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東北三江流域文化叢書之一,以東北三江流域古代民間民俗文化特色為基礎,以肅慎族系歷史上不同時期的民族性為基點,按照生產、生活、禮儀、節慶、祭祀、藝工的內在順序編排,以物帶史,追溯其起源,勾畫其傳承演變,剖白其精神內涵,詮釋其圖騰般的原始意義,為讀者了解東北三江區域古代民間民俗文化,提供不同角度和視野,從中獲得民族、地理等方面的知識和藝術享受。
東北三江流域,即松花江、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經的廣闊區域。冠有“東極新天府”之譽的佳木斯正處于三江平原腹地。松花江、黑龍江、烏蘇里江在此匯流,不僅有富饒壯闊的沃野山川,而且有悠久的歷史、豐厚的文化底蘊和光榮的革命傳統。這里有7000多年的人類活動歷史,曾是肅慎之國,挹婁古都,五國盛地,滿族故鄉,至今瓦里霍吞古城等大批古文化遺址仍保留完整。本書致力于深入挖掘、整理、保護和弘揚東北三江流域文化。提高區域文化的影響力和輻射力,為推動三江地區經濟社會科學跨越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本書編著者用了二十多年的時間,用網羅采集的方法,得歷代楹聯萬副,又優中選優,精選八類,分時事世態聯、風物名勝聯、五行八作聯、情戀合巹聯、悼亡吊緬聯、警戒饋題聯、諧趣機巧聯、春聯,成為一章,題為《楹聯精選》,與另外三章組成一部書。閱讀這些入選的楹聯作品,使人感受到深厚的文化氣息。“哈達洞穴,五國城墻,慈云古寺,使路人流連忘返;丹青盛事,三江碧波,長堤閣亭,引墨客紛至沓來。”這是一副風光名勝楹聯作品,家鄉美景當仁不讓躍然紙上。“不用山珍海味,卻可強身健體;謝絕玉液瓊漿,也能益壽延年。”這是一副為便民小吃店撰寫的楹聯作品,為廣告營造了濃濃的文化氛圍,店小人豪,當仁不讓。悠遠的家園故土吟唱,體現了愛國愛鄉的赤子情操。《赫哲族傳統圖案集錦》、《赫哲族民歌情感蘊涵》、《赫哲魚文化》,這是三部研究赫哲族文化的專著,他們集中反映了熱愛家鄉、熱愛民族文化的熾熱情懷。《赫哲族傳統圖案集錦》研究赫哲族的傳統美術,尋找赫哲族傳統美術風骨。《赫哲族民歌情感蘊涵》研究赫哲族民歌情感,尋找赫哲族傳統音樂精神。《赫哲魚文化》研究赫哲族圖騰文化意識,尋找赫哲族傳統文化胎記。研究魚類和赫哲人生產、生活的密切關系,追索赫哲人的文化精髓。三部著作整合考量,大致可以勾勒出赫哲族同胞的文化風貌,具有天人合一的初始宇宙觀,崇尚自然,愛護環境,熱愛生活,珍重情誼。古老的宇宙觀中不僅具有十分珍貴的歷史價值,而且還具有令人稱道的科學價值,比如他們崇尚自然就和今天的生態文明觀念取得了共識,樸素的感恩情感由于吻合了先進意識,使赫哲族古老文化獲得了新生。一個沒有文字的民族,卻沒有停止對宇宙、對自然、對人生的思考,圖案、民歌、魚文化,三位一體,讓我們傾聽了遠古回聲,為我們展望了未來前景,使這三部著作給我們許多啟示。無疑這三部專著都有新的斬獲。 一個民族不能沒有歷史,一個地域不能沒有文化。東北三江流域文化源于民眾生活,是三江人民勞動智慧的濃縮,承載著廣博的歷史文化信息,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八部專著內容豐富,涉獵廣泛,融學術性、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從多學科和多視角,深刻剖析和闡釋了東北三江流域文化的精神和血脈,在很多方面填補了三江地域文化研究上的空白,具有很強的創見性、實用性和資料性。這套叢書的出版,對于進一步深入研究、挖掘、整理和弘揚東北三江流域文化,必將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張樹東: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黑龍江省文博協會會員、黑龍江省攝影家協會會員、佳木斯市三江收藏研究會會長、北大荒收藏家協會副會長兼專家鑒定組組長。業余專集全國解放戰爭時期東北解放區出版物、古代三江流域傳世物和薩滿教傳世神物等。參加黑龍江省收藏協會舉辦的《祖國萬歲》收藏展,參展的《東北解放區出版物》專題獲較高獎“大金獎”。在北京中華民族藝術珍品館舉辦《中共在北滿》個人主題收藏展,在中共黨史研究界引起轟動。此次參與《東北三江流域民俗概覽》、《東北書店書刊收藏與鑒賞》兩部專著的組織和編寫。
前言 黑水文化 原始生態
及時章 緒論
第二章 古代三江平原民間信仰和崇拜
第三章 肅慎的民俗
第四章 挹婁的民俗
第五章 勿吉、靺鞨的民俗
第六章 五國盛地女真族的民俗
第七章 赫哲族的民俗
后記 大荒民俗 三江瑰寶
好
知識性強,內容也很豐富
整體感覺不錯
五分。
這個商品不錯
!......質量差!
很難得的珍貴資料
換了兩回,還是這樣
書挺不錯噠
質量不錯。
當當的書值得購買
好評!滿意!
黑龍江省自古以來少數民族就很多,無論是在水系發達的三江平原,還是在土地肥沃的松嫩大地都分布著勤勞勇敢的少數民*族,如活躍在松花江沿岸的女真族、黑龍江上游的達斡爾族、黑龍江中游的鄂倫春族和黑龍江與松花江合流一帶的赫哲族。目前,黑龍江省有壯、苗、白、柯爾克孜、維吾爾、俄羅斯、烏孜別克等少數民族48個。其中世居的鄂倫春、鄂溫克、赫哲、達斡爾、蒙古、朝鮮、滿、回、錫伯和柯爾克孜10個民族。建有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梅里斯達斡爾民族區、23個滿族鄉、20個朝鮮族鄉、7個蒙古族鄉鎮、3個達斡爾族鄉、5個鄂倫春族鄉、1個鄂溫克族鄉、3個赫哲族鄉、8個…
東北三江流域,優秀的民族傳統,造就了他們良好的文化氛圍,故形成了他們獨有的民俗
一本介紹黑龍江三江流域民俗的一本書,很有收藏意義,值得一讀,對你了解東北三江流域民俗有很大的幫助,支持
民俗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各民族歷史傳統、生活習俗、道德觀念和審美情趣的反映。我們常說,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民俗文化。東北是一個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地方。自古勤勞勇敢的東北人民創造的優秀民俗文化就是浩瀚無垠、氣象萬千的,創造的民俗物質遺產更是斑斕紛呈、數不勝數的。
中國傳承了幾千年的文明,自然給我們留下了不菲的底蘊,民俗,是其中一部分,但隨著社會的發展,民俗等面臨這一系列的問題,從而導致民俗文化的滅絕,這種現象,我們該何去何從
古老傳統包括我們的民俗,在面對現代化的時候,都是弱勢文化,你不保護它,不格外地提倡它,它就會消失,而且這個消失速度跟我們經濟發展的速度一樣快。一個民族在走向現代化的時候,尤其文化走向現代化的時候,要有文化自覺,文化自覺是保護文化多樣性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前提條件。
本書是東北三江流域文化叢書之一,以東北三江流域古代民間民俗文化特色為基礎,以肅慎族系歷史上不同時期的民族性為基點,按照生產、生活、禮儀、節慶、祭祀、藝工的內在順序編排,以物帶史,追溯其起源,勾畫其傳承演變,剖白其精神內涵,詮釋其圖騰般的原始意義,為讀者了解東北三江區域古代民間民俗文化,提供不同角度和視野,從中獲得民族、地理等方面的知識和藝術享受。
人類同所有動物一樣,一直面臨著適應環境的問題,這個環境包括自然地理環境和社會人文環境.赫哲族在遠古時為了適應極為嚴酷的自然地理環境創造了自己獨特的經濟文化類型--漁獵文化.這種經濟文化類型建立起人類與自然的和諧關系,達到了人類與自然的完美結合.
帶圖帶畫的,不是很喜歡這種類型,內容看后評價
了解一下東北人性格形成的客觀條件,氣候、風俗都是造就一個地區人格的主要條件。民俗正在消失,有人說是歷史在進步,但是真的都失去個性的時候,我們失去的也許更多。
喜歡黑龍江民俗文化的可以看看,圖文并茂,值得一讀。
東北三江流域,是從遙遠的過去傳下來的民俗風情,可以說是這邊生活的民眾的一大瑰寶,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這些東西正悄然消失,我們應該足夠的正視這一現象,保留我們祖先所留下的為數不多的文化遺產,這就需要我們從心底做起,把握自己,挽救即將消失的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