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公權(1897-1981)是上世紀享譽海內外的著名政治學家,曾執教于中美各大學,任民國時期中央研究院等一屆院士。他早年留美期間專攻政治哲學,以《政治多元論》獲得博士學位。此后,他一直從事研究與教學工作,在教授政治學、法哲學、中西政治思想史、中國社會制度等課程的同時,留下了《中國政治思想史》、《跡園文錄》、《憲政與民主》、《自由的理論與實際》、《中國鄉村》、《現代中國與新世界》等中英文論著。這些著述以現代西方政治理論、中西方政治思想、中國傳統社會的政治結構等為主要研究對象,廣泛涉及政治多元論與政治一元論的關系、立憲主義與民主主義諸問題、民族主義與世界主義的關系、現代化問題、中西文化論爭,以及保守主義、自由主義、烏托邦思想等。蕭公權學術思想之博厚與精深,行文之細密與篤實,對史料的鉤沉及其鞭辟入里的分析,在中國現代學術思想史上是罕見的。他融合中西學術之精華,以創造性的灼見和獨辟蹊徑的史識,深得中西學界的敬仰和贊譽。本書將在系統考察其學術成果的基礎上,深入發掘其問題意識之所在,探討其學術思想的特征及意義。
張允起,北京大學文學學士,東京大學法學碩士、法學博士,現任教于北京大學。研究范圍涉及憲政理論、政經哲學、政治思想史等領域。近年公開發表的研究成果有:《憲政的倫理基礎》(載《環球法律評論》2004年秋委號)、《蕭公權的民國憲政論》(載《比較法研究》2004年第3期)
序 家庭環境與學術背景
及時章 憲政的倫理基礎:《政治多元論》及西方政治思想研究
及時節《政治多元論》的寫作背景
一、中國政治學界與政治多元論
二、美國政治學界與政治多元論
第二節 主權國家與市民社會:《政治多元論》的主要內容與特色
第三節《政治多元論》的影響、評價及其研究方法論
第二章 理念與現實之間:一個政治學者的政治思慮
及時節 學術與政治
第二節 一個政治學者的政治判斷
一、憲政與"訓政"
二、選舉、政黨政治、中央與地方關系
三、外交、國防、國際政治
第三節 "自由社會主義"的理念
一、兩種"民主"
二、"自由社會主義"的內涵
三、"遂生達意"的自由觀
第三章 反思傳統:《中國政治思想史》與中國政治思想研究
及時節 《中國政治思想史》的寫作背景
第二節《中國政治思想史》的內容與特色
一、本書的結構與時代劃分
二、《中國政治思想史》的主要內容、學術思想及其特色
第三節 中國政治思想研究的問題意識與方法論
第四章 歷史研究的新視野:拓展清史研究的問題意識
及時節帝制中國鄉村統治研究
一、準備階段的治學方法論
二、《中國鄉村》的核心內容與問題意識
三、帝制中國鄉村統治研究的持續及其意
第二節 戊戌維新的立體像
第三節 康有為研究的意圖與意義
一、重新評價康有為
二、《現代中國與新世界》的主要內容與問題意識
三、康有為研究的意義與蕭公權的文明觀
跋"綜合"的問題:政治學研究的第三條道路
我覺得書寫的很好,很有學術價值。
很有學術價值
一本非常不錯的好書。
這個商品不錯~
這個商品不錯~
很好的書,值得收藏和認真閱讀。
好好好很好
總體論述還行,只是感覺有的論述太薄了點兒,尤其中國政治思想史的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