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雁冰編著的《耶穌會與明清之際中西文化交流》主要談明清之際中西文化交流史,其中用拉丁文、德文和中文的文獻資料研究了利瑪竇、衛匡國的中國觀,和萊布尼茨對孔子和朱熹思想的認識,以及赫爾德、歌德和席勒著作中的儒家思想等。對學術界一些說法加以檢驗和矯正,還原了歷史的真實。
朱雁冰,德語教授,1960年畢業于南京大學外文系,曾任1986至1992年度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材編審委員會委員和1992至1996年度高等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國際日耳曼學聯合會(IVG)會員。上世紀80年代在德國沃爾芬比特圖書館作儒家思想在德國的接受(至18世紀末)的專題研究,《耶穌會與明清之際中西文化交流》(中文)、《萊布尼茨與朱熹》(德文)、《赫爾德、歌德和席勒著作中的儒家思想》(德文)等九篇。譯著涉獵哲學、基督教神學和文學等十幾種。
耶穌會與明清之際中西文化交流
從西方關于儒家思想的早傳說到利瑪竇的儒學評介
耶穌會士衛匡國與儒學西傳
萊布尼茨與朱熹
萊布尼茨在中國精神之旅的中途
中國哲人孔子》中的孔子形象
赫爾德、歌德和席勒著作中的儒家思想
哈勒和維蘭德的政治小說中的儒家政治倫理思想
朱熹與托馬斯·阿奎那——獻給恩師張威廉先生
翻譯——一個方法上和理念上的探索過程
附錄:
關于中國哲學和二進位數體系的兩封信(G.W.萊布尼茨
論中國哲學——致尼古拉·戴·雷蒙的信
創世的秘密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