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口述史·京派內畫鼻煙壺圖書
人氣:48

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口述史·京派內畫鼻煙壺

“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口述史”是首套關于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系列口述史叢書,它旨在搶救整理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珍貴的歷史資料(口述資料),使鮮活親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走進尋常百姓的生活,并使...
  • 所屬分類:圖書 >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  
  • 作者:口述人:[劉守本] [整理人]:[任麗娜]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口述史
  • 國際刊號:9787565622335
  • 出版社: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10
  • 印刷時間:2015-10-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純質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口述史”是首套關于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系列口述史叢書,它旨在搶救整理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珍貴的歷史資料(口述資料),使鮮活親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走進尋常百姓的生活,并使其在普及中得以保護和發展。本書為此叢書中的一本,由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京派內畫鼻煙壺傳承人劉守本親自口述,涉及古涉及京派內畫鼻煙壺的制作過程、鑒賞方法、材質題材、傳承脈絡以及隱藏在這些背后的人生歷程、滄桑變化。

編輯推薦

新題材、新類型,市場上,本關于京派內畫鼻煙壺的口述史圖書,本如此精心打造、注重每個環節、非遺相關的平民價圖書。

作者簡介

劉守本,男,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是葉氏內畫鼻煙壺工藝第三代傳承人。祖籍河北,于1943年生于天津,自幼喜愛美術,1960年跟隨葉曉峰、葉奉琪學習內畫。劉守本的內畫作品以傳統人物為主,兼畫動物、山水等;用壺考究,畫工精細,形象生動,色澤古樸,題材廣泛。20世紀90年代后,在京城文化的熏陶下,以劉守本為代表的京派內畫藝術得到充分的展現與發展,為世人所矚目。其作品廣受大眾及收藏家們喜愛,是中外拍賣會的搶手貨,具有很強的藝術感。

目錄

京派內畫鼻煙壺項日導讀

京派內畫鼻煙壺傳承人導讀

夢回前朝

技藝傳承

百年工藝

題材紛呈

一筆定韻

名家品評

簡單做人

大師年表

在線預覽

采訪手記

時間:2013年1月20日下午

地點:劉守本家

口述人:劉守本

采訪人:任麗娜 郭苒

錄音整理人:郭苒

田野手記]及時次去采訪劉老師的時候,天陰沉沉的,滿天都是厚厚的烏云,東北風在街道上肆虐地奔跑,仿佛能沖破嚴實的羽絨外套,露在外面的臉被風刮得疼痛難忍。我按著《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申報書》上面的地址,艱難地打聽著京派內畫鼻煙壺傳承人劉守本所住單元樓的確切位置,眼看就過了約定的時間,我卻還沒有問出結果,心里焦急萬分。這時和我同去采訪的郭苒找到了那座樓。匆忙趕到時,劉守本先生已開門等候我們多時了。眼前的老人頭發已經灰白,儒雅中透著一股正氣,很難看出這位神采奕奕的老人已到古稀之年。他很熱情地把我們讓到屋里,并開始為我們展示一盒盒精美的鼻煙壺,講述一個個鼻煙壺背后的故事。

一、夢回前朝

內畫鼻煙壺的歷史,說來話長,這還要從鼻煙說起。鼻煙就是一種粉末,(劉守本拿出了幾盒褐色粉末)這個粉末有時候是紅色的有時候是褐色的。實際上這種粉末就是中國烤煙的前身,我們現在不是有吸煙的嗎?這鼻煙就是煙草的前身。煙草出自美洲,南美的印第安人不是對世界有幾大貢獻嗎?譬如說咖啡、馬鈴薯、玉米、煙草、番茄,其中有一個就是煙草。南美人有嗜煙的習慣,嚼煙、熏煙。煙草這個東西聞多了吸食多了很容易上癮,而且還會使人產生一種飄飄然的感覺,所以有時候他們就覺得吸完煙草后在宗教儀式上有種更接近上帝的感覺。而實際上在整個傳說當中,煙草主要有一種藥物作用,煙草的味道可以避邪避毒蟲。有時候接觸吸煙的人,就會聞到吸煙人的嘴里有一種很難聞的味道。在南美的熱帶雨林里有很多像蛇蝎之類的蟲子,因為人呼出來的煙草的味道,好多蟲子都不敢近身。再有一個呢,它還有一種提神的作用,我們經常說“飯后一支煙,賽過活神仙”,所以煙草還有一種提神醒腦的作用。但是美洲土著人并沒有聞鼻煙的習慣,鼻煙是怎么出來的呢?鼻煙是歐洲人發明的,當時歐洲的探險家到美洲后發現了煙草提神醒腦的作用,就把大批煙草帶到了歐洲。時間久了,煙草就慢慢腐蝕成面了。后來人們就有意識地將它研磨成粉末,再加上一些他們喜歡的香料,經過長時間的發酵,形成即有煙草的味道也有香料的味道的粉末,在歐洲起名為“snuff”,我們稱之為“合谷”,也有傳說“snuff”是一個地名,就是發明鼻煙的那個地方。現在有的地方也還出鼻煙,桌子上這個鼻煙你們可以用小拇指挑起來聞一下,感覺會很嗆。鼻煙可嗅不可吸,聞一聞可以,吸就不可以。但是古人可是吸鼻煙的,直接把鼻煙吸進去會刺激鼻黏膜,一刺激就會阿嚏、阿嚏地打噴嚏,確實很通竅。據我的老師講,過去吸鼻煙的人眼珠子都是黃的。你想啊,它是粉末,還不像現在的煙是熏肺,當時人們不懂,直接將其吸進肺里,殘存在身體里,長期以來肺里、氣管里存了很多粉末。你們看過《紅樓夢》吧,晴雯傷寒,寶玉拿了一個小鼻煙壺,上面畫有一個小飛天人,就是西洋人帶兩個翅膀。寶玉讓晴雯聞了聞鼻煙,晴雯就鼻涕眼淚一塊流出來了,立刻就通竅了!這鼻煙的確有

這個作用。 (圖4 鼻煙)

中國人在過去是沒有吸鼻煙的習慣的,而鼻煙壺文化卻在中國興盛了整整一個朝代,那么它的來源是什么呢?鼻煙實際上是在明末的萬歷年間,從歐洲傳過來的。當時有幾條路線:從歐洲到呂宋①,到日本、朝鮮、到蒙古;另一個就是從海口,主要是廣東口岸。具體的記載的話,有一本叫做《勇廬閑詰》的書,清末趙之謙‚的雜談錄,這樣記載:“在萬歷年間,有一個意大利人利瑪竇從廣東進口岸,旋至京師,獻方物”。據說這方物里就有鼻煙,這樣中國才有了鼻煙。但是這個記載并不是特別確切,查閱宮廷收到的禮品,并沒有這一項。當時萬歷年間進口來的鼻煙都用大玻璃瓶子裝,是“大金花”、“小金花”品牌的。有時候你們在歐洲的電影上也可以看到,是一種鼻煙盒。在當時16世紀的歐洲,上層社會吸食鼻煙已經很普遍了,是一種很時尚的行為。

在當時的中國,鼻煙先從皇宮上層盛行起來,再逐漸流傳到民間。皇帝拿鼻煙來賞賜王公大臣,是一種高貴的消費品,當時是一種時尚。清中期道光以后,社會上吸聞鼻煙的人就越來越多了。以至于“無論貧富貴賤無不好之,有類于飲食睡眠,不可一日缺其事。幾視為第二生命,可一日無米面,而不可一日無鼻煙。可一日不飲食,而不可一日不聞鼻煙。”現在也還有吸鼻煙的人,主要是在少數民族地區,比如西藏,那些喇嘛、老人們。他們的鼻煙主要來源于尼泊爾、印度的邊境貿易,所以還保留著這種古老的習慣。中國人根據自己的習慣將鼻煙進行了改良。過去的達官貴人,都自己做鼻煙,在里邊加上冰片、麝香等高級的藥材。各種味道的鼻煙都有,光是香的就有十幾種,還有腥的、膻的等等。現在有人為了賣鼻煙壺而提倡人們吸鼻煙,他們說沒有污染,可以提神。并不是說吸煙就有精神,不吸煙就沒精神是吧?吸煙和不吸煙的人同樣都有精神。再說過去往里面加的中藥,現在根本就加不起了。比如,現在的麝香比金子還貴得多,加了麝香的味道確實不錯,但是太貴了,加不起。再說這個東西百害而無一利,吸多了還上癮,確實沒什么好處。慢慢地水旱煙就取代了鼻煙,也許現在的紙煙也是流行一段時間后,慢慢就會被別的東西取代。(圖5 老式水晶材質鼻煙壺)

鼻煙壺就是盛鼻煙的容器,中國人也將其依據自己的習慣進行了改良。因為根據中國人的生活習慣是要么把東西別在腰間,要么放在袖子里。所以為了攜帶方便,必須使用一種小瓶子。這個小瓶子呢,就是借用了中國古代裝藥品的瓶子,所以我們有些鼻煙壺的品種我們就管它叫藥瓶,特別是一些瓷器的東西,還有銅的、錫的等等。中國過去不是煉丹嗎?就像一些粉末似的,這丸呀、丹呀、那散呀,就是裝這類東西的。過去有一種老鼻煙壺,一套十三個,比如說一個象牙的、一個套料的、一個玉的、一個水晶的、一個瑪瑙的等等十三個品種都不一樣,裝十三種不同味道的鼻煙,這叫“十三太保”。所以說那個時代已經形成了一種完整的鼻煙壺文化。你想啊,鼻煙壺是上層社會需要的東西,底下的人肯定應承,想方設法越做越好成為一種顯示身份、地位,甚至成為一種象征社會財富地位的工藝品。過去蒙古人有四樣東西值得他們炫耀:一匹好馬、一把好的腰刀、一個好的茶鏡、再有一個就是好的鼻煙壺。馬不用說了;蒙古人平常切肉需要一把好刀;蒙古人為了在草原上防強光也需要一副好的茶光的小眼鏡;可能為了在草原上提神驅蟲,所以鼻煙壺也是過去蒙古男子值得炫耀的四件物品之一。過去蒙古人用的鼻煙壺相對比較大,瑪瑙壺比較多,過去的瑪瑙是一個很好的材料,不像現在的這么爛,還有一種就是銀制的,上面做很多鑲嵌。

過去人們見了面都要拿出煙來禮讓一下,你看《茶館》里那些老人,身上都有一些小荷包,其中就裝有鼻煙壺。坐在一起,互相拿出來,你吸我點兒煙,我吸你點兒煙,就像我們抽煙卷的人讓顆煙一樣。他們借此機會拿出煙壺來讓別人看看,顯擺一下,就跟斗氣兒似的。所以這樣鼻煙壺逐漸具有一種拋開實用價值的社會作用,成為一種賄賂的工具。你們知道“清朝的四大疑案”吧?比如《楊乃武與小白菜》,劇里面有獻給老爺的一個鼻煙壺,一打開,里面有銀子。從順治皇帝開始,很多皇帝都有吸鼻煙的習慣。據清朝《查抄錄》記載:清嘉慶初年,查抄大貪官和珅的府邸時,從他們家一共抄出一千四百多個鼻煙壺,個個都是精品,有老玉的、瑪瑙的、水晶的、銀的等等。哪來的呢?都是賄賂來的,這些都是實實在在有記載的。在清代,鼻煙壺是賄賂的佳品。比方說,有一個在東北管郵政的大臣,因為他想升遷,就到宮里送禮。拿了兩個質量不太一樣的鼻煙壺。一個藍寶的、一個紅寶的,當時藍寶比紅寶價值要高。按傳統來說,東宮地位和權利要高于西宮。但當時東宮是慈安,西宮是慈禧,當時西宮慈禧的權位反倒要大。慈禧雖然不吸鼻煙,但她很喜歡鼻煙壺。可是這個大臣并不知道這種情況,所以就把好的鼻煙壺送到東宮,把次一點的送給西宮。慈禧知道以后很生氣,不但沒給這位大臣升官反而給其降職。這雖然是野史記載的,但是也說明當時鼻煙壺在社會上的地位以及作用,它不僅僅是盛裝鼻煙的容器。鼻煙壺興起于宮廷,上層人物喜歡,宮廷造辦處把鼻煙壺做得越來越好,越造越新奇。把當時能工巧匠的智慧都聚集起來,研究制造了好幾百年,這么一個小瓶子千變萬化,幾乎做絕了,各種造型的,各種材質的都出現了。不懂的人看著這些鼻煙壺都挺漂亮的,但是內行看起來差別就大了。比如說,你看法國香水瓶漂亮吧?但一看就是香水瓶。這么一個煙壺小瓶子,它材質如何,在手里一摸就能感覺到,做工與否,打眼一看就知道了。(圖6 沒出現內畫之前的茶晶材質鼻煙壺)

內畫鼻煙壺是在鼻煙壺發明近兩百年后才出現的。關于內畫鼻煙壺的最早發明者的記載是甘烜文,雖然沒有定論,但是也沒有更早的證據。主要是一件1816年的內畫鼻煙壺作品上,有落款為:甘烜文。這是最早的一件內畫鼻煙壺作品。但現在有的書上說他有很多雅號,比如半山;又有的說其中一些雅號是宮里的某位王爺,所以現在還沒有弄清楚內畫鼻煙壺到底始于何時。也許不是1816年,會提前個十幾年。我的老師曾經告訴過我這么一個關于怎么發明的內畫的故事,從葉氏這兒慢慢流傳,不一定非常確切,但是讓人能夠體會到確實有這么回事。話說在清朝乾隆末年嘉慶初年的時候,有一個地方的官吏進京辦事,由于沒有賄賂上層官員,沒有辦成事而被困在一個地方,窮困潦倒。那時候都流行吸鼻煙,有“飯可以不吃,鼻煙不能不聞”的說法。他也有這個習慣,漸漸地他的鼻煙就吸完了,吸煙上癮啊,他就用煙簽兒刮煙壺里面的煙,長期裝鼻煙的壺壁里面會有煙漬,那正好是一個透明材質的煙壺,結果就給撓出道兒來了,于是他受到啟發,發明了內畫鼻煙壺。這故事并不是沒有道理,現在看起來呢,就是說最早絕不是甘烜文做的這種發明。因為甘烜文是嶺南畫派③的畫家,我看過他的山水畫。而且他確實是一個小官吏,其他的究竟怎么樣發明的內畫,到現在也沒有定論。確切地講,雖說內畫最早落款的是甘烜文,但是究竟是誰發明的,到現在也沒有定論。但是經過這幾十年,我認為,因為鼻煙壺起源于京城,內畫的藝人也都集中在北京,雖然山東、廣東也有,但那都是慢慢傳過去的。而甘烜文是廣東的,北京的鼻煙壺是京城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為過去玩賞煙壺的、做煙壺的都在京城一帶,別處即使出一些煙壺,有的時候也是皇宮里面訂做的。比如,在蘇州做玉的、到景德鎮訂做瓷的,一訂做一大批,或逢皇帝妃嬪的生日、或賞賜給王公大臣、抑或賜給外國使者等。做和玩賞主要是北京這一帶的皇室貴族、達官貴人們。所以內畫鼻煙壺是起源于北京的。

內畫藝人都集中在京城一帶,最著名的就是內畫“四大家”。其中最主要的是周樂園,以他為首,加上馬少宣、丁二仲、葉仲三他們四人代表了京城內畫的較高水平。從1816年的甘烜文到周樂園四人這中間有一段很長時間的斷代。斷代的這段時間又有什么故事發生,什么作品出現?現在還沒有什么發現。京城四家中,可以說只有葉氏一脈傳承好。如今到我這已經是第三代了。那時北京還有幾個人畫內畫,但是沒有這幾個人的影響大。過去老北京一提這些人都知道,尤其是老人一提畫煙壺的,就知道是誰誰誰。所以它是京城文化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談到京城文化,我覺得就是一種皇家文化和市井文化的結合,實際上我們可以這么說是吧,你看鼻煙壺它成為一種民俗了,慢慢就變成市井文化了,但是這種市井文化又是從皇家文化逐漸流傳下來的,所以就是這樣一種結合。到了日本侵華以后,北京城很多行業都是大蕭條,內畫也是,或者是沒人干了,或者是轉行了,只有葉家真正地把這個技藝傳承下來,整個的葉家對于傳承內畫方面,功不可沒。整個“冀派”也都是葉家的繼承,都是我的師兄王習三帶起來的。當年我參加工作的時候,這種行業叫做“保留行業”,國家不給發展的,京城畫內畫的一共只有6人,賣到國外非常受歡迎,怎么畫都有人買。所以,多少年了就我們幾個人。到“”以后,工藝美術能換外匯了,需要大量出口了,這才發展。當時這個行業是當時國家創外匯的一個主要行業。過去國家拿不出東西去給人家,要工業沒工業,農業就那么點農產品,你們都知道,過去給蘇聯的蘋果都得拿東西篩,所以只能靠工藝品。

我現在有一種危機感,我的徒弟最年輕的都40多歲了,在北京沒人愿意學。現在國際上有一個鼻煙壺的組織,叫做“中國鼻煙壺協會”。 1968年,美國鼻煙壺鑒賞家奧德爾創辦,總部設在紐約。在香港,有很多大的收藏家,從五、六十年代就開始收藏。其中有一位叫莫斯,他太太是中國人。莫斯前邊還有一代人,他們集中收藏了很多中國的老鼻煙壺,品種非常多。他們從那個年代就開始比較系統地研究鼻煙壺,考證、出書、宣傳,基本上每年都有專拍。這種專拍對提升中國鼻煙壺的地位起到很大的作用,不管是從價值上,還是從影響方面,都起了非常大的影響。中國的瓷器在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像鼻煙壺這樣的組織呢。組織中好多都是上層的人士,每年都會舉辦年會,我參加過一些他們的年會,許多活動必須在四年以前都得商定,好多都是和旅游結合起來的,比如今年在倫敦、明年就在紐約、后年就在夏威夷、大后年就在日本或中國。前兩年在中國也開過一次,這個會議每四年一次,秋天舉行,地點選在世界上的各個地方。有一個大收藏家前幾年去世了,英國人喬治 布洛赫他是世界上十大收藏家之一,家住在香港跑馬地,他什么藝術品都收藏,我到他家看過,整個一層他全部打通了,羅丹的雕塑擺的滿地都是,光畢加索的畫就好多,鼻煙壺放在像金字塔似的做的大格子架里,一層又一層有千余件,有玉壺、玻璃壺、象牙壺、銅壺、瓷壺甚至石壺。原來在書上看到的這些好的鼻煙壺都在他們家呢。前幾年有些人說我們的東西為什么非得讓他們去主宰?拍賣行里他們定價、他們宣傳?其實,我所知道的一些鼻煙壺的知識都是從國外知道的。反過來講,我們的一些老先生,包括古玩行里做古董的,他們對鼻煙壺可以識別、可以斷代,但是對于鼻煙壺的考證研究他們就差得很遠。過去有好多學者,包括香港中文大學的很多學者都在研究這個東西,所以有好多我們不知道的知識和人物,慢慢地都是通過他們知道的。就拿我剛學這個手藝的時候說吧,偶爾的會有甘烜文的一些老鼻煙壺,或者裝鼻煙或者沒裝鼻煙,已經很老舊了,上邊就讓我們鏟了重新畫,畫新鮮的。當時人們并不知道原來這個東西就是最早的,是有文物價值的東西,所以也毀了不少好東西。不光是甘烜文的,還包括好多清末民初的比較有價值的內畫鼻煙壺,都毀了不少。那個時候中國人還沒有那種保護意識,但是在國外已經比較系統地出了大量的書,做了各種提升研究,做各種保護工作。所以,有好多老師傅說干嘛讓他們做這種主宰呢,不是說主宰,有好多東西說實在的,沒有他們的保護恐怕在“”時候直接就毀了,這種四舊的東西直接拿起來就往地上摔呀,所以有利有弊,有些東西要兩分法吧。所以說他們也是對中國的鼻煙壺也是做出了貢獻的。

注釋]?呂宋:菲律賓 ‚趙之謙:(1829年-1884年),清代著名的書畫家、家 ③嶺南畫派:之后崛起的最成體系、影響較大的一個畫派。創始人為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簡稱“二高一陳”。它是嶺南文化至具特色的祖國文化之一,它和粵劇、被稱為“嶺南三秀”,是中國傳統國畫中的革命派,是中華民族繪畫史上的一個重要民族繪畫流派。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