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卷是集文學、信仰、教化為一體的民間說唱的文本。青海寶卷念卷是國內所存為數不多的活態念卷,是明清以來遺存下來的“寶卷流民間宗教”的重要表現形態。青海寶卷依賴于特定的地域文化和民俗環境,呈現出鄉土文化、民族文化的特質,具有濃厚的鄉土性、通俗性和大眾性的特征。寶卷的演唱、傳承建立在青海多元文化、多元宗教與豐富的民俗文化的語境之上,成為地域性民間文化的寶貴財富。
青海寶卷被民眾視為神圣的文本,寶卷的念卷活動也成為一種帶有信仰因素的民俗活動,對寶卷以及寶卷念卷所依存群體的田野調查,是《青海寶卷研究》實證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劉永紅編著的《青海寶卷研究》從不同的角度展現了寶卷所體現的民間信仰、民間觀念與民間思想,對青海寶卷的文化語境、歷史、文本、抄卷、念卷、念卷組織、寶卷音樂、寶卷中的信仰與民間宗教思想以及青海寶卷與西北其他地方寶卷的關系做了開拓性的、較為深入的研究,該著作也是較為、系統研究青海寶卷的及時部專著。
劉永紅,甘肅渭源人,文學博士,青海師范大學副教授,西北民族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近年來在《西北民族研究》、《青海社會科學》等期刊約二十篇,主持和參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三項。
緒論
一 西北地區現存的寶卷念卷
二 研究的意義
三 學術綜述
四 研究的理論與方法
及時章 青海寶卷的傳承語境、歷史與現狀
及時節 青海寶卷的文化語境
第二節 青海寶卷的歷史
第三節 青海寶卷、河西寶卷與洮岷寶卷
第四節 青海寶卷的現狀
第二章 故事寶卷
及時節 《觀音寶卷》
第二節 《黃氏寶卷》
第三節 《金花仙姑成道傳》
第四節 《目連寶卷》
第五節 《鸚哥寶卷》
第六節 《方四娘寶卷》
第三章 宗教寶卷
及時節 《王母經》、《王母新詩論》、《王母降下佛壇經》
第二節 《地母經》、《土地寶卷》、《土主真經》
第三節 《血盆報母恩經》、《太陽經》、《無字真經》
第四節 《佛說大明六字真言嘛呢經》
第五節 《老母捎書經》、《十王寶卷經》
第六節 其他宗教寶卷
第四章 青海寶卷的儀式、傳承與信仰
及時節 念卷的儀式與儀式卷
第二節 儀式中的音樂
第三節 青海的寶卷傳承
第四節 寶卷的評判、裝幀與流通
第五節 寶卷中的信仰
第五章 寶卷念卷群體——嘛呢會
及時節 嘛呢會的歷史與組織
第二節 宗教活動
第三節 念卷的群體特點
第六章 寶卷念卷的女性主體與鄉土特征
及時節 以女性為中心的寶卷及念卷
第二節 鄉土性與大眾化的民間宗教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青海寶卷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