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權力結構、政治激勵和經濟增長圖書
人氣:74

權力結構、政治激勵和經濟增長

通過地方權力結構的權力異質性和地方政治精英在這一權力結構中的不同地位,分析改革開放過程中地方政府與官員的激勵機制
  • 所屬分類:圖書 >經濟>區(qū)域經濟  
  • 作者:[章奇] [劉明興]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當代經濟學文庫
  • 國際刊號:9787543223714
  •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03
  • 印刷時間:--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本書選取民營經濟極為發(fā)達、中國最富裕的省份之一浙江作為分析對象,在考察了1949年后浙江民營經濟發(fā)展背后的政治邏輯之后,提出了一個典型的政治經濟學分析框架:地方政治精英在歷史原因所造成的政治權力結構中所處的不同地位,決定了地方政治精英出于自身政治利益化而對發(fā)展民營經濟采取了不同的態(tài)度和方式,即政治上占主導地位的精英群體由于可以獲得權力高層自上而下的庇護和支持,因而支持民營經濟發(fā)展的動力不強,而政治上被邊緣化的精英群體只能向下尋求基層支持者的政治支持,因此采取了提供事實上的產權保護以保障地方民間經濟利益的方式,來換得基層的政治支持以限度地鞏固自己的政治基礎。

編輯推薦

產權保護對經濟增長至關重要,中國經濟尤其是民營經濟為何能夠在一個制度不完善、政府對保護私有產權沒有可置信保障的環(huán)境下不斷發(fā)展起來呢?給定宏觀性的政策和法律因素的同質性,為什么有些省份的經濟增長會更快而且這些省份內的一些地區(qū)的經濟增長又會相對更快呢?民營經濟的地區(qū)發(fā)展差異是改革后才出現的新現象,還是改革之前就已經存在,是何因素所致?地方政府和官員在各地區(qū)的民營經濟發(fā)展過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原因何在?對這些問題的回答,不僅有助于理解我國民營經濟的發(fā)展,也有助于加深對導致中國經濟奇跡發(fā)生的內在機制的理解,這正是本書的出發(fā)點。書中進一步指出,對于缺乏完善的正式產權保護的經濟體而言,通過政治—經濟上的利益交換所體現出來的非正式契約式的地方化產權保護機制,對經濟所能起到的正面作用是不可忽視的,但其作用范圍和存在空間有明顯的地域性和局限性,受制于宏觀政治經濟形勢和環(huán)境的變化,因此隨著經濟的發(fā)展,需要建立正式的宏觀的產權保護制度來替代非正式的地方化產權保護機制。

作者簡介

章奇

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美國西北大學政治學博士,中國科學院農業(yè)政策研究中心博士后。現為復旦大學經濟學院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興趣為發(fā)展經濟學、制度經濟學和比較政治經濟學,尤其是精英政治如何影響經濟績效和資源分配。在《經濟研究》、《世界經濟》、Studies in Comparativ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Journal of East Asian Study, China Economic Review等中外學術刊物上數十篇。

劉明興

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美國國民經濟研究局經濟學博士后。現為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教授。研究興趣為發(fā)展經濟學、政治經濟學。在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Comparative Politics、China Quarterly、《中國社會科學》、《經濟研究》、《社會學研究》、《政治學研究》、《中共黨史研究》等中外學術刊物上百余篇。

目錄

1 引論

1.1 問題的提出

1.2 浙江模式的特點

1.3 有關民營經濟發(fā)展的相關理論和解釋

1.4 本書的解釋:一個政治經濟學的觀點

1.5 浙江模式和現象的理論意義

2浙江的共產主義革命與1949年后的權力格

2.1 浙江省的共產革命和本地政治精英的形成:1922—1949年

2.2 浙江1949年后的政治布局和權力結構

2.3 20世紀50年代的權力零和博弈

附錄 游擊隊縣和非游擊隊縣的變量構建

3為什么黑夜中狗不叫?農業(yè)集體化中的基層反應和策略

3.1 20世紀50初的經濟變局:從新民主主義到過渡時期的總路線

3.2 20世紀50年代的農業(yè)集體化:高層政治的迷霧與政策不確定性

3.3 浙江農村的群體性事件(I):鬧退社

3.4 浙江農村的群體性事件(II):包產到戶

附錄 “鬧退社”地區(qū)差異的計量檢驗

4 失意者們,團結起來: “”中的“資本主義”復辟

4.1 從“”到“四清”

4.2 “”中的權力游戲

4.3 “”的政治和經濟效果

附錄 對浙江各縣“”期間武斗激烈程度的計量檢驗

5 具有浙江特色的經濟發(fā)展:改革時代政治不確定性下的民營經濟和基層創(chuàng)新

5.1 “”后浙江的政治走勢和特點

5.2 政治不確定條件下的農業(yè)去集體化:1977-1982年間包產到戶的蔓延和合法化

5.3 1976年后浙江企業(yè)家精神的迸發(fā)和民營企業(yè)的創(chuàng)業(yè)歷程

6 結論和討論I:浙江模式VS.江蘇模式——兼論中國地方經濟發(fā)展模式的形成和差異

6.1 江蘇省的革命歷史和地方權力結構的特點

6.2 江蘇的“”和社隊企業(yè)的發(fā)軔

6.3 歷史沖擊、地方權力結構和經濟發(fā)展:關于江浙對比的幾個可檢驗假說

7結論和討論Ⅱ:權力結構、政商關系和民營經濟的未來

在線預覽

從確保政治生存的邏輯出發(fā),在本書中我們實際上需要回答如下問題:地方政治精英對發(fā)展本地民營經濟的立場和態(tài)度究竟是如何符合其自身的政治利益的?為什么地方政治精英的立場和態(tài)度可以長期不變,且有足夠的實力和資源來實現其策略?

在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制度環(huán)境中,民營經濟為什么仍然能夠以迅猛的速度成長并涌現出人數眾多的民營企業(yè)家?

對這個問題的回答,要回到我們一直強調的兩點:一是,即使給定宏觀政治條件和制度環(huán)境,地方政治如何解讀和詮釋高層政治動向和信號也是可以出現很大地區(qū)差異的,這導致民營企業(yè)所處的實際地方商業(yè)環(huán)境可以和正式制度的規(guī)定有很大偏離;二是,民營經濟發(fā)展在改革開放后所表現出來的明顯地區(qū)差異,揭示了地方政治精英會根據地方政治結構所內生的政治利益來決定提供什么樣的地方商業(yè)環(huán)境。

20世紀80年代中國民營經濟的起飛,很大程度上首先是個地方現象(如浙江),并且存在著明顯的地區(qū)差異。只有在那些民營經濟的發(fā)展符合地方政治精英政治利益的情況下,民營經濟的發(fā)展才會得到后者的支持與保護,從而獲得了一種類似產權保護的準公共產品,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宏觀政治不確定性所產生的消極影響。

我們對浙江(和江蘇)民營經濟發(fā)展歷史的分析給出了一個政治如何影響經濟的一般性模型,即當政治精英的內部權力分配導致一部分精英被邊緣化從而無法依靠現有體制來保障自己的政治生存時,他們就會通過提供類似產權保護的公共產品來爭取基層支持者的政治支持,從而實現地方經濟的增長和發(fā)展。因此,凡是存在類似浙江的權力分配格局和精英內部分化的地方,皆會存在類似的經濟發(fā)展模式的地區(qū)差異,這和是否存在一個本地化的干部群體并沒有必然聯系。這一分析框架,有利于我們理解中國經濟發(fā)達地區(qū)的地理分布。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yuyiyuy**的評論:

好書值得一看,值得買啊!

2017-10-27 15:50:42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