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歷史學界普遍認為,發生在16世紀的宗教改革運動同后來的"科學革命"和"政治革命"一起導致了世界現代化的進程。的確,不論是現代市場經濟制度的確立,還是造成現代世界政治格局的英、法革命和美國革命,以及人類思想的現展,全都同四百年前那一場席卷歐洲的宗教改革密切相聯。不了解那場改革及其后果,不了解那場改革中重要人物的思想體系,就不可能真正了解現代世界及其種種問題。
因此,改教家約翰·加爾文不可逾越。
加爾文1509年出生于法國的努瓦永,受過極好的人文教育,獲得過法學博士學位。青年加爾文積極投身于古希臘羅馬著作的研究,并在22歲時寫成《塞涅卡注釋》。加爾文這一時期受到的教育,對他后來地闡述基督教教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這個懷著人文學者夢的怯弱青年,后來卻被一道天光照耀,走上了一條不同的道路。加爾文回憶說:"上帝突然降服了我,改變了我的心……"那時候的人們普遍承認自己的罪性,并且渴望通過宗教得到拯救。加爾文還在少年時,信仰之光照亮了一個德國修士馬丁·路德的心靈,他發現人得以脫離罪惡,不是憑著自己所行的善事,乃是唯獨借著信仰,這就是著名的"因信稱義"的思想。巴黎索邦大學的老教授勒菲孚在70歲時心靈的眼睛被打開,回到了《圣經》原初的教義。據說,24小時老教授對他的學生法雷爾說:"我的孩子,我們靠的是恩典。"
這個法雷爾,后來成為加爾文之所以成為加爾文的關鍵人物。
由于法國對新教徒的迫害,加爾文流亡瑞士,他本想找一個清靜的去處思考和寫作, 希望可以做一個安靜的學者。但這只是人的愿望,卻不是主的計劃。上帝用法雷爾的一席話把他留在了日內瓦,那個看來更像"所多瑪"的地方。主大能的手改變了這個懦弱的青年學者的預設人生,讓他站在宗教改革的前沿,面對如歌利亞一般的羅馬天主教及背離上帝的龐大群體,成為福音最強有力的捍衛者和實踐者。
作為宗教改革家,約翰·加爾文一生致力于基督教教義的闡述,回憶自己青年時代那次突然改變的時候,他說:"我已經開始追求走自己的道路,一種不同的教義傳開了,這不是要帶我們離開基督教信仰的教義,而是將我們帶回到基督教信仰根基的教義,是要除去渣滓回到當初純潔的教義……"加爾文的一生,從來沒有失去對教義的這份熱情,他的一生都為此燃燒,在他生命的時刻,加爾文說:"至于教義,我一直忠心地教導,……這是我盡了我的能力盡了我的忠心所做的,我向此教義而活也為此而死。"
我們從書中看到,為了持守教義,加爾文曾被日內瓦議會驅逐;1541年至1555年間,他拖著病痛不斷的身體宣講福音、捍衛真道,與日內外城內城外的異端、不守圣道的反對者爭戰,并數次做好流亡的準備;在他生命的晚年也充滿了各樣苦難。然而,如日內瓦的警句"黑暗之后是光明",因著上帝如此帶領加爾文,日內瓦由一個罪惡之城,成了宗教改革之城,加爾文的《基督教教義》及他在日內瓦的實踐把改教的烽火傳至歐洲各國,并在未來的歲月重塑了基督教會與西方現代社會。
在這一切勞作的背后,雖然主也賜予加爾文一些難得的恩典:比如他短暫幸福的婚姻,終生穩固美好的友情,而我們看到更多的是他面對的紛亂憂心的環境、粗野放蕩的教眾。被異化為"暴君"的他沒有強健偉岸的體魄,而是瘦弱多病的軀體;不是粗獷勇猛的氣魄,而是敏感細密的心。
至于加爾文被詬病的火燒塞爾維特事件,其實判決塞氏死刑的權力不在加爾文,而在日內瓦小議會手里。而塞氏觀點挑戰基督教傳統的根本教義,否認三位一體,這在當時本就是死罪,羅馬天主教會已判處他火刑,瑞士眾多城市對塞爾維特的判處意見都是火刑。如果我們能在那個時代特殊的背景中看這個事件,也許我們的觀點會客觀一些。畢竟那個時代的每個信仰宣告者都得準備付上性命的代價,加爾文也一樣。
作者以生動的敘事筆法、有效微妙的情緒勾勒讓我們看到被世人賦予諸多面具下的約翰·加爾文——一位基督耶穌真正的仆人。面容憔悴,多受痛苦,常經患難,卻依舊為他的主燃燒,如同他的誓約,"主啊,我心為你而獻,敏捷而至誠地!"
一位對錢財、榮譽、名聲毫無興趣的人, 一位重塑了基督教會、西方思想及社會的人; 一位天性內向、怯弱、適于隱居的學者, 一位"火燒塞爾維特"的日內瓦暴君? 這是約翰·加爾文,16世紀基督化的人!!! 約翰·加爾文既是對這個世界影響的基督徒之一,也是被人誤解深的基督徒之一,僅憑他呈現出的這種復雜性,就足以證明探究這個人物的價值度與趣味了。他的《基督教要義》被列為影響世界的十部著作之列,重塑了基督教會及歷代基督徒的信念,并影響到教會外的思想領域,在實踐上直接推動了西方社會進入現代社會。而中國讀書界對他的印象多來自于茨威格的《異端的權利》,其中他被描繪為火燒塞爾維特的日內瓦"教皇"…… 茜亞·凡赫爾斯瑪所寫的這部《加爾文傳》向我們較為地介紹了這位備受爭議的基督偉大仆人的一生,并以非虛構類寫作的嫻熟技巧把我們帶入人物的內心深處,還原了眾口紛紜背后那個天性怯懦內向、體弱多病,卻被上帝凡事掌權的榮耀之手推到宗教改革前沿的加爾文。 為了對加爾文思想有系統而深入的闡述,特推薦本書附錄《加爾文主義講座》,作者亞伯拉罕·凱波爾是荷蘭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學者和神學家。在這個系列演講中,凱波爾以加爾文主義為新教出色的代表,認為它有資格與多神主義、天主教等并列為影響人類生活的生活體系。再版增加了溫大衛博士的《反省新加爾文主義中的文化使命》,以平衡凱波爾的觀點。
茜亞·凡赫爾斯瑪是美國著名的作家和演說家,工作于密歇根州大激流城改革宗圣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