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伏園(1894—1966),紹興人,作家,編輯家,文化名人,作為新文化 運動的重要參與者,在中國現代文學史、文化史上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意義 。
孫伏園單純而又復雜,豪情而又節制,激情而又嚴謹,樂觀而又悲憫, 率真而又謹慎,能處理各種復雜的關系而又不世故,浪漫的文人氣質與深刻 的現實洞察力有機相融.他有著無限的生活智慧。
呂曉英編著的《孫伏園評傳》記述孫伏園的人生歷程,重點評述他的文 學創作、編輯活動,文化實踐,涉及許多孫伏園先生參與其問的中國現代文 學。文化史中的現象和事件,并對此作出了學理性的解釋和評價,這可使許 多流于語焉不詳的問題得到一定的廓清。
以"評傳"形式進行孫伏園研究,具有重構性和原創性,可填補孫伏園 沒有評傳的空白。2011年正值孫伏園先生逝世45周年,出版《孫伏園評傳》 更有紀念意義,愿將《孫伏園評傳》作為菲薄的祭品敬獻給孫伏園先生。
1963年12月出生,浙江嵊州人,1983年7月畢業于杭州大學中文系,現為紹興文理學院教授。主要學術研究方向為中國現當代文學與文化研究。著有《聽音尋路者——王朔論》等專著二部,在《文藝理論與批評》等公開期刊上多篇,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中心全文轉載四篇,獨立主持完成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二項,參與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一項,獨立完成紹興市重點課題一項,獲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三等獎、紹興市教科研成果二等獎各一項。
前
及時章 故鄉時光
一、快樂童年
二、兄弟手足
三、結識魯迅
第二章 北大成才
一、負笈北上
二、新潮社骨干
三、再遇魯迅
第三章 副刊掌門
一、主編《晨報副鐫》
二、催生《阿Q正傳》
三、打造新文化運動平臺
四、西安之行
五、主編《京報副刊》
第四章 與文藝的一段姻緣
一、《語絲》"保姆"
二、籌劃北新書
三、雜文風調
四、《伏園游記》
第五章 南下輾轉
一、離京南下
二、與魯迅共事
三、主編《中央日報》副刊
四、《貢獻》之貢獻
第六章 投身平民教育
一、異質文化
二、平民文學實踐
三、作家縣長
第七章 往來于蓉渝間
一、登載《屈原》
二、《魯迅先生二三事》
三、中外出版社與《文匯周報》
四、大學教師
第八章 北京歲月
一、家人團聚
二、勉力而為
三、元帥探望
四、安然離世
后記
主要參考書目
孫伏園年譜簡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