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著名心理學家南博在《日本人的心理》《日本的自我》中結合日本的社會現實,通過大量的例證,深入淺出地分析了日本人的心理特征。用他自己的話說,這兩部著作中沒有一般論述,也沒有圖示說明,只是材料的匯集,他把存在于大多數日本人心中某處的"獨特的"心理狀態擺出來,"同讀者一起思考,讓讀者自己作出判斷"。因此,讀者對他列舉的眾多事實和獨到的解釋,可以產生共鳴,并能深入了解日本人的心理及行為方式。
劉延州,男,1933年生于吉林市。1959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l964~1968年、l974~1981年、1983~1988年先后作為新華社、上海《文匯報》記者常駐日本。著有《旅日絮筆》(1984)、《日本漢詩新編》(1985)、《探索日本》(合著,1981)、《將軍與孤女》(合著,1982)等。。南博,日本國籍,出生于1914年,l940年畢業于京都大學哲學部,l943年畢業于康奈爾大學研究院。1947年回國,從事社會心理學教學和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日本人的心理》《日本的自我》等。
日本人的心理
序
一 日本人的自我
1.胳膊扭不過大腿
2.滅私奉公
3.不觸犯鬼神,鬼神不作祟
4.做自己所好之事
5.弱者不可侮
6.別人的也是我的
二 日本人的幸福感
1.九分不滿十分則溢
2.死后什么也帶不走
三 日本人的不幸感
1.忍無可忍,方為忍
2.人擺脫不掉受苦
3.知身分
4.月有云遮花有風
5.人生如旅途
6.賞風花雪月
7.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8.明知是傻瓜的賭徒也……
9.苦自為樂
10.知足安分
11.隱而不露的愛是至高的愛
12.茶人玩物之癖
13.裝作不愛財
四 日本人的非合理主義和合理主義
1.命運在天
2.車到山前必有路
3.痛苦的命運
4.什么因果、什么因緣
5.盡人事待天命
6.世上事,只靠道理講不通
7.勝在合乎道理
8."看透了"的人生
五 日本人的精神主義和肉體主義
1.精誠所至,金石為
2.凡事決定于心態
3.敬惜字紙
4.忠孝為養生之術
5.身體是資本
6.好色,本出于欲
六 日本人的人際關系
1.講義理的社會
2.講義理不如求實利
3.義理和人情的夾板
4.區分義理人情
5.區別公私
6.逃避責任
結 語
日本的自我
序
一 日本人的自我不確實感
1.自我不確實感
2.集團我的形成
3.自我的位置
4.定型化和主義
5.多元性和靈活性
二 集團我的形成
1.個人我、集團我、家族我
2.義理、人情的復合
3.恥、罪復合
4.日本式的受虐和日本式的施虐
三 為自我定位置
1.問候和交換名片
2.贈禮和回禮
3.定地位的等次
4.名次和順序
5.對西歐的自卑感
四 定型化和主義
1.慣行和禮儀
2.組織和交流的"型"
3.流行和風俗
4.余暇活動
5.模仿和仿造品
6."型"的學習
7.研究和"求道"
五 多元性和靈活性
1.文化的多元性
2.生活的多元化
3.意識的多元化
譯者后記
這個商品不錯~
還行
不錯,好評!
很適合日語系讀
隨便看看
非常滿意,很喜歡
剛剛收到,還沒看,感覺還不錯,外包裝有破損,好在書沒事。
內容有點難
了解日本的一本有益的書,購得很是高興。
收到之后很滿意 推薦大家購買
好書值得分享閱讀!好書值得分享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