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科幻作品圖書
人氣:25

科幻作品

展示科幻演變歷程的入門讀物;科幻作家、學者吳巖作序推薦
  • 所屬分類:圖書 >文學>民間文學  
  • 作者:(英國)[戴維]?[錫德] 著,[邵志軍] 譯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44768399
  •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07
  • 印刷時間:2017-07-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純質紙
  • 包裝:平裝-膠訂
  • 套裝:

內容簡介

提起科幻作品,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飄浮在漆黑天幕中的宇宙飛船,它航向浩瀚星海,身后那顆藍色行星則是永恒的坐標。在本書中,戴維 錫德以這個雋永的意象為起點,勾勒出19世紀以來科幻小說與科幻電影的演變歷程。通過作者簡潔而富于學理性的介紹,讀者將對“科幻”這個標簽所涵蓋的復雜內容形成全新的認識:科幻是多種文類匯集、雜糅、交鋒的領域,看似天馬行空,實則與現實世界息息相關——人類社會的身份認同、日益加速的技術變遷和不斷革新的時空觀念,都為其注入了勃勃生機。

編輯推薦

在當今世界,科幻作品滲透到社會的各個層面,以小說、影視、電子游戲等形式深深嵌入我們的日常生活,卻依然面目模糊、充滿爭議。本書將這一重要敘事類型細分為幾大主題,梳理了太空旅行、地心漫游等傳統題材的演替,以及人工智能、后核時代、生態災難等新興題材的崛起,以此揭示出科幻作品的多元性和復雜性。本書由科幻作家、學者吳巖教授作序推薦。

作者簡介

戴維 錫德 英國學者、文學批評家,利物浦大學教授。多年從事科幻教學與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領域為科幻作品、冷戰文化、間諜小說,以及文學與電影的關系。著有《美國科幻與冷戰》(1999)、《電影小說》(2011)、《陰影之下:原子彈與冷戰敘事》(2013)、《雷 布拉德伯里》(2015)等研究專著,編有《科幻小說指南》(2005)等文集。

目錄

及時章 太空漫游

第二章 遭遇異族

第三章 科幻與技術

第四章 烏托邦與敵托邦

第五章 時間的小說

第六章 科幻的領域

索引

英文原文

在線預覽

吳巖

科幻是科學和未來雙重入侵現實所產生的敘事性文藝作品。科幻觀察和記錄科學入侵后現實的改變,這種記錄當然不會沒有情感參與。在很多情況下,科幻一方面褒揚現實,另一方面也批判現實。很難說當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沒有受到過科幻的關注,從電子技術到核能利用,從生物技術到人工智能,從宇宙探索到納米建構,從催眠冬眠到時間旅行,科幻作品在描述現實中批判現實,更在撫慰焦慮的心靈之后,提出遙遠的發展藍圖。

雖然科幻作品在當今文化產品中占據如此重要的地位,但人們對這種作品的獨特性仍然缺乏了解。一個特別有趣的現象是,幾乎所有讀過或看過科幻作品的人都會給這類作品下一個自己的定義,但對這個定義是否合理恰當卻沒有多少信心。此外,人們還常常對科幻文藝到底覆蓋了多大領地表示懷疑。面對這些現象,市面上急需一本簡明扼要,能站在學術高度反映科幻歷史和現狀的通識性讀物。錫德的這本《科幻作品》恰恰填補了此項空白。

把《科幻作品》列入這些年我讀過的科幻入門書,應該不會有錯。這本書具有以下三大特點。

科幻作品》的及時個特點是覆蓋。對于入門讀物而言,在短時間內讓人把握一個領域的全貌尤為重要。探索世界科幻文學的產生,有的人會追溯到16世紀甚至更早的時間。但多數人會認為,是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之后歐洲社會的巨大變化,使科學的認知方式逐漸走上歷史舞臺,特別是從伽利略以后,科學能力日益彰顯,系統化的實驗方法導致了過去長期分離的自然哲學跟技術之間的融合。科技聯姻推動了人類探索自然方式的整體提高,原本停滯的社會開始加速前進。這一巨大的變化,配合了法國《人權宣言》和美國《獨立宣言》等思想解放的認知,觸動了一批敏感作家的神經,世界上及時批科幻作品由此而生。

如果說科幻在歐洲出現在相對主流的文學陣營之中,那么這一文類從歐洲走向美國的過程,則是它從正統文學走向通俗文學的過程。雖然像愛倫 坡這樣的美國作家也曾嘗試創作

很有科幻色彩的作品,但從整體來看,20世紀20年代美國通俗文化對歐洲科幻的接受和改造,對后世產生了巨大影響。科幻不再是正統文學,而成了通俗文學的一個分支,這使它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大眾影響力,更鋪平了它從書寫文學走向影視文化的道路。在美國的科幻教科書中,科幻被定義為“20世紀的文學”“美國的文學”,其原因大概就是這樣。

要把握科幻這個文類的當前狀況,必須注意兩點。首先,科幻產業正在轉型,即從以小說為主要媒介轉向以電影為主要媒介。在今天,科幻產業的主要盈利點集中在科幻電影、電子游戲、主題公園,小說反而只占很少的盈利份額。其次,正統文學跟通俗文學之間有關科幻的對戰正在走向終結。曾經把科幻當成一種正統文學的歐洲,在20世紀60年生過一次使通俗科幻回歸正統的“新浪潮”運動。“新浪潮”的成功,導致了許多國家的主流文學大獎都開始頒發給科幻文學。但與此同時,作為類型文學或影視的科幻小說作品,也大力借鑒了主流創作方式。以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賽博朋克小說為例,這種作品既能獲得主流文學批評家的認可,也能吸引大眾閱讀。杰克 倫敦、威廉 戈爾丁、庫爾特 馮內古特、多麗絲 萊辛、瑪格麗特 阿特伍德、村上春樹等著名作家所進行的“低劣”科幻創作,也獲得了“翻案”。而艾薩克 阿西莫夫、阿瑟 克拉克、羅伯特 海因萊因、雷 布拉德伯里、布賴恩 奧爾迪斯、J. G. 巴拉德、威廉 吉布森等純科幻作家,現在越來越被主流文學批評界所認可。

面對這種多元化的局面,一本橫跨多領域、多題材、多體裁、多媒介形式、多表現手法的科幻入門讀物,整合多種信息,真是對讀者的好幫助。

這本書的第二個特點,是內容精準。究其原因,是它非常嚴肅地反映了過去幾十年科幻研究的各種進展。據我所知,科幻研究最早是從讀者來信、作家自我表述或同人雜志上讀者之間的相互討論開始的。直到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文學批評界才讓科幻這個文類登堂入室。在這方面,一系列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功不可沒。達科 蘇恩文、弗雷德里克 詹姆遜等可能是這個領域中名聲較大,研究成果最豐富的學者。馬克思主義者從批判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角度出發,到科幻中尋找更好的藍圖方案,這一做法非常恰當。女性主義是另一個非常重要的科幻批評流派。借助科技時代的種種進步來觀察性別狀況的改進或全新未來,給女性主義帶去了很多新的設想和進路。生態主義者是科幻文學領域中出現較晚,但作用很大、很有未來發展前途的理論家。還有后人類主義者,他們重點考察人類在技術狀態下怎樣蛻變成新人。我感謝錫德所撰寫的這本書把上面諸多研究的結果都納入其中。通常,一本寫給普通人的小冊子不太會涉及許多學術研究的成果,而寫給學者專家看的著作不太會講述故事的前因后果和創作掌故。但錫德的做法通俗中見學術,學術中套通俗。

這本書的第三個重要特點,當推簡明扼要。我喜歡沒有廢話的書。在這樣一個注意力緊缺的年代,所有人都惜時如金,而錫德能把一部通俗著作寫得這么簡明,著實是想要對得起大家的購書選擇。選材的精煉是全書的特征之一。在簡單講述了科幻的定義、內容和范圍之后,作品迅即進入一些特別具有代表性的題材,對其進行闡述。科幻作家最喜歡拓展天地,因此,即便這些題材范圍較小,其實創作內容也包羅萬象。不過,作者的大刀闊斧給人深刻的印象,只有最重要或最精到的內容才會被他奉獻給讀者。當然,簡明不等于蜻蜓點水,在一些特別重要的點上他還是花費了大量時間和字數,像對著名作家克拉克的創作討論,就占據了較長的篇幅,這是出于作者對相關內容在科幻文化中的位置所做的評估而精心設計的。

我個人認為,這本著作的美中不足,是缺乏對中國科幻文學歷史、現狀、基本爭論和發展前景的展示。在十年之前,這樣的批評可能還只是一種過分的苛求,但最近十年,中國科幻的發展引發了全球關注。美國前總統奧巴馬、“臉書”的總裁扎克伯格都成了中國科幻的粉絲,一個在專訪中多次提及,一個在網絡上多次推薦。在這樣的情況下,我想用一點篇幅,簡單講講中國科幻文學的歷史和現狀,以便幫助讀者更好地定位科幻版圖上的中國與世界。

中國的科幻文學到底發源于怎樣的時代,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一直存在著爭論。一種觀點認為,科幻作為一種基本的題材或內容敘事,是古已有之的。《列子》就記載了“世界上及時個機器人”的故事,而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等神話之中也蘊含了科幻產生所必需的資源,這些資源包括對自然的關注、對人能成功超越自然力量的肯定。此后,《西游記》《封神演義》《鏡花緣》等帶有明顯想象色彩的作品持續傳承了中國想象力。一些志怪小說還包含神奇的藥物、自主的機器、歷史穿越等今天常見的科幻設計。在這些文學傳統和早期嘗試的基礎上,中國作家逐漸摸索創作了諸如《蕩寇志》《新石頭記》等跟科技融合的作品。這就是科幻的先聲。遺憾的是,我們對上述文學傳統如何發展,特別是作品提到的內容跟科學之間的關系,知道得還太少。另一種觀點(也是當前多數人的觀點)認為,科幻是晚清小說家在接觸到西方科技文化甚至科幻作品后開始嘗試的一種具有獨立文類追求的作品類型。在這方面,不得不提到1902年梁啟超和1903年周樹人對這個文類的提倡。在他們的努力之下,1904年,荒江釣叟創作了《月球殖民地》。次年,東海覺我創作了《新法騾先生譚》。從晚清到民國,中國科幻小說逐漸從一種混跡于主流文學的作品形式中獨立出來,走向以科普和鴛鴦蝴蝶故事為基礎的通俗作品形式。新中國的成立給科幻小說的發展引導了一條新的通路。在“”前的十七年中,中國科幻小說在學習凡爾納和蘇聯科幻風格上面大有發展,出現了一些很有才華的作家。但遺憾的是,這一時期的作品基本上都是短篇小說且多是寫給兒童看的。“”結束之后,中國科幻小說進入了及時個發展高峰。以葉永烈的《小靈通漫游未來》、童恩正的《珊瑚島上的死光》、鄭文光的《飛向人馬座》為代表的一批作家作品獲得了讀者的廣泛青睞。科幻小說的主題從簡單的科學普及和兒童教育,拓展到對社會和歷史的關注。十分遺憾的是,1984年以后,中國科幻小說的發展遇到了阻礙,一些人從科學性和政治正確性方面批判了整個文類。這次批判使繁榮的科幻文學受到重大傷害。幸好,從20世紀90年代之后,特別是鄧小平南方談話之后,我國的科幻事業開始了新一輪的上升。在《科幻世界》雜志的大力推動之下,一批全新的作家登上了創作舞臺。以劉慈欣、韓松、王晉康、何夕等為代表的科幻作者群體的成熟,加上“80后”“90后”作家的崛起,使中國科幻的數量和質量獲得提升。劉慈欣的《三體I》獲得美國科幻小說雨果獎之后,郝景芳的《北京折疊》又再次獲獎,一大批科幻小說被翻譯成各種文字,在全世界出版或發表;在當今的世界舞臺上,伴隨著國家的強盛,中國科幻文學的影響力也在提高。 2016年,次召開了部級的科幻大會。把科幻當成一種未來發展的戰略基礎,必定會對國家的創新文化建設、創意文化發展起到積極作用。我覺得,在不遠的將來,如錫德修訂這本小書,中國科幻在世界的介入不會被他敏銳的目光所落下。

是為序。

2017年4月6日于北京師范大學

媒體評論

市面上急需一本簡明扼要,能站在學術高度反映科幻歷史和現狀的通識性讀物。錫德的這本《科幻作品》恰恰填補了此項空白。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科幻作家 吳巖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shineyo**的評論:

給單位圖書館買的書,質量還挺不錯。

2017-08-24 12:19:32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中英文搭配,學習了

2017-09-25 11:23:38
來自瀟湘夜**的評論:

科幻作品 內容有些薄,別的還好

2017-10-21 16:54:11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很不錯,喜歡

2017-11-05 13:02:44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挺好,不錯。

2017-11-17 10:24:37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