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法主要調整的是國際法律關系,即國家與國家、國家與國際組織或者國際組織之間的法律關系。本書內容包括國際法名稱之演變、東方古代國際法、中世紀之國際法、格老秀斯前后國際法學先覺之生平及其學說、自維也納會議至巴黎會議、自巴黎會議至柏林會議、世界大戰與國際法等14章,論述了古今國際法的發展歷史。
民國專題史》叢書收錄的范圍包括現代各個學科,不僅限于人文社會科學,學科分類以《民國總書目》的分科為標準,計有哲學、宗教、社會、政治、法律、軍事、經濟、文化、藝術、教育、語言文字、中國文學、外國文學、中國歷史、西方史、自然科學、醫學、工業、交通共19個學科門類。本叢書分輯整理出版,內不分科,單本發行,方便讀者按需索驥。既可作為大專院校圖書館、學術研究機構館藏之必備資源,也可滿足個人研讀或興趣之收藏。與目前市場已有的一些專題史叢書相比,《民國專題史》叢書具有規模大、學科全、選本精、原版影印的特點。本叢書選目首重作者的首創、和著作影響力,尤其注重選本的稀見性。
劉達人(1919-2012),學者型外交家。早年畢業于重慶中央大學,后留學美國獲得博士學位。1942年起任職于國民政府及臺灣地區外交部門長達62年,被同仁稱為外交“活字典”。袁國欽(1908-1958),歷任國民政府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民政處科長、臺南縣長、福建省民政廳長等職。建國后曾任福建省政協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