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文化交流的軌跡:中華蔗糖史圖書
人氣:36

文化交流的軌跡:中華蔗糖史

本書作者從糖這種人人日常所用而又微不足道的東西的發展中,向世人揭示出一部十分具體、生動的中外文化交流史。作者用數年時間,翻閱了自周秦以來浩如煙海的中外群籍,從"糖"字的演變到甘蔗種植、制糖業的發展,引...
  • 所屬分類:圖書 >文化>文化交流  
  • 作者:[季羨林] 著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東方文化集成叢書
  • 國際刊號:9787801272843
  • 出版社:經濟日報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7-03
  • 印刷時間:1997-03-01
  • 版次:1
  • 開本:--
  • 頁數:547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從糖這種人人日常所用而又微不足道的東西的發展中,向世人揭示出一部十分具體、生動的中外文化交流史。作者用數年時間,翻閱了自周秦以來浩如煙海的中外群籍,從"糖"字的演變到甘蔗種植、制糖業的發展,引用了大量例證,用以說明:文化交流而使科技得以發展,人類必須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才能不斷進步,這是社會前進的主要動力之一。

編輯推薦

本書是國學前輩季羨林繼《糖史》之后的又一力作。從糖這一日常的生活用品的制造、發展和變遷,通過大量的引證和實例,反映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以一斑而窺全豹,不愧為大師!文化有一個很突出的特點,就是,文化一旦產生,立即向外擴散,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文化交流",世襲珍藏,把自己孤立起來。

作者簡介

季羨林:1911年生,山東臨清人。1934年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畢業,1935年就學于德國哥廷根大學,194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1946年后任北京大學教授和東方語言文學系系主任。曾任北京大學副校長、南亞研究所所長?,F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

目錄

東方文化集成》編輯委員會

東方文化集成》總序

文化交流的軌跡--中華蔗糖史》自序

及時章 飴

第二章 周秦至漢魏兩晉南北朝時期的飴以及甘蔗和蔗漿

第三章 石蜜

第四章 蔗糖的制造在中國始于何時

第五章 唐代的甘蔗種植和制糖術(618-907年)

附 關于唐代制糖法的一點小考證

第六章 宋代的甘蔗種植和沙糖制造(1960-1279年 遼金附)

第七章 元代的甘蔗種植和沙糖制造(1206-1368年)

第八章 明代的甘蔗種植和沙糖制造(1368-1644年)

第九章 白糖問題

第十章 清代的甘蔗種植和制糖術(1616-1911年)

附錄一 清代糖史部分資料索引

附錄二 淺述明朝清前期廣東的甘蔗種植業和制糖業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云中誰**的評論:

贊爆!

2016-02-03 05:57:5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老先生治學很嚴謹,東西寫得又很通俗,大師風范,大師風范! 除了價錢稍貴,其他沒得說,值得一看得好書。

2007-10-09 13:30:07
來自插羽破**的評論:

季羨林的書,實在是很難懂。不解釋,不闡述。外行人不懂啊。

2014-02-27 16:48:52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