研究院院士,2004年榮獲美國亞洲學會杰出貢獻獎。
先后執教于臺灣大學、美國匹茲堡大學,其間多次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美國夏威夷大學、美國杜克大學、香港科技大學講座教授。主要作品有《漢代農業》《西周史》《中國古代社會史論》《萬古江河》《說中國》及“許倬云說歷史”系列、“許倬云看歷史”系列。
總 序 尋找中國的企業家精神 / I
序 一 管理沒有新問題(張維迎) / X
序 二 學科之間的挹注互動 / XIII
001 / 及時講 人類社會復雜系統與管理
024 / 第二講 中國社會基層組織的形態
051 / 第三講 中國歷史上的管理模式
077 / 第四講 管理結構的模式
094 / 第五講 管理功能的配套分析
117 / 第六講 組織中的干部
141 / 第七講 領導的方式與風格
161 / 第八講 朝代的興亡——調節功能的分析
185 / 在北京大學歷史學系的講演
212 / 在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的講演
227 / 關于文化軟實力的談話
代后記 許倬云的歷史世界(馮俊文) / 251
管理沒有新問題
張維迎
管理沒有新問題,只是問題的表現形式不同而已,這是我的一個信念。從古到今,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組織,有組織的地方就有管理。不同的組織可能有不同的目標,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追求,管理的核心問題就是如何將個人的目標加總為組織的目標,調動人的積極性,使組織的目標通過個人的行為而實現。任何組織,如果不能解決好這個問題,終究會滅亡。這一點亙古不變!當然,如何“加總”,大有學問。
近幾年來,我自己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是:企業如何做大?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我突然想到了古老的中國。中國地域之遼闊,人口之眾多,歷史之悠久,生存能力之強盛,在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一個自然的問題是:為什么我們中國人能把國家做得如此之大?有人也許會說,國家是壟斷組織,企業處于激烈的市場競爭之中,所以做大一個國家比做大一家企業要容易得多。其實不然。至少在古代社會,國家之間的競爭是異常激烈的。一個沒有核心競爭力的國家是不可能持續生存下來的。比如說,戰國時代,諸侯林立,群雄爭霸,競爭異常激烈,秦國兼并了其他國家,統一了中國,一定是因為它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要知道,那時候交通不發達,信息傳輸很慢,要控制一個人多地廣的國家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沒有有效的管理是不可能有核心競爭力的。
商業企業是當今社會占主導地位的組織形態。在競爭的市場上,一家企業要生存和發展,就得有效率;而要有效率,就得解決好諸如權力和收益如何在企業成員之間分配,如何選拔和培養人才,如何實行職業化的管理,如何激勵每個人努力工作,如何溝通信息,如何防止權力的濫用,如何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等等,這樣一些基本的管理問題。但仔細想想,這些問題古人在管理國家的時候早就遇到了。以職業化管理為例,中國政府的職業化管理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我的思考使我相信,中國古代政府的管理體制和方法一定有許多可供今天的企業管理者學習和借鑒的地方。我們不能只從國外引進管理知識,我們必須發掘中國古人的管理智慧;不僅要洋為中用,而且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我不是歷史學者,我的歷史學知識充其量只是些基本的歷史常識而已,遠不足以回答我所提出的問題,這就產生了求助于歷史學家研究管理的想法。這時候,我讀到了著名華人歷史學家許倬云先生的《從歷史看組織》一書,大受啟發,遂決定邀請許倬云先生來光華管理學院講授“從歷史看管理”。在芝加哥大學著名華人統計學家刁錦寰教授的幫助下,許倬云先生愉快地接受了我們的邀請,克服行動之不便,于2003年9月來到光華管理學院做了為期六周的講課。許先生“坐而論道”,縱橫古今,有問必答,將中國歷史上的管理之精粹娓娓道來,令所有聽課的學生大飽耳福,收獲盛豐。呈現在讀者面前的這本書,就是許先生在光華管理學院講課內容的錄音整理稿。
光華管理學院的一個重要使命是,通過我們的知識創造和知識傳播,提升中國企業的競爭力。在管理學院開設“從歷史看管理”是光華管理學院的首創;由史學大家開設這門課更是光華管理學院的榮耀;讓沒有機會聆聽許先生授課的管理學者和企業界人士分享這門課的內容是我們的責任。
我相信,讀者從本書中學到的不僅是歷史知識,更是史學大家提煉的管理智慧。
我希望,本書的出版將不僅激勵更多的歷史學者投身于管理問題的研究,而且會使更多的企業界人士對歷史發生興趣。當然,歷史沒有終結,管理需要不斷創新!
2005年7月1日
于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我們不能只從國外引進管理知識,我們必須發掘中國古人的管理智慧;不僅要洋為中用,而且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許先生縱橫古今,將中國歷史上的管理之精粹娓娓道來。我相信,讀者從本書中學到的不僅是歷史知識,更是史學大家提煉的管理智慧。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前院長 張維迎
先生行走與書寫都不便,卻讓思考走到很遠,穿越了歷史與成見。
——中央電視臺主持人 白巖松
能把嚴謹的學術著作寫得好看的,非大學者不能為,因為只有大學者既能夠鉆進去,又能夠跳出來,所以寫出東西來才能舉重若輕、深入淺出。
——《新京報》
許先生的歷史著作視野宏闊、表達風格雅俗共賞,更重要的是字里行間彌漫的家國之思,引起很多讀者共鳴,形成了一種“大眾史學”。他的著作成了企業、高校講座的課件,受到白領、商人、學生等階層的喜愛。
——《北京青年報》
許倬云是一個不容易被框住的人,他反對科系之間的僵硬界限,也不同于專注書案的學者。他親身參與了臺灣文化運動的進程,1990年之后,許倬云常常來到中國大陸,以歷史學的知識關注社會現實。
——《東方歷史評論》
他能把嚴謹、精深的學術內容,闡釋得舉重若輕,又能敘述得深入淺出。
——《廣州日報》
幫一個大朋友買的,他還沒看
一直在當當買書,價廉物美!超值!配送很快!
非常喜歡非常滿意
包裝精美,好
不錯,很喜歡
當當活動很超值,喜歡許倬云老師的書,基本都買齊了
雜志之家越來越給力了,不僅價格優惠,發貨及時,配送給力,每次都是提前到達,而且收到的圖書整體品像良好,666!
發貨很快,書很好,下次會繼續買。
值得一看,從歷史了解管理!!!
經典版本,用來收藏。
不錯 真的挺好的 感覺很值
包裝完整,發貨迅速,大師著作,認真拜讀( ??? ? ??? )
哈哈哈哈就糾結
盛名之下其實難副,讀不進去,失望的一本書。
非常好的一次購物體驗!
很好,很值得,不錯
可讀性強,確實不錯的書!
給單位圖書館買的書,還不錯。
值得一看。
不錯噠 正品
許倬云的書縱橫古今
深入淺出,大家風范,將深刻的道理說得通俗易懂。活動期間果斷出手買了,比起故弄玄虛的書有價值多了。
讀史有智慧,從歷史中汲取管理能力
不錯的書。
值得一看,推薦
許倬云大師的經典之作絕版重新必須第一時間收入囊中!
這套書是一位教授推薦的,后來陸續買了許倬云先生的一些著作,不愧是歷史大家,縱橫捭闔,政治、經濟、歷史、地理、哲學、宗教信手拈來。這套新版比廣西師大的版本字大些,更清晰,而且有許先生的新版序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