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選取了刑法學30個重要專題(刑法總論部分有18個專題,刑法分論部鐘12個專題)進行研討,在"導論"部分對西方刑法學研究的經驗和我國刑法學研究的現狀進行宏觀分析,以描述刑法學發展的總體態勢。在接下來的諸章中,就刑法客觀主義、罪刑法定、客觀歸責、法益侵害說、目的犯、放任、違法性認識、綁架罪、故意殺人罪、受賄罪等專題進行細致分析。在"代跋"中,對我國刑法學發展的知識形態進行了系統梳理,以和導論的"宏大敘事"首尾對應,并針對刑法修正案(八)、修正案(九)針對相關內容進行了修訂。本書對于推進刑法學研究的發展進程,提升刑法學者的問題意識、創新能力和解釋技巧都有積極意義。
導語_點評_推薦詞
陳興良,男,漢族,1957年3月生,浙江義烏人。1981年畢業于北京大學法律系,獲法學學士學位,同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1984年獲法學碩士學位,1987年獲法學博士學位。1984~1997年在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任教,先后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1994年被評為博士生導師。現任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兼任北京大學法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北京大學法治與社會發展研究院刑事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社會科學部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國家社科基金學科評審組專家等職。1997年入選國家教委首批跨世紀人才培養計劃,并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9年當選全國杰出中青年法學家;2000年獲教育部第二屆"高校青年教師獎";2004年經人事部等八部委批準,入選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2004年入選教育部文科首批"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07年獲美國犯罪社會學會國際學術獎;2010年獲日本刑法學會名譽會員稱號。主要科研成果包括:撰寫《刑法哲學》《刑法的人性基礎》《刑法的價值構造》《本體刑法學》等個人專著十余部,主編或參編刑法學著作三十余部,在《中國社會科學》《法學研究》《中國法學》等刊物三百余篇,有十余項科研成果獲國家、省部級科研成果獎。
周光權,男,漢族,1968年1月生,重慶市人。1992年畢業于四川大學法律系,1999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獲法學博士學位。現為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第十一屆、第十二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較高人民檢察院案例指導工作委員會委員、教育部(特邀)國家督學、國家社科基金學科評審組專家等職,曾先后掛職擔任北京市人民檢察院及時分院副檢察長(2007年11月至2010年7月)、較高人民檢察院公訴廳副廳長(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2001年4月至2002年3月,日本名城大學法學部訪問學者。2002年獲第七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二等獎,2003年獲第三屆"胡繩青年學術獎",2004年獲清華大學"學術新人獎",2005年獲及時屆中國青年法律學術獎(法鼎獎)銀獎,2010年獲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法學家"稱號,2014年獲第三屆錢端升法學成果獎三等獎,2014年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一等獎。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刑法學、刑法思想史等。主要科研成果:撰寫《刑法客觀主義與方法論》《刑法學的向度》《法治視野中的刑法客觀主義》《刑法客觀主義的中國展開》《注意義務研究》等個人專著11部;參編刑法學著作三十余部,在《中國社會科學》《中國法學》《法學研究》等刊物上一百八十余篇。
導論:刑法學的西方經驗與中國現實/
一、問題之所在/
二、刑法學發展的西方經驗/
三、刑法學的中國現實/
四、未來我國刑法學發展的關鍵問題/
總論部分
及時章刑法客觀主義/
一、刑法客觀主義的合理性/
二、刑法客觀主義的反對派:主觀主義/
三、刑法主、客觀主義在犯罪論上的對立/
四、必須堅持刑法客觀主義/
第二章罪刑法定原則/
一、司法體制與罪刑法定/
二、司法理念與罪刑法定/
三、司法技術與罪刑法定/
第三章犯罪論體系/
一、犯罪論體系的沿革與比較/
二、我國犯罪構成理論對若干重大關系的混淆/
三、改造我國犯罪成立理論的基本設想/
第四章作為義務/
一、不作為犯成立條件的一般分析/
二、作為義務來源的形式說/
三、作為義務來源的實質說/
四、若干爭議問題/
第五章因果關系/
一、因果關系論的適用范圍/
二、條件說:合理性與批評/
三、相當因果關系理論與案件處理/
四、客觀歸責理論與傳統因果關系理論的關系/
第六章客觀歸責/
一、客觀歸責理論的學說史/
二、客觀歸責理論的基本內容/
三、客觀歸責理論的借鑒意義/
第七章放任/
一、放任的含義/
二、放任與輕率的區別/
三、與放任有關聯的其他問題/
第八章目 的 犯/
一、目的犯的界定/
二、目的犯的構造/
三、目的犯的證明/
第九章違法性認識——故意說和責任說的對立/
一、違法性認識的立法考察/
二、對違法性認識是否必要的爭論/
三、關于違法性認識是故意要素的論證/
四、將違法性認識作為責任要素的理由/
第十章注意義務/
一、注意義務的內容/
二、注意義務的形態/
三、注意義務違反的判定/
四、注意義務的限定:信賴原則和危險分配/
五、履行注意義務結果仍可能發生時的處理/
第十一章法益侵害說/
一、法益侵害說的合理性/
二、法益侵害說的反對者:規范違反說/
三、法益侵害說和規范違反說的對立/
四、我國刑法學的立場定位/
第十二章期待可能性/
一、期待可能性的學說史/
二、期待可能性的理論考察/
三、期待可能性的體系性地位/
第十三章間接正犯/
一、引言:從一個基層法院的案例開始/
二、間接正犯的概念/
三、間接正犯的性質/
四、間接正犯的界分/
五、間接正犯的形式/
六、間接正犯的認定/
七、結語:以一個較高法院的案例結束/
第十四章共犯與身份/
一、身份的概念/
二、共犯的定罪與身份/
三、共犯的量刑與身份/
第十五章中止自動性/
一、問題的提出/
二、中止自動性的判斷標準/
三、中止自動性的相關問題/
第十六章競 合 論/
一、罪數論框架的考察/
二、法條競合/
三、想象競合/
四、實質競合/
第十七章死刑/
一、死刑歷史的考察/
二、死刑消長的演變/
三、死刑廢除的條件/
四、死刑廢除的構想/
第十八章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
一、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確定/
二、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界定/
三、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根據/
四、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實現/
各論部分
第十九章交通肇事罪/
一、交通肇事行為/
二、主體/
三、過失/
四、認定/
第二十章重大責任事故罪/
一、違章行為與損害后果/
二、主體/
三、過失/
四、認定/
第二十一章侵犯商業秘密罪/
一、實行行為/
二、侵害對象/
三、損害結果/
四、犯罪故意/
第二十二章故意傷害罪/
一、傷害行為/
二、主體/
三、傷害故意/
四、認定/
第二十三章強 奸 罪/
一、強奸行為/
二、主體/
三、故意/
四、輪奸/
五、強奸罪與強制猥褻、侮辱婦女罪的界限/
第二十四章綁 架 罪/
一、綁架行為/
二、主體/
三、故意/
四、認定/
五、犯罪的特殊形態/
六、處罰的特殊問題/
第二十五章搶 劫 罪/
一、保護法益/
二、行為/
三、故意/
四、認定/
第二十六章盜 竊 罪/
一、竊取行為/
二、行為對象/
三、故意/
四、認定/
五
我國刑法學在改革開放以后的三十多年間,經過學界同仁的努力,得到了很好的發展,但其利弊得失仍然需要及時總結,其中有三個問題尤其值得仔細檢討:(1)新中國刑法學發展之初,以蘇聯模式為學習樣板,并將其作為正確的理論看待,使得我們的理論視野一直較為逼仄。今天,德、日等大陸法系國家以及英美的刑法觀點被大量介紹進來?,F今的中國刑法學者,必須對刑法學的共性有清楚認識,要承認一種"文化際"的刑法,從而促進"跨文化的"刑法學交流。在犯罪論等刑法學根本問題上,我國刑法學沒有理由拒斥已經在世界上一百多個國家產生根本性影響的德國階層論犯罪成立體系。在比較研究的基準已然大致確立,進行有價值的而絕非簡單的比較研究的時機已經具備的情況下,我們如何借助于這些知識資源對現有的刑法學理論進行系統反思?如何確立合理的犯罪論體系,防止自說自話,增加與西方刑法學理論進行對話的可能?(2)近年來,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尤其是逐步進入工業化社會,給個人利益和公共安全帶來了極大風險,提出了許多新的刑法問題。有的問題西方國家曾經遇到過,但是其解決方式是否適用于我國,并非沒有疑問;有的問題是西方國家也從來沒有遇到的全新問題,我們應當如何對待,如何從刑法學理論上對以前缺乏思考的問題加以回應?(3)我國刑法學從"外觀上"看,體系完整,對許多問題有自己的觀點,但是,有深度的思考是否很多?問題意識總體上是否較強?是否提出了一些基石范疇?是否能夠規范地、持續地對某些重要的基礎性問題進行反復辯駁?
本文試圖盡量回答上述涉及面較廣的問題。筆者的思路是:先總結西方國家刑法理論發展中值得我們學習的經驗;再對我國刑法學發展過程中的種種"亂象"進行分析,指出我們可能存在問題的方方面面;,提出對我國刑法學理論進行合理化改造的可能路徑。
在這里,有三點需要稍加說明:
及時,本文刑法學發展的西方經驗所涉及的西方,不是嚴格的地理概念,而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包括地理上、觀念上處于西方的、近代以來的國家伯爾曼教授也是如此理解"西方"概念。參見[美]伯爾曼:《法律與革命——西方法律傳統的形成》,賀衛方等譯,4頁,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3。,例如德國、英美國家。日本、韓國雖然是東亞國家,但是其犯罪論體系以德國理論為模本,所以我也將其作為"觀念上"的西方國家看待。當然,本文主要以德日刑法學作為比較研究的基礎。
第二,寫作本文的真正目的,是在一定程度上理性地表達對現存的我國刑法理論的不滿,指出問題的所在。既然發現問題最為重要,那么,解決問題就不是本文的重點。關于我國刑法理論合理化建構的問題,其實需要更多的人在將來共同進行長期的討論,本文對此問題的觀點是否正確倒是其次的問題。
第三,提出刑法學的西方經驗這個問題,不是說外國刑法學理論就是正確的,也并不是像一般人所理解的那樣,是強迫我國刑法學屈從于西方的文化霸權和話語霸權。問題的關鍵在于:我國以蘇聯刑法學為模本所建構的理論體系的確存在"先天營養不良"、刑法學研究方法比較單一且極不規范、體系性思考只有二十多年的歷史、問題意識明顯不強的缺陷。面對西方國家通過一百多年系統研究所確立的刑法理論,我們必須保持敬畏感,必須表現出一種謙虛(而非謙卑)的態度。我們需要從中國的視角出發,吸納世界的經驗來建構刑法學體系。
工作需要,感覺不錯!?。。。。。。。。。。。。。。?!
不錯
不錯
好
下次還來買
刑法學的深層次思考。
書的質量非常好。
好
好
適合法律工作者
大師的書籍,學習一下。
非常好
經典之作!
這是在當當買書速度最快的一次,發貨速度快,到貨速度更快。書質量很好,有質感,內容詳實,字跡清晰,很好,最重要的是比書店便宜好多啊,滿意。。對于此書,希望對我會有幫助,會認真看的,好評好評,推薦推薦
研習刑法的重要參考書
物超所值
挺不錯的啊
好好好好好
人大出版社的書,說實話,活動有點不真實,滿減后跟平時價格差不多
挺大部頭的,需要花時間耐心看了
一定好好讀
不錯,很好,很有借鑒意義!
非常好的非常好的非常好的非常好的非常好的非常好的
經典必讀,推薦書目
此書由原來的一本變成第二版的二本,內容大幅度增加,值得關注。
這本書買的時候挺開心的,看到書的時候心都涼了。下雨天,去拿書,書外面就一個塑料套子,生怕進水了。后來打開書看,邊角有點破損。忠實評價,法學大家的書,但是包裝有待提升。。。尤其要考慮天氣。
準備考刑法學的碩士,多看一些相關的專業書籍是好的
陳興良教授的書,語言文字清新脫俗,相較于國內某刑法學知名張教授的語言干澀,諱莫難懂,故弄玄虛而言,真可謂另有一番洞天。讓人有醍醐灌頂相見恨晚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