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淺間山山麓,著名建筑師中村好文一磚一瓦,打造了一座實現能源自給自足的小屋。《去山里蓋座小屋吧》是小屋建設和小屋生活的全紀錄。
小屋不大,僅有14坪,但精巧的設計能容納15人度假。小屋很簡樸,沒有連接任何線路和管道,但巧妙實現了自主供水和發電。沒有水管,就高高架起威士忌酒桶,收集屋頂滴落的雨水;沒有電網,就讓太陽能電池吸飽山間的陽光,讓風車迎風旋轉。
香草在小屋周圍蓬勃生長,農田里放養的土豆和南瓜大豐收;使用沉甸甸的陶爐和炭火,親手制作散發著煙熏味的火腿;用柴火燒水,眺望著遠處的八岳山,輕松地泡個澡……去山里蓋座小屋吧,遠離被各種線路管道包圍,一停水停電就讓人手足無措的文明社會。踏實地生活在大地上,拾回消失已久的生存智慧。
去山里蓋座小屋吧,逃離都市和霧霾。一磚一瓦親手打造一座自己的小屋,雖然麻煩點,但卻很快樂
著名建筑師中村好文親身示范,接納陽光、雨水、風、土壤的饋贈,靠生活智慧和創意精神,營造舒適小屋生活
如果今天停電怎么辦?如果明天停水停氣怎么辦?如果一個人被丟在火星上怎么辦?《去山里蓋座小屋吧》將給你溫暖聰慧的答案
小屋不只是用來遮風擋雨,還會幫助人們構建回歸初心的生活。——中村好文
微信公眾號”十點讀書“誠意推薦。精彩照片 設計手稿 細節繪圖 彩色拉頁,全彩印刷,清新閱讀
中村好文,日本作家、建筑家。1948年生于千葉縣,1972年畢業于武藏野美術大學建筑系,曾任職于吉村順三設計事務所。1981年自己開設事務所 “Lemming House”。“lemming”是棲息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的一種老鼠,喜歡長途遷徙,被稱為“旅鼠”。取這個名字既是因為作者屬鼠,也是因為他喜歡四處漫游。
主要建筑作品有三谷先生的家、伊丹十三紀念館等。1987 年以“三谷先生的家”獲吉岡獎。1993 年以“一系列住宅作品”獲吉田五十八獎特別獎。主要隨筆著作有《走進建筑師的家》《住宅巡禮》《意中的建筑》《去山里蓋座小屋吧》等。
前
及時章 通往小屋的路途
第二章 拓荒者的家
第三章 勞動者的小屋
第四章 開工三昧之
第五章 開工三昧之二
第六章 吃飯和睡覺的地方
第七章 有朋自遠方來
第八章 農活
第九章 木工活
第十章 做火腿
第十一章 澡堂小屋
后記
向往的“度假小屋”
在離二十世紀僅有十年的一九九○年,東京銀座的松屋百貨舉辦了一場名為
“LAST DECADE”的設計展。
我的別墅企劃案也在這個展覽上展出了。雖說是企劃案,用地面積、建筑規模
及房間布局卻不明確,展示的只是構思模型。在展位前的玻璃上,用絲網印刷印出
了作品名稱“我的度假小屋”及以下內容:
這是在能俯瞰太平洋的小山丘上建造度假小屋的企劃。我想讓這座小屋摒
棄電線、電話線、水管、煤氣管等“文明的生命線” 。在二十世紀的十年,
接納雨水、風力、太陽能等大自然的饋贈,過簡樸又奢侈的假期生活。
在看得到大海的地方建造一座小屋, 從早到晚眺望大海, 是我長久以來的愿望。
我期待把這個想法發表出來后,能有一些進展。
企劃案較大的特點,當然是小屋沒有連接“文明的生命線” ,但我想讓人一眼
7
就能看出能源自給自足這個特點。小屋不只是用來遮風擋雨,我希望呈現出它積極
幫助人們構建生活的樣子。
尤卡坦半島上簡樸又奢侈的生活
有一段時間,我對震顫教教徒建造的極為實用又獨具匠心的建筑很感興趣,并
仔細地實地考察了一番。造一座積極幫助人們構建生活的小屋的想法,大概就是這
個時候產生的。但要說直接原因,應該是在墨西哥穿越尤卡坦半島旅行時,我透過
車窗看到了瑪雅民居和他們的生活方式,并被深深打動。
那是一次艱苦的旅行,每天要在平均時速一百公里的破舊大巴上顛簸八九個小
時。可車子靠近村落,我就無法再發呆了。車窗外小小的民居一點點映入眼簾,數
量越來越多,形成一個個小村落。那一座座民居,無論是規模和材料,還是如童話
般的溫馨外形,實在是魅力非凡,叫人不知不覺看得入迷。
這些民居用土墻嚴嚴實實圍成一個橢圓形,再蓋上稻秸屋頂。與其稱它們為建
筑,不如叫它們“小屋” ,與其說它們簡約,不如說它們簡陋。但在我看來,它們
足以讓人安居,并給人美的感受。
此地似乎有在屋邊種合歡樹的習俗,像傘一樣撐開的繁茂枝葉遮蓋著小屋前的
院子。舒適的綠蔭下,男男女女在辛勤地勞作,孩子們幫忙打下手,老人在吊床上
睡午覺。不管哪個村落都建有一兩座木塔,風車在塔頂悠悠地轉著。仔細觀察,它
8
們似乎是依靠風力帶動水泵,把井水汲上來。
望著這番風景, 我的腦海中浮現出 “勞動的建筑” 和 “勞動者的建筑” 這兩個詞。
用當地的泥土、灌木和稻秸建造的再簡樸不過的小屋,以及裝著風車的木塔,這樣
的建筑風格讓我非常喜歡,并且心生欽佩。
隨著建材和技術的進步,建筑的墻壁、屋頂、窗戶都能隨心所欲地建造。但保
障建筑完整姿態的框架隨之開始松動,為了追求自我滿足、標新立異,人們逐漸傾
向于隨意改變建筑形態,遺忘了“建筑的初心” 。眺望著尤卡坦半島的民居和村落,
我心中涌現出這樣的思緒,并以此警醒自己。
展覽結束后,小屋的企劃如我所愿地有了進展。但此后去看的地方,不管是離
海邊的距離還是交通都與我的設想相去甚遠。直白點說,都沒有施工的可能。一來
二去,加上我設計住宅和家具的本職工作越來越繁忙,二十世紀末的十年轉眼就過
去了,小屋的企劃還擱置不前,就跨入了二十一世紀。
9
尤卡坦半島的民居
風車
將白鐵皮裁切后彎曲制成
橢圓形的土墻上覆蓋著稻秸屋頂的民居
高大的
合歡樹
10
風車
11
LEMM HUT
Miyota
②
太陽能電池板
高架水箱(威士忌酒桶)
Mt. ASAMA
①
手壓式水泵
①淺間山。
②御代田。
13
第 二 章
拓 荒 者 的 家
14
拓荒夫婦的小家
長野縣御代田町位于淺間山的南麓。
我的朋友村上富朗先生就居住在這里。說到制造木椅,他可是日本首屈一指的
家具工匠。將近而立之年那會兒,我常常來這兒玩。
在通往村上先生工作室的小徑旁,建有一座小屋。
小屋面朝淺間山下視野開闊的佐久平,八岳山矗立在對面。這景色當然無可挑
剔,小屋的樣子也令人著迷。屋后樹木蔥郁,小屋仿佛在太陽下打盹兒一般。這質
樸的風景讓我不由得想在這樣的地方住上一住。
所以,我經過這里時總會瞥幾眼,有一次,發現小屋似乎沒有人住了。
一打聽才知道,這塊地本屬于一對夫婦,他們作為拓荒者搬到這里,以務農為
生。丈夫去世后,妻子獨自生活,后來也年老故去了。
“那么,難道,莫非……”
那幾近熄滅的想建造小屋的火苗,又在我心中悄悄燃起。我馬上拜托村上先生
幫忙聯系那對夫婦的親屬。雖然不抱太多希望,還是想打聽一下對方愿不愿意將土
15
地和房子租借給我,改造成能源自給自足的實驗住宅。
等了一段時間后, 傳來回復。 對方答應了這個請求。 我得償所愿, 實在太高興了!
對方不單單是答應,而且非常理解我的意圖,痛快地點了頭。雖然租期有限,卻以
很便宜的價格把房子租給了我。
繼承拓荒者的心情
通往小屋的路途曲折而漫長,但在未竟之夢的引導下,纖細的緣分之線還是將
我們聯結在一起。
為了將小屋改造成能源自給自足型的住宅,并滿足我們(主要是妻子、事務
員工及朋友們)共度周末和假期的需求,必須進行大規模的擴建和改建。
在著手打造小屋之際,我首先確定了大方針。
我想表達對親手建起這個家,并在此生活過的拓荒夫婦的敬意,所以在擴建和
改建時,要盡量保留他們一手建造起來的原始部分。
二○○五年三月,開始拆卸房屋。拆掉部分現存建筑后,我驚訝地發現本來憑
外觀認定為木結構的建筑主體 (框架) ,原來是混凝土結構的。
要在平時,我或許就順便把水泥墻也拆了,直接選擇新建。這樣施工更簡單,
費用也更便宜,還可以不受約束地進行設計。
每個人兒時都有過一個夢想,要在樹上蓋一間小屋住在里面,在大人不知道的角落里,為自己做一個秘密基地或可以躲藏起來的好地方,中村設計的房子就像實現人們兒時的夢。——赤木明登(當代工藝大師)
從事多年的設計工作,驀然想要一個迷你的生活居所。在書店看到《去山里蓋座小屋吧》,信手翻看,居然發現這里面有我想要的生活。——日本設計師
去山里蓋座小屋吧去山里蓋座小屋吧去山里蓋座小屋吧去山里蓋座小屋吧去山里蓋座小屋吧
在淺間山山麓,著名建筑師中村好文一磚一瓦,打造了一座實現能源自給自足的小屋。《去山里蓋座小屋吧》是小屋建設和小屋生活的全紀錄。 小屋不大,僅有14坪,但精巧的設計能容納15人度假。小屋很簡樸,沒有連接任何線路和管道,但巧妙實現了自主供水和發電。沒有水管,就高高架起威士忌酒桶,收集屋頂滴落的雨水;沒有電網,就讓太陽能電池吸飽山間的陽光,讓風車迎風旋轉。
漂亮的外表,內容一般,不夠深入,實用意義不大,買家慎重選擇
質量還可以 如果有可能希望也能有個山間的房子
非常之好,特別推薦閱讀。不管是隨手翻看還是細心品讀都是不錯的選擇。
不錯,但是包裝不行,一個快遞的塑料袋子五本書就這么一起寄來了…
看見就很想買回來收藏的感覺,還沒開封呢,雖然我不會自己蓋房子,但素有本這樣的書還是聽想要的
這里,你能看到日本建筑師在打造房屋時所考慮的獨具匠心。
簡潔的文字敘述和插畫,非常好的了解環境與人的關係互動,生活可以很簡單。
去山里蓋屋子視乎難以實現,但是可以看看別人是如何做的
還可以,畫的圖是可愛風格的不是設計圖的嚴肅風格。
當初就是在書店被封面和書名吸引的,感覺應該會是本很有趣的書。內文大量的手繪圖與實景圖,趣味盎然,風景美麗,真的讓人十分羨慕
比較薄,像我一樣的一般人看確實沒有什么意思。
看這個書的心情真是好啊。過年了,帶著這本書回老家,更體會到刪靈水秀的好。中村好文真的是一位超棒的建筑家和生活家。
這個蠻有意思的休閑讀物 喜歡作者的生活方式
喜歡中村好文的書,可讀性很強,而且介紹的也很詳細,喜歡他的文筆,通俗易懂,譯者翻譯的也好!
之前在誠品書店看到臺灣正文版這本書,當時覺得太貴了沒舍得買。居然后來有一天在當當發現簡體版而且還打折立馬下手買。現在當當幾乎每本書都有塑膜保護,雖然感覺不錯保護的很好書很新,但是也很擔心環境污染。希望以后直接用環保紙包就行了。
自己不能蓋間小屋,看這本書可以與作者一起麻煩與快樂!
我會等你去建一個我們的小屋,如果你遲遲不來,我只好自己去了,到時你可以來做客喝茶
小屋不只是用來遮風擋雨,還會幫助人們構建回歸初心的生活。
看過書后,很向往在山上也能蓋一座環保的小屋來生活。挺不錯的書。
山中小屋需要蓋這么先進嗎?貌似失去了一種古樸。
如果有那么一個機會,我也會和心愛的人去搭建自己的小屋!!!
我夢想的生活也是能去山里蓋一間這樣的小屋
買了三本關于建筑的書,正在閱讀中,打開一扇扇窗的感覺,很有意思的鄉間小屋
看了《走進建筑師的家》又來買這本。中村好文這個大叔太調性了,赤手空拳在山里蓋了座小屋,還自己發電自己凈化水自己種菜吃,顏值也不錯,要嫁就嫁這樣的人啊。據說還是村上春樹家房子的設計師…… 言歸正傳,看看這種生活還是很美好的,語言俏皮,圖片漂亮,很適合當假期讀物。書里自己動手做火腿那幾頁的圖片太饞人了。