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志偉編著的《游牧:流動與變遷——新疆木壘縣烏孜別克族游牧社會的人類學考察》對新疆木壘縣烏孜別克族的游牧社會生活從歷史到當下進行了全景式的描述,并對烏孜別克族的社會文化生活及其變遷特點進行了比較深入、細致的解讀,這是《游牧:流動與變遷——新疆木壘縣烏孜別克族游牧社會的人類學考察》的一個亮點。作者對現代化進程中如何保護和發(fā)展烏孜別克族傳統(tǒng)游牧文化進行了認真的思考,并探索了保護和發(fā)展游牧文化遺產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為文化遺產保護和研究提供了一個可資借鑒的樣本。
解志偉編著的《游牧:流動與變遷——新疆木壘縣烏孜別克族游牧社會的人類學考察》前半部分以烏孜別克族的歷史及其游牧生活為中心,首先論述了游牧業(yè)與轉場的起源和烏孜別克族的民族形成過程,分析了游牧業(yè)在烏孜別克族形成與發(fā)展過程中的意義,隨后講述了木壘大南溝烏孜別克族的家族史和轉場史,并且對他們的轉場歷史加以分期進行論述。 本書的后半部分從文化學的角度對木壘烏孜別克族游牧民的衣食住行、婚姻家庭、人生禮儀、民間傳承、科技工藝、宗教信仰和節(jié)日等文化現象及其變遷進行了分類論述,在結論部分分析了烏孜別克族社會文化變遷及其當代社會文化的一些特點、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與保護的問題。
緒論 一、流動的田野:游牧社區(qū)的調查 二、游牧的烏孜別克族:本書的研究對象與主題 三、游牧的相關研究 四、本書的主要結構及時章 游牧與流動:烏茲別克族的民族過程 及時節(jié) 游牧業(yè)與轉場的起源 第二節(jié) 流動中的民族過程:烏茲別克族的族源、興起與發(fā)展 一、烏茲別克族形成之前中亞的族群與部落 二、烏茲別克汗 三、昔班家族與烏茲別克汗國 第三節(jié) 烏茲別克族的伊斯蘭化 一、伊斯蘭化之前的宗教傳播 二、中亞及烏茲別克族的伊斯蘭化 第四節(jié) 游牧業(yè)在烏茲別克族民族過程中的作用和意義 第五節(jié) 烏茲別克族在國內外的分布情況 一、國外分布 二、國內分布第二章 嵌入與生成:烏孜別克族的建構過程 及時節(jié) 嵌入式社會組織 第二節(jié) 本土社會系統(tǒng) 一、木壘 二、大南溝烏孜別克民族鄉(xiāng) 第三節(jié) 嵌入:烏孜別克族的游牧史 一、波拉提哈吉部落 二、哈扎合拜部落 三、吐爾遜巴克部落 四、霍加部落和熱蘇勒部落 第四節(jié) 嵌入式社會組織的生成:烏孜別克族的本土化過程 一、經濟活動的嵌入與變遷 二、空間的嵌入 三、嵌入式社會組織的本土化 第五節(jié) 游牧:轉場,轉場,再轉場 一、抵達木壘之前的游牧轉場(—1892年前后) 二、抵達木壘到新中國成立時的轉場(1892年前后—1949年10月) 三、從新中國成立到集體化開始時期的轉場(1949年10月—1958年) 四、集體時代的轉場(1958—1984年) 五、聯產承包責任制之后的轉場(1984年至今) 第六節(jié) 嵌入式的游牧組織:烏孜別克族阿吾勒第三章 游牧:烏孜別克族的社會生活 及時節(jié) 烏孜別克族轉場的時間與空間設置 第二節(jié) 轉場牧道上的生活 第三節(jié) 四季牧場的生活 一、夏季牧場 二、秋季牧場 三、冬季牧場 四、春季牧場 第四節(jié) 游牧轉場:從現象到本質 一、轉場是游牧經濟文化類型特有的現象 二、轉場是人類文化與環(huán)境的調適 三、轉場是時空上有序的流動 四、轉場是在空間上封閉的、時間上周期性往返的流動 五、轉場與游牧:社區(qū)的流動與流動的社區(qū)第四章 嵌入式社會組織的解組:烏孜別克族社會文化變遷 及時節(jié) 衣食住行方面的生活文化 一、服飾 二、飲食 三、居所 四、交通運輸 第二節(jié) 婚姻家庭和人生禮儀文化 一、通婚規(guī)則 二、婚姻中的儀式 三、家庭 四、其他人生禮儀 第三節(jié) 民間傳承文化 一、文學藝術 二、音樂舞蹈 三、美術 四、體育游戲 第四節(jié) 科技、工藝文化 一、花氈 二、刺繡 三、其他工藝 第五節(jié) 信仰崇尚文化 一、伊斯蘭教 二、原始宗教信仰 第六節(jié)節(jié)日文化 一、伊斯蘭教節(jié)日 二、傳統(tǒng)歲時節(jié)慶:納吾孜節(jié)(春分日)結語 一、木壘烏孜別克族游牧社會文化變遷的特點 二、當代木壘烏孜別克族社會游牧文化的特點 三、烏孜別克族游牧文化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參考文獻后記 緒論 一、流動的田野:游牧社區(qū)的調查 二、游牧的烏孜別克族:本書的研究對象與主題 三、游牧的相關研究 四、本書的主要結構 及時章 游牧與流動:烏茲別克族的民族過程 及時節(jié) 游牧業(yè)與轉場的起源 第二節(jié) 流動中的民族過程:烏茲別克族的族源、興起與發(fā)展 一、烏茲別克族形成之前中亞的族群與部落 二、烏茲別克汗 三、昔班家族與烏茲別克汗國 第三節(jié) 烏茲別克族的伊斯蘭化 一、伊斯蘭化之前的宗教傳播 二、中亞及烏茲別克族的伊斯蘭化 第四節(jié) 游牧業(yè)在烏茲別克族民族過程中的作用和意義 第五節(jié) 烏茲別克族在國內外的分布情況 一、國外分布 二、國內分布 第二章 嵌入與生成:烏孜別克族的建構過程 及時節(jié) 嵌入式社會組織 第二節(jié) 本土社會系統(tǒng) 一、木壘 二、大南溝烏孜別克民族鄉(xiāng) 第三節(jié) 嵌入:烏孜別克族的游牧史 一、波拉提哈吉部落 二、哈扎合拜部落 三、吐爾遜巴克部落 四、霍加部落和熱蘇勒部落 第四節(jié) 嵌入式社會組織的生成:烏孜別克族的本土化過程 一、經濟活動的嵌入與變遷 二、空間的嵌入 三、嵌入式社會組織的本土化 第五節(jié) 游牧:轉場,轉場,再轉場 一、抵達木壘之前的游牧轉場(—1892年前后) 二、抵達木壘到新中國成立時的轉場(1892年前后—1949年10月) 三、從新中國成立到集體化開始時期的轉場(1949年10月—1958年) 四、集體時代的轉場(1958—1984年) 五、聯產承包責任制之后的轉場(1984年至今) 第六節(jié) 嵌入式的游牧組織:烏孜別克族阿吾勒 第三章 游牧:烏孜別克族的社會生活 及時節(jié) 烏孜別克族轉場的時間與空間設置 第二節(jié) 轉場牧道上的生活 第三節(jié) 四季牧場的生活 一、夏季牧場 二、秋季牧場 三、冬季牧場 四、春季牧場 第四節(jié) 游牧轉場:從現象到本質 一、轉場是游牧經濟文化類型特有的現象 二、轉場是人類文化與環(huán)境的調適 三、轉場是時空上有序的流動 四、轉場是在空間上封閉的、時間上周期性往返的流動 五、轉場與游牧:社區(qū)的流動與流動的社區(qū) 第四章 嵌入式社會組織的解組:烏孜別克族社會文化變遷 及時節(jié) 衣食住行方面的生活文化 一、服飾 二、飲食 三、居所 四、交通運輸 第二節(jié) 婚姻家庭和人生禮儀文化 一、通婚規(guī)則 二、婚姻中的儀式 三、家庭 四、其他人生禮儀 第三節(jié) 民間傳承文化 一、文學藝術 二、音樂舞蹈 三、美術 四、體育游戲 第四節(jié) 科技、工藝文化 一、花氈 二、刺繡 三、其他工藝 第五節(jié) 信仰崇尚文化 一、伊斯蘭教 二、原始宗教信仰 第六節(jié)節(jié)日文化 一、伊斯蘭教節(jié)日 二、傳統(tǒng)歲時節(jié)慶:納吾孜節(jié)(春分日) 結語 一、木壘烏孜別克族游牧社會文化變遷的特點 二、當代木壘烏孜別克族社會游牧文化的特點 三、烏孜別克族游牧文化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參考文獻 后記
這個商品不錯~
這個商品不錯~
書很好,物超所值,很受用。
朋友覺得不錯
很不錯的一本書,對自己的學習有借鑒意義
國內做這個族群研究的還不算多,所以作為民族志看還是有意思,不過變遷的話,不是特別突出。
伴隨者流動和遷徙的游牧社會,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也產生了很大的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