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行業(yè)都有賺錢的機會,關鍵在于你是否有發(fā)現(xiàn)商機的眼睛,是否有嗅到商機的鼻子。李嘉誠曾經(jīng)說過:"精明的商人只有嗅覺敏銳才能將商業(yè)情報作用發(fā)揮到,那種感覺遲鈍、閉門自鎖的公司老板會無所作為。"
李嘉誠的成功關鍵在于對形式有敏銳的觀察力與判斷力。在形式不斷變化的過程中,他善于對其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應對策略,制定正確的決策,從而把握這樣或者那樣的機遇。
投資西進東退,重組商業(yè)帝國,解謎李嘉誠的過人之處!讀懂李嘉誠,就讀懂了財富。
華人首富的經(jīng)商哲學、處世之道,告訴你從推銷員到華人首富的真正秘訣!
華人首富的不息傳奇,這是一本全新的,資料、詳實的李嘉城奮斗史。
全景解密商界巨子的成功秘訣 深入解讀華人首富的人生哲學。
更多精彩請點擊:
管好員工就用這幾招》
人氣決定才氣》
管理不狠,公司不穩(wěn)》
管理就是搞定人》
銷售就是搞定人》
王劍,浙江人,某網(wǎng)絡科技公司CEO。在商界縱橫馳騁多年,致力于市場營銷學、管理學研究。經(jīng)商之余,潛心研究管理科學,結合實踐,對經(jīng)營管理制勝秘訣有了深刻的領悟和闡釋。出版有《先交朋友,再做生意》《從及時桶金到身家過億的秘密》、《管事先管人,管人要管心》、《團隊打天下,管理定江山》等暢銷書。其作品風靡臺灣、日本、韓國等亞洲各地。
及時章 思路決定出路,觀念決定命運
同樣是口袋里有1萬塊錢,有些人拿去做了投資,有些人則存進了銀行賬戶,有些人卻拿去消費掉。這就是不同的人的處事態(tài)度和做事思路。英國哲學家培根在《習慣論》中寫道:"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李嘉誠篤信這句名言,他認為思路決定出路,性格決定命運,他之所以能從白手起家變成富可敵國的世界華人首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經(jīng)商思路、投資觀念和性格為人。
1經(jīng)商不是靠蠻力,而是靠智力
2人棄我取,這是做生意的大智慧
3從不尋常的事件中,嗅到大商機
4只要有眼光,任何地方都有錢賺
5要有放眼全球的決策頭腦
6性格決定命運,習慣決定高度
7緊跟政府風向,政策就是機遇
第二章 做事先做人,商道即人道
做任何事情,都是從做人開始的。古往今來,學會做人都是一個人立足社會的根本。古人說:"身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一個人之所以成功,首先要有良好的品德和修養(yǎng),這樣他才容易贏得別人的好感,結交社會各界的善緣,才有可能成就大事。李嘉誠就是這樣的人,雖然他一直將自己定位為"商人",但他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商人,他認為做生意就是做人情,商道即人道,他也因此在商場中樹立了金字招牌,生意自然而然找上門來。
1做事先做人,經(jīng)商先立德
2小商做事,中商做市,大商做人
3有些生意,利潤再高也不能做
4絕不為了成功而不擇手段
5寧虧自己,不虧大家
6錢要賺,但原則也要講
7得人心者得天下,得人氣者得財氣
第三章 誠贏天下——寧可破產(chǎn),不失信用
從一名推銷員到長江實業(yè)的總經(jīng)理,一路走來,李嘉誠對誠信的認識非常深刻,他時常忠告身邊的人:"一個有信用的人,比起一個沒有信用、懶散、亂花錢、不求上進的人,自必有更多機會。"他把信譽視為自己的第二生命,寧可破產(chǎn),絕不失信,這就是世界華人首富的經(jīng)商信條,也是他做人的原則。因為李嘉誠重信用,生意伙伴都信得過他,都愿意與他保持長期合作,這就是他輕松賺大錢的秘訣之一。
1信譽是立人之本,誠信是"金字招牌"
2一個高明的商人會依靠"誠"字馳騁商場
3把保障看得與合同同等重要
4寧可破產(chǎn),不失信用
5信譽要實實在在,不要夸夸其談
6過河絕不拆橋,害人者終將被害
7做人不能太精明,厚道一些不吃虧
第四章 借雞生蛋,要學會借外力以小博大
在這個世界上,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的,即便你才華橫溢,專業(yè)素質超強,但只憑你一個人的能力,也掀不起驚濤駭浪。要想創(chuàng)出一番大事業(yè),就必須學會借助外力,這樣方能以小博大。李嘉誠的成功也不例外,他當年一窮二白,但他善于借力,善于結交人脈,一步步為后來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所以說,成功需要借力,懂得借力,才可能以小博大,有大成就。
1競爭既是搏命,更是斗智斗勇
2借勢是一種妙不可言的高招
3成就事業(yè)最關鍵的是要有人能夠幫助你
4借別人的錢,賺更多的錢
5分清大趨勢與小潮流
6以小博大,以弱制強
第五章 眼光長遠——高瞻遠矚,事業(yè)才能做大
李嘉誠曾經(jīng)說過:"眼睛僅盯在自己小口袋的是小商人,眼光放在世界大市場的是大商人。同樣是商人,眼光不同,境界不同,結果也不同。"不少企業(yè)經(jīng)營者在做生意時急功近利、目光短淺,李嘉誠認為這樣是不可能把生意做大的。要想把事業(yè)做大,企業(yè)家應該經(jīng)常思考未來,把握市場發(fā)展的趨勢,看清企業(yè)前進的方向,超前地對市場變化的走勢、進程和結果作出判斷,這樣才能趨利避害,搶抓商機,掌握競爭的主動權。
1商人的目的是利潤
2投資要有創(chuàng)新思維
3正確的決策來源于對市場的精準把握
4放長線才能釣大魚
5眼界決定起點:用知識磨礪眼光
6掌握的資訊,方能百戰(zhàn)不殆
7投資,要果斷進入,斷然抽身
第六章 投資非投機——步步為營,穩(wěn)步發(fā)展
世界華人首富李嘉誠是一位穩(wěn)健的投資大師,他的投資理念就是步步為營,穩(wěn)扎穩(wěn)打,全域謀劃,把風險降至低。他曾經(jīng)強調,長實在內地做的是長期投資,而非投機,每塊土地都會認真發(fā)展。其實,李嘉誠在對待任何一項投資時都保持謹慎的心態(tài),他的經(jīng)營哲學是,要成功,先花90%的時間思考失敗。他奉行的投資策略是兩條腿走路,穩(wěn)健中不忘發(fā)展,發(fā)展中不忘穩(wěn)健。因此,他總能將風險控制在低,總能化危機為機會。
1想成功要先花90%的時間想失敗
2要做大事,謹慎二字不可丟
3"一夜暴富"往往意味著"一朝破產(chǎn)"
4穩(wěn)扎穩(wěn)打才能把事業(yè)做大做強
5要冒險,但不能盲目冒險
6兩條腿走路:穩(wěn)健中求發(fā)展,發(fā)展中不忘穩(wěn)健
第七章 管理者要賦予企業(yè)生命
李嘉誠作為世界華人首富,在企業(yè)管理方面有自己獨特的心得和體會。在他看來,商界的每24小時都如嚴酷的戰(zhàn)爭,負責任的管理者需要捍衛(wèi)企業(yè)和股東的利益,每天竭盡全力,永無止境地開源節(jié)流。他經(jīng)常說,管理者要賦予企業(yè)生命,管理的藝術在于能夠接受新事物、新思維,更新傳統(tǒng)思想,這樣才能讓企業(yè)保持源頭活水,充滿靈動和生機。
1管理下屬要有嚴密的組織
2不做驕傲自大的領導
3像大公司一樣思考,像小公司一樣行動
4動態(tài)管理:團隊因靈活而高效
5團隊氣質:團隊就得有傲骨無傲心
6戰(zhàn)略要從細節(jié)中來,到細節(jié)中去
7用制度管人,按規(guī)章 辦事
第八章 廣納人才,人才是立事之本
得人才者興,失人才者亡,這是企業(yè)的生存法則。正如古人所說:"智莫大乎知人。"人才是成就大事最重要的資本,李嘉誠深諳此道,他廣納人才,誠信聚才,精心育才,仁義愛才,雅量容才,巧妙用才,寬厚待才。正因為有著極其高明的辨識人才的能力和使用人才的智慧,李嘉誠領導下的各類人才方能團結一心,馳騁商場幾十年而無堅不摧、無往不勝。
1得人才者得天下
2選人不要只關注學歷,會干事才是硬道理
3用人之道:科學化、專業(yè)化、年輕化
4中西合璧,包容人才
5知人善用,任人唯賢
6對待有用的人可以不惜下血本
7根據(jù)公司的長遠規(guī)劃進行人才儲備
第九章 管事先管人,管人要管心
偉大的思想家孟子在兩千多年前就說過:"得人心者得天下。"企業(yè)要想獲得長足的發(fā)展,必須在贏得人心的基礎上,將人才的價值較大限度地發(fā)掘出來。所以,的管理者深深懂得:管事先管人,管人要管心。只有管住了人心,才能從根本上管好員工、激勵員工、帶領員工,把企業(yè)經(jīng)營得繁榮昌盛。
1儒商氣質:重情重義重信
2管理的根本之道在于管人心
3要想留住員工的心,莫過給他實實在在的利益
4像對待家人一樣對待員工
5重視與員工的溝通
6學會允許員工犯錯
7懂得為下屬著想,讓你贏得下屬的尊重
第十章 學會授權,讓員工在成長中創(chuàng)造奇跡
"緊攥著拳頭,手里面什么也沒有;張開雙手,你才能擁有全世界。"把這句話用到企業(yè)管理者授權上,也再恰當不過:當一個管理者緊攥著權力不肯放手時,他不是權力的擁有者,而是權力的奴隸。只有當他把權力授予下屬,讓下屬有空間釋放自己的能力,管理者才是真正的權力擁有者,下屬才有機會施展拳腳,為企業(yè)的發(fā)展貢獻力量。
1管理者應學會大膽授權
2走出辦公室,管理者才能施展開拳腳
3合理授權,給員工足夠的空間發(fā)揮
4把握原則,讓交辦的工作有章 可循
5挑選合適的授權對象
6授權之后不忘監(jiān)督,監(jiān)督并不代表不信任
第十一章 企業(yè)家天天想的,就是危機在哪里
英國危機管理專家邁克爾·里杰斯特說過:"預防是解決危機的好方法。"企業(yè)家要做的就是未雨綢繆,思考危機在哪里,并制定相關的應對措施,這種危機感是企業(yè)穩(wěn)健發(fā)展不可或缺的。正如李嘉誠所言:"花90%的時間考慮失敗。"在成功之前,先將可能存在的風險預測到,并設法消除風險,這才是最智慧的謀略。
1一時的成功不等于一世的成功,要有危機意識
2身處瞬息萬變的社會,要居安思危
3成功就是把所有的潛在風險都干掉
4危機與風險策略:未雨綢繆,處變不驚
5見招拆招,變"危"為"機"
6越是有風險的地方,越是有大的利潤
7風險太大,利潤再高也放手
第十二章 合作互惠:合作通天下,互惠才能共贏
生意場上,大家圖的都是一個"利"字,有錢大家賺,和氣才能生財。李嘉誠認為,做生意也是做人情,最重要的是互相合作,共同發(fā)展,只有這樣才能把蛋糕做得格外大,獲得更多的利益。對待合作伙伴,李嘉誠十分大氣,舍得讓利,寧虧自己,不虧他人,這種做法讓人折服,因此,李嘉誠身邊從來不缺少合作盟友。正因為合作互惠,長江實業(yè)才能馳騁天下。
1做生意也是做人情
2有錢一起賺,自己發(fā)財也讓別人發(fā)財
3舍得讓利,自己才能得利
4互信才能合作,分享才能共贏
5一定要給人以豐厚的回報
6生意場上沒有永遠的敵人
7想變得更強大,就變競爭為合作
第十三章 大胸懷,大氣魄,成就大商人
胸懷決定境界,氣魄決定人生。李嘉誠是一個心胸寬廣、氣度非凡的商人,他深知包容的力量,包容自己的員工,包容自己的合作伙伴,包容自己的競爭對手。同時,他還懂得包容自己的不足,懂得不斷學習、不斷反省自己,不斷修煉自身的領袖氣質。在這種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下,長江實業(yè)猶如一艘航空母艦,馳騁于商場,走向美好明天。
1和氣生財,有多大的胸懷,就能容納多少財富
2要有豁達的胸襟,才可以容納細流
3大局為重,大氣量才能有大作為
4要有聽取別人意見的氣量
5不斷學習,知識是領導者較大的資本
6胸懷天下,才能做天下人的生意
7修煉領導力,培養(yǎng)的領袖氣質
經(jīng)商不是靠蠻力,而是靠智力
人有一雙眼睛,它們是用來發(fā)現(xiàn)新事物、洞察人性的;人有一雙耳朵,它們是用來耳聽八方、收集信息的;人有一雙手,它們是用來實干的。但主導雙眼、雙耳、雙手的,是人的思想和智力,如果沒有"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的智慧觀念,就不可能用眼睛去發(fā)現(xiàn)機會,用耳朵去捕捉信息,用雙手去抓住扭轉命運的轉輪。
對于李嘉誠而言,他之所以能走出生活的困境,攀向事業(yè)的高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智慧。由于家庭生活所迫,李嘉誠14歲就開始工作,而且非常早熟。在年少的李嘉誠眼里,跑堂工作不只是一個飯碗,更是一個接觸他人,學習社會經(jīng)驗、體驗人生智慧的機會。
要知道,茶樓是一個社會的縮影,這里面三教九流什么樣的人都有。李嘉誠對形形色色的人都充滿興趣,在工作期間,練就了超強的察言觀色的能力,學會了投其所好、見機行事的人際交往技巧,使他很好地勝任了茶樓跑堂這份工作。
后來,當他進入五金廠、鐘表廠、塑膠廠當推銷員時,他這種察言觀色、見機行事的本領派上了大用場,成為他了解客戶需求、駕馭客戶心理的絕招。可以說,如果沒有這些本領,李嘉誠不會有后來的輝煌成就。
命運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在困境中,李嘉誠沒有向命運屈服,沒有抱怨工作低賤,抱怨出身低下,而是選擇逆風而上,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勤奮吃苦與命運抗爭。這就是一個人的人生思路造就的命運。一個思想積極的人,其人生永遠不會黯淡,這就是李嘉誠所具備的成功者思維。
創(chuàng)業(yè)之后,李嘉誠的智慧在商場競爭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他曾經(jīng)說過:"不必再有絲毫猶豫,競爭既是搏命,更是斗智斗勇。倘若連這點勇氣都沒有,談何在商場立足、超越`置地`!"他之所以說這樣的話,很大程度上在于當初長江實業(yè)能夠超越英資置地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為在與置地的競爭中,長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實力都遜色于置地,李嘉誠能夠帶領長實一舉擊敗置地,充分展現(xiàn)了他的商業(yè)智慧。
例如,在地鐵中環(huán)站和金鐘站上興建建筑的招標問題上,長實之所以能夠戰(zhàn)勝置地,就是因為李嘉誠善于投地鐵公司所好,他知道地鐵公司急需現(xiàn)金,于是提供資金蓋樓,而且在利益分享上,只要小頭,把大頭讓給地鐵公司。地鐵公司自然把兩個地鐵站上的開發(fā)權交給他。通過這次競爭,李嘉誠不但以弱勝強,而且擊敗了置地等30多家競爭對手,在商界一鳴驚人,為他日后獲得銀行的信任、同行的支持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毫無疑問,這僅僅是李嘉誠"斗智"成功的案例之一。下面這個案例,更是充分彰顯了李嘉誠的智慧、勇氣和魄力。
在長江塑膠廠的塑膠花成功打入了歐洲市場之后,李嘉誠決定進軍北美市場,進一步擴大國際市場的占有率。為此,李嘉誠主動負責設計精美的產(chǎn)品廣告畫冊,并通過香港有關機構,了解歐美各貿易公司的地址,然后把這些廣告畫冊寄出去。
不久之后,北美那邊有了反饋。有一家實力強大的貿易公司(S公司)對長江塑膠廠的塑膠花十分感興趣,對其報價也頗為滿意,他們表示在一周之后派人來香港參觀,以便更好地考察工廠、洽談合作。
李嘉誠對S公司的反饋十分重視,他了解到S公司是北美較大的生活用品貿易公司,銷售網(wǎng)絡遍布美國和加拿大。如果能夠抓住這個機會,那么,長江塑膠廠將迎來騰飛的機會。然而,李嘉誠不敢確定這個機會一定屬于他,因為對方的意思很明顯,他們來香港為的是考察整個塑膠行業(yè),然后從中選擇一家或幾家作為合作伙伴。
這是一次斗智斗勇的競爭,比的是信譽、是質量、是企業(yè)規(guī)模,說到底,比的是企業(yè)領導者的智力和勇氣。當時長江塑膠廠論實力、產(chǎn)品質量、企業(yè)規(guī)模,都算不上老大,拓展歐洲市場時,由于他的企業(yè)規(guī)模有限,不被客戶信任。因此,他決定吸取之前的教訓。
李嘉誠是怎么做的呢?他立即召開公司高層會議,宣布了一個令人振奮又驚訝的計劃:在一周之內,將塑膠花生產(chǎn)規(guī)模擴大到令外商滿意的程度。為此,要把舊廠房退租,把可用的設備搬遷到新廠房,購置新的設備,安裝調試,招聘新人并對新人進行上崗培訓。這一切都要在一周之內完成,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都可能使這個計劃前功盡棄。
在這短短的7天里,李嘉誠與員工們一起戰(zhàn)斗,每天他們只休息三四個小時。李嘉誠雖然緊張,但是毫不慌亂,哪組人該干什么,哪些工作該由誰做,每24小時的工作進度,他都安排得非常妥當。從這一點上來看,足見李嘉誠的冒險并非草率,也足見他在關鍵時刻的沉穩(wěn)氣度。
當S公司派購貨部經(jīng)理來到香港的那天,新廠設備剛剛調試完畢,李嘉誠讓副手負責安排全員上崗,自己親自開車去機場迎接客人。同時,他已經(jīng)在港島希爾頓酒店為外商預定了房間,在接外商回程的路上,外商表示要先參觀工廠。
李嘉誠心中忐忑不安,他擔心全員上崗會不會出現(xiàn)問題。可是,當汽車駛入工業(yè)大廈時,李嘉誠聽到了熟悉的機器聲音,頓時安下心來。這一次,S公司一下子就看到了長江塑膠廠的實力,他們與李嘉誠簽訂了長期的合作協(xié)議,而李嘉誠也由此蜚聲全港,成為"塑膠大王",讓同行們刮目相看。
當看到別人成功時,很多人會說:"那是他的運氣好。"也許在李嘉誠成功獲得S公司這個大客戶時,同行也有同樣的反應。然而,機會擺在那里,每個人都有同樣的概率抓住機會,關鍵在于你是否為抓住機會做足了準備。在李嘉誠的"7天計劃"中,其積極把握機會、斗智斗勇的行為背后,閃爍的是智慧的光芒。
除了在經(jīng)營實體業(yè)上李嘉誠表現(xiàn)出足夠的智慧,在股市博弈中,李嘉誠同樣處處有斗智斗勇的身影。有人曾說,李嘉誠能有如今的成就,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他對股市有著深刻的分析,靠著這種分析,他才有斗智斗勇的實力,才能夠在股市中游刃有余。這又一次充分說明了商業(yè)競爭靠的不是蠻力,而是靠智力、靠智慧、靠思想取勝。
人棄我取,這是做生意的大智慧
在《史記·貨殖列傳》中,有一個成語叫"人棄我取",其意思是在別人舍棄的時候我買下來,等到別人需要的時候我再賣給他。通過這種辦法實現(xiàn)"低進高出",從而大賺一筆。這個成語是怎么來的呢?
原來,在戰(zhàn)國初期,魏文侯在相國李悝的輔佐下厲行改革,加強統(tǒng)治,他所實行的措施是"平糴"法。所謂"平糴",就是當農民豐收時,國家以平價買進糧食,等到饑荒的年月,再以平價把糧食賣給農民,這樣可以維持糧價的穩(wěn)定,從而有利于維護封建社會的統(tǒng)治。
有一個名叫白圭的商人從李悝的經(jīng)濟改革中受到了啟發(fā),經(jīng)過反復思考,他想出了一種致富的辦法,這個辦法說起來很簡單,那就是當別人不要時,我就想辦法要過來。按照這個辦法,白圭在農民豐收的季節(jié)——大家都有多余的糧食,這個時候他就以低價將糧食買過來。等到饑荒年月,當人們需要糧食時,他再以高價把糧食賣出去,這樣就可以實現(xiàn)致富的目的。白圭的致富辦法總結為一句話,就叫"人棄我取,人取我與"。
其實,李嘉誠之所以能夠從零開始、白手起家,成為人們心目中成功富豪的典范,與他善于運用"人棄我取"的經(jīng)商智慧有很大關系。有人曾問李嘉誠:"這么多年,你在投資上最成功的思路是什么?"李嘉誠是這樣回答的:"要永遠相信:當所有人都沖進去的時候趕緊出來,所有人都不玩了再沖進去。"換言之就是"人棄我取,人取我棄"。
""時期,香港和大陸到處謠傳"中國共產(chǎn)黨即將武力收復香港",這些謠言使整個香港籠罩在迷霧中,人們惶恐不安,于是引發(fā)了移民大潮。很多有錢人紛紛賤賣住宅、商鋪、廠房、物品等,攜帶錢款遠走他鄉(xiāng),樓市一片萎靡,到了無人問津的地步。
當時李嘉誠已經(jīng)擁有了數(shù)個地盤、物業(yè),他經(jīng)過深思熟慮,認為中國共產(chǎn)黨不會以武力收復香港,然后強行在香港推行社會主義制度,他說:"如果中國共產(chǎn)黨想用武力收復香港,早在1949年就會趁解放廣州之際把香港收復了,何必等到現(xiàn)在呢?再說香港是內地對外貿易的通道,保留香港現(xiàn)狀,對中國共產(chǎn)黨才是有好處的,他們不會讓香港局勢動亂的。"
有了這種認識之后,李嘉誠馬上采取了驚人的舉措:首先,他低價買下那些準備移民者的房子、商鋪、廠房,然后把舊房翻新,出租給別人;其次,他利用地產(chǎn)低潮期建筑費用低廉的良機,在自己的地盤上大量興建物業(yè)。
20世紀70年代初,香港已經(jīng)擺脫了那種動蕩的局勢,百業(yè)復興,地產(chǎn)市場從低潮期轉入了旺季,而這個時候李嘉誠已經(jīng)擁有了35萬平方英尺的收租物業(yè),每年收入租金達到390萬港元。
就這樣,李嘉誠從一個中小地產(chǎn)商迅速成長為香港房地產(chǎn)界的巨無霸。此外,他還以股市為杠桿,撬動了自己商業(yè)帝國的騰飛。在這個過程中,他"人棄我取"的思想盡顯風采,他也因此獲得了數(shù)不盡的財富。
還有一個類似的事情。那是在1972年,當時股市大旺,股民正處于瘋狂之際,成交十分活躍,恒指高攀不止。李嘉誠抓住了這個大好時機,將長江實業(yè)集團上市,公開發(fā)行股票,每股溢價1港元。上市不到24小時,股票價格就上漲了一倍多,這是典型的"高出"。
然而,讓人沒想到的是,1973年香港股災降臨,到了1974年12月10日,恒生指數(shù)跌到了歷史低點。很多股民在這次股災中損失慘重,有些股民甚至傾家蕩產(chǎn)。到了1975年3月,股市才有了緩慢的回升。可是,深受股災之害的股民"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他們談股色變,把股票視為洪水猛獸。
與大多數(shù)股民不同,李嘉誠反其道而行之,他在這個時候安排長江實業(yè)發(fā)行了2000萬新股,結合當時低迷的市價,長實將股價定為每股34港元。為了討股東的歡心,也為讓自己贏得實利,李嘉誠宣布放棄兩年的股息。從1975年開始,股市逐漸興旺,上漲勢頭一直持續(xù)到1982年,在這段時間里,香港股市漲幅驚人,李嘉誠所獲得的實利遠勝于兩年的股息。
作為一個成功的商人,李嘉誠的贏利方式永遠都不會一成不變,不變的是投資的思想精髓——人棄我取,低進高出。在房地產(chǎn)和股市上的成功,充分證明了李嘉誠"人棄我取"經(jīng)商智慧的絕妙,這不但使他的企業(yè)帝國迅速擴張,也使他獲得了意想不到的實利。
事實上,人棄我取與低進高出有異曲同工之妙,"人棄"的時候,必然是買方市場,這個時候李嘉誠可以以低價購買進來,而當形勢好轉、供不應求時,李嘉誠再以高價賣出,這樣一進一出,他就能賺足差價。
李嘉誠曾經(jīng)說過:"低進高出,關鍵是眼光要準。股市的興旺與衰微,大都與政治經(jīng)濟因素有直接關系,大致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要研究和掌握這個規(guī)律,就要密切關注整個國際時勢。"同樣的道理,人棄我取的時候,關鍵也在于眼光,只有地判斷市場和行業(yè)趨勢,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從而獲得生意上的成功。
從不尋常的事件中,嗅到大商機
在生意場上,任何人都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就連素有"李超人"之稱的李嘉誠也曾遭遇過失敗。但是他從來沒有因此沮喪過,而是重整旗鼓,調整思路,繼續(xù)在商場中攻城拔寨,斬獲財富。
李嘉誠曾經(jīng)說過:"萬一真的失敗了,也不必怨恨,慢慢圖謀東山再起的機會,只要一息尚存,仍有作決戰(zhàn)的本錢。"如果要說李嘉誠在生意場中失敗的案例,真的是少之又少,但并不是沒有。比如,當年李嘉誠與中資強豪榮智健合作收購美麗華酒店時,有一位財經(jīng)評論家說:"滿香港,再也找不到第二對這么強大的黃金拍檔。"在這二人的新財團的覬覦下,人們都說:"美麗華算死定了。"李嘉誠自己也是信心十足,認為美麗華酒店是自己的囊中之物,但結果卻讓他大失所望。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來,長實與中泰各占一半股份的新財團向美麗華提出收購建議,每股作價155元(認股權證85元),涉及資金8788億港元。然而,155元的收購價溢價不到一成,一般要溢價二成方可生效(即為眾股東接受)。鑒于此,市場普遍認為李氏、榮氏出價太低,大家認為美麗華的股價應該為18港元。
就在美麗華高層猶豫不定時,李兆基突然介入此事。明眼人都知道,李兆基的介入是美麗華的掌舵者楊氏兄弟請來的。因為李兆基與楊氏兄弟的父親是至交,而且財力位居香港前十。雖然他和李嘉誠交情不淺,彼此還有愉快的合作,但是俗話說"戰(zhàn)場無交情",因此,在利益面前哪還顧及那么多?
雖然李嘉誠是股市收購老手,但李兆基的出現(xiàn),還是讓他有些慌亂。為了成功收購美麗華,李嘉誠將收購股價提高到17港元每股,與李兆基給出的收購價相同。然而,以楊秉正為首的8名董事還是拒絕了李嘉誠的收購建議,選擇與李兆基達成收購協(xié)議,雖然李兆基沒有收購美麗華,只是以持股權348%成為美麗華的較大股東,但這一事件對李嘉誠來說,無疑是一次失敗的戰(zhàn)役。
商場如戰(zhàn)場,沒有人能成為常勝將軍,就連"李超人"也不能逃避失敗的命運。當然,這一點失敗對李嘉誠而言,根本不能對他造成負面的打擊。他認為,只要你充滿信心,只要你找到了成功的思路,即使失敗了也能找到東山再起的機會。這一點在艾科卡身上就有好的例證。
……
各大媒體、線上線下重點報道連載!
很好
書好 物流很快 價格要也是便宜不少!
包裝不錯哦,整體感覺不錯,性價比很高,印刷很正,紙質好,排版不錯
好
不錯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