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賈來生著的《中國歷代張?zhí)鞄熢u傳(卷4)》共 寫了元明時期第四十二代至第五十一代張顯庸的生平 情況、歷史跡遇、嗣統(tǒng)履職及社會影響等,客觀公允 地展現(xiàn)張?zhí)鞄煾骶咛厣臍v史風貌。
賈來生,男,1974年生,甘肅鎮(zhèn)原人,甘肅天水師范學院副教授,四川大學道教與科技交叉研究中心研究人員。廈門大學中國哲學專業(yè)博士,主要從事哲學宗教教學和道家道教研究,師從蓋建民教授,已經(jīng)在《世界宗教研究》、《宗教學研究》和《寧夏社會科學》等刊物上發(fā)表學術(shù)論文數(shù)十篇,出版《鐵肩道義——劉一明大傳》和《道教生育思想研究》等專著。
引
及時章 第四十二代天師張正常評傳
24小時降大任應(yīng)運而生
二酬和太祖?zhèn)魇诜ㄗ?/p>
三長袖善舞如履薄冰
四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五默然羽化魂兮歸去
六著述思想傳說影響
第二章 第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評傳
24小時生我才海納百川
二峴泉清修著作等身
三時來運轉(zhuǎn)建功立業(yè)
四立不朽言重振道門
五地位影響靈異傳說
第三章 第四十四代天師張宇清評傳
一嶄露頭角尋訪隱仙
二嗣教弘道神道設(shè)教
三著述思想影響深遠
第四章 第四十五代天師張懋丞評傳
一聰穎少年稟賦異常
二重振道法陰翊王綱
三道法傳說綿延不絕
第五章 第四十六代天師張元吉評傳
一事功三朝佑我大明
二是非功過自有公論
第六章 第四十七代天師張玄慶評傳
一身世成謎道法天成
二祈嗣孝宗授箓皇后
第七章 第四十八代天師張彥顆評傳
一少年成名修宮建觀
二嘉靖優(yōu)禮寵辱不驚
三地位獨特卓爾不凡
第八章 第四十九代天師張永緒評傳
一神奇感孕嗣教弘法
二建觀事功齋儀天下
第九章 第五十代天師張國祥評傳
一山重水復(fù)柳暗花明
二續(xù)修《道藏》功德無量
第十章 第五十一代天師張顯庸評傳
一飽經(jīng)憂患為道日益
二唱和三教道通為
主要參考文獻
及時章 第四十二代天師張正常評傳 第四十二代天師張正常(1335—1377),字仲紀, 號沖虛子,第三十九代天 師張嗣成長子。元代至正十九年(1359),第四十一代 天師張正言去世,張正常 承繼嗣教,是為第四十二代天師。《明史·方伎傳》 卷二九九認為張正常乃"漢 張道陵42世孫",其實嚴格說來這樣表述是有問題的 。因為雖然我們知道張?zhí)?師名號的傳承遵循的是張道陵去世前立下的兄終弟及 、父死子繼的規(guī)矩,但因 為種種原因,在從張道陵至張正常漫長的歷史中,其 問也多次發(fā)生過天師名號 在兄弟子侄間相傳的事。而張正常天師的生父即是第 三十九代天師張嗣成,而 不是人們想當然地以為理應(yīng)是第四十一代天師。
這個說來話長。根據(jù)各種官私典籍和道教歷史記 載,張正常的父親,第三 十九代天師張嗣成在位時間較長,共歷元代仁宗、英 宗、順帝三代,和元室朝廷 的關(guān)系極其密切。初在延祐三年(1316)繼位,次年 即1317年授大真人,泰 定二年(1325)加授正一教主,至元三年(1337)加授" 知集賢院事"。后于至正 四年(1344)九月在一舟中坐化。因為當時其子張正常 年僅9歲,所以由其弟 張嗣德繼承天師之位,是為第四十代天師。張嗣德在 位八年之后,傳位于其子 張正言,張正言天師于至正十九年(1359)微疾而化, 張正常才繼承天師之位。
張正常乃第二三十九代天師張嗣成托夢而生,幼 時聰穎,雙目炯炯有神,喜好 老莊仙術(shù),故深得父親太玄公鐘愛。一次太玄公游五 岳時,指著祖宗家傳的印 劍說道:"龍星再集于亥,吾兒當持此大振玄風。" 果然到了己亥(1359)時嗣 教,太玄公之言應(yīng)驗。當時正值元末戰(zhàn)亂四起,符箓 法術(shù)很久沒有傳授了,故追 隨張正常天師授篆者川流不息。他經(jīng)常開壇演法,屢 有異感。
還在朱元璋稱吳王時的至正二十一年(龍鳳六年 ,1361年),朱元璋就發(fā)御 榜命有司訪求招聘張?zhí)鞄煛堈K烨彩拐呱瞎{,為 吳王朱元璋獻上"天運有 歸"之符,對其從神權(quán)上予以支持。朱元璋親自手書 賜答,勉勵其澄心定性,以 凝道功。
至正二十五年(1365),張正常親自來到應(yīng)天(今 南京)覲見朱元璋。 次會面雙方都留下了極好的印象。"太祖一見大悅, 曰:`瞳樞電轉(zhuǎn),法貌昂然, 真漢天師苗裔也。`下詔褒美之。"宴請,賜金幣后 還山。后來二者禮尚往來, 互有贈送。
至正二十六年(1366),張正常再次來到京師南京 覲見朱元璋,朱元璋命其 在城內(nèi)開演玄旨,普施符水。當時聞訊前來求符的士 庶各層人等日以千百計, 供不應(yīng)求,侍史即使關(guān)門都不能阻止。明太祖讓張正 常給當時飽受戰(zhàn)亂瘟疫災(zāi) 禍之苦的人們施符解救,張正常急中生智,乃書巨符 投到當時京城著名道教宮 觀朝天宮的井中,人們爭相汲水,沒多久水竭,老百 姓連井底的土都沒有放過, 據(jù)說那些得了瘟疫的人飲了符水之后疾病立愈。明太 祖聽到張?zhí)鞄熯@種救民 救苦行為之后,下詔嘉獎,令在井上建亭,名為"太 乙泉"。太祖命張正常傳太 上延禧諸階法篆。而張正常要回龍虎山的時候,太祖 又讓人送上驛券、織文金 衣,俾其朝觀之用。
至正二十七年(吳元年,1367年),朱元璋開始按 照帝王規(guī)制修建廟社宮 室,開科取士,籌備建國事宜。一月,朱元璋派人給 張正常書信,命其特選精通 教義的法師來京顧問,并代皇帝敬天法祖,以通神明 。五月,張正常的勸進狀也 送達南京,君臣唱和很是默契。
洪武元年(1368)正月,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建號 改元,開辟了一個新的王 朝。張正常率領(lǐng)弟子人賀新皇帝登基。朱元璋在便殿 設(shè)宴款待,席間二人談到 了天師道的地位和待遇問題。朱元璋欲授其大真人稱 號,同時給予誥命俸祿。
張?zhí)鞄煈┺o俸祿,懇請恩免通戶及大上清官徭役,享 有專出符箓的權(quán)力,永為定 例。朱元璋欣然同意天師請求。洪武元年八月甲寅, 明太祖頒降制書,授正一 教主、嗣漢第四十二代天師張正常"正一嗣教護國闡 祖通誠崇道弘德大真人", 領(lǐng)道教事,仍給銀印,秩視二品,位在玄教院和后來 的道錄司之上,并特設(shè)輔佐 僚屬,日贊教日掌書各二人。從此,龍虎山天師道教 主由江南道教領(lǐng)袖一躍成 為天下所有道教的教主和精神領(lǐng)袖。張正常受到了前 所未有的恩寵,后來朱元 璋在謹身殿召見,贊其祖天師有功于國,所以家世與 孔子并傳,以迄于今。并勉 勵張正常時時以清靜無為之心,輔佐其勵精圖治。朱 元璋還特出白金十五鎰賜 其新修宅第。
洪武二年(1369)二月,張正常被特召入朝,朱元 璋在奉天殿賜見,并命設(shè) 宴款待。光是這一月,張正常就被"承顧問者四,賜 宴者二"。極盡恩寵之能 事。三月十三日,朱元璋舉行盛大的祭天儀式,通誠 于神靈,遂齋戒三日,御兗 冕服,并親自在寫好的上奏天帝的奏章上署名,命太 常寺設(shè)樂,親手將其授予張 正常,讓其敬天而焚之。禮儀成功舉行之后,朱元璋 賞賜金幣,宴于文樓,隨從 的眾弟子也各有不同的賞賜。
洪武三年(1370)六月,明太祖有感于張正常在建 立大明和以神道設(shè)教對 國家長期的貢獻,特別命令吏部改封張正常的父親, 第三十九代天師"太玄輔 化體仁應(yīng)道大真人"張嗣成先生為"正一教主太玄弘 化明成崇道大真人",改封 其母胡氏"明慧慈順仙姑"為"恭順慈惠淑靜玄君" 。當時玄君八十高齡,天下 人上至朝廷下至民間都覺得她是享有高壽的活神仙, 所以深以為榮。同年秋, 皇上又予召見,問以鬼神之事,并頒給掌天下道教銀 印。
洪武五年(1372)又特召入朝,加賜永掌天下道教 事之誥命。洪武六年還 山,太祖命留下弟子以司秘祝之事。
洪武九年(1376)秋,皇上遣使特召,沒想到張正 常忽然先期而至,皇上大 喜日:"卿來何符朕意耶!" 明年秋,皇上將派人祭祀海岳諸神,所以命張正 常率弟子中清修而法術(shù)有 成者同來相助,后賜宴及金制法衣玉圭等佩戴之屬。
……
滿意非常好。
這次的活動簡直太給力了,物流超快,價格又超實惠,評論又給積分,怎一個“好”字得了!這套書又垂涎好久,不買怎么得了!
不錯的書,喜歡道教的朋友真心可以來看看。
好書,字體清晰,內(nèi)容詳實,值得品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