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的研究成果。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經濟地理研究會會長,本成果為其主要研究領域。
本書的研究將為政府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政策選擇與實施方案提供重要的理論支撐和實證分析的數據支持。
全書首先探討了科學發展觀與區域協調發展的關系,明確了區域協調發展的目標體系,研究了我國區域協調發展的現實障礙、制度障礙,以及實現路徑。在對我國區域協調發展狀況進行動態評價的基礎上,提出促進我國區域協調發展的政策建議。進而分析我國各個地區的比較優勢與區域協調發展的關系,研究了區域產業結構協調、地區分工問題,跨區域資源開發與利益補償機制問題。
本項目研究期間,共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提交成果要報4篇,項目有關階段性成果具有良好的社會影響,一些重要觀點先后被《人民日報》、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成果要報》選登;項目研究中有關區域利益協調與補償的分析、西電東送的研究成果也被國家發改委、南方電網等部門采用。
陳秀山,1954年10月生,男,漢族,中共黨員,經濟學博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現為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經濟地理研究會會長,中國區域科學學會常務理事兼區域經濟學教學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常務理事;曾任中國人民大學學報副總編輯,中國人民大學區域與城市經濟研究所所長。主要研究領域:區域經濟理論及其應用,區域經濟發展戰略與規劃,市場競爭與政府調控。
上篇 總論
1.導論
1.1 問題的提出
1.1.1 以科學發展觀為引領的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思想得到初步貫徹與實施
1.1.2 區域協調發展面臨著一些突出和緊迫的問題,需要綜合破解思路和解決方案
1.1.3 科學發展觀賦予區域協調發展新的要求和內涵,需要對區域協調發展的目標選擇及實現路徑等進行專門的分析與研究
1.2 研究意義
1.2.1 學術意義
1.2.2 應用價值
1.3 研究的總體思路與框架、研究目標
1.3.1 研究的總體思路與框架
1.3.2 研究目標
下篇 專題研究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