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結合生態文明社會建設的偉大實踐,系統地研究了生態文明法治建設的法律體系、理念、原則、制度和法律實施。闡明了法律生態化的目的和指導思想、范圍和內容,以及法律生態化的核心問題。重點研究了節能減排法律制度、生態區的法律制度、公眾共用物的法律制度和政府環境責任法律制度的發展概況、理論基礎和健全對策。聯系我國生態文明法治建設的實際,研究了環境公益訴訟和環境資源法庭發展的成就、經驗、理論和進一步健全的對策。
蔡守秋,1944年生于湖南省東安縣蘆洪市鎮。1957年至1963年,在東安縣耀祥中學(東安二中)學習。1963年至1968年,在武漢大學學習。1968年12月至1980年5月,在武昌造船廠從事環境保護技術等工作。從1980年6月至今,一直在武漢大學法學院、環境法研究所從事環境資源法律和政策的研究和教學工作。2012年任中國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會長。2013年當選為中國法學會第七屆理事會理事、常務理事,被聘為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2014年被上海財經大學聘為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生態文明法治創新團隊首席專家,被中國法學會聘任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研究中心博學研究員。2015年,被較高人民法院聘請為較高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咨詢專家和較高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司法研究中心研究員,被聘任為較高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司法理論研究基地(武漢大學)研究員,被推選為中華司法研究會常務理事,被聘為《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法學學科編委會委員、環境資源法學分支主編,被聘為河北大學、上海政法學院高原學科兼職教授。
1986年任國家環境保護局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副所長,同年任中國法學會第二屆理事。1987年任中國國土資源法研究會副理事長。1988年9月作為高訪學者去美國俄勒岡大學法學院學習研究一年。1990年任國家環境保護局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所長。1992年12月作為富布賴特學者在美國華盛大學法學院學習研究一年。1993年任教授。1995年任博士生導師。1997年第二次擔任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所長。1999年任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任教育部批準的首批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國家重點研究基地(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的基地主任。2000年被選為中國法學會西部開發法律研究會副會長。2001年分別被聘為湖南大學、福州大學教授,福州大學法學院名譽院長。2003年被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批準為環境影響評價專家。2004年任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會長。2006年被聘為中國 “百名法學家百場報告會”報告專家,“五五”普法國家中高級干部學法講法講師團成員。2007年被選為世界自然保護同盟環境法學院理事會成員(理事),被聘為中華環保聯合會環境法律專家委員會委員。2009年被聘為國家減災委第二屆專家委員會專家。多次獲教育部、司法部、中國法學會、湖北省、武漢市社會科學和法學成果獎。國家環保總局于2000年授予他“環境保護杰出貢獻者”榮譽稱號。
蔡守秋教授從上世紀70年代從事環境保護工作,從1980年以來一直從事環境資源生態法律和政策的研究與教學工作。曾參加《環境保護法》等10多項環境資源法律、法規和立法起草研究工作。曾主持、承擔40余項科研課題,出版專著和教材30多部,300多篇。是教育部“十五”、“十一五”規劃教材《環境資源法教程》、《國際環境法》和《環境資源法學》等教材的主編。代表著作有《中國環境政策概論》、《國土法的理論與實踐》、《環境行政執法和環境行政訴訟》、《環境外交概論》、《環境政策法律問題研究》、《當代海洋環境資源法》、《歐盟環境政策法律研究》、《可持續發展與環境資源法制建設》、《國際環境法學》、《調整論──對主流法理學的反思與補充》、《生態安全、環境與貿易法律問題研究》、《河流倫理與河流立法》、《環境政策學》、《人與自然關系中的倫理與法》、《基于生態文明的法理學》。
目錄
Contents
及時章生態文明和生態文明法治建設的意義
一、生態文明的內涵
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生態文明法治建設的意義
第二章生態文明法治建設的內容概述
一、生態文明法律體系
二、生態文明法律理念
三、生態文明法律原則
四、生態文明法律制度
五、生態文明建設法律的實施
第三章法律生態化的指導思想、范圍和重點
一、法律生態化的目的和指導思想
二、法律生態化的范圍和內容
三、法律生態化的核心
生態文明建設的法律和制度
目錄
第四章健全節能減排法律制度
一、節能減排的法律依據和政策基
二、節能減排制度的和效力
三、節能減排制度的內容和特點
四、我國節能減排法制建設中的問題
五、加強節能減排的途徑和措施
第五章加快生態區的法制建設
一、國外生態區及其法制建設的概況
二、我國生態區及其法制建設的概況
三、生態區法制建設的意義和作用
四、加快生態區法制建設的對策
第六章加快公眾共用物的法制建設
一、公眾共用物存在的必要性和意義
二、公眾共用物與生態文明的關系
三、公眾共用物法制建設的理論問題
四、加快公眾共用物法制建設的對策
第七章健全政府環境責任制度
一、健全政府環境責任制度是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
二、現行政府環境責任立法的缺陷及其后果
三、政府環境責任的健全
第八章加快環境公益訴訟的發展
一、環境公益訴訟的概念、類型和特點
二、環境公益訴訟的法律規定
三、識別環境公益訴訟的五項標準
四、環境公益訴訟制度的意義和作用
五、結合案例析環境公益訴訟
六、我國環境公益訴訟的成就和經驗
第九章加快環境法院(庭)的建設
一、建設環境法院(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關于建設和發展環保法院(庭)的途徑
三、國內外環境法院(庭)的發展概況
四、印度2010國家綠色法庭法評介
五、我國環境法院(庭)的工作成就和亮點
六、加強現有環境法院(庭)建設的意見
附件一印度2010年《國家綠色法庭法》中譯本
附件二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