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活的傳說是苑利、顧軍主編的《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口述史叢書》的一部分,這個系列主要是關于手工藝的項目,所以稱之為活,每本書由一個或兩個項目的傳承人口述內容組成。書的內容是以采訪者采訪相關項目傳承人,以傳承人口述內容為基礎,再進行編輯加工形成符合出版的文字形式,原汁原貌地呈現了相關項目的特性及傳承人的特點,是研究、了解北京非遺、傳統手工藝的不可多得的良書。 《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口述史(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藝杜新士)》是杜順堂京作硬木家具傳承人杜新士口述的內容,講解了京作硬木家具的前世今生,制作過程、發展動向及存在價值 、鑒定標準等。
新題材、新類型,市場上,本關于京作硬木家具的口述史圖書,本如此精心打造、注重每個環節、非遺相關的平民價圖書。
杜新士,男,北京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1954年生于北京,自小生活在家具木器制作的環境中,耳濡目染地學會了京作家具制作技藝。但是他早年并沒有以制作家具為業,而是在電車公司修配廠當銑工,后到國貿物業管理部負責門窗維修工作。改革開放后,他重操舊業恢復了杜順堂家具行的字號,后來發展為北京杜順堂木作文化創意發展有限公司,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制作的京作硬木家具也越來越豐富。2004年12月,在第七屆中國(北京)國際家具及木工機械展覽會上,杜新士設計的書房系列家具榮獲古典家具銅獎。2009年,杜新士在第三屆中國民間藝人節被評為“受歡迎的民間藝術家”稱號。
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藝項日導讀
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藝傳承人導讀
從木器家具鋪到杜順堂家具行
學藝生涯
工藝流程
榫卯結構與雕刻技藝
從技術到藝術
大師談藝
大師的心事
藝如人生
后記
說到“杜順堂”的名號,很有一些講究。因為按“五行”說:土能生木,家具以木為主,所以“土”和“木”在一起相輔相成,兩個字組合起來即是“杜”,而我們家又姓杜,因此選“杜”字具有雙重含義。至于“順”字,“川”字代表水,木生長離不開水,“順”字另一半是“頁”字,“頁”字接近古代寶貝的“貝”,有指代錢的意思,十貝為“財”,“川”與“頁”合在一起即為“順”。“堂”多用于商店牌號,所以“杜順堂”就成為我們家一直傳承使用的名號。
我的老太爺他們開辦起來“木器鋪”的時候,適逢清末國勢衰敗,造辦處原來財力物力豐厚的態勢不再,為節儉用度,一部分所需家具也開始改為由宮室出圖樣,然后交給民間家具店加工制作。就這樣,我老太爺他們開辦的“木器鋪”也有幸得到一部分宮中訂單,一方面得以接觸宮中正宗的“京作”硬木家具款式圖樣,另一方面也擴大了自己的業務,延請了幾名木工,“木器鋪”也隨之發展成了杜順堂家具行,既制作京作家具,也管理經營銷售業務,自此奠定了“杜順堂”的根基。
到我太爺的兒子杜仁苓(也就是我爺爺)子承父業繼續從事京作家具制作時,清朝滅亡了,京作家具的消費主體由宮中達官顯貴逐漸變為廣大中等水平財產所有者,即新貴。這一方面得益于造辦處衰敗后京作家具進入民間,為老百姓所認知,另一方面因皇室、貴族起居的特殊要求而制作的京作家具體態豪華、凝重寬大,透著雍容華貴和威嚴的氣息,很有皇家風范,在王朝統治影響深遠的北方老百姓中很受追捧。為適應社會形勢的變化,我爺爺在經營杜順堂家具行的時候,適時根據社會需要調整了經營策略,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開始創新一些產品,使其適應新的消費群體的需要。但好景不長,隨著日本侵華的開始,北平淪陷,在日偽統治下,各行各業的發展都受到限制,杜順堂家具行也難逃劫難,最終在經營困難的境遇下關門歇業,我爺爺他們不得不回老家務農。[插入圖片:圖1-4 杜家三代合影,前排居中老者為杜仁苓,第二排左起第五人為杜金德,第二排左起第三人為杜新士。]
我父親杜金德1934年在河北衡水老家出生后,從13歲起就跟著我爺爺學習京作家具木器制作手藝。新中國成立后,他通過考工來到北京光華木材廠從事木工工作。聽我父親講,當時考工時讓做一把辦公椅,我父親做了一把四撇八扎的椅子,很漂亮,受到好評,被定為八級木工。進廠后,我父親全身心投入工作,每天都很晚回家,后來擔任木工三車間工段長二十多年,兢兢業業地辛苦工作一直到退休。我父親為人正直、能干,在廠里提起他,大多數人都認識他,而且都很尊敬他。我父親那種全身心投入工作的熱情對我們后代也產生了很大影響。我父親到光華木材廠工作后,我們家就開始在光華木材廠的宿舍住,一排二十四戶,大概有十五六戶都是做木工的。我們家周圍大都是干木工活的,所以從小我們一起長大的孩子都跟著大人學做些木器家具的活。那時候日子還是比較窮,趕上“”時,我們家人口多,有爺爺奶奶,還有我們幾個孩子,我父親每月掙幾十塊錢,我母親在街道干活,家里經常不夠吃,根本沒錢置辦什么家具。我們家用的家具都是從光華木材廠買的下腳料,然后我父親和我叔他們下班后帶著我們幾個孩子自己做的,包括我姐姐結婚,后來我結婚用的家具都是自家做的。我從小就生活在這樣的家庭,所以耳濡目染地也學會了家具制作的一些技藝。[插入圖片:圖1-5 杜金德先生]
四、榫卯結構與雕刻技藝
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藝的核心即在榫卯結構上。榫卯結構是硬木家具制作中通常在相連接的兩個構件上的處理接合方式。京作家具的榫卯結構非常講究,被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代表了中國古典家具的“較高水準”,也代表著明式、清式家具的“主流”。中國家具協會傳統委員會高級顧問、北京林業大學特聘教授王秀林曾跟我們一起探討過,他認為,雖然京作家具自成一派的時間較蘇作、廣作晚,但由于其誕生地北京四季分明、氣候差異明顯,直接導致工匠們所打造的京作家具在卯榫結構等方面最為完善合理。榫卯結構將不同規制的木材拼合構造在一起,不用膠水不用鐵釘,靠木材之間的一個聯合,卻使家具穩固耐用,起到天人合一的作用,留存百年而不變,它是我國傳統木作工藝的精髓,來源于中國古代木制建筑中的榫卯結構。榫卯結構運用于家具中,可以隨便拆裝,方便搬家,所以應用非常的廣。經過若干年的積累,榫卯結構的發展門類日益龐大,工藝越發嚴謹。
杜順堂京作硬木家具制作在榫卯結構的運用方面尤其重視,基本繼承了我國傳統家具制作工藝中幾十種不同的榫卯,如:格肩榫、勾掛榫、楔釘榫等。根據一件家具的款式、用途不同,尤其是家具的款式,決定用什么樣的榫卯。按構造合理、結構互相合作來歸類,大致可分為三大類。一類主要是做面與面的接合,也可以是兩條邊的拼合,還可以是面與邊的交接構合。如:槽口榫、企口榫、燕尾榫、穿帶榫、扎榫等。另一類是作為“點”的結構方法。主要用于做橫豎材丁字結合,成角結合,交叉結合,以及直材和弧形材的伸延結合。如格肩榫、雙榫、勾掛榫、楔釘榫、半榫、透榫、悶榫等。其中半榫、透榫、悶榫主要是根據榫頭是否出頭來形象命名的。半榫的榫頭不穿透榫眼,斷面木紋不露。丁字形接合的透榫的榫頭穿透榫眼,斷面木紋外露。透榫比較堅固耐用,但不及半榫整潔美觀。凡用在大面上的榫頭多為半榫,用在小面上的榫頭多為透榫。悶榫的兩邊榫頭都不出頭,從外表看為斜切45度相交,一般用于方材或圓材角接合的南官帽椅、玫瑰椅等搭腦、扶手和前后腿的接合。楔釘榫基本上是兩片榫頭合掌式的交搭,但兩片榫頭中間有楔子,使榫頭入槽后能緊貼在一起,起到固定作用。一般圈椅上的圓后背,所采用的即是楔釘榫造法,極為精致。還有一類是比較復雜的榫卯結構,將三個構件組合一起并相互連結。比如:長短榫、抱肩榫、粽角榫等。這些平時用的不是很多。[插入圖片:圖4-1格肩榫 圖4-2 槽口榫 圖4-3燕尾榫 圖4-4穿帶榫 圖4-5 扎榫 圖4-6 勾掛榫 圖4- 7楔釘榫 圖4-8 半榫 圖4-9透榫 圖4-10悶榫 圖4-11長短榫 圖4-12抱肩榫 圖4-13粽角榫]
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藝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即體現在雕刻上。在家具雕刻中講究入刀精準,這是整個家具制作中的精華,也體現著操作者的技藝功力和水平。雕刻的作用主要是裝飾,讓人看著、覺得東西美,另一方面中國的明清家具雕刻的內容都是吉祥的圖案,含有吉祥的寓意在里面。雕刻在裝飾手法中占首要地位。因為家具上絕大多數的紋樣都是靠雕刻造出來的。雕刻表現力很強,技法表現出來基本上可以分為陰刻、浮雕、透雕、浮雕透雕結合、圓雕等五種。其中陰刻即線雕,硬木家具花紋純作陰刻的很少見,更多的用在做匾額上。陰刻、陽刻用凸凹刻法來解釋更形象,陽刻就是凸出來,陰刻是凹進去。不論何種雕刻技法,如浮雕、圓雕等,部分花紋總要兼用線雕才能完成,如花卉的葉筋、龍的鬃鬣等等。裝飾家具,浮雕用得最多,顯得沉穩大氣莊重,比如頂箱大柜上的雕龍。根據花紋突出的多與少,可分為高浮雕與淺浮雕。據花紋的疏密,又可分為露地、稍露地和不露地。露地一般指花紋之間露光地的雕刻。光地就是雕刻的底面。稍露地的,即花紋多于地。不露地的,其花紋都重疊交掩。透雕一般是將浮雕花紋以外的地子鑿空,以虛間實,更好地襯托出主題花紋,起到很好的裝飾效果。透雕相對浮雕來說立體感更強。一般太師椅靠背上的雕刻用透雕,顯得莊重沉穩,還有空靈的感覺。浮雕透雕結合,是在一定的浮雕面積之外,再稍加透雕,或在較多的透雕花紋之間,留做浮雕,這種技法的兼用可以使裝飾效果更強。圓雕一般用于雕人物佛像,或用在建筑上,有的面盆架腿足上端的蓮紋柱頂或有的拐杖頭的蹲獸也是圓雕。[插入圖片:圖4-14 浮雕 圖4-15 透雕 圖4-16浮雕透雕結合 圖4-17圓雕]
京作硬木家具制作在表現題材方面主要通過雕刻的花紋圖案體現出來。雕刻花紋的題材十分豐富,比較常用的有卷草紋、蓮紋、云紋、靈芝紋、龍紋、螭虎紋、竹節紋、樹皮紋等,這些不同形態的紋飾,文靜典雅,古色古香,融合了商代青銅器和漢代石刻藝術文化,這是京作家具的一個成就之處。此外還有花鳥題材,多為牡丹、梅、蘭、竹、菊、荷花等,這些與喜鵲、鳳凰、飛燕等組合雕刻,往往有傳統名稱并富有吉祥寓意,如“喜上眉梢”、“玉堂富貴”、“鳳穿牡丹”、“杏林春燕”等等。走獸中常用的題材是麒麟和獅子,有寓意“麒麟送子”,獅子代表少師、太師,還有代表幾世的寓意,如果雕四只獅子代表“四世同堂”,雕五只獅子代表“五世同堂”。也有用羊、馬、猴、象、鹿、鶴、蝙蝠等取其象征意義,分別代表“三陽開泰”、“馬上封侯”、“封侯掛印”、“吉祥”、“財”、“長壽”、“福祿”等。山水題材主要表現風景,一般用于衣柜等的面板。人物題材以兒童為多,如“麒麟送子”、“嬰戲圖”、“百子圖”等。其次是歷史故事人物,如“加官晉爵”、“四大美人”、“八仙人”等圖案。吉祥文字圖案主要以“福、壽”為多。宗教圖案主要以佛教八寶(“輪、螺、傘、蓋、化、罐、魚、腸”)為多,各個圖案有著不同的寓意,比如“輪”,代表白天黑夜,宇宙陰陽,法輪常轉寓意生生不息;“螺”,即海螺,讓人們能聽到美妙的聲音;“傘”,寓意保護人們安全幸福的生活,免遭災難;“蓋”,寓意升官發財;“化”諧音“花”,寓意讓人們每天都看到美麗漂亮的東西;“罐”,是讓人們儲寶物的;“魚”,代表讓人們生活幸福有余,年年有余;“腸”諧音“長”,像中國結似的,沒有頭,寓意幸福萬年長。此外還有一些取其諧音或者寓意吉祥的物品圖案,如葫蘆圖案,取其與“福祿”諧音,“石榴、葡萄”圖案寓意“多子”,“桃”圖案寓意“長壽”等。還有的在雕刻圖案上鍍金,更顯華美。不同的雕刻圖案有不同的寓意,但總體表達的都是一種美好、幸福、長壽、福祿同在的愿望,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通過這些圖案,傳遞著中國人的智慧,而且體現著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的積淀。[插入圖片:圖4-18 雕花床上的蘭、菊、荷花等圖案 圖4-19 蝙蝠紋飾 圖4-20象形紋飾 圖4-21 頂箱大柜上的山水雕刻圖 圖4-22 雕刻四美圖的金絲楠木頂箱大柜 圖4-23 葫蘆圖案 圖4-24 雕刻有葡萄圖案的頂箱大柜 圖4-25 雕花床上的石榴、蟠桃等圖案]
不同的表現題材隨著時代變化以及人們的個人喜好不同,在圖案的運用上也多少有些變化。我們杜順堂生產家具,除了沿襲一些過去的吉祥圖案,也注意隨著時展而有所創新,其中在山水、花鳥題材方面變化較為明顯。特別在山水方面,多采用中國國畫、宋代名畫以及一些當代名畫的題材來進行設計和雕刻,比如我們現在衣柜上雕刻的梅蘭竹菊很清新典雅,和過去皇家家具以龍紋居多有些不同。這與時下人們更喜歡花鳥山水等清新的題材有一定關系。《紅樓夢》熱播時,我們創新雕刻的四美圖的衣柜也很受歡迎。總體來說,古典家具上的雕刻盡管會隨時代有所變化,但表現當代內容的很少,整體體現的都是一種古色古香、雅致清新的韻味。
此外,石材、藤席等材料,還包括銅飾件,在家具上既是部分構件,同時也各有裝飾意義。其中石材以石板為主,常用作桌子、凳子的面心、屏風式羅漢床的屏心及柜門的門心等。用藤條編出暗花圖案或者成人字、井字形的圖案,用在精致的椅子上,也別有風味。對銅制的飾件,統稱“銅活”。銅活有一般的素銅活,還有鎏金、鏨花、錘合等裝飾方法。鎏金即是鍍金。鏨花即在飾件上鏨鑿花紋。錘合是將紅銅和白銅錘打在一起,仗不同的銅色分出花紋。銅件的裝飾可以使光素的家具打破沉寂,整體活躍起來。還有的在家具上鑲嵌琺瑯、嵌玉石、嵌象牙,甚至鑲嵌珠寶,以達到富麗堂皇、新奇出彩的效果,這些特別在故宮里面的京作家具上表現比較突出。
包裝嚴密,沒有任何損壞,書價格便宜 質量也不錯,不錯的書值得推薦
學習木工的制作,一方面培養興趣,一方面增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