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英國著名小說家和文學評論家戴維·洛奇的文學批評隨筆集。本書選取了英國現當代幾個著名的小說家、文學評論家、劇作家甚至名人威爾士王妃戴安娜為評論對象,以他們的生平及創作為主要線索,探討了這些人在19世紀下半葉至21世紀初對文壇及社會產生的影響,同時也摻雜了作者本身與他們的交往的情況,及與其中一部分人所持續的友誼。全書不僅評述了格雷厄姆·格林、金斯利·艾米斯等人的文學成就,也表達了作者對近百年來文壇先后出現的結構主義、解構主義以及后現代主義等理論的態度。
關于真實人物的寫作可以采取多種形式,彼此重疊甚或相互結合,如傳記、自傳、傳記批評、傳記小說、回憶錄、懺悔錄和日記等。在這些發人深省的文章中,戴維洛奇思量了傳記寫作的一些趣例,并奉上自己的幾篇示范。全書的寫作對象既包括格雷厄姆格林、金斯利艾米斯、繆麗爾斯帕克和阿倫貝內特這樣的英國現代著名作家,也包括過去的兩位名人:安東尼特羅洛普和H.G.韋爾斯。他以劇作家西蒙格雷的日記和特里伊格爾頓的文化批評為例,考察了寫作風格與作者本人之間的聯系,并回憶了自己與好友馬爾科姆布拉德伯里相互交織的文學生涯。
書中講述的這些人物,除了戴安娜王妃,本身都以寫作為業,這使得該隨筆集在某種程度上成了記錄作家輝煌與不幸的匯編。后一篇文章涉及他近期一部關于H.G.韋爾斯的小說,即《風流才子》,洛奇描述了這部小說的寫作緣起和創作方法,并針對虛實結合的敘事文和戲劇作品越來越流行這一現象,討論了批評界因之而起的諸多爭論。
寫作人生》以戴維洛奇多年的小說創作和批評實踐為底蘊,是一部研究人生與文學界面的迷人作品。
戴維·洛奇(David Lodge),1935年出生于英國倫敦,早年就讀于倫敦大學,伯明翰大學博士,英國皇家文學院院士,以文學貢獻獲得不列顛帝國勛章和法國文藝騎士勛章。1960年起,執教于伯明翰大學英語系,1987年退職從事創作,兼伯明翰大學現代英國文學榮譽教授。已出版12部長篇小說,包括"盧密奇學院三部曲":《換位》、《小世界》和《作者,作者》等,以及多部文學批評理論著作,如《小說的藝術》、《意識與小說》、《巴赫金之后:小說與批評論文集》等。
譯者簡介
金曉宇 ,1972年生于天津,自由譯者,從事英語、日語翻譯十余年,有譯著《船熱》、《誘惑者》等。現居杭州。
001 已故的格雷厄姆· 格林
020 金斯利· 艾米斯的起起落落
046 棘手的任務:繆麗爾· 斯帕克傳
061 約翰· 布爾曼的探求
072 阿倫· 貝內特的系列自傳
088 頭腦中的格林
099 西蒙· 格雷日記
115 特里· 伊格爾頓向那一切說再見
140 紀念弗蘭克—— 一個克莫德信徒的話
151 馬爾科姆· 布拉德伯里:作家和朋友
177 戴安娜之死
191 特羅洛普的固定期
203 寫作H.G.韋爾斯
234 致 謝
236 索 引
從這一巨著的寫作過程,我們不禁得到一個教訓 ,如果寫作文學性傳記時,過分著迷、耗費了你的全 部身心,那將是一件多么危險的事,這是一個注定要 倒霉的嘗試,在想象中重新經歷傳主的一生,并以某 種方式在傳主的人生和他的藝術作品之間,找出一個 的"匹配"。"如果小說家不承認自己體驗的真 實性——即使這些體驗令他不安——那么他的小說就 不可能是可信的,"謝里在第三卷里宣稱,"格林需 要處理他的過去,相應地,我們需要發掘他的私人歷 史。"這里有幾個有爭議的問題。該語境中的"真實 性"是什么意思?即便我們承認作家經常在他們的小 說中,處理令自己痛苦和不安的個人體驗(格林本人 曾寫道"寫作是一種療法"),可他們這么做的時候 ,不是常常背離這些經驗性的事實嗎?將經驗加以改 動,甚至顛倒,重新解讀,或是與虛構的材 料相混合。假如這樣的話,你試圖從作家自己的人生 中,一一確定他的小說中人物和事件的來源,這么做 難道沒有危險嗎?如果我們真的成功做到了這一點, 那么這部小說是更"可信"了嗎?還是更不可信了昵 ? 這些問題屬于一個更大規模的論戰的一部分,這 一論戰從1919年起就令文學評論家和學者們大傷腦筋 ;當時,t S.艾略特斷言,"一個藝術家越, 那么在他的身上,遭受痛苦的感情,與創造作品的理 智分離得越,他的理智越能徹底地消化和改造那 些感情,將其作為自己的素材。"艾略特駁斥那種浪 漫派的觀點,他們認為創作過程本質上是作家自身的 表達,因此也含蓄地駁斥了用作家生平解讀其作品的 合理性;艾略特的觀點,對于學院派文學評論中一個 新運動的興起,起了關鍵性的作用;該運動將文學文 本視作獨立的言語對象,到了20世紀末,該運動得意 揚揚地宣布"作者的死亡"。與此同時,非學院派的 讀者對于作者的傳記,表現出日益濃厚的興趣,這些 傳記通常由對實證和歷史有偏好的學者寫成。事實上 ,文學性傳記的吸引力是不可否認、無法抗拒的,但 我們對于這種吸引力的認知是不純粹的。我們為文學 創作的神秘性著迷,因此熱切地希望發現作家靈感的 源泉;但我們對于重要作家的私人生活,出于人的本 性,還有一種簡單的好奇心,尤其是如果這些作家的 私人生活有些異乎尋常的話。格雷厄姆·格林的一生 ,能提供足夠多的機會,滿足上述兩種好奇心,也許 這樣的機會太多,以至于諾曼·謝里應接不暇,到最 后是筋疲力盡。
謝里的及時卷,涵蓋了1904一1939年,是其中最 好的一卷,令人信服地將格林對于背叛主題的癡迷的 根源,歸結于他不幸福的童年,還生動、清楚地講述 了格林早期作家生涯的起起落落,以及格林不同尋常 的求愛、結婚和婚外性生活,這些故事都非常有趣。
它得到的贊譽,是理所應當的。第二卷就不那么 令人滿意了。這卷寫的是格林1939年到1955年間的經 歷,但其按主題展開的組織結構使敘述的線索顯得模 糊。不過,令人記憶深刻的是,它包含了一個比小說 還奇異的故事,即格林與凱瑟琳·沃爾斯頓的風流韻 事,那是英國工黨政治家哈里·沃爾斯頓的妻子,這 段婚外戀還給了格林靈感,寫出《戀情的終結》一書 (該書的題贈是"獻給C.")。第三卷共有900頁,是 最長也是最不能令人信服的一卷。謝里決心為格林小 說中每一個重要人物,在格林的現實生活中找到一個 原型,小說中藝術地混合了觀察到的事實與運用想象 力的虛構,謝里試圖把其拆解開來;然而,謝里的這 一做法越看越讓人覺得冒失,而且,盡管本書篇幅浩 大,內容豐富,里面仍有令人困惑的缺失之處。例如 ,如果傳記中提到了《日內瓦的費希爾醫生》(1980 年出版),那么我漏掉了,而且索引中也沒有標注。
這部謎一般的寓言故事,是較次要的作品,但是有人 愿意了解一下該書創作及受讀者歡迎情況的背景介紹 。謝里忽略了這部小說,是否因為其在格林的生活中 沒有明顯的原型?P
……
好好好好好
書非常好~
包裝精美,喜歡
書非常好,值得讀
如果有精裝版的更好了
書不錯,有塑封,干干凈凈的,多讀書還是好的。
這個東西有一種窺探別人隱私的意思哈
這個商品不錯
好書,看了一些
好好好哈哈
洛奇的夫子自道之作,可讀性甚佳,不錯不錯。
上河文化的叢書之一
活動期間買了十幾本,很劃算,慢慢看
很好的書 不錯
講述寫作人生的很有趣的書
很有啟發意義的書
非常好!!
好書 值得推薦
好書細細品
這是一本好書,對路子的書,假如想寫文章,不妨細讀下,,,
又是當當獨家,書做得很精美,翻譯一般,推薦大家購買。
比較枯燥,不過慢慢看,有空的時候看一點,還是很受啟發的。
剛剛讀了兩張,感覺不錯,可以了解一個作家的概貌,值得買,值得讀。
很贊的一本書,值得購買。設計也好,內容也棒。發貨快速且完好。
書的包裝,翻譯都不錯,內容也特別好,推薦大家看看。
這本書很喜歡,很可惜的是上海譯文出版社的那一套“戴維·洛奇作品”沒有再版了,基本已經買不到。
戴維洛奇的中譯本,尤其是談論小說藝術的著作,一直是自己的最愛,兩個版本的《小說的藝術》已經收入囊中,現在這本“上河”版,當然也自不待言。經典一直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